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温庭筠的这首《过五丈原》,与杜甫的《蜀相》,谁排咏史诗第一?

温庭筠的这首《过五丈原》,与杜甫的《蜀相》,谁排咏史诗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喵咪文学 访问量:4532 更新时间:2023/12/18 3:03:47

说到花间派鼻祖,稍懂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说的温庭筠。这家伙从小就是天才,三岁就能吟诗作对,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家父母。遗憾的是,他一生为才所累,怀才不遇。主要原因是他恃才傲物,不把权贵放在眼里,还写诗词讥讽。

温庭筠曾多次参加科考,但屡考不中,这更让他愤世嫉俗。他才思敏捷,有温八叉之称。这八叉,本来是说他八次叉手,即成八韵,诗也就写出来了。但是,后来有人据此推测温庭筠长的很丑,八叉也就变成了相貌丑陋的代名词了。

在温庭筠生活的年代,他的文名很大,跟李商隐齐名。但比李商隐放荡不羁,不受世俗约束,似乎看得更透。而实际上,在骨子里,他一样渴求功名,渴望有一天凭借过人才华治国平天下,只是,风雨飘摇的大唐,已经不能为他提供这样的平台了。

很多人都认为温庭筠放荡不羁,放弃了功名,其实根本不是,除了从他不断参加科举可以看出来外,他过五丈原写的一首诗,完全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只不过是借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刘禅的嘲讽间接表现而已。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温庭筠的这首《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只读一遍,就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慷慨悲壮,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个专写艳词的花间派鼻祖笔下。可见,温庭筠平常写的那些诗词,不过跟喝酒一样,用于麻醉自己罢了。这首,才是他真实思想的表现。

这首诗,前四句全部写景,最大的特点的跳跃性,首联写春,蜀汉大军压境,气势雄浑,兵锋直指长安。这是何等的气势!

颔联立马跳跃到了秋,函谷关西,鼓角齐鸣,却不想将星陨落在渭水之滨,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已然不再。

一联之中也是如此,第三句写白天,第四句就写到了夜。诗人选择了几组画面,写出了诸葛亮生前最后一百多天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悲壮。

后四句全部议论,但不是空乏而论,而是由景引出,以历史事实为据。卧龙再忠心耿耿也白搭,统一的大业还是无法完成。只留下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从此,蜀国也只能任谯周这样的人摆布而亡国了。

这首诗,惋惜诸葛孔明大业未成,讥讽谯周刘禅的亡国,何尝又不是在写自己怀才不遇和晚唐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呢?

读到写诸葛亮的诗,我们总是会想到杜甫的《蜀相》,在写诸葛亮的咏史诗中,被公认为第一。但是,后世也有人不服,认为温庭筠的这首诗直追杜工部,我觉得真的可以比肩。

在杜甫的诗里,老臣是诸葛亮,是赞颂的对象,而在温庭筠的诗里,老臣变成了讥讽的对象。可以肯定,温庭筠在写这首诗之前,一定是熟读成诵杜甫的《蜀相》的。有这首诗在前,温庭筠还敢写,本身就表现了他的自负。

下面,我们也来一起欣赏一下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后便知,这两首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不少相同之处的,都是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与感叹,都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平生不得志的愤懑。

杜甫这首诗,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然变得沉郁。全诗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特别是最后两句,极易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无数英雄豪杰,因壮志难酬而悲愤地长吟这两句诗!

这两首咏怀诸葛亮的诗,我都非常喜欢,常常反复吟咏,有时竟然情难抑制,泪流满面。可见这两首诗的艺术感染力之强,有着撞击心扉的力量。

不知道朋友们对这两首诗有何见解?欢迎留言交流。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

您可 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

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更多文章

  • 唐朝女诗人:11岁爱上44岁的温庭筠,被拒绝后选择报复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诗人,唐朝,白居易

    纵观历史长河,诗词创作最为繁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后人对于唐朝“四大诗人”的认识最为熟悉,他们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王维。而其实在“百家齐放”的诗人队伍里还有大名鼎鼎的“四大女诗人”,分别是李冶、薛涛、刘采春和鱼幼薇。这四人中话题性最多、最出名的便是鱼幼薇。她被人熟知是因为另一个名字“鱼玄机”,这位唐朝

  • 唐朝才女鱼玄机:11岁爱上44岁温庭筠,为何落得被腰斩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唐朝,诗词

    诗词从来都是中华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诗词的历史上,唐朝的繁盛、唐朝的浪漫为诗词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繁荣的诗歌文化也牵扯出了诗人们的是是非非。鱼玄机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作为名满天下的女诗人,她才貌双绝,但她的出色却没能让她在那个时代过得顺风顺水

  • 唐朝道姑鱼玄机:7岁能作诗,12岁爱上大诗人温庭筠,26岁遭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诗人,唐宣宗

    明代文学家钟惺《名媛诗归》中对鱼玄机有如此评价:绝句如此奥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划得出……唐代爱情诗词以李商隐成就最高,但又扑朔迷离,过于隐晦,因此也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鱼玄机是唐代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但因非官显要,在诗词上面又没有太过于突出的成就,正史当中也未能留下只言片语

  • 鱼玄机:被老师温庭筠拒绝后,把道观变成青楼,最后死于争风吃醋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鱼玄机,温庭筠,青楼,李亿,李商隐,李清照

    说起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非温庭筠莫属。说起唐朝的才女,必然要属鱼玄机。唐朝290年,有过207位女诗人,鱼玄机独占花魁。自古红颜多薄命,无论是汉朝的班昭,宋朝的李清照,还是唐朝的鱼玄机,概莫能外。青楼相遇鱼玄机是温庭筠的徒弟,二人能够相遇纯属机缘巧合。鱼玄机原名叫幼薇,字蕙兰,玄机是她出家后的法号。

  • 温庭筠这首小词,仅27个字,堪称“一句一字闲不得”,媲美最美宋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温庭筠,唐诗,肠断,斜晖,诗人

    古典诗词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唐朝的时候,唐诗占据了发展的主流,但是词的发展也开始具规模。作为古典诗词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题材,唐诗把诗歌的境界发展到了极致,这就使得后世在进行诗词创作和发展的时候,不得不拓展其他文学题材的空间。所以在晚唐时期,唐词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李商隐和杜牧依然在延续唐

  • 她7岁能写诗,11岁爱上温庭筠,26岁被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无处不风景love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鱼幼薇,李商隐,写诗,唐朝,艺术家,声乐,古典乐

    说到古代才女,鱼玄机或许是最让人心疼的那个。鱼玄机本名鱼幼薇,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生。可惜时运不济,赶考多年都没能踏入唐朝的官僚队伍。心灰意冷之下,鱼父开始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女儿身上。尽管唐朝时女人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做官。但若女儿因为诗词一举成名,也是他教导有方。在鱼父的教导下,5岁的鱼幼薇便能背

  • 李白《侠客行》侠气冲天,温庭筠也写了一首,30字便具李白之神韵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白,温庭筠,侠客行,纪晓岚,一首

    晚唐温庭筠是与李商隐齐名的大诗人,世称“温李”。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专业词作家,“花间词”鼻祖。“花间词”主要是写男女情爱,词风婉约细腻,和豪放完全不沾边。然而谁也想不到,身为“花间词”鼻祖的温庭筠,也写过和李白《侠客行》同名的诗歌,并且诗中描写的场景和前者还有几分相似,短短30字便具有了李白

  • 唐代诗人—“花间鼻祖”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皇帝,宰相,令狐,唐朝,温庭筠,菩萨蛮,古典乐,唐代诗人,千古名句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善填词写诗。温庭筠以浓艳之色彩,华丽之词藻,构成其“香而软”的风格。他精通音律,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作用,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从名字看来貌似公子如玉,其实不然,当时的人都叫他“温钟馗”,可想而知,长得应该不咋的。温庭筠出

  • 风流才子温庭筠:单挑唐朝武将被打掉牙,当面辱骂皇帝却未掉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温庭筠,杜牧,唐宣宗,宰相,皇帝,李商隐

    唐诗宋词,唐朝是诗皇朝,唐朝出现了许许多多名流千古的诗作和诗人。晚唐温庭筠,是与李商隐、杜牧齐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不光词填得极好,七律上的成就也极高,因此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如今的人提起温庭筠,最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和才女鱼玄机的爱情八卦,以及他古今第一“替考”的经历,还有他“温八叉”外号的来历。可是

  • 更漏子·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残月,星斗,梦中,唐朝,温庭筠,更漏子,古典乐,艺术家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