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绪由于缺心眼,最终死于史思明之手。这时,大燕帝国的接力棒交到了史思明的手中,也让这位著名丑男享受了一番山寨版皇帝的尊崇。话说,此时的唐军刚刚经历大败,稳住脚跟的史思明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过了一把万岁瘾,仗还是要打的。于是乎,史思明集结大军,准备南下,兵锋直指汴州(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一带),在这附近,他将与老对头李光弼决一雌雄。
李光弼
退守河阳
面对锐气正盛的叛军,李光弼不敢怠慢,命许叔冀留守汴州,自己则率军赶赴洛阳安排撤退事宜。不久,史思明的大军就来到了汴州城下。看《新唐书》时,本来以为这位许叔冀是个硬骨头,谁知道却是个缺钙的货色。
见史思明人困马乏,许叔冀倒是也有几分胆色,率领守军冲出城外进行了突击,几个回合下来,许叔冀彻底见识了叛军的凶悍。干脆,也别打了,开城投降!
攻取汴州
远在洛阳的李光弼本来还指望许叔冀能够抵挡一阵子,他好安排一下战术。听到许叔冀投降的消息,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无奈,时间紧急,叛军离洛阳已经很近,只能考虑如何应对了。帐前会议,大家七嘴八舌,有人力主坚守洛阳,有人主张退守潼关。李光弼眼光确实狠毒,坚守洛阳肯定不是什么好主意,一旦叛军将城池包围,恐怕难以久守,至于退守潼关更不可能,丢失大片土地,不用史思明动刀,估计朝廷里的宦官都把他给办了。所以,当今之际,只有退守洛阳附近的坚城,与史思明周旋。思虑再三,李光弼把目光锁定在了黄河边上的一座小城:河阳。
开门红
李光弼撤出洛阳时,将所有军需物资都已经运出了洛阳城,官吏、百姓也都逃跑一空。史思明率军抵达洛阳后,不得不感叹,如此繁华的洛阳城,居然成了今天这副模样,真是令人惋惜。不过,不除掉头顶上的李光弼,即使在洛阳城内,也难睡上一个好觉,那么,就出兵先与李光弼交交手吧。
由于河阳城池坚固,而且有黄河天险,所以,并不是很好攻取。为了激怒李光弼,史思明派出了最能骂人的将军——刘龙仙。这家伙的骂功可不是盖的,在城池下谩骂一天都不带劳累的,也真是天生好嗓门。
激烈攻防
谩骂这种事,虽然不能伤及筋骨,可却能够对士气形成不良影响。为了拔除这个脏话“复读机”,李光弼派出了骁将白孝德。只见白孝德气定神闲,走到刘龙仙附近却不着急出手。刘龙仙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然也不敢轻易动手。实际上,白孝德是为了给自己的马喘口气,想一举摆平对手。刘龙仙见状,不敢动手,但动动口还是可以的,仍然大声骂个不停。突然,白孝德拍马前来,刘龙仙猝不及防,调头就跑,只是,已经晚了,很快就被白孝德一枪刺落,脑袋也被割掉,当成了纪念品。不管咋说,白孝德为李光弼赢得了一个头彩。
计取骏马
首战告败,史思明并不气馁,玩心理战,咱还有其他招术。于是,史思明命人在军中挑选了一千匹骏马,干什么用的呢?显摆!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马就是战斗力,不输现在的装甲车。所以,把马牵出来遛遛,对方也就知道自己的实力了,如此一来,心理压力也就产生了。
可是,对面的李光弼并没有被这些马匹吓到,反而打起了它们的主意。经过思考,李光弼命人在部队里面搜罗母马,尤其是那种生过马仔的母马。不久,五百匹母马和一大批小马被牵了出来。李光弼笑了笑,指挥手下把小马统统拴在城中,而母马却全数赶到黄河边上。不一会儿功夫,效果出来了。小马在城内找妈妈,嘶鸣个不停。而母马听到小马的声音,更是大声嘶叫,突然之间,河阳池周仿佛成了一片大草原。
胡人骑马图
不出所料,对面母马的嘶鸣声很快就引起了史思明这一千匹骏马的共鸣。毕竟,异性相吸,这些公马自然难以抵挡来自爱情的召唤,突然之间就跑向了母马群,拦都拦不住。这下好了,心理战没打成,反而损失了上千匹好马,史思明气得七窍生烟。
妙破火攻
损失了骏马,史思明勃然大怒,一定要给李光弼点颜色看看。家大业大的史思明命人打造了一支舰队,前面是火船,后面是战船,原本的打算是让火船烧断河阳的浮桥,然后战船登录攻取河阳城。
不过,李光弼还真是个守城的高手,他早就想到了这一层,对火攻有所防备。事先,他命人找一些巨木,插入水底。然后,再命人打造一些铁叉套在竹竿上。随后,带铁叉的竹竿就被插入河底巨木固定结实。大家想象一下,竹竿虽然不算结实,但也架不住数量多啊,一个密集的铁叉阵就这样形成了。当史思明的火船抵达浮桥附近时,突然走不动了,因为被铁叉给阻挡住了,很快,浮桥没烧到,火船倒是没闲着,来了个自焚了事。
抛石机示意图
跟在火船后面的战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船一点点成为灰烬,这不是打仗,这是看烟花。别只想着玩,对面还有敌人呢,李光弼没让人失望,抛石机一阵猛踹,很多战船迅速沉入河底,这次,史思明又栽了。
恶战北城
眼看屡次大败,史思明气急败坏,准备大军围上去,把河阳城碾压得粉碎。首先面对的是南城,李光弼此时虽然坐镇中城,但他对南城的防守丝毫不敢松懈。他对守将李抱玉说:“将军可守南城两天,两天后,如果援军不至,你自可弃城而去。”既然大帅这么说了,李抱玉自然也不能再推脱。
史思明指挥大军连续攻打了两天,南城已经岌岌可危,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为了拖延,李抱玉派人找到史思明,要求投降,明天一早率军出城。由于一路打来,投降的将领并不在少数,所以,史思明也就信以为真。
指挥作战
第二天一大早,史思明来到城下,李抱玉站在城楼上。这本来应该是受降仪式,谁知李抱玉反悔了,不好意思,我思考一夜,决定不投降了,咱接着干吧。这也太没信用了,史思明大怒,命人加紧攻城。谁知道,这李抱玉也不是个吃素的,居然趁夜把城池补了补,更加难打。
正当攻城战打得热闹之时,突然之间,叛军背后多了一阵喧闹,原来,李光弼还派出了一支奇兵在后方骚扰,眼见着顾头不顾尾,史思明只好暂时撤军。
勘察地形
几天之后,修整完毕,史思明再次率军起来,这次,他把主攻方向定在了中城。中城可是不好打,李光弼早已命人修建了一个非常管用的防守体系。营垒外面设置栅栏,栅栏外面深挖壕沟,壕沟的尺寸非常惊人,宽两丈,深两丈。人要是掉进去,别说爬出来,腿都得摔折。中城的外围名曰羊马城,由猛将荔非元礼坚守。
不过,史思明也不是棒槌,他命周挚率军稳扎稳打,逐步平推,填平壕沟,砍掉栅栏,一步一步往前蚕食。不得不说,史思明打仗还是比较老辣的。荔非元礼眼瞅着前方的障碍被一个一个消灭,也急在心里,立即率军打一个突击,谁知叛军早有准备,荔非元礼怕吃大亏,于是选择了后退。这下子,李光弼非常生气,命人传唤荔非元礼。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不是个二傻子,他知道,要真的去见李光弼,必死无疑。无奈,他对部下说:“大帅此时唤我,定要斩我,不如战死沙场,这样还能青史留名。”于是,率领部下再次出击,为了活命,荔非元礼身先士卒,唐军英勇无比,叛军很快难以抵挡,败下阵来。
激烈交战
南城、中城都失败了,史思明把目光锁定在北城。李光弼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亲自率军抵达了北城,准备决一死战。李光弼召集手下,拿出一把短刀放在靴子里,说道:“战争本来就是危险游戏,我位列三公,不能落到叛军手中,万一战事不利,你们战死沙场,我就自刎于此,跟你们作伴!”
恐怕没有比这更加震撼的战前动员了,同生共死,李光弼已经决心与大家的命运绑在一起,这种士气,何愁不胜!战事一开,李光弼亲自坐镇,指挥着督战队,谁敢后退,立即劈为两半。此时,只见骁将郝廷玉跑了回来,李光弼立即命人将其斩杀,谁知郝廷玉大声呼喊:“大帅不要误会,我的马中箭,我是换马再战。”转眼间,郝廷玉再次冲入了敌阵。名将仆固怀恩和他的儿子也遇到了攻击不顺的难题,准备后撤修整,谁知,后面立即来了两个手持大刀的士兵,目光凶狠,仆固怀恩立即会意,还是别退了,赶紧往前冲吧,硬着头皮又返回了战场。
不得不说,李光弼确实是个狠人,众将每人敢退,身先士卒,战斗力自然爆表。不久,李光弼命人挥舞大旗,发动了总攻的命令。很快,叛军大败,被斩首一万余人,生擒八千余人。
眼见占不到便宜,史思明无奈,只有引兵退去,河阳大战就此画上了句号。
纵看整个战事,李光弼气定神闲、运筹帷幄、奇计百出,打得史思明毫无脾气,真可谓中兴名将也!
好了,今天的故事咱就说到这里吧,下期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