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光伏产业生态创新大会”在常州盛大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大会并致辞。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卫东等领导出席。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作出了“抢占新赛道 培育增长极”的主旨演讲。
大会以“同心创生态,携手筑高峰”为主题,旨在抓住产业发展“窗口期”,重在把握光伏“黄金十年”重大机遇,厚积薄发,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生态,共同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中国光伏高速发展关键期的一次重要大会,会议紧扣“生态”关键词,提出要携手构建光伏产业发展新生态,南北共建区域互补、东西协作协同发展。这些新思路、新做法层次高、格局大、立意远,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就光伏行业生态建设的话题,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特别在大会后专访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
王勃华表示,近十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一路追赶、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欧美日韩等光伏强国的华丽转身,如今可谓是一骑绝尘,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步入无人区后,接下来中国光伏产业怎么走?这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牵头提出构建光伏新生态,正是恰逢其时,颇有前瞻性和远见。市场环境在变,竞争对手在变,唯有构建起健康、协同的良好生态,中国光伏才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更高阶段。”王勃华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说。
光伏行业在“变天”
2007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跃升到1088MW,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并一直连续十几年稳居第一。2013年至今,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2015年至今,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跌宕起伏、攻坚克难中,中国光伏一路高歌猛进,行业发展比任何一个专家预测的都要深远,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发展之快,打破几乎所有人想象,产业内外的资本蜂拥而至,产业热潮一浪退去一浪又来。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2年3月发布报告称,按照全球温升控制在1.5℃的场景,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可能会超过14000GW,需要平均每年新增装机400GW才能实现这一目标。IRENA最新报告称,按照全球温升控制在1.5℃的场景,预计2030年装机量就会达到11200GW左右,对光伏发展的预期进一步调高。
王勃华表示,随着发展绿色能源、实现零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光伏的市场需求不成为问题,即使最大胆的预测也在不断被打破。这是乐观的一面,但我们更要看到悲观的一面,中国光伏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国内企业竞争白热化。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底我国现存光伏相关企业54.1万家。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光伏相关企业6.7万家,同比大幅增加46.9%。近十年,我国光伏相关企业注册量规模整体呈现波动式扩张。
面对光伏产业的大好前景,许多企业都想分羹而食,甚至有不少跟光伏不沾边的企业也跨界而来。已经在光伏阵营中的上、中、下游企业,都在“大干快上”,一些硅片、组件企业扩产不是几倍的增长,而是5至10倍的量级跳跃,这对整个行业都影响巨大。
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相关政策接连出台表明,喊了多年的“狼来了”是真的来了,来自国际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近期,美国政府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2022》(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下称《IRA》),更新了光伏产业相关规定,其中专门有限制太阳能光伏进口产品的章节,美国政府将拨款去支持本国光伏产业,有政策措施、有具体目标,甚至有精确的分给各个产业链企业的具体数额。不同于以往“狼来了”式的恐吓,现在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政策中。
公开资料显示,《IRA》出台半年多以来,美国本土新增光伏制造规划产能规模已超过47GW,其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18.6GW,仅次于中国的87.4GW。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中国光伏势必会迎来一个强大竞争对手。
此外,近年欧洲、印度等国也有相应的光伏政策出台。欧洲2022年12月成立了太阳能产业联盟,用于推动欧盟太阳能制造业的发展,计划到2030年建立30GW的本土制造能力。事实证明,很多国家都走在光伏制造规模化上量的路上。
“就全球形势而言,能源资源愈来俞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光伏无疑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而且未来会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个产业,欧美发达国家不会完全依赖中国,必然会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王勃华认为。
生态建设正当时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王勃华认为,中国光伏必须走上生态共建之路,改变之前产业链上下游和主要龙头企业互相缺少配合、各自发展的现状,协同共进、利他共生,走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更高阶段。
“我们需要真正将光伏产业改造成生态产业链。生态圈里要素完整,光伏的政策环境、金融产业生态等积极友好,光伏行业第三方环境如产业标准、行业组织、认证检测等完善完备,配套产业链如原辅材料、专用设备、硅料、逆变器等均衡协调,不拉后腿。”王勃华表示。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在“光伏产业生态创新大会”上,1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订了光伏制造业创新中心合作协议,17家金融机构签订了金融生态协议,合力打造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的光伏产业新生态。
在大会现场,常州、淮安、盐城、宿迁、西宁五市还共同发布了《创新光伏产业生态常州倡议》,倡议提出:共构现代产业新体系,共塑科创协同新格局,共创产融对接新模式,共建低碳应用新样板。“倡议书”中提出,将致力于南北共建区域互补、东西协作协同发展。
作为中国光伏的领军型企业之一,天合光能不仅仅努力寻求自身高速发展,更积极为建设行业生态做贡献。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的积极推动下,光伏上下游重要企业组建了“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推进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创新,建立上下游开放协同创新新生态。
此外,天合光能还与中国能建、宁德时代等60余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为政府和企业搭建桥梁,推动产业上下游有效联动,努力打造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合作发展、技术创新的新模式、新样板、新标杆。
高纪凡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光伏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预计产值规模可能达到10万亿元。这也是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的关键期,盲目扩产带来过剩,产业配套不足“背刺”问题频发,低价恶性竞争忽略品质,国际市场贸易壁垒高筑等等问题,都需要用生态共建的力量来有效化解。
天合光能预计,2025年有望实现3000亿产值规模,与生态伙伴企业共同实现超过1.4万亿元产值。2030年,天合光能努力实现6000亿元产值,带动生态伙伴共同创造超过3万亿产值,推动江苏光伏产业达到4万亿规模,使得光伏产业成为江苏省第一大产业,在全球拥有竞争力。
“天合光能愿与行业伙伴携手共进,建设完整的生态产业模式,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打造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推动中国光伏行业走向更高、更远、更平衡的发展阶段。”高纪凡表示。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