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全史人物评鉴-李德裕 字文饶

全史人物评鉴-李德裕 字文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素意花开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4/4/23 19:18:39

李德裕字文饶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26日),字文饶,赵州赞皇县(今属河北省)人。李德裕出自赵郡李氏西祖,父李吉甫。初以父荫补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再进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牛党人物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等当权,以衔恨其父吉甫,屡次摈斥德裕出外。唐敬宗朝,为李逢吉排挤,在浙西观察使任上八年。所至革弊风、除淫祠、清寇盗,“人乐其政,优诏嘉之”。时皇帝荒淫,德裕每上章言事,进忠谠言。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召为兵部侍郎。裴度荐其材堪相国,而复为李宗闵排挤,出为郑州滑州节度使。四年(830年),以检校兵部尚书出为西川节度使。五年(831年),击溃吐蕃,收复疆土,而为牛僧孺所沮,终失维州。七年(833年)一度出任宰相。九年(835年),为李训、郑注等嫉恨,诬构德裕在镇结托漳王李凑,图为不轨。乃授太子宾客,分怀东都。开成二年(837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武宗即位,开成五年(840年)再次入相,受到武宗的信任,言听计从。短短数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威震中外;更严肃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制驭宦官,使朝政为之一新。会昌五年(845年),协助唐武宗灭佛运动,一次拆毁伽蓝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会昌元年(841年)兼左仆射,及讨泽潞功成,拜太尉、封卫国公。武宗死后,会昌六年(846年),德裕被刚即位的唐宣宗罢相。初出为荆南节度使,俄徙东都留守,寻贬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年)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流放到海南岛。在位时奖掖寒门后进,及南谪,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在海南积极为当地百姓传授儒学,颇受百姓爱戴。公元849年,妻子刘氏死于海南施舍,李德裕在妻子的墓志中,描述了被贬后遭遇:绵历万里,寒暑再期,舆峤拖舟,涉海居陋,无名医上药可以尽年,无香稻嘉蔬可以充膳,毒暑昼烁,瘴气夜侵。其表弟某侍郎遣人饷以衣物,李德裕回书答谢之,曰:“天地穷人,物情所弃,虽有骨肉,亦无音书,平生旧知,无复吊问。阁老至仁念旧,再降专人,兼赐衣服器物茶药至多,开缄发纸,涕咽难胜。大海之中,无人拯恤,资储荡尽,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绝食,块独穷悴,终日苦饥,唯恨垂没之年,须作馁而之鬼。十月末,伏枕七旬,药物陈裛,又无医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书后记(大中三年)闰十一月二十日,从表兄崖州司户参军同正李德裕状侍郎十九弟。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即850年1月26日),病困交加的李德裕死于海南海口,享年六十三岁。殁后十年,唐懿宗时,“诏追复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李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不喜饮酒,后房无声色娱”,自奉俭约。“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决策论兵,举无遗悔,以身捍难,功流社稷”。办事专断,受到一些朝臣的怨恨。排斥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但亦曾进言力救牛党人物杨嗣复李珏。反之,牛党中构陷李德裕欲置之死地者,多小人而鲜君子,如“白敏中令狐绹,在会昌中德裕不以朋党疑之,置之台阁,顾待甚优。及德裕失势,抵掌戟手,同谋斥逐,而崔铉亦以会昌末罢相怨德裕”统帅C-(李德裕之在蜀也,料择伏瘴旧獠与州兵之任战者,废遣狞耄什三四,士无敢怨。又请甲人于安定,弓人河中,弩人浙西。繇是蜀之器械皆犀锐。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其精兵曰南燕保义、保惠、两河慕义、左右连弩;骑士曰飞星、鸷击、奇锋、流电、霆声、突骑。总十一军。于是西拒吐蕃,南平蛮、蜒。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武勇D(非其所长。)军谋A-(李德裕佐武宗,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通颉戛斯,破回鹘,平太原,定泽潞,若振枯千里之外,披胆待烛,百万之众,俯首而听,一言之指麾,如运之掌,使武宗享国长久,故威名独重于时。)智略S-(李德裕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群,好著书为文,奖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其在相位,虽遽书警奏,皆从容裁决,率午漏下还第,休沐辄如令,沛然若无事时。自开成五年冬回纥至天德,至会昌四年八月平泽潞,首尾五年,其筹度机宜,选用将帅,军中书诏,奏请云合,起草指踪,皆独决于德裕,诸相无预焉。伐刘稹也,诏王元逵、何弘敬曰:“勿为子孙之谋,存辅车之势。”元逵等情得,皆震恐思效。已而三州降,贼遂平。帝每称魏博功,则顾德裕道诏语,咨其切于事而能伐谋也。三镇每奏事,德裕引使者戒敕为忠义,指意丁宁,使归各为其帅道之,故河朔畏威不敢慢。有文集二十卷,骈偶之中,雄奇骏伟,与陆宣公上下。刘昫赞曰:公之智决,利若青萍。破虏诛叛,摧枯建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呜呼烟阁,谁上丹青?)内政S-(李德裕壮年得位,锐于布政,凡旧俗之害民者,悉革其弊。江、岭之间信巫祝,惑鬼怪,有父母兄弟厉疾者,举室弃之而去。德裕欲变其风,择乡人之有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数年之间,弊风顿革。及在蜀,命转邛、雅粟以十月为漕始,先夏而至,以佐阳山之运,馈者不涉炎月,远民乃安。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毁属下浮屠私庐数千,以地予农。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风大变,人乐其政。德裕自穆宗至文宗朝,历内外职任,奏议忠直,政绩彰显,遂当辅相之任。始为相,即上言日:“宰相非其人,当亟废罢。至天下之政,则不可不归中书。”武宗听之,号令纪纲,咸自己出,故能削平僭伪,号为中兴。)魅力S-

标签: 李德裕节度使宰相侍郎唐武宗尚书

更多文章

  • 李德裕主政:中古门阀政治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裴度,宰相,皇帝,诗人,唐朝,李德裕,唐王朝,中古门阀,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文|过春天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唐王朝,虽然暂时抚平了河朔军人集团垄断地方税收与官位的要求,但周边地区依然是危机四伏。东北的塞外是契丹人连番犯境,西南则有吐蕃和南诏频繁进兵,甚至两次攻入长安,闹得唐朝皇帝丢下皇宫落荒而逃,狼狈至极。在唐王朝内部,地方藩镇与中央部分朝官、宦官等相互交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

  • 李德裕的传奇人生:贵为一朝宰相,食万羊而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德裕,宰相,唐穆宗,唐宣宗,唐武宗,节度使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食万羊”的经典故事,曾经有一位宰相,因改朝换代而遭到贬黜去做地方官,欲找一位僧人探求自己未来的处境。当他询问僧人能否回归朝廷之时,僧人说道:“相公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500只,因此可以回归。”正当宰相庆幸之时,有一日一位官员来探望他,奉送他500只羊。他便深知自己命中注定

  • 民间故事:李德裕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李德裕,宰相,知县,头领

    李德裕是唐朝的宰相。据说,他被贬崖州后不久,就到黎寨南加纳村定居。他到了黎寨,身穿黎服,口操黎语,人民都把他当作自己人。他天天和父老们一起,砍山种山兰、织鱼网捕鱼,非常勤劳。他还有神奇的本领。有一天,他来到长岗道旁的大榕树底下歇息,找不到可以垫坐的东西,便举手往大榕树一指。那粗大的榕树干一下子便弯了

  •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为何不用贤才,还将李德裕贬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宣宗,李德裕,宰相,唐武宗,宦官

    李德裕是唐朝后期的一代贤相,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称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后期的明君,被后世称为“小太宗”。假如唐宣宗能够重用李德裕,君臣齐心协力,唐朝还是有希望的。然而,唐宣宗非但没有任用李德裕,反而将其贬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贬死崖州846年三月,唐武

  • 晚唐良相李德裕的起伏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德裕,唐武宗,唐文宗,宦官,宰相,皇帝,唐宣宗,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国防部副部长,唐朝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贤相”。李德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人臣巅峰

  • 晚唐宰相李德裕——与诸葛亮、张居正并列,被后人忽视的千古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德裕,诸葛亮,张居正,宰相,宦官

    序言李德裕,字文饶,河北赵郡赞皇人,是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公元840年李德裕出任宰相,此时正值晚唐,国力衰微,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德裕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改革积弊,整顿吏治,打击藩镇,北击回纥,一扫往昔颓势,使大唐国力重新振作,因其执政时期处

  • “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的李德裕,凭的是什么能跟张居正等人并列

    历史解密编辑:礼记读史标签:宰相,宦官,皇帝,唐朝,诗人,李德裕,张居正,唐武宗,科学家,官宦世家

    在古代社会有很多王侯将相,他们个个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为朝廷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但对他们的功绩后人一直没有定论。直到近代以来,作为思想家的梁启超,提出了中国六大政治家的说法。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但有一位唐朝的宰相也被列入其中,他到底是谁呢?他有怎样过人的本

  • 作为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为何长期以来饱受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小英子历史专栏标签:宦官,唐朝,诗人,李德裕,牛僧孺,牛李党争,国防部门

    作为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朝代,唐朝的荣光直到现在似乎还在影响着整个世界。不仅仅是在文化上有突出贡献,唐朝时期奠定的各项政策也在以百年尺度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如科举制等,更是多个国家选拔人才所用的妙招。但是,盛唐终究还是没了。造成唐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是公认导致盛唐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党争、藩镇、宦

  • 晚唐宰相李德裕-与诸葛亮、张居正并列,被后人忽视的千古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宦官,李德裕,诸葛亮,张居正,晚唐宰相,国防部长,国防部门

    序言李德裕,字文饶,河北赵郡赞皇人,是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公元840年李德裕出任宰相,此时正值晚唐,国力衰微,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德裕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改革积弊,整顿吏治,打击藩镇,北击回纥,一扫往昔颓势,使大唐国力重新振作,因其执政时期处

  • 全网首发•折狱龟鉴•辨诬卷•050李德裕劾僧

    历史解密编辑:智囊智囊标签:宰相,李炎,出镇,唐朝,诗人,李德裕,唐武宗,辨诬卷,折狱龟鉴,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01译文唐朝的李德裕出镇浙西的时候,甘露寺的主持交割的时候,举报前任的主持贪污了若干金子,而且还找了好几个证人,以及交割的文件全部都上交到官府。人证物证俱在,当事人已经认罪,但是他贪污的金子却下落不明。李德裕怀疑这里面有蹊跷,提审当事人。当事人就喊冤道:“我是分管寺庙俗务的人,这些年来,交割的时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