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大战是《说唐演义全传》的重头戏,也是小说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起于杨广通过大运河去扬州看琼花路过四明山,而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在四明山会盟,联合了二百三十万兵将意图一举消灭杨广,夺取隋朝天下。这段故事的第一主角肯定是杨广方面和瓦岗寨的众英雄,伍云召和他的结义兄弟算是配角成分,而其他的反王们只是这段剧情的背景龙套并无其它作用。在小说中以推动此段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就是瓦岗寨的军师徐茂公,而他在推动这段剧情中却打着与各路反王不同的主意,包藏着极大的祸心。
徐茂公
四明山大战中徐茂公打着的第一个主意就是以瓦岗军的势力全盘掌握反王盟军的军权,主导战争的进程。这方面徐茂公做得很好,他顺利的让程咬金坐上了反王联盟盟主的位置,掌握了调兵和派兵的大权。在出兵与杨广的对战上,徐茂公把盟军中战斗力最强的裴元庆弄到后方去当运粮官,而伍云召三兄弟则成了他的第一个牺牲品。徐茂公明知宇文成都难以对付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安排,很明显是想借着宇文成都的手来除去盟军中的第二大势力,即伍家兄弟。这样一来不但消耗了杨广方面的势力,而且也打击了盟军中潜在的竞争对手。
宇文成都
比较巧合的是,靠山王杨林也打着这样的主意,他也想接着反王盟军杀掉宇文成都,以除掉宇文化及这一股势力。于是大家就看到了宇文成都在四明山上大战伍云召、伍天锡、雄阔海三兄弟的场景,而且不论战事变得如何诡异,都没有一方鸣金收兵,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最后伍云召三兄弟扛不住宇文成都的力量率先下山逃跑,然而这个时候埋伏在半山腰的裴元庆出手了。裴元庆在宇文成都与伍云召等人打了一天,精疲力竭的状态下突然出手偷袭,宇文成都无力抵抗败回杨广的船上。
从这段剧情明显可以看出,徐茂公先是要借着宇文成都的手出去伍云召三兄弟,发现事不可为后干脆派出裴元庆半路截杀宇文成都,让瓦岗军在盟军中的威望能够最大化。伍云召三兄弟的战斗力非常强劲,但单打独斗也无人是宇文成都的对手。而宇文成都虽然实力很强,可是要打败这三兄弟也好消耗掉大量的体力。这一点作为剧透党的徐茂公非常清楚,他派这三兄弟为先锋上场就是利用他们之间的仇恨搞出鹤蚌相争的局面,以便于裴元庆这个渔翁能够得利。裴元庆和宇文成都是同档次的高手,伯仲之间的实力,当这个渔翁再合适不过。
裴元庆
比较可惜的是最后杨广顶不住宇文化及的请求鸣金收兵,处于下风的宇文成都没有与裴元庆刚到底,保住一条性命。这样一来杨林和徐茂公的借刀杀人的主意都没有成功,反王联盟通过裴元庆的胜利占据了战争的上风。由于宇文成都的重伤,杨广方面没有可以与裴元庆对敌的将领,于是他下旨召太原的西府赵王李元霸来解决反王盟军的问题。对于李元霸的强大实力,徐茂公是心中有数的。在李元霸到四明山之前,他就派出王伯当暗中与柴绍联系,再次埋下了借刀杀人的阴谋诡计。
徐茂公知道李元霸不可战胜,四明山反王联军已经不可能阻挡杨广去扬州了,也更不可能击杀杨广夺取隋朝天下,因而他这次借刀杀人的对象是除了瓦岗军以外的其它反王。他暗中派王伯当与柴绍联系,并约定了李元霸在战斗中放水的方式和识别暗号。再让秦琼与李家恩公的身份会面李元霸,迫使李元霸不能对瓦岗军下杀手。然而李元霸接了杨广的圣旨肯定要有所作为的,不然没法交代啊,于是李元霸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其它反王身上。紧接着瓦岗军放开通路,让李元霸直接与其它反王大军开打,杀得血流成河,百万联军由此而崩溃。
李元霸
徐茂公这么安排其实有两个直接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借着李元霸的手消灭各路大军,特别是伍家兄弟所在的李子通、高谈圣等部,以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使瓦岗军在反王联盟中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第二个目的是暗中协助李家除掉无法收复的各路反王的力量,为将来李家造反时平定隋唐乱世一统天下做好准备。徐茂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将来在李家的地位和前途服务的。他提升瓦岗军的实力和地位使之成为自己加盟李家的筹码,再通过秦琼与李家的交好加入李家战斗序列。他为李家提供的这些力量和实力必然使其在李家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为他从瓦岗军师徐茂公转身变为唐朝英国公李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