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茂公与李靖谁更强 被《说唐》误导的大唐战神 与李靖齐名!

徐茂公与李靖谁更强 被《说唐》误导的大唐战神 与李靖齐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伟成长记 访问量:1092 更新时间:2024/1/19 18:41:51

《说唐》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徐茂公,身穿道袍,手拿拂尘,而且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典型的一个军师形象,就像《水浒传》中吴用的角色,是一个文弱书生。

《说唐》中徐茂公

而李靖在《说唐》中的形象,则很像《水浒传》中的入云龙公孙胜,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也难怪后来李靖居然成了托塔天王。

实际上,《说唐》里面的徐茂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勣。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功被李渊赐姓李,又因避讳李世民,去掉了“世”字,最后成了李勣。

李勣不仅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还孔武有力、相貌威武(据载,李勣是个大胡子,而且样貌还有些像胡人。),他是大唐军神,与李靖齐名。

唐代曾经建过一个武成王庙(也就是武圣庙,武成王是姜子牙姜太公,和孔子并称文武双圣人)。其中配享的也有“十哲”——十位古今名将:司马穰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剩下的就是唐初两大名将一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勣。

另外还有所谓七十二弟子,包括从战国时的孙膑、廉颇,西汉时的卫青、霍去病,三国时的张辽、关羽、张飞、周瑜,直到唐代本朝的尉迟恭、李光弼、郭子仪等等,这些古今名将都居于二李之下,足见唐代人对这两位本朝名将是如何之推崇了!

李勣

少年得志

据记载,李勣从小就勇猛过人。他自己晚年就曾说过:“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李勣少年时好游侠,动辄杀人,十七岁就投身瓦岗,跟随李密冲锋陷阵,二十岁就独领一军,南征北战。不同于李勣的少年得志,李靖年近五十归李渊,才显示出不同常人的领军才能。如果说李勣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李靖更像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指挥家。

李勣刚满二十七岁时,就已经帮助李世民一统天下。这离他初上瓦岗寨时,刚刚过去了十年。

李勣

横绝大漠

贞观时期,李勣继续展示着他战无不胜的名将风范。他主要的对手是北方草原上来去如风的游牧部族——突厥。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趁大唐政局不稳,趁机大举进兵,直达长安城下。虽然危机最终被化解了,但君臣上下都认为突厥已成为大唐帝国的心腹之患。

因此,李勣被推上了对抗突厥的第一线,他被调任并州都督,并且一气做了十六年之久,后来李世民曾感慨说,李勣起到了万里长城的作用。

李勣在山西厉兵秣马了三年,就率军北伐,他和李靖就像李世民的左右手,一个负责正面进攻,一个负责围追堵截,两位名将联手上演了一出千古名局——阴山之战,用最小的代价灭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

李勣的这些战功深入人心,以至于最后他死的时候,皇帝给他修的坟也模拟了霍去病的,造了三个坟堆,象征着三座山——阴山、铁山及乌德犍山,因为李勣就在这三座山脚下,击破了突厥,立下了不世之功。

横绝大漠

出将入相

李勣是入了凌烟阁的功臣。不过对李勣来说,这才是上半场。

李治当太子时,李勣曾担任“太子詹事兼左卫率”,该职不仅地位要害,而且职兼文武,非常罕见。而且还不止这些,李勣还被加了“同中书门下”的头衔,能参与最核心的军国大事的决策。

李勣是唐太宗给李治安排的顾命大臣之一,在高宗朝其地位更加显赫。高宗一上台,就任命李勣为尚书左仆射一一这是文官的最高职位了。作为顾命大臣,李勣主要负责主持国家的对外战略。李勣坚持执行了唐太宗既定的扩张政策,而且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高宗朝的疆域是唐朝最广大的,甚至超过玄宗时期。可以说,这主要是李勣的功劳。唐太宗可谓托付得人。

李勣在高宗眼里,是忠臣,也是定海神针。高宗曾经说过:“自李勤亡,遂无善将。”确实如此,李動开创了唐朝军事上的一个辉煌顶峰,自他死了之后,唐朝对外战略发展相当失败,四处受挫,直到玄宗朝才重新恢复。李勣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一时瑜亮

李勣、李靖向来是大唐并称的名将,他们确有很多相似之处。

以致有人说李勣曾师从李靖。这显然不太可靠。但李勣有学习李靖的地方是可能的。比如在带兵方面,李勣对于纵兵劫掠,并不太禁止。李勣第一次跟唐太宗征高丽,在攻克白岩城一战中,守将眼看不保,于是请降。唐太宗本来答应了,但李勣请求说:“土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李勣就是希望让土兵们可以劫掠一次。胡三省就此评论说“观世勣此言,盖少年为盗之气习未除耳!”。这显然不对。世家出身的李靖,也是在战斗之后,纵兵劫掠的。比如在平东突厥之后,御史曾经就弹劾李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为部下利益考虑应是更重要的原因。

李靖

当然,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李勣是草莽英雄出身,他自己曾说“我老翁不识字”,想来文化水平不高。在出兵高丽的时候,有次郭待封被围困缺粮食,就写了一封“离合诗”给李勣,类似于一种密码信。李勣看不懂,生气地说:“军机这么紧急,还给我写诗玩儿?我要砍他脑袋!”还好他的副官精通诗赋,解开了密码信息。

文化水平不高的李勣,想来也不会熟读兵书、史书。这和出身世家、从小能“纸上谈兵”的军事理论家李靖很不同。举个例子,在破颉利可汗的时候,李勣提出要趁谈判的时候袭击,李靖高兴地说:“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他们英雄所见略同,不过李勣是天然的敏锐,而李靖则有理论依据。

这就像棋手,李靖是那种有无数棋谱烂熟于胸的,对方任何一个反应,都会落入李靖的“套路”中。而李勣则是见招拆招的人,但总是能把棋子下到最恰当的地方。所以在战争中,李靖都是谋定后动,算无遗策,还没开战,对手就没戏了。而李勣则是被评价为“临敌应变,动合事机”的类型。他最擅长见机行事,对于任何机会,都能比别人先一步看到。所以看起来他的作战都是硬碰硬,而结果好像总是运气比对手更好一点。

从境界来说,李靖应该比李勣要高出一筹。所以李靖平生从无败战,而且常能从不利的局面中获胜,而李勣在实力悬殊的时候,会有败绩。在战场上,李靖更像个帅才,而李勣则是将才。

李勣

就功劳而言,则李勣似乎要稍为占优。前期来看,李靖的功劳更大(凌烟阁中,李靖第八位,李勣第二十三位)。但李靖死得早,高宗时代,就是李勣独领风骚了,单就东平高丽这个砝码,分量就着实不轻。更加上李勣一直主持大局,开拓出空前规模的疆域,这也是李靖不能获得的机会。总的来说,李靖一辈子的成就巅峰只是将,而李勣则不仅是将,还是相。

所以,综合来看,二李可谓旗鼓相当,并驾齐驱。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执意要处死单雄信,徐茂公:你会后悔的!250年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密,秦琼,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程咬金,王伯当,徐茂公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瓦岗军五哥单雄信的命运无疑最让人唏嘘。在瓦岗寨,单雄信无疑是最讲义气的一位好汉。但世事无常,瓦岗寨因李密的缘故而分崩离析,单雄信被迫与曾经的好兄弟——秦琼、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反目成仇。而最终,单雄信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对于单雄信的悲惨命运,民众们一直都非常同情。因此他们将篡唐建

  • 李世民临终前,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世民,李勣,李密,单雄信,李治,玄武门之变,李渊,徐茂公

    题干有两个错误,其一,这件事不是李世民临终前,而是贞观十七年立太子前后;其二,披在徐茂公身上的不是龙袍,龙袍是朝服,而是李世民随身的便服。“太宗又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旧唐书

  • 妄言隋唐(十八)徐茂公如何在四明山反王会盟时暗中借刀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明山,李元霸,裴元庆,伍云召,隋炀帝,徐茂公,宇文成都,妄言隋唐

    四明山大战是《说唐演义全传》的重头戏,也是小说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起于杨广通过大运河去扬州看琼花路过四明山,而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在四明山会盟,联合了二百三十万兵将意图一举消灭杨广,夺取隋朝天下。这段故事的第一主角肯定是杨广方面和瓦岗寨的众英雄,伍云召和他的结义兄弟算是配角成分,而其他

  • 单雄信为什么想要杀了徐茂公?看看徐茂公都做了什么,确实不地道

    历史解密编辑:德斯手工标签:单雄信,程咬金,秦叔宝,李世民,李密,魏征

    《说唐》中,瓦岗寨从内部瓦解的时候,单雄信独自一个人到了洛阳,然后在洛阳的街头遇到了抛绣球的王世充的妹妹,于是有了一段不错的姻缘。实际上,单雄信在做驸马之前是有妻子的,只是他的一家老小都被窦建德给杀了,说到这件事,和徐茂公还有不小的关系。单雄信原本是潞州二贤庄的庄主,天南海北都有他认识的朋友,更是家

  • 唐初四大名将都有谁?徐茂公排第二,秦琼、程咬金没资格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秦琼,程咬金,李靖,王世充,苏定方,李世民

    《隋唐演义》、《说唐传》等小说,为隋唐时期的英雄排了一个名次,即隋唐十八好汉。排名靠前的是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等名将,但实际上,这些名将都是《隋唐演义》等小说虚构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而初唐真正有实力的一些名将,甚至没有进入这个榜单。唐初时期也是名将如云,有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侯君集、

  • 徐茂公的坟墓为何三座山的模样?纪念他灭三国,擒三王的绝世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突厥,李勣,李靖,薛延陀,东突厥,高句丽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神机妙算的军师。但在历史上,他平定三大蛮夷的悍将,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唐朝在他的陵墓前树起了三座大山,用以表彰他的不世战功!徐茂公,本是唐朝名将徐懋功的误写。在小说中,他是智谋百出、算无遗策的大军师,形象与诸葛亮多有重合之处。但是在历史上,他是个精于谋略和战争的悍将,可谓

  • 徐茂公临终遗言:若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李密,王世充,徐敬业,李渊,瓦岗军

    徐茂公作为初唐时期,号称半仙之体的唐朝三朝元老,为李世江山的大唐盛世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徐茂公之所以被认为是半仙之体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是隋末唐初,不可多得的全能复合型的人才。之所以说他是复合型人才,主要是说徐茂公不仅是有名的谋士,还有精湛的医术,最为难得的是他不仅谋略过人,妙手回春,还有一身的好功夫

  • 徐茂公临终遗言:如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密,李渊,翟让,瓦岗,武则天,李敬业,徐茂公

    在《三国演义》中,文章开篇首句便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这句名言也在经过几千年的考证之后,被认定是一句极其富含哲理的壮阔名言。像是在我国古代600至900年间,这为期300年的漫长岁月,便也见证了天下局势分合的规律。在这三百年里,一共有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前后更迭,而这也就是

  • 李世民为啥想杀徐茂公呢?原因在于李世民猜忌他,或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李世民,李靖,李密,长孙无忌,单雄信,唐高祖

    李世民是一个相当有手腕的帝王,他在父亲李渊攻下来天下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最主要的军功是他所立,带领部下,攻城掠地,从山西打到了长江流域。横扫了所有的势力,李世民是一个具有统帅才能的将军,天下诸侯被消灭、大唐能够建立,都是在于他这位二公子多年所为。他在后来和太子李建成争天下的时候,更是表现出了杀伐果

  • 徐茂公临终遗言如若后代出高人,定要杀掉,否则必然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徐敬业,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李密

    很多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除了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最重要的是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众人之中出类拔萃,古今之人皆是如此。不过在唐朝时期有位名臣徐茂公,他就不希望自己的子孙会有杰出的人才出现,不仅如此,他还在临终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