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贤生母,到底是武则天还是武顺?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置李贤于死地

李贤生母,到底是武则天还是武顺?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置李贤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4/1/19 4:44:08

李贤的出身及被废、被杀,一直是个谜。史书的记载,除了“官方说辞”外,又以曲笔的方式,暗示李贤很可能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所生,李贤的被害,也极有可能是武则天暗中指使。

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将相关事件整理,并作如下逻辑分析。

李贤的出身及皇家混乱的私生活

武则天与李治一共生有四男二女,李贤是不是武则天所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几个子女出生时间上,是否有冲突。

  • 长子李弘,出生于652年(《旧唐书》记载,651年五月李治守孝期满,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此时武则天已经怀孕);
  • 次子李贤,出生于654年十二月(《旧唐书》记载,654年十一月武则天封后,十二月李治与武则天祭拜昭陵,路途中生下李贤);
  • 长女安定公主,生于655年十一月;
  • 三子李显,出生于656年十一月(《旧唐书》记载);
  • 四子李旦,出生于662年六月;
  • 次女太平公主,约出生于665年。

李贤与老大李弘出生时间,相隔了两年多,与妹妹安定公主出生时间相隔11个月。李贤、安定公主、李显三人出生时间太紧凑了点,可是并不违背生理特性。所以,从最可靠的鉴别手段,看不出疑点。

我们再回到另一条线索,李贤的传说中的妈妈,韩国夫人武顺。

武顺是武则天的姐姐,生卒年限不详,推测死于665年。武顺嫁于豫州参军贺兰越石,生有一儿一女,儿子贺兰敏之(642—671年),女儿贺兰氏(?—666年)。

贺兰越石早亡,武则天入宫后(651年)受宠,武顺因此经常出入宫中。至于武顺有没有成为李治的“二奶”,史书没明确交代,只有暗示。但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氏,被李治笑纳,史书是有明确记载的:

“韩国出入禁中,一女国姝,帝皆宠之。”

贺兰氏被李治册封为魏国夫人,比她母亲韩国夫人还要高贵。一个“皆”字,其实就是暗示武顺也被李治收纳了。

李贤出生时,武则天30岁,李治26岁,武顺至少31岁,贺兰氏最多11岁(其兄长贺兰敏之时年12岁)。

贺兰氏死于666年,那年李贤12岁,按正常逻辑,贺兰氏至少要比李贤大两三岁。也就是说,从生理规律,李贤不能排除是武顺所生的可能性。

分析了半天,都是无用功,既不能确认武顺与李贤的母子关系,也不能排除他们的母子关系。那么这个传闻哪里来的?《新唐书》记载:

“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而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愈不安。”

也就是说,李贤是武顺所生,仅仅是一个流言,难辨真伪,搞得李贤将信将疑,心慌意乱。很可能李贤因此追迹,刺伤了武则天的心,武则天写了两篇文章教导李贤,并多次责备他。李贤却适得其反,心里更加惶恐不安。

母子间的隔阂,为后来李贤谋反事件埋下伏笔。

李贤谋反事件的真伪辨析

679年,正谏大夫明崇俨被盗贼杀害,有关部门居然始终追查不到真凶。武则天把怀疑的目光,盯上了李贤,理由是明崇俨曾经对武则天说:太子不堪大任,李显貌类太宗,李旦面相最贵重。这件事传到李贤耳朵里,李贤一直对明崇俨怀恨在心。

第二年,武则天指使下属告李贤谋反。朝廷组织了由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位宰相牵头的专案组,负责审理李贤谋反案。他们在太子府马房,搜出几百副铠甲,由此李贤的谋反罪成立。

那么,李贤谋反是真的吗?史书为何影射武则天故意陷害?

1.李贤谋反案“不冤”

负责审案的三位官员,薛元超是武则天的政敌,当初上官仪因为起草废后诏书被杀,薛元超仅仅由于跟上官仪的私交,被武则天诬陷,流放雋州。十年后遇大赦,他才回到京城。

裴炎在李显称帝后,投靠了武后。在此之前,他被高宗李治视作太子李显的辅佐之才,出任太子舍人,跟武则天没有政治上的媾和迹象。

高智周这一年年近八旬,刚刚从宰相改任御史大夫的荣誉头衔。审理完李贤案,他就提出致仕,被赐以散骑常侍身份退休。

假如武则天炮制冤案,主审官员一定要可控,这三个人都不是武则天集团的人,甚至是对头。另外,他们也没有因为审理李贤案得到奖赏。还有一点很重,冤枉李贤绝对过不了李治这一关。

定案后,李治本来是想宽恕李贤的,在武则天的坚持下,才不得不舍弃李贤。请注意李贤是储君,是李治非常看好的储君,除非武则天有本事拿李治当傀儡耍,否则绝不可能过得了李治这一关。

李贤身边有个叫赵道生的男宠,承认是他奉太子之命,暗杀了明崇俨。《旧唐书》还记载了有个叫韦承庆的官员,劝太子远离小人。还有个叫刘讷言的太子洗马,向李贤进献《俳谐集》(笑话集,当时是毁三观的禁书)。

从这些细节可见,李贤除了才华之外,日常生活中不大注重小节,甚至可以说是放荡不羁,非常像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所以,搞出私藏铠甲之事也不意外。

2.李贤谋反案“很冤”

又为什么说李贤很冤呢?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古人所谓的谋反,花样太多。比如一句话没说好可能被戴上谋反大帽子;也可能使用的物品超标,相互的礼仪不当等,被说成僭越;甚至有人觉得你心里是如何如何想的,以此定你一个谋反罪。

也就是说古代的谋反罪宽得没边,你一不小心就掉进陷阱。比如李贤谋反,仅凭几百副铠甲就能断定吗?谋反是一系列动作,应该有同伙吧,是谁?应该有具体事件吧,是什么?一概都没有,就定罪了,岂不是冤案?

假如搜不出铠甲,也能定李贤谋反,比如他这样的公子哥,少不了养马,一旦碰到军马就是谋反罪。再比如李贤喜欢舞文弄墨,找几首反诗还不是小菜一碟。

仔细想想,李贤凭什么谋反?深受父皇宠爱,三次监国,老皇帝病歪歪,他谋哪门子反?

3.李贤谋反案真相

李贤谋反案,大体有三种说法:

  • 第一种:武则天炮制说

《新唐书》就持这个观点,认为武则天就是替小情人明崇俨报仇。这个观点实在荒唐,明崇俨虽是美男子,但是李治对她的宠信远比武则天还要厉害。就算武则天有胆量,李治在世,武则天哪敢随心所欲?

李治晚年其实跟武则天若即若离,如果不是政治需要,早就废了她,武则天可能不顾政治前途,作出这种作死的事吗?

  • 第二种:裴炎陷害说

这个观点是“偏门”,是郭沫若先生提出来的假说,他认为裴炎与李贤在权力分配上形成了矛盾,企图干掉李贤,扶立李显。

第三种:李贤行为过当说

我个人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不成立,李贤在历史上有被美化的倾向。李贤肯定不存在谋反的意图,但是存在行为失当,屡屡触及法律的边界。加之他与武则天,及朝中其他政治势力的矛盾,导致他被孤立。

当然,他这些“过当行为”,按当时的法律标准,就是谋反。

李贤身份问题是简单的事件复杂化

历史上除了李贤之死,还有安定公主之死,武顺之死,贺兰氏之死,甚至李弘之死,其实都经不住推敲。

按照《新唐书》记载或暗示,这些人都是死于武则天之手,虽然他们都是武则天的至亲。可是《旧唐书》中就找不到相关记载,为何两本史书,出入那么大?

因为《新唐书》贬抑武则天的政治立场所导致!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新唐书》成书于北宋。很显然,成书更早的《旧唐书》,其史料的可靠性,一定比《新唐书》强,《新唐书》从哪儿搞到《旧唐书》都没有的史料呢?

北宋是文人士大夫集团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也是儒家思想逐步僵化的开始,他们过度强调忠君,喜欢以道德审判对待时政。因此,武则天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个篡位的逆臣,还是个以女流凌驾于男权的巫婆。

所以,《新唐书》里关于武则天的记载,很多都不可信,完全把历史当做了政治需要的工具。看清了这个本质,我们只需要对照《旧唐书》和《唐会要》等史料,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

李贤的出身没有争议,他与母亲武则天的矛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不检点让武则天失望,二是权力分歧激化矛盾,无论于公于私,武则天都不会允许李贤即位。都拜《新唐书》所赐,把简单的事件复杂化了。

至于丘神绩杀害李贤,真相永远不可知了,或许是李贤有所行动,引起武则天的不安。丘神绩应该被授予了临机决断的权力,觉得情况比较糟糕,于是采取了极端的做法,逼杀李贤以绝后患。

标签: 李贤武则天武顺李治

更多文章

  • 浅析武则天与李弘、李贤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武则天,李弘,李贤,王皇后

    古代从奴隶制社会就形成了对女人的压迫,进入封建社会后,在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压迫更甚。男性可以任意在外驰骋疆场,建功立业,青云直上,女性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相夫教子。这种还是上层社会的状态,底层女性的一些权利更是得不到保障,不仅要为生计发愁,还要被三纲五常束缚着。就连丈夫去世之后也不能随意改嫁,

  • 怀念刘克明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刘克明,苏联,扇子,刘成

    自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央对外联络部起,几十年来,几乎一直在刘克明同志的领导和关怀下工作、成长。我习惯叫他“老刘”。如今,老刘虽已离开我们整十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举止个性,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始终留在我的心中。长期的相处,让我有机会感受到这位老领导、老专家平凡又独特的感人之处。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

  • 刘克明:唐朝的韦小宝,被后宫美女争抢,每晚翻牌子,还杀了皇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克明,韦小宝,唐敬宗,唐穆宗,李湛,宦官

    古往今来,太监群体涌现出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纵横朝堂左右政局。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化名“小桂子”与少年康熙化名的“小玄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封爵入仕,妻妾成群。像韦小宝这样牛的假太监,历史上还真有一位,他就是唐朝的刘克明,他可比韦小宝还厉害,不仅没有净身就

  • 刘克明为何要谋杀唐敬宗?假太监的风流传闻不可靠,其背后有大鱼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皇帝,太监,李湛,唐敬宗,唐穆宗,刘克明(唐朝)

    唐敬宗李湛是唐朝皇帝中,除了末帝以外,即位时最年轻(15岁)、在位最短(3年)、寿数最短(18岁)的皇帝。他还有一个难堪的记录,这个少年天子在位仅仅三年,却遭遇了三次刺杀。如果不是杀手水平太低,唐敬宗的记录完全可以冠绝大唐。☞唐敬宗的三次遇险长庆四年,唐穆宗终于把自己玩脱了,身患中风的他在丹药的助攻

  • 纪实回顾:“霸王书记”刘克明,建“红灯区”嗜色如命,细节辣眼

    历史解密编辑:晓记标签:逮捕,红灯区,宝应县,挪用公款,公安局长,纪实回顾,霸王书记,刘克明(唐朝)

    2001年11月02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原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江苏宝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克明受贿、挪用公款、协助组织卖淫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刘克明有期徒刑20年。此消息不胫而走,宝应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一时间,县城里的鞭炮声此起彼

  • 唐初长孙顺德次子,另类权贵,志泛江湖,大隐隐于市的隐士

    历史解密编辑:邀得一夜星河标签:隐士,嘉庆,武则天,唐初,长孙无忌,长孙

    长孙嘉庆作为官二代,他的志向是纵情江湖,感情用在了风情山水之间,他也是大唐初期另类的官二代,不爱官位,爱山水,独自一人去旅行,妥妥的现代发烧驴友,在古代这就是隐士!长孙嘉庆在史书上是找不到这个人的,不光是他,而且大唐初期好多人是没有生平事迹的,这可能史料丢失有关!墓志铭的出土,才让我们知道,大唐初期

  • 功绩传千年 古方焕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正式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连州,清远,广州,柳宗元,刘禹锡与〈传信方〉

    2023年3月24日《南方日报·清远观察》A01版。春意渐浓,书香氤氲。3月22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诗豪余音岐黄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会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当天,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刘禹锡与〈传信方〉》正式亮相,引发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书首发活动在岭南书院(江

  • 《刘禹锡与〈传信方〉》: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古方焕发新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新闻网标签:连州,广东,广州,桂阳,古方,中医药,刘禹锡与〈传信方〉

    南方网讯 《刘禹锡与〈传信方〉》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从讲述刘禹锡被贬清远连州期间的传奇故事入手,深度挖掘刘禹锡在岭南的贡献及其救民药方《传信方》,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刘禹锡在连州”,主要讲述刘禹锡出刺连州期间逆境成诗、执政为民的史事;下篇为“《传信方》新解”,由权威专

  • “南豆”兑新书!在“南方+”把《刘禹锡与〈传信方〉》带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南方,新书,广东,刘禹锡与〈传信方〉

    一对同样才高于世的“铁哥们”,却又同样一贬再贬、飘零半生、临终托孤,刘禹锡与柳宗元有着怎样的生死情谊?没有“连花清瘟”,唐朝如何治疗咽喉疼痛?芦荟美容除湿,这些功效古人千年前就知晓了?蛮荒僻陋的岭南连州,从一个进士都没有,到培育出广东唐代四分之北宋近三分之一的进士,刘禹锡做了什么?诗豪余音、岐黄新彩

  • 清远市关工委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落户刘禹锡纪念馆

    历史解密编辑:连州市广播电视台标签:清远市,关工委,刘禹锡纪念馆,工作委员会,教育

    近日,清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举行。该教育基地是连州市首个“清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清远市关工委主任林文钊、常务副主任陈新,连州市关工委主任梁建辉,连州市工商联主席廖加战,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参加活动并一同为“清远市关心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