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茶香往事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茶香往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国情 访问量:2609 更新时间:2024/3/8 1:49:30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爷爷泡的茶,口感味觉好啊。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方文山、周杰伦《爷爷泡的茶》(节选)

曾经年少的时候,听《爷爷泡的茶》在街头巷陌传唱,于是喜欢抿一口爷爷刚泡好的茉莉花茶,在清甜茶香中,猜测着千年之前陆羽的样子,幻想着山水画般的唐茶是否和他一样清雅洒脱。直到今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看到一套看似平平无奇的白瓷茶具模型,终于理解了陆羽那遗世独立、清高悠然的清雅。

眼前这套茶具,品类丰富,既有煮茶用的风炉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盛茶渣的渣斗和点茶用的茶瓶,还有一件手捧长卷的白瓷人像。如细观之、俯耳听之,又会发现每一件小物似乎都在讲述着茶的故事。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宋·梅

这套茶具多为唐代煎茶用品,有趣的是这件白瓷人像。人像是谁,为何会与茶具放在一起?学者们开始了推测。

《新唐书·隐逸传》中有载:“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原来,由于陆羽所著《茶经》影响深远,自唐代后期起,贩茶之人把陆羽当作茶神供祭,也会供一尊小像放在茶摊。当时,凡买茶器到一定数量,店家会赠送一尊陆羽像,类似当今商家促销的手段。这尊小像是和这套茶具模型一起出土的,所以推测其应为拿着《茶经》的茶神陆羽。

虽然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文献记载来看,早期的茶叶可能也曾作为食材入馔;而作为专用饮料,应不晚于西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茶一度成为奢侈饮品,是士大夫自诩清简的标志。

隋唐以后,茶饮更为普及,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无不爱茶,品茶、论茶也成为一时风尚,但直至陆羽著《茶经》才对茶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著述。陆羽醉心茶艺,悉心研究前人制茶经验,不断实践总结,创就《茶经》一书。

《茶经》分三卷十节,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茶叶起源、生产、器具等各方面知识,开中国茶艺的先河。随着《茶经》的迅速普及,国人饮茶不再是如煮粥般杂放诸物,而是越来越关注茶本身的味道,更加清雅、更加讲究、更加具有仪式感。《茶经》的出现推动了唐宋茶道的盛行,并影响到唐及后世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世界三大茶书之一。

画中反映了唐代宫廷仕女品茶、饮酒的雅集场面,仕女所持为越窑青瓷茶具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唐·皮日休

唐代饮茶方式与今日不同,多不用泡,而是煎煮。饮茶时,先将茶饼碾碎成茶末,起锅(鍑)煮水并时刻留意水沸的程度,一沸时“调之以盐味”,二沸盛出一碗水,将茶末投放到锅鍑中煎煮,再沸时将之前盛出的水倒回鍑内“育其华”。待茶汤煮得,均分众人,趁热饮下。想煮一锅好茶,风炉与茶鍑必不可少,《茶经·四之器》首言风炉与鍑,可见其重要性。

唐人饮茶风雅,烧水的火候颇为讲究。《茶经·五之煮》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唐诗中亦多有关于煮水的描述,比如“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吕岩《大云寺茶诗》);又如“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虾眼”“蟹目”“鱼目”“涌泉连珠”等,描述了沸腾前水中气泡由小及大升腾的样子,“腾波鼓浪”时,水已经沸腾。有声有色的描述,虽不及今日温度计式的数值表述精确,但充满了灵动的诗意,回味隽永。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柳宗元

茶具中的茶臼呈浅盘状,内壁无釉,应作研磨茶末之用。唐代煎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为茶末,才能入水煎制,因此臼、碾、磨等研磨工具便必不可少,爱茶的柳宗元也在《夏昼偶作》中写“山童隔竹敲茶臼”。

宋元时期延续了用唐代以茶末制茶的传统,茶臼等形象在宋元诗歌、壁画中屡见不鲜。待明清瀹茶之法兴起后,茶叶不再需要研磨饮用,茶臼便慢慢退场。不过,今天很多地方还保留了擂茶的传统,在擂茶的工具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茶臼的身影。

更为常见的研茶工具当属茶碾。《茶经·四之器》中说“碾槽,最好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做。”近来考古还发现了不少陶瓷质茶碾,可见有唐一代,茶道兴盛,以陶瓷、木石为材质的茶碾更便于使用和传播。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的发现,使珍藏了1000多年的皇室瑰宝重现于世。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是今天所知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地宫中还出土了《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账碑》,详尽记载了供奉物品的品名等信息,其中便有一套精美的研磨工具:鎏金团花银碢轴和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碢轴和茶槽子成套使用,用法与今日中药碾磨草药类似,上面是鎏金团花银碢轴,下面是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富丽堂皇,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汤瓶得火自相语,酒盏为人先作春。

——宋·杨万里

茶瓶又名汤瓶,加热或盛放热水之用。茶瓶一般鼓腹短流,最早可能与温酒斟酒的执壶混用,后来才慢慢从酒具中分离出来。陕西省西安市曾经出土一件唐代太和三年(公元829年)的瓷瓶,形制与执壶相似,底部墨书“老图片家茶社瓶”等字,可见至迟在中唐时期,这种执壶已经作为茶具专属茶瓶开始使用。

唐代煎茶时一般不需要茶瓶,《茶经》中也没有相关记录,但它却是晚唐兴起的点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点茶时,先在瓶中煮水,下茶末在碗中,然后持瓶向碗中注水冲茶,适当击拂乃成。

点茶注水的工艺有点类似今天的手冲咖啡,注水时既要控制水流速度,又要控制水量,每次注水的多寡、轻重皆有讲究。原来执壶的流短,水量水速都不好控制,很难满足需求,于是流开始慢慢加长,茶瓶体量也逐渐减小,变得更加轻盈易于点注。

根据孙机先生的考证,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白瓷茶具及陆羽像,茶瓶与茶鍑同出,“显示出当时正处在煎茶与点茶交替的时期”。一套小小的茶具,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唐代煎茶的风采,更略窥点茶的兴起,感受中国茶文化不断发展演进。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日本·嵯峨天皇

1500年前,茶文化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逐步走向世界。唐代,日本僧侣最澄、空海等人扬帆渡海,前来中国学习文化,并把中国饮茶的方法和茶树的种籽带回日本。

嵯峨天皇(810年一824年,年号弘仁)崇尚中华文化,喜好饮茶,他不仅下令种植茶树,而且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诗句。在嵯峨天皇的大力推动下,日本贵族中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因其年号“弘仁”,后人称为“弘仁茶风”。朝鲜新罗时代,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饮茶由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并开始种茶制茶。茶文化也由此发展成为东亚文化中的鲜明特征。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他牵着一匹瘦马在走天涯。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其实穿越千年的何止风沙,更有中国人眷恋的那一口香茶。中国人爱茶,爱其清雅甘醇的品性、爱其余韵悠长的回味,还有埋藏心底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正如林语堂先生曾经写道:“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标签: 陆羽茶经茶具茶道白瓷香草茶文化

更多文章

  • 陆羽茶汤清澈,茶井味道悠长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雅茶文化标签:陆羽,茶经,春茶,茶叶,茶品,茶井,香草

    陆羽茶汤清澈,茶经味道悠长中国雅茶文化传媒公益平台讯:春天的雅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天的雅茶厚重的浓香、桃香、枣香、兰花香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香,甚至连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中反复把玩细品,想高山流水,云雾深处,如此植物,如此纤叶,如此

  • 石雕陆羽的简介 陆羽石雕厂家

    历史解密编辑:泉州凯岩石业有限公司标签:陆羽,石雕,陆羽-凯,茶文化,茶神

    石雕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石雕陆羽-凯岩石业石雕陆羽-凯岩石业石雕陆羽-凯岩石业石雕陆羽-凯岩石业石雕陆羽-凯岩石业石雕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

  • 湖北(天门)第四届陆羽茶文化节“荆楚购”陆羽市集开市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茶经,茶文化,天门市,陆羽茶,文化节,荆楚购,湖北省,习近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强郁文4月9日下午,湖北(天门)第四届陆羽茶文化节“荆楚购”陆羽市集开市暨地方茶叶品牌推介会举行。据了解,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近年来,天门市相继建设完善了陆羽故园、茶经楼等一批旅游景点,陆羽故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旅游景区,全市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为进一步弘扬陆羽茶文化

  • “荆楚购”陆羽市集开市,天门本土茶叶品牌备受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陆羽,茶叶,茶经,绿茶,香草,茶文化,天门市

    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通讯员 熊文婷 邓慧遐4月9日,天门市樱花大道热闹非凡,湖北(天门)第四届陆羽茶文化节“荆楚购”陆羽市集开市。全国各地的茶产品、天门市“一镇一品”地方特产、非遗文化产品以及特色小吃等都汇聚于此,市民和游客在此选购品尝美景美食、尽情感受陆羽故里的人文风情。市集上,天门市本土茶叶品牌“

  •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雅茶文化标签:春茶,莲心,茶经,谷雨,春天,香草,陆羽生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中国雅茶文化传媒公益平台讯: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红尘深处,是你我望不尽的烟火深处,不盼回眸时情深一吻,只求同醉一缕茶香,共研墨香描诗情,雅茶的声,就是春天的声音,壶在灶上嘶鸣,是隐约着的东风,茶水流淌进杯盏,泠泠如故乡烟雨,春风下的雅茶,在杯中载沉载浮,像它

  • 茶圣陆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解忧实体店标签:陆羽,茶经,颜真卿

    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身世坎坷,是个弃儿,后为精于茶道的智积和尚收养,少年时先后遇到贬官至竟陵的李齐物与崔园辅,受到赏识与培养。安史之乱后,陆羽流落湖州,后隐居苕溪。先后结识了湖州刺史大书法家颜真卿及好茶的诗僧皎然等。陆羽于此时乱中求静,躬身实践,遍游江南茶区,考察茶事

  • 湖北天门:陆羽茶文化节“荆楚购”陆羽市集开市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荆楚,茶经,茶圣,茶文化,陆羽茶,湖北省,天门市,习近平

    央广网天门4月10日消息(记者朱娜 通讯员熊文婷 邓慧遐)茶圣故里,春和景明,樱花大道,茶香四溢。4月9日下午,湖北(天门)第四届陆羽茶文化节“荆楚购”陆羽市集开市暨地方茶叶品牌推介会举行,会上重点推介了“季儿茶”“陆羽竟陵红”“竟陵陆子饼”三款天门好茶。陆羽茶文化节“荆楚购”陆羽市集人流如织(央广

  • 天门成功复制陆羽《茶经》全套器具!

    历史解密编辑:天门通标签:陆羽,茶经,天门,茶文化,全套

    9月4日,市社科联在佛子山镇陆泉生态茶园举行天门第一届社会科学成果鉴定会。会上,由陆羽研究会送审的陆羽《茶经》器具复制、军创传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送审的唐代饼茶复制两个项目通过了省专家组鉴定。此次鉴定的两个项目都是古文化复制项目,强调的是完整、准确的“复制”,而非创造。陆羽研究会和军创传统文化发展有限

  • 古法茶汤回甘陆羽故里!背后的故事很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天门通标签:陆羽,茶经,茶道,茶器,香草,茶文化,古法茶汤

    4月9日,在湖北(天门)第四届陆羽茶文化节上复原于陆羽《茶经》煎茶法的茶艺表演引发参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副院长欧阳道坤点赞,“天门坚持围绕陆羽茶文化做文章,取得了丰硕成果。”▲天门茶艺师为宾客表演茶艺,所用器具均复制于《茶经》中的“二十四器”。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天门作

  • 任见: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陆羽,茶经,江南,荈赋,淮南,任见,香草,司马相如,百科全书

    任见: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任见: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陆羽《茶经》原文。(新校版)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bīng lǘ),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