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00多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网友挑出“低级错误”

1300多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网友挑出“低级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大脚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4/3/20 1:56:38

“杠精”这个词在网络上非常火,能被称之为杠精的人都是故意曲解原述逻辑,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的人,比如你说“xx今天看起来好美”,杠精会故意说:“那你就是说她昨天看起来不美啰!”大家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无理取闹的杠精,一般都会拿起书本自动屏蔽杠精的声音,可是现在的杠精无孔不入,连神圣的书本他们都要染指,甚至还要对流传1300多年的唐诗《咏鹅》抬一下杠。

古诗在唐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唐朝289年历史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也诞生了骆宾王这样的小神童。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这四个人里面有三个是神童,王勃13岁写下《滕王阁序》,杨炯16岁当官,骆宾王7岁写下《咏鹅》。骆宾王619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寒门家庭,此时的唐朝正值唐太宗当政,唐太宗复兴文教善用人才,骆宾王的父亲觉得骆宾王将来有机会辅佐唐太宗,就从《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里挑选出“宾王”给他取名。

骆宾王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观察力非常出色,7岁在池塘里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游泳,他看到此情此景,一首《咏鹅》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看起来简单,很多人认为自己也可以作,可真要作起来你未必比得上骆宾王,7岁的小朋友专注力有限,只能看到水面上的事物不会去想水下的事物,但骆宾王透过水面看到大白鹅在用脚划水,于是写出了“红掌拨清波”。他还非常机智,没有用大白话直接说“大白鹅在用脚划水”,而是用“红掌”指代脚,用“清波”指代碧绿的潭水,这样有利于读者发挥想象空间,一个7岁的小孩能做出这么具想象力且不失童趣的事已经很难得了。

《咏鹅》流传了1300多年,历朝历代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说骆宾王写得好,可谁也没想过这首诗被网络上的杠精喷了,他们说:“骆宾王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明明是一首五言古诗,第一句却只有三个字,他是不是少写了两个‘鹅’字?”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诗体,没有一定的格律和平仄,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见到的大多数五言古诗都是每句五个字,《咏鹅》开头只有三个字确实少见,杠精就是因为这点质疑骆宾王。

住在农村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鹅不是单独行动的动物,它们只要出门一定是成群结队,少则三四只,多则十只以上,骆宾王写《咏鹅》时具体看到了多少只鹅我们无从考证,但根据鹅群居的习性来看不可能只有一两只,应该是很多只。“三”这个数字在古文中是一个虚词,通常不是具体的三个,而是指很多个,《道德经》就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就等于多的意思。《咏鹅》之所以写三个鹅,就跟三生万物的意思差不多,骆宾王没去具体数有多少只鹅,只知道有很多只,就有三个鹅来代表池塘里有很多只。

杠精如果非要强求骆宾王写五个鹅凑齐五言古诗,那你们先来读一遍看效果好不好,“鹅、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你们不觉得读五遍鹅再加上中间四次停顿会很累人吗?骆宾王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考虑到了诗句的节奏,以及是否有利于口口传颂,经过反复斟酌才用的三个鹅,而不是为了强行凑成五言古诗用五个鹅。杠精在挑别人的错时,尤其是挑骆宾王这种经过上千年岁月考验,最后还能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古人的错时一定要查好资料,用强有力的证据捍卫自己的观点,如果只是不经大脑随便乱批评别人,只会在网络上出尽洋相。

标签: 骆宾王咏鹅李世民杜甫王勃

更多文章

  • 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失败后,竟然凭空消失了?家谱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李显,李治,宋之问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咏鹅》家喻户晓,刚入学的儿童几乎都会传诵这首诗,而这首诗也让作者骆宾王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诗人。骆宾王的名字和表字则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然而,关于骆宾王,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那就是他曾经造反过,但却失败了。骆宾王是“初唐

  • 骆宾王:那个七岁写出《鹅鹅鹅》的神童,用一生诠释何谓尊严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杨炯,王勃,唐朝,骆宾王,鹅鹅鹅,武则天,艺术家,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有一首小诗,流传了1300余年,至今依然是小学课本里的必备古诗词。这首诗就是《咏鹅》,是一名唐朝的7岁小童所作,读起来童趣十足: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出这首诗的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7岁的某一天,他看到大白鹅在池塘里戏水,于是略加思索,就脱口而出作了这首小诗。

  • 正解中庸之道,骆宾王写下千古名句,大道青楼十二重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骆宾王,青楼,杜牧,孔子,曹植,李唐

    中庸之道,是一种传统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现代人对中庸多有误解,往往望文生义,认为中庸的人,圆滑世故,没有原则。其实,这是一种对历史无知的表现。《中庸》的目标非常高远,实事求是,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恪守中庸之道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谨慎的态度,不盲从,做事适可而

  • 一组名人罕见合影:图3是川岛芳子和养父,图10三毛依偎着骆宾王

    历史解密编辑:露露的小段子标签:骆宾王,三毛,川岛芳子,溥仪,张学良,川岛浪速

    照片中邓丽君与好友林青霞正在沙滩上。在上世纪的歌坛和影坛,邓丽君与林青霞可谓是红透了半边天。邓丽君比林青霞大一岁,她们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都是军人家庭,邓丽君的母亲是山东人,林青霞的父母也是山东人,她们都曾是金陵女中的学生。她们是最好的朋友,1990年的夏天,林青霞与邓丽君一起去法国度假,她们在康城

  • 大唐正能量骆宾王:专门帮妇女写诗骂渣男,每次都能骂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骆宾王,卢照邻,武则天,纳兰容若,徐敬业,画堂春,大唐正能量,唐朝,艺术家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个诗词史上的经典名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你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猜大多数读者给出的答案会是纳兰性德,因为他的名作《画堂春》,开篇就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画堂春》)但实际上,“一生一世

  • 关于骆宾王造反的原因,或许可以从这几首诗里找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杜甫,文才,沧海,唐朝,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10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01杀死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困境,而是绝望。对于骆宾王这样的底层官吏来说,建功立业便如那海市蜃楼一般。仿似清晰在眼前,实则伸手不可触及,稍不留神更会烟消云散。大唐的公务员职位僧多粥少,老干部们稳坐钓鱼台,年轻人在边上虎视眈眈。他们可不会傻傻地呆在原

  • 骆宾王:咏鹅少年蝉鸣不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财富网标签:骆宾王,杜甫,咏鹅,武则天,在狱咏蝉

    史书上寥寥数笔无法概括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的一生。当八岁男童吟出那首妇孺皆知的名作,世人皆称赞他出口成章、才高八斗,是个绝世神童。但是,很难有人洞悉,男孩心灵更深处的执着与刚正。“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的火爆,绝不仅因为朗朗上口的韵脚,骆宾王所描绘的白鹅,除去生动的描写,更暗含着独属于人的

  • 1300多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网友挑出了“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清临讲故事标签:咏鹅,杜甫,李白,五言,诗人,唐朝,骆宾王,卢照邻,千古名句

    1300多年前,骆宾王写下的《咏鹅》被网友扒出是“低级错误”。曲解原话逻辑,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的人,比如你说“xx今天真漂亮”,刚静会故意说:“那你的意思是她没有昨天看起来很漂亮!”生活中大家一定遇到过蛮不讲理的小混混,平时拿起书本就自动屏蔽小混混的声音,但是现在小混混无孔不入,连神书都有手,甚至还

  • 得知恋人被康熙纳妃,纳兰用骆宾王名句填词,连用三典成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骆宾王,康熙,纳兰,纳兰容若,惠妃,后羿,张骞,康熙帝,唐朝,艺术家,小说家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非常擅写爱情词。他有一首《画堂春》,当中“一生一代一双人”非常有名,不过却是照搬了唐朝诗人骆宾王诗中的句子。这首《画堂春》,不但化用了前代诗人的名句,并且词中还连续用了三个典故,讲述了一对男女爱而不得的悲伤故事。因为词的主题是悲伤爱情这个永恒的经典,叙事也哀感顽艳,所以就让人附

  • 骆宾王,边塞诗祖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骆宾王,边塞诗,从军行,出塞,岑参,诗人

    唐朝的边塞诗,起源于初唐,到盛唐时处于高峰期。在唐诗中,为何能形成独特的流派——边塞诗?这是因为唐朝开国之后,边境经常用兵,“崇武”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一些行武者有强烈的立功边塞的渴望,而且一些文人雅士,也有从戎边陲、立志报国的夙愿。严羽《沧浪诗话》有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战、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