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富有天赋且文思敏捷,为何一直仕途不顺呢

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富有天赋且文思敏捷,为何一直仕途不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1763 更新时间:2024/1/18 18:45:5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智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而现代研究表明,人才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商。今天我们的主角: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其智商非常高,他不仅富有天赋,而且文思敏捷,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词,然而,温庭筠的政治仕途却一直不顺畅,其最终结局也极其悲惨。

这位高智商的唐代文人,为何一直仕途不顺呢?下面就来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出生名门,恩人救助

温庭筠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出生在太原。他是名门之后,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之裔孙。但到了温庭筠这一代时,家族已经日薄西山,难以为继。而随着元和十五年(820年)他的父亲撒手人寰,温家更是陷入了几近饿死的绝境。

还好父亲的生前好友、后来任大唐宰相的段文昌将温庭筠带在身边,视为亲子,并亲自教授文赋,他的出现让少年温庭筠重归传统读书人的道路。让他的文学知识及创作水平突飞猛进,逐渐小有名气。

段文昌是晚唐有名的贤臣,他对于温庭筠的教育是遵循传统儒家定义的圣贤模式来进行的,这对于寄人篱下的温庭筠来说是一种煎熬。他一直想寻找机会脱离叔父为自己设定的框架,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想法给后来温庭筠的性格张扬埋下了种子。

二.考场怪才,始终落第

随着大和九年(835年)段文昌在西川去世,那个一直指导如何修身齐家的人物不在了,被压抑许久的温庭筠立刻辞别段家,赶往他梦寐以求的帝都长安,开始充分展示他的本领了。

温庭筠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还是出了名的考试小能手,更是被正史证实过的作弊天才。自从他进入长安以后就被无数考生追捧,每个人都想方设法要跟他成为好朋友,只为了温庭筠能在考试时帮他们答题。

擅长押官韵的温庭筠居然答题极快,且每次都能给出完美的答案,用现在的话来讲,此人就是天生为考试而生的奇才。为了防止温庭筠作弊,考官曾特意把他叫到面前来答题。即便如此,顽皮的温庭筠不仅提前交卷,还偷偷给八个人传了答案。

可温庭筠这样做的结果是:那些被代笔的考生因他而获得功名,但他自己却几次三番落第,始终没能中第。失意的温庭筠滋生出自暴自弃的念头,加之没有叔父段文昌的约束,他整日周旋于世家子弟和青楼艳女之间,见惯了闺怨和薄情的温庭筠开始以满腹才情为笔,胸中牢骚为墨,写出了一篇篇让痴男怨女为之动容的词句。

三.情商不够,仕途不顺

一直落第的考场怪才温庭筠,还是个官场规则的破坏者。温庭筠的种种放荡不羁的言行,丝毫没影响他与长安城大人物之间的交往。时任宰相令狐绹,就挺把他当回事,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府第。

当时的皇帝喜欢《菩萨蛮》的曲调,令狐绹为了在皇帝面前讨个吉祥,就和温庭筠商量把他原创的《菩萨蛮》的词假充作令狐绹的作品送给皇帝,但是一再叮嘱温庭筠不要说出去。

但这温庭筠情商不够高,他没想到令狐绹要这样做的动机,也没想到假如自己说出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等令狐绹刚把新词呈上去,他就赶忙到处宣传皇帝的《菩萨蛮》就是自己的最新词作。那掩饰不住的狂喜,简直就跟得了癫痫一样,弄得令狐绹很是下不来台。

好在令狐绹不太计较温庭筠的轻狂,还就一些问题和温庭筠探讨。一次,令狐绹询问温庭筠“玉条脱”的出处(皇帝要求他的),温庭筠告诉他出自《南华经》,又口无遮拦地提示令狐绹:《南华经》也不是什么生僻的书,丞相公务之余,没事也该多看看古书,闹的令狐绹当下就露了个大红脸。

对这样一位屡屡容忍他的宰相,温庭筠非但没有感激之心,还在私下里编派令狐绹是“中书省内坐将军”,说白了就是说令狐绹尽管在中书省做宰相,学问却不过是武将的水平,气得令狐绹七窍生烟。终于彻底得罪了这位当朝宰相。从而直接造成温庭筠累试不第、仕途不顺。

后来,温庭筠一直当了几十年的小吏,终于在晚年时来运转,咸通六年(865 年)他出任国子助教,并在第二年主持了国子监试。这位被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终于也扬眉吐气了一把。

这次,温庭筠严格以文判等,并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请百姓监督,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虽然在当时传为美谈,但温庭筠此举事前并没有和上级领导沟通,也没有考虑此举的政治影响。

在那些榜之于众的诗文中竟然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的言辞,从而引起了权贵们的忌恨。当时的宰相杨收可不像令狐绹那样宽容他,一怒之下将其贬为方城尉。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就在这年冬天抑郁而死。

四.笔者评说

唐代文学家温庭筠,智商非常高,他不仅富有天赋,而且文思敏捷,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词,然而,温庭筠的政治仕途却一直不顺畅,其最终结局也极其悲惨。

温庭筠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有些才气的人往往都有些小聪明,聪明人智商高,但不一定情商也高。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懂得进退有据、人情世故。否则,别说想在官场往上爬,就是在社会上也难得个心情舒畅。若是把学问当作恃才傲物的资本,把能力当作耍弄别人的权杖,迟早有一天会遭人算计,甚至失去大好前程的。

人们往往重视智商而忽视情商。事业的成功者往往是智商情商都要具备的,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不但应该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应不断的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因为它可以影响其他能力的充分发挥。避免温庭筠的悲剧重演。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标签: 温庭筠菩萨蛮宰相令狐文学家

更多文章

  • 早秋山居·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温庭筠,草堂,居·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 玉蝴蝶·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玉蝴蝶,温庭筠,芙蓉,江南,蝶·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 唐朝女诗人鱼玄机:7岁能作诗,11岁爱上44岁温庭筠,26岁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鱼玄机,温庭筠,李亿,诗人,诗作

    如同鲜花着锦一般瑰丽浓艳的盛唐,一直都给人以流光溢彩般的绮丽印象。在经历了隋末各地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的起义斗争后,大唐在英明君主的统领下进入了一段政通人和、物庶民丰的安定时期。在如此理想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百姓也得以在安居乐业后追求起精神生活的丰富,延绵了魏晋时期的余韵,大唐的才子们普遍俊逸且风流多情

  • 温庭筠的两首佳作,技巧高超,收放自如

    历史解密编辑:洋芋标签:爱情,高超,桃核,盖头,唐朝,诗人,温庭筠,古典乐

    南歌子词二首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注释:1、一尺深红: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2、合欢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比喻两心永远相合。合欢桃

  • 唐朝豪放女诗人鱼玄机,爱过温庭筠,睡过状元郎,后来悲情成道姑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李亿,诗人,唐朝,温庭筠,鱼玄机,鱼幼薇,状元郎,小说家,千古名句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长安崇真观南楼上,高高地挂起了新科进士榜。榜下,乌泱泱围了一群士子。有名落孙山的,哭哭啼啼走了,收拾收拾四年后再战。有榜上有名的,春风得意,围在一起互相“文化交流”。你作画来我提诗,你泼墨来我挥毫。这个写完了,众人夸一句“好诗好诗!”那个写完了,再夸一句“好字好字!”反

  • 唐朝女才人鱼玄机:7岁会作诗11岁爱上师父温庭筠,26岁却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诗词,唐朝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长夜寂凉,微风吹拂绿萝,萤虫在被露水沾湿的花草间歇息,远山密林,一叶知秋。寥寥几句便道出了早秋的苍凉,你敢相信这样的诗词竟是出自一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吗?她7岁便精通诗词,11岁却爱上自己的师傅,两人

  • 诗词原创:月白梦如烟,花飞帘外天|步韵温庭筠《菩萨蛮》六阕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菩萨蛮,温庭筠,如烟,月白,韦庄,李商隐

    此组词为步韵古人三十阕菩萨蛮之温庭筠六阕,纯粹练笔,不免粗疏,惟学习古人填词手法。姑且一读,姑且一笑。温庭筠,唐太原祁人,本名岐,字飞卿。少敏悟,工诗词。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后收入《花间集》,为花间派词人之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时试律赋,八韵一篇,相传庭筠文

  • 唐代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写的这首爱情诗,构思奇特,触动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温庭筠,花间派,杨柳枝,相思,王维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中华古诗词曲中,描写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的,占了相当比例,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情真意切、情投意合、情意

  • 师从温庭筠,著诗数百篇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杨亿,诗人,唐朝,唐彦谦,温庭筠,文学家,古典乐

    晚唐诗人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唐朝开国功臣、礼部尚书唐俭的后人。唐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北宋文学家杨亿称他“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几首唐彦谦的诗吧~你还知道哪些唐彦谦的诗呢?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得好看,点击这里

  • 温庭筠很痴情的一首诗,仅仅四句,却能相思入骨,令人魂销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相思,王维,情郎,词坛,诗人,唐朝,温庭筠,李商隐,古典乐,千古名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相思是世人难以避免的一种情感,它多半产生在相亲相爱的情侣或亲人之间,当想见之人两地分别,不得相见,那相思这种感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相思正因为如此多见,也让它成为了古诗词中一个极美的写作题材。纵观中国古诗词中关于“相思”的千古名句,总有那么一两句自己铭记于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