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大唐诗僧,比陆羽更早悟得茶道

这个大唐诗僧,比陆羽更早悟得茶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 访问量:1752 更新时间:2024/2/28 15:55:28

提起中国的茶文化,就不能不提唐代的“茶圣”陆羽,他的《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他不仅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和烹茶的技术,而且还将饮茶升华成为了艺术,但很少有人知道,茶文化中的核心——茶道,也就是借茶修性而至于悟道,这属于至高的精神境界,并非陆羽之功,而是由他的至交诗僧皎然开创。

皎然大约出生在公元720年,俗名谢清昼,他是谢安的十二世孙,可他却自称是谢灵运的十世孙。既然他们属于同族,年代也已经久远,那么他系何支,似乎不必认真起来,人们的猜测是,他因为重视谢灵运的名气,但我以为则不然,谢安乃东晋一代名相,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挫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使晋室得以存续,其比山水诗派的谢灵运,只有过,而无不及,区别是一个高居庙堂之上,一个性喜山水之间,这正流露出了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没有一个人生来就不对名利有所追逐的。皎然从小不但天资聪颖,而且因为先祖的渊源,藏书颇丰,家学深厚,所以在二十岁时,他便也怀着读书人共有的理想,前去长安应举。

其时张九龄已经罢相,李林逋独揽朝政,为了地位不受威胁,他早就开始对选拔贤才的科举进行了干预,士子登科如行蜀道。皎然终于在连试不第之后,看清了事情的真相,于是果断地放弃了仕途。

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仅仅三年之后,嫉贤妒能的李林逋便创造了科举史上零录取的记录,杜甫高适和元结等人就深受其害。所幸皎然对谢灵运的仰止,使他非但完全没有苦闷,而且还到处以自己的才学结交各色朋友。

在返乡途中,他路过润州的长干寺,见左右环山,又毗邻秦淮河,风景绝美,便毫不犹豫地在这里出家了。但唐时的佛门规定非常严格,由于佛教大兴,寺院会争夺全国的农耕劳动力,所以凡出家僧尼,必须等待朝廷下诏,试经精选后,方颁发度牒,正式入僧尼籍,期间除了恪勤修行,不能外出。

皎然底蕴非凡,佛法深义于他并无难度,于是四年之后,便在杭州灵隐寺,由守直律师为他受了具足戒,自此才成为沙弥,法号皎然。

僧尼在得到朝廷的度牒之后,为了学习和弘扬佛法,方允许外出到别处寺院进行切磋,皎然在登坛受戒后,便离寺远游了。

其时,僧人饮茶已经蔚然成风,寺院每设有接待访客的“茶堂”,专门烹茶供给的“茶头”,还有定时召集僧众饮茶的“茶鼓”。至于寺院中茶的兴起,大概是因为每日打坐参禅,不免精神疲乏,而茶汤的清香,却有振奋强健的作用,久之,茶便成了寺院不可替代的饮品,而融入了生活的日常。

皎然一去数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没有了俗事的羁绊,他尽情在山水和寺院间恣意流连。虽然已经皈依三宝,但他仍然热衷于结交俗世中人,这期间他留下了大量赠别友人的诗作,足见其交际的广泛,也因此他的才名渐渐鹊起。

因为僧人不能饮酒的戒律,茶便成了他与朋友交往的主要媒介,而与僧人之间的论道,茶更是一日不可或缺,长期的饮茶,使他对其所参禅机仿佛生出了许多新的体悟,从而又使他对各地的茗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在他沉浸在茶事中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他只能回去家乡湖州,挂单在妙喜寺,北方的许多才士也纷纷在这时南下避难。正是由于群英的汇集,他在这里结交了更多的名士,在与他们的唱和中,也使他的才情名满江南。

当时的才女道士李冶,字季兰,就因为彼此仰慕而交情甚笃,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茶赋诗,频繁的交往,使李冶渐被皎然的风采所折服,暗生情愫,于是她不顾一切地写下一首诗,托友人交给了皎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李季兰《结素鱼贻友人》

皎然自然看懂了,虽然他生性放达,但于佛门界线却毫不含糊,他写下回信,委婉地拒绝了佳人: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然《答李季兰》

不久,皎然升任了妙喜寺主持,几年的阅历让他对茶的研究和体悟颇深,于是他开始着手把心得汇编成《茶诀》一书,可惜后来失传了,不然中国的茶文化必将更加丰富有内涵。

在与众人的吟唱聚会中,皎然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陆羽,他们建立的深厚友谊,至死都没有泯灭。

陆羽生来便是孤儿,幼年由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抚养,他虽出身佛门,却不愿削发为僧,十三岁时被推荐到火门山的邹夫子处学习。童年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学成之后,立志于茶事的研究,于是便四海云游,走至湖州时,与皎然相识。

皎然年长他十四岁,但共同的嗜好使他们尤其亲近。他安排陆羽住在了妙喜寺,日夜欢谈,得知他要著述《茶经》,皎然不但为其在附近筹建了苕溪草堂,而且还利用身份之便,在寺院的后面种植茶园,供他研究之用。

可是偶尔遇到难题,陆羽仍需外出考察,有次,皎然前去寻他,但柴门紧闭,邻家告诉他,陆羽要很晚才回来,于是皎然写下了一首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给予陆羽的帮助,远不止这些,他还经常指正和批评陆羽,在写给友人的诗中,有“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句,由此可见一斑。

就在《茶经》即将毕功的时候,颜真卿因为直言被贬到湖州做刺史,他的到来,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使湖州一时成为了天下的文化中心,但他不忘本色,准备在这里编修一部《韵海镜源》,当他召集人众研讨时,大家都一致推举皎然可为领袖,他们自此相识,并在皎然的建议下,最终确定三十多位文士参与,其中便有陆羽。

编修的闲暇,他们经常在颜真卿的主持下,或亭中、或湖上定期聚会,皎然由是提出组成品茶联唱诗会,众人皆拍手称好。史上有名的湖州诗会,便在皎然的提议下产生了,不仅如此,诗会的最主要贡献还在于皎然将大兴于寺院的茶文化,极大地向俗世中传播和推广开来。

因为皎然的关系,颜真卿对陆羽也青眼有加,这之后不久,他专门为陆羽建造了一座亭子,由颜真卿题字,皎然赋诗,陆羽设计,因为竣工于癸丑年、癸卯月和癸亥日,所以名之曰三癸亭,这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几年之后,陆羽完成《茶经》便离开了,颜真卿也调任了,皎然四大皆空,去留无意,他照常交友,联句,品茶,参禅。不过有去便有来,崔石又被任命湖州刺史,身为江东名僧的皎然,自然不可能不结识的,史籍虽不见记载,只留下了一首诗,但恰恰是这首没有来龙去脉的诗,奠定了皎然茶道鼻祖的地位: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茶道的人,并以“三饮”来诠释,后来的卢仝,虽被誉为“茶仙”,但他的“七碗茶”,却是皎然“三饮”的发挥和延续。

晚年的皎然,在青灯古佛下,致力于《诗式》的著述,这是诗歌创作理论的专著,他融禅宗思想于其中,影响深远。

皎然去世后,身在上饶的陆羽,闻讯回到湖州,一直住到他也去世,并留下遗嘱,要葬在皎然墓侧。

至此,中国茶道的开创者,以其令人艳羡的方式,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可惜的是,茶道传至我辈,却只剩下了茶,鲜闻有道者,岂不悲哉!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梁晓声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标签: 陆羽茶道茶经谢灵运颜真卿

更多文章

  • 陆羽在新昌时,喝的是什么茶?

    历史解密编辑:茗边头条标签:陆羽,茶文化,新昌,龙井,茶经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从神农尝百草时的药用,到春秋、秦汉三国时的食用,再从唐朝起至今的饮用,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而每个时期的演变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说起茶,定绕不过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茶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代的饮茶之风盛行,茶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茶

  • 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解忧实体店标签:茶经,陆羽,茶叶,名茶,茶树

    陆羽的《茶经》于公元780年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上卷分三节。一之源(论茶树的原产地、特征和名称,自然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二之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三之造(论茶叶采制和品质的鉴别方法)。中卷仅有一节,四之器(列举烹饮用具的种类和用途)。下卷包括六节,五之

  • 从陆羽到苏轼,古人喝茶有多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历史标签:陆羽,苏轼,茶具,斗茶

    绍圣四年(1097年),年过花甲的苏轼再度遭贬,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州市)。这里是历代士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官员若被贬谪至此,不仅意味着仕途终结,更可能小命不保。可苏轼对此却坦然接受,欣然赴任。作为一位大文豪兼美食家,苏轼对蛮荒之地的饮食改造工作,自然不遑多让。彼时,中原饮茶、斗茶之风盛

  • 福海讲堂:为什么陆羽《茶经》里没有普洱茶?

    历史解密编辑:福海茶厂标签:陆羽,茶经,普洱茶,南诏,茶叶

    福海讲堂第一百零三期“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读过陆羽《茶经》的人,一定对这句话极有印象。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讲过《茶经》,这部7000多字的书籍,包含了茶叶栽培、生产加工、药理、茶具、饮用、历史、文化、茶产区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目前我国,甚至是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茶叶典著,也被誉为茶叶的

  • 从陆羽开始,喝茶在中国才算个正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陆羽,茶经,茶道,茶具,茶叶

    古往今来,喝茶就是一个待客之道,不管拜访还是社交,先喝上一杯茶再说,这个茶现在可以是泡茶叶的茶,也可以是单纯的白开水,但是茶圣陆羽出现之前,中国人的喝茶其实就是一锅大乱炖,什么玩意都可以放进去,茶叶混合着食盐、橘子皮、姜片、大枣之类的,煮出来的茶粥恐怕现在没人喜欢。陆羽烹茶从茶粥到魏晋风雅大乱炖的茶

  • 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陆羽,茶经,李季兰,墨客,僧人

    作者:月满天心 陆羽身世凄凉,无名无姓无家,他在自传中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三岁被遗弃,被龙盖寺僧智积禅师在湖堤上拾得带回寺庙,不知生身父母是谁,也没有名字。因为脸有疵,大家都叫他:疾儿。 长大后,他博学强记,博览群书,用《易经》给自己算了一卦,得卦:自筮得蹇之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 事关天门陆羽高中…

    历史解密编辑:天门通标签:天门,武汉,师范,江汉大学,陆羽高中

    5月17日上午江汉大学托管帮扶天门市陆羽高级中学揭牌仪式在陆羽高中南校区如期举行市教育局、陆羽高中、江汉大学相关负责人为江汉大学托管帮扶陆羽高中揭牌。本次托管帮扶工程,搭建了江汉大学与陆羽高中的良 好交流平台和友谊桥梁,将成为陆羽高中和天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据悉,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

  • 一家之言:陆羽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到底是谁?他为陆羽做了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青牛君标签:陆羽,颜真卿,茶经,韵海镜源,一家之言,香草,艺术家,茶,可食用植物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陆羽贵人的文章,流行“两僧两吏”的说法。“两僧”指积公和皎然,“两吏”指李齐物和崔国辅。认真研究陆羽的一生,青牛君认为“两僧两吏”的说法值得商榷。两僧,一位是将他捡回并养育在龙盖寺形同再造的积公,他应视为陆羽的

  • 李世民杀单雄信时,徐茂公力保他的妻儿,却给大唐留下祸端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戏说馆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渊

    使其事真主,勠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赵翼评价单雄信对于单雄信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熟悉,他既是生活在隋末唐初的一位将军,也是《隋唐演义》中的绿林好汉、江湖英雄。不过,《隋唐演义》对单雄信的记载到他被杀的时候就结止了。但单雄信亦或者说是单雄信家族的传奇并没有结束,李世民杀了单雄信后,徐茂

  • 杨广死众夫人无依靠,徐茂公先挑一个,剩下魏征尉迟恭程咬金抓阄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隋炀帝,程咬金,魏征,尉迟恭,李渊,李世民

    隋炀帝杨广爱旅游,喜欢和美女打成一片,他有十六院夫人,各个都是才貌出众。杨广一死,隋朝一亡,众夫人无依无靠,徐茂公、魏征、尉迟恭、程咬金美了,徐茂公先挑一个,剩下的魏征、尉迟恭、程咬金抓阄挑。隋朝灭亡之后,十六院夫人各自逃命,徐茂公访高人的时候,遇到了袁紫烟。此人善观天相,能察国运,先天数术非常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