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德裕主政:中古门阀政治最后的辉煌

李德裕主政:中古门阀政治最后的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嗑普吉尼 访问量:4791 更新时间:2024/1/8 18:10:50

文|过春天

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唐王朝,虽然暂时抚平了河朔军人集团垄断地方税收与官位的要求,但周边地区依然是危机四伏。东北的塞外是契丹人连番犯境,西南则有吐蕃和南诏频繁进兵,甚至两次攻入长安,闹得唐朝皇帝丢下皇宫落荒而逃,狼狈至极。

在唐王朝内部,地方藩镇与中央部分朝官、宦官等相互交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党争不断,这更是消耗了唐王朝有限的精力,使其陷入到土崩瓦解的边缘。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在这样一个危急时刻,有一位名臣挺身而出,毅然肩负起了中兴的重任,他就是唐宪宗时期的铁血宰相裴度。当时,淮西闹兵变,节度使吴少阳子吴元济不顾朝廷是否许可,就强行继承父亲的官位,当得知朝廷的反对意见后,他更是恼羞成怒,纵容部下劫掠淮西地区。须知,当时唐廷的主要收入,都来自于东南地区财赋的补给,而淮西地区,正好紧挨着江南通往长安的漕河。这对于唐王朝来说,威胁是极大的。因此,宰相裴度力排众议,支持皇帝派兵进剿,并亲自赶往前线督战,在宰相亲临一线的直接干预下,大将李愬雪夜行军,长途奔袭叛军大本营蔡州一战成功,俘获了吴元济与他的部下,这场胜利消耗了唐廷粮饷甚巨,但如果没有裴度的坚持,恐怕讨伐淮西叛军的战役,将会成为吞没唐廷储备的无底洞。

(描绘唐军声威的壁画)

问题远没有结束,裴度在讨伐淮西的战事中立下大功,本应当得到褒奖。可是,由于唐廷局势突变,保守派势力上升,他们利用朝廷中部分朝臣的妒忌心理,参劾裴度,最终将其赶到了边陲地区,中兴的功臣郁郁寡欢而死,唐廷的中兴大业,眼看又要戛然中止了。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名臣从幕后走向前台,他,就是唐代素有铁血宰相之誉的李德裕公。

(影视剧中的李德裕,右二)

李德裕父亲李吉甫,为裴度坚定的政治盟友,曾参与其中兴谋划,李德裕的祖父,更有燕赵地区的侠士之风,史书当中记载他臂膀上搭着猎鹰,怀中携着美妓进行狩猎,旁若无人。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而这,正是古代门阀士族气息的张扬。李德裕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然更受到了门阀政治传统的影响,他的性格中既有着自豪感,也有政治实干之才。

在他上任之初,就遇到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科举进士出身的朝廷大员牛僧孺和李宗闵集团,他们发自心底的厌恶李德裕的贵族气息,同时还曾因讥讽其父施政,而落下了矛盾。所以双方在朝堂议政中时常出现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况。

巧的是,此时泽潞州,恰又发生了类似于淮西吴元济叛乱那样的危机,节度使刘稹公然对抗中央权威。而李宗闵等又与其关系莫逆,所以在如何处置的问题上态度暧昧,既不同意发兵进剿,也不愿意附和招抚的声音。李德裕从中猜测出了几分,所以先将其亲信调离叛乱附近地区,其次又紧急调兵前往征伐,据说,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向李宗闵索要其来往书信,闹得后者灰头土脸。双方嫌隙渐增,但李德裕速战速决的决定,却让刘稹的叛变被轻松消灭于萌芽状态,这让异动的河朔等藩镇不得不收敛行迹,回归到表面上对唐廷的效忠状态当中。

平定地方藩镇的叛乱后,李德裕又力主改革科举制度,他认为,科举中考试诗文等试题空有其表,无有其实,而且不少考生往往借助自己浮华的诗句,投于考官门下,趋炎附势,结为朋党。这也是李德裕深恶痛绝的,所以他要求罢"曲江宴",又主张礼部侍郎不要把中举名单交给宰相先行过目,以免出现篡改舞弊情况,都是出于维护社会选拔人才公平的心理,这自然又让牛僧孺等倍加抵制,由于科举制度的收紧,他们也不再能轻易把自己的亲戚故旧安插到朝廷中来。

李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唐王朝的结构性弊病,为了给唐廷解决财政困难,他还支持唐武宗的"会昌灭佛"之行,将大量僧尼勒令还俗,同时将寺院的田产收归国有,分配给功勋阶层,以激励其为国效命,这与几乎同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圣像破坏运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李的精心谋划下,唐王朝储备丰足,地方相安无事,中兴的气象又回来了。

可是,文宗时期,这种气象又发生了逆转。由于新皇帝从心里抵触武宗灭佛的行为,又不愿意给予李德裕更大的权力,使其成为权臣,所以极力扶持牛僧孺一党,李眼看中央待不下去,又受到君主猜忌,难免忧心,这也被其反对者抓住机会攻击,李被发往西北地区督师。

巧的是,此时的西北边陲重镇维州发生了兵变,当地吐蕃守将主动率军归降,让维州重新回到了唐王朝的统治之下。可是,对于如何处置吐蕃叛军,文宗听信牛僧孺等"讨好吐蕃,免开边衅"的谗言,竟然强令李德裕归还维州城池,同时将降军交还对方处置,这种昏庸无为,简直不亚于北宋的徽宗皇帝。

李德裕对此大惑不解,他从长远大局出发,认为维州降军应该得到保护甚至奖励,但文宗固执己见,丝毫不为所动,李只得屈从于皇帝的意见。无疑,维州降军的结局基本难逃一死,这不但寒了边民的心,也暴露了文宗糟糕的政治才能。

由于没能保护降军,李德裕十分内疚,但朝廷内部政敌并没有停止对他的打压,直到被放逐到遥远的海南岛。李德裕也和裴度一样,在孤苦无助中,度过了残生。他的死既让唐廷失去了一个实干之才,也成为了门阀政治的绝唱。从此,底层军人,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而到了北宋以后,曾经的门阀士族主政,也一转而为纯粹的科举选官。

李德裕死后,朝廷内部党争陷入白热化阶段,而此一时期甘露之变的发生,更让宦官废立皇帝成为了常态。唐廷政治昏暗,他的末日,已然不远。

主要参考文献: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李德裕的传奇人生:贵为一朝宰相,食万羊而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德裕,宰相,唐穆宗,唐宣宗,唐武宗,节度使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食万羊”的经典故事,曾经有一位宰相,因改朝换代而遭到贬黜去做地方官,欲找一位僧人探求自己未来的处境。当他询问僧人能否回归朝廷之时,僧人说道:“相公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500只,因此可以回归。”正当宰相庆幸之时,有一日一位官员来探望他,奉送他500只羊。他便深知自己命中注定

  • 民间故事:李德裕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李德裕,宰相,知县,头领

    李德裕是唐朝的宰相。据说,他被贬崖州后不久,就到黎寨南加纳村定居。他到了黎寨,身穿黎服,口操黎语,人民都把他当作自己人。他天天和父老们一起,砍山种山兰、织鱼网捕鱼,非常勤劳。他还有神奇的本领。有一天,他来到长岗道旁的大榕树底下歇息,找不到可以垫坐的东西,便举手往大榕树一指。那粗大的榕树干一下子便弯了

  •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为何不用贤才,还将李德裕贬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宣宗,李德裕,宰相,唐武宗,宦官

    李德裕是唐朝后期的一代贤相,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称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后期的明君,被后世称为“小太宗”。假如唐宣宗能够重用李德裕,君臣齐心协力,唐朝还是有希望的。然而,唐宣宗非但没有任用李德裕,反而将其贬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贬死崖州846年三月,唐武

  • 晚唐良相李德裕的起伏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德裕,唐武宗,唐文宗,宦官,宰相,皇帝,唐宣宗,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国防部副部长,唐朝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贤相”。李德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人臣巅峰

  • 晚唐宰相李德裕——与诸葛亮、张居正并列,被后人忽视的千古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德裕,诸葛亮,张居正,宰相,宦官

    序言李德裕,字文饶,河北赵郡赞皇人,是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公元840年李德裕出任宰相,此时正值晚唐,国力衰微,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德裕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改革积弊,整顿吏治,打击藩镇,北击回纥,一扫往昔颓势,使大唐国力重新振作,因其执政时期处

  • “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的李德裕,凭的是什么能跟张居正等人并列

    历史解密编辑:礼记读史标签:宰相,宦官,皇帝,唐朝,诗人,李德裕,张居正,唐武宗,科学家,官宦世家

    在古代社会有很多王侯将相,他们个个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为朝廷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但对他们的功绩后人一直没有定论。直到近代以来,作为思想家的梁启超,提出了中国六大政治家的说法。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但有一位唐朝的宰相也被列入其中,他到底是谁呢?他有怎样过人的本

  • 作为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为何长期以来饱受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小英子历史专栏标签:宦官,唐朝,诗人,李德裕,牛僧孺,牛李党争,国防部门

    作为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朝代,唐朝的荣光直到现在似乎还在影响着整个世界。不仅仅是在文化上有突出贡献,唐朝时期奠定的各项政策也在以百年尺度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如科举制等,更是多个国家选拔人才所用的妙招。但是,盛唐终究还是没了。造成唐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是公认导致盛唐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党争、藩镇、宦

  • 晚唐宰相李德裕-与诸葛亮、张居正并列,被后人忽视的千古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宦官,李德裕,诸葛亮,张居正,晚唐宰相,国防部长,国防部门

    序言李德裕,字文饶,河北赵郡赞皇人,是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公元840年李德裕出任宰相,此时正值晚唐,国力衰微,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德裕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改革积弊,整顿吏治,打击藩镇,北击回纥,一扫往昔颓势,使大唐国力重新振作,因其执政时期处

  • 全网首发•折狱龟鉴•辨诬卷•050李德裕劾僧

    历史解密编辑:智囊智囊标签:宰相,李炎,出镇,唐朝,诗人,李德裕,唐武宗,辨诬卷,折狱龟鉴,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01译文唐朝的李德裕出镇浙西的时候,甘露寺的主持交割的时候,举报前任的主持贪污了若干金子,而且还找了好几个证人,以及交割的文件全部都上交到官府。人证物证俱在,当事人已经认罪,但是他贪污的金子却下落不明。李德裕怀疑这里面有蹊跷,提审当事人。当事人就喊冤道:“我是分管寺庙俗务的人,这些年来,交割的时候只

  • 任见《来俊臣传》(上下)简介+目录+节选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来俊臣,来俊臣传,宰相,上官婉儿,太后,党羽

    任见《来俊臣传》(上下)简介+目录+节选本书内容简介任见先生所著中唐武周酷吏来俊臣的传记。任见:来俊臣传任见 著目 录本书内容简介…………………………第一章 女士们的传说………………第二章 后宫里的“轰趴”…………第三章 长生不老灵药………………第四章 一发而不可收………………第五章 前后两副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