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法茶汤回甘陆羽故里!背后的故事很精彩……

古法茶汤回甘陆羽故里!背后的故事很精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天门通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4/3/19 18:38:33

4月9日,在湖北(天门)

第四届陆羽化节上

复原于陆羽《茶经》煎茶法的

茶艺表演引发

参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中国茶业商学院

执行副院长欧阳道坤点赞,

“天门坚持围绕陆羽茶文化做文章,

取得了丰硕成果。”

▲天门茶艺师为宾客表演茶艺,所用器具均复制于《茶经》中的“二十四器”。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天门作为陆羽故里,有这样一群人一直致力于陆羽与《茶经》的研究,他们先后成功复原《茶经》中有关采、制,煎、饮茶的全部器具以及制茶工艺,让大唐煎茶技法从文字走现实。

首次完整复原“二十四器”

“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纽翠钿以缀之……”

这是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所描述的一种过滤工具,单看文字,你能想象出它到底长什么模样,又作用途吗?

4月12日,记者在市陆羽研究会见到实物,脑海瞬间有了直观印象:形状和现代的漏勺相似,骨架用铜制成,其上装饰有五彩宝石,其下凹处全部以竹片编织而成,外观精美,工艺考究。

“精细的篾工匠现在已经很少见,为了做出这个漉水囊,我们遍访重庆山区,找一位非遗传承人定制的。”陆羽研究会副会长周世平介绍。

“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鉴赏和品饮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陆羽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大者厚重如风炉,小者轻巧如拂末,成为茶道规范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因缺乏出土文物“标本”,国内外茶文化学者对此研究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要准确传承陆羽煎茶技法,复原古茶器至关重要。”陆羽研究会副会长童正祥说。

2017年,由周世平、童正祥领衔的“茶经二十四器”复制课题项目正式动。

“项目实施只有近两年时间,但这件事的研究、构思我们花了十多年。”周世平感慨,“个中艰辛,不一而足。”

风炉,是一种专用于煮茶的炉子,在唐代出土文物与文献中并不鲜见,但课题组研究发现,《茶经》所述“风炉”是一尊纪念性茶鼎,造型具有唯一性。“尺寸、结构都不明确,我们反复研读原文与史料,逐一抠细节,光设计图纸就画了十几个版本。”周世平说。

除了对古茶器的理解与认知,寻找复原它们的材料与工艺也是困难重重。单茶碗一类,《茶经》中就主要记录了不同产地、不同颜色、不同工艺的四种瓷器。为了烧制符合《茶经》要求的邢白瓷碗,课题组专门商请邢瓷研究所专家支持。

“文化的传承要靠一代代人努力。这件事,我们这一代人不做,随着一些特殊工艺的流变,以后会越来越难。”童正祥说。2019年10月,《茶经》“四之器”24种29件的仿制工作完成,在国内外属首次。

古法茶汤幽香越千年

采摘回来的鲜叶,先用柴灶蒸汽杀青,再将其置入石臼内,用木杵捣杵,捣至茶叶微微发黏,即放入圆形器皿中压实成型,最后放在竹箕上烘干,一枚枚古法茶饼便新鲜出炉了。

正是春茶上市季节,陆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佛子山镇的生态茶园里,负责人芬忙着制作“竟陵陆子饼”。

“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串之、封之,别看《茶经》里只有寥寥数语,复原出来可花费不少功夫。”张芬说。

再现陆羽煎茶法,还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即茶饼。最初,张芬尝试过现代的普洱、白茶等各式茶饼,但都煎不出《茶经》中所描述茶饼的状态及风味。

陆羽《茶经》“三之造”中对煎茶用茶饼的制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但千年来被代“点茶”和明清泡茶所取代,故而失传。

2019年开始,张芬在陆羽研究会的指导下,按照陆羽《茶经》的描述,尝试自己制作饼茶。

“要么不成型,要么口感差。”从文字到实物,实践之路并不容易。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芬在深圳茶博会上看到湖州展出一款绿茶茶饼,与《茶经》所记相似。随后,她专门到湖州长兴学习饼茶制作。

《茶经》里记载,茶饼在烤制的过程中,会出现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为了完全还原出大唐饼茶,张芬和陆羽研究会成员先一起复制出了《茶经》“二之具”中,茶叶采制所需用到的各种工具。

经过反复研读《茶经》,实践尝试,张芬渐渐摸清了一些“窍门”,“拿采茶来说,现在一般认为芽茶是最好的,但制作饼茶,就需要保留一点叶和梗,这样才适合烤制。”

2021年,外观青绿,汤色浅黄、滋味甘醇的“竟陵陆子饼”成功问世,古法茶汤的幽香穿越千年,香飘天门。2022年7月,该茶饼获第25届武汉中国茶叶博览交易会“最佳传承创新成果奖”。

文化是天门茶产业发展最大的底气

做好“陆羽”文章,文化研究至关重要,产业发展也必不可少。

从古至今,受制于“先天不足”的地理条件,天门并没有种茶的传统。近年来,天门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800亩。

“不比规模比特色。”张芬说,“作为天门茶人,更重要的使命是持续深入挖掘和弘扬茶文化,这是天门茶产业发展最大的底气。”

根据复制出来的器具和茶饼,张芬原汁原味地再现了陆羽煎茶法技艺,并在省内外多个展会上演示展出,受到茶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随着“竟陵陆子饼”“季儿茶”“陆羽竟陵红”三大区域茶叶IP逐渐打开市场,陆泉公司近年销售额预计达到2200万元左右。

如何更好地发掘陆羽茶文化遗产,并活化利用?天门茶人的探索没有止步。

今年,由市陆羽研究会组成专家团队编撰的“万里茶道百城传——《天门传》”和天门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裴治国主编的《陆羽年谱》即将定稿付印。

唐煎、宋点、元明清泡,自陆羽开世界茶饮风潮,茶文化源远流长,百花齐放。在陆泉生态茶园的展厅里,除了“唐代煎茶器”,还有“宋代点茶器”。张芬计划着用实物的方式,在茶园做一个历代茶器变革展示,让更多人知茶、懂茶、爱茶。

来源:天门市融媒体中心

想了解更多天门房产、城建信息

和32个群 ,12000+买房群友

一起讨论吧~

(附2023年天门4月房价表)

更多文章

  • 任见: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陆羽,茶经,江南,荈赋,淮南,任见,香草,司马相如,百科全书

    任见: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任见: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陆羽《茶经》原文。(新校版)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bīng lǘ),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

  • 读书 茶圣陆羽的粉丝群到底有多“内卷”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陆羽,茶经,茶之书,茶文化,茶道

    1200多年以来,陆羽不同时代的粉丝群当中,不乏杰出的诗人、学人、茶人。不过,如果陆羽的好友皎然还活着,他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被陆羽粉丝群踢出去的男人。诗人:除了皎然,还有谁会不把陆羽当回事陆羽是茶叶专家,他写的《茶经》是不是就批评不得?在皎然的《饮茶歌送郑容》中有云:“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 喜欢喝茶的我们,怎可不了解茶圣陆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弘化社标签:陆羽,茶经,禅师,茶圣,皎然,好茶

    中国乃 茶源之国。 喜欢喝茶的我们,怎可不了解茶圣陆羽呢? 壹 公元735年深秋, 大唐帝国的复州竟陵(湖北天门),陆羽出生。 名字取自《易经》, 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这卦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雁成群,空降于陆地, 虽然力量并不强大, 但凭借羽毛之势显得巍然壮观。 引申为“可借助一种手

  • 宋时磊:为何说陆羽开启了中国茶的全新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陆羽,茶经,茶神,香草,宋时磊,中国茶,茶文化

    『编者按: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宋时磊,长期研究茶叶专门史、写作学等。今年4月,他在湖北省图书馆进行讲座,重点介绍了介绍了“茶圣”陆羽以及他的著作是如何影响了唐代茶文化,同时唐代茶文化又是如何影响了陆羽。讲座内容摘录如下:』▲4月21日,游客在湖北宣恩县伍家台村茶园游览。(图片来自新华

  • 比陆羽早500年的“江南茶圣”竟是道家天师

    历史解密编辑:璞因挲果标签:陆羽,道家,左慈,孙权,葛玄,香草,江南茶

    众所周知,禅与茶之道曲径相通,禅宗谓之为“禅茶一味”。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公案,更是让佛家与茶的紧密关系更深入人心。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中,道家与茶也有着深厚的渊源。道家的四大天师之一的葛玄,就因在天台山种植茶叶而被尊称为“江南茶祖”,至今还流传着“北有陆羽,南有葛玄”之说。只不过葛玄对茶文化的影响比陆

  • 喜茶推定制款陆羽徽章 参与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传播茶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陆羽,新茶,茶叶,天下,徽章,茶文化

    5月15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北京举办了启动仪式,喜茶作为新茶饮代表品牌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代表中国新茶饮走出国门。围绕该活动,喜茶推出了定制款徽章和茶味香氛卡,并在新加坡门店举办快闪活动,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喜茶再次通过真品质的产品和激发喜悦的品牌体

  • 5036/5037普洱熟茶荣获第二届云普杯“陆羽金奖”“生态金奖”

    历史解密编辑:茶咖若梦标签:茶品,云普杯,普洱茶,陆羽金奖,生态金奖

    5月14日,首届中国(昆明)国际大健康产业联合博览会暨昆明(国际)春季茶产业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与会现场嘉宾发言此次大健康博览会以“养生养老彩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为主题,共设置养老机构及服务、老年产品、保健养生、旅居康养、药食同源暨食养、中医中药、大健康茶饮、健康管理及康复理疗等

  • 这个大唐诗僧,比陆羽更早悟得茶道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标签:陆羽,茶道,茶经,谢灵运,颜真卿

    提起中国的茶文化,就不能不提唐代的“茶圣”陆羽,他的《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他不仅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和烹茶的技术,而且还将饮茶升华成为了艺术,但很少有人知道,茶文化中的核心——茶道,也就是借茶修性而至于悟道,这属于至高的精神境界,并非陆羽之功,而是由他的至交诗僧皎然开创。壹皎然大

  • 陆羽在新昌时,喝的是什么茶?

    历史解密编辑:茗边头条标签:陆羽,茶文化,新昌,龙井,茶经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从神农尝百草时的药用,到春秋、秦汉三国时的食用,再从唐朝起至今的饮用,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而每个时期的演变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说起茶,定绕不过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茶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代的饮茶之风盛行,茶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茶

  • 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解忧实体店标签:茶经,陆羽,茶叶,名茶,茶树

    陆羽的《茶经》于公元780年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上卷分三节。一之源(论茶树的原产地、特征和名称,自然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二之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三之造(论茶叶采制和品质的鉴别方法)。中卷仅有一节,四之器(列举烹饮用具的种类和用途)。下卷包括六节,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