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侠客行》侠气冲天,温庭筠也写了一首,30字便具李白之神韵

李白《侠客行》侠气冲天,温庭筠也写了一首,30字便具李白之神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3176 更新时间:2023/12/18 3:04:35

晚唐温庭筠是与李商隐齐名的大诗人,世称“温李”。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专业词作家,“花间词”鼻祖。“花间词”主要是写男女情爱,词风婉约细腻,和豪放完全不沾边。

然而谁也想不到,身为“花间词”鼻祖的温庭筠,也写过和李白《侠客行》同名的诗歌,并且诗中描写的场景和前者还有几分相似,短短30字便具有了李白《侠客行》之神韵。

李白的《侠客行》因为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力,在当代广为人知。而温庭筠的《侠客行》的名气,在当代不如前者响亮,但是却得到清代文人纪晓岚、沈德潜的交相称赞。

纪晓岚认为温诗“节短而意阔”,沈德潜认为温诗“独见警绝”。那么,温庭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位“花间教主”的《侠客行》吧。

一、《侠客行》温庭筠

《侠客行》——唐·温庭钧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白话翻译:

侠客手中提着宝剑,骑着白马,离开了宫门。宫殿外,城墙上空阴云密布。侠客手中的剑通身黯黑,光华似水,剑刃上还带着血。

受到了惊吓的白马,一路之上都在狂奔着,并且频频发出嘶鸣声。三更时分,侠客抵达了霸陵。此时,天空中降下了一场大雪。

温庭筠的这首《侠客行》,并没有完整描述出侠客行动的全部过程。他只是截取了侠客行动事毕之后,转身离开时的片段。

诗歌着重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在东汉都城洛阳的鸿都门内,事发那天的晚上,空中阴云密布。而侠客手中的宝剑,泛起了如秋水一样的华光。

宝剑的剑身,色黯如水。这里的“黯”,不是说剑体已经生锈,或者是没有光泽了,而是说剑身通体黯黑,就像是秋天的水一样。

从诗歌对剑身颜色的描述,读者就可以轻松感受到,侠客带的这把剑,是像太阿、龙泉一样的名剑,而且剑身上还残存着敌人的余血。

当读者看到这些细节时,就会对侠客之前做了什么了然于胸。杀死敌人或者是仇人后,侠客从洛阳的宫门,连夜骑着白马,跑到了埋葬汉文帝的霸陵。

汉文帝是西汉贤明的君主象征,侠客此时来到汉文帝的霸陵前,仿佛就是在暗示,他刚刚在洛阳城里杀死的人,很可能是一名东汉的赃官。

侠客的行动既是在为个人复仇,同时也是在为国家除害。所以他才会在自己行动结束后,连夜跑到汉文帝的霸陵前去,向汉文帝汇报这个好消息。

因为祸害国家的人已经死了,天下又有救了。侠客的行为可谓是感天动地,所以三更时分的霸陵,下起了一场漫天大雪,象征着一段沉冤得到了昭雪。

中国古代的文论认为:诗词贵在“隐秀”。对于有些东西,不必说得太具体、太详细。把意象潜藏诗歌当中,用“警策”的佳句,发不同读者的想象。

让一千个人,读出一千个侠客,这就是中国古诗真正的魅力。在温庭筠的这首诗里面,诗歌的意向主要集中在于侠客手中的宝剑、鸿都门和霸陵三处。

那么,持有这把剑的人又是什么人呢?他很可能就是一位春秋义士一样的高人。于是他痛下杀手,可能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朋友仗义出头。

“鸿都门”的意象,代表的是东汉皇城。侠客在杀人后出逃的路线,是由它作为起点。而终点的霸陵,则是西汉文帝的墓。于是,这个故事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侠客为何要杀东汉皇宫里的人,然后再跑到皇帝的祖先坟前祭奠呢?显然,他杀的不是东汉的皇帝,而是一个祸国的奸臣。不然没道理杀害了汉文帝的后代,还到汉文帝坟头示威。

二、李、温《侠客行》风格漫淡

《侠客行》——唐·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对比两首诗歌可以发现,温庭筠这首《侠客行》,和李白《侠客行》开头部分非常相似。看起来它似乎是截取了李白诗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片段,然后对他进行了扩写。

除此以外,李白诗中的侠客是春秋战国时的义士,而温庭筠通过对宝剑“黯如水”的描写,来暗示读者,他笔下的侠客也是崇尚春秋高义的剑客。

另外,温庭筠通过简化过程描写,让笔下的侠客“瞬间”就从河南的洛阳,移动到了陕西的霸陵,也可以说是“千里不留行了”。

尽管李白和温庭筠二人笔下的侠客特征非常相似,但是他们借侠客行为传达出的思想,却是完全不同的。

李白的《侠客行》,突出的是一种豪侠“意气”。三杯酒一下肚,就要为人去拼命,他们是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事成之后,他也只管去归隐,并不追求金钱利益。

温庭筠笔下的这位侠客,行事动机复杂得多,有许多种可能性。他有可能是替自己复仇,有可能是讲义气,为兄弟、知己复仇。同时,也有可能是为了国家除害。

温庭筠这首《侠客行》的意象丰富,即纪晓岚所谓的“节短而意阔”。用了很短的篇幅,写出了异常丰富的内容。

仿佛是西方小说理论中提到的那种短篇小说写法:故事从中间开始。截取了一个侠客的生活片段,通过一个断面传达一种思想。

而李白《侠客行》的故事则更加完整,有时间、地点、人物,有故事发生的完整经过,当中还包含了一些历史典故。

两者相较,温庭筠这一首比李白那一首在艺术上更成熟。但大家通常喜爱李白的作品,尤其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不过这句也不是李白原话,它出自《庄子·杂篇·说剑》当中。

结语

温庭筠这一首《侠客行》,很像李白的《侠客行》开头的缩写版。但是,也没有人可以肯定他当年是否就看过李白的这首诗。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原来是庄子的名句。所以很难说温庭筠这首诗的灵感,到底是来源于李白的《侠客行》,还是《庄子》了。

尽管温庭筠这首诗和李白的诗有相似的场景,但是温庭筠诗中的侠客的身份,显然比李诗中的侠客身份来得更加多元化。

同时,温庭筠通过刻意模糊故事的背景和细节,让自己笔下的侠客就变得既有可能是李白笔下的朱亥、侯嬴,也有可能是刺秦的荆轲,或者是一位忠良之后等等。

清代的沈德潜认为温庭筠这首诗中“独见警绝”,即是因为他选择把诗歌中的侠客,理解成为国家和老百姓除害的英雄。

沈德潜认为,温庭筠想要通过这首诗来警策世人,假如有人作奸犯科,那么自然会有侠客夜闯“鸿都门”,取其项上的人头。

标签: 李白温庭筠侠客行纪晓岚一首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花间鼻祖”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皇帝,宰相,令狐,唐朝,温庭筠,菩萨蛮,古典乐,唐代诗人,千古名句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善填词写诗。温庭筠以浓艳之色彩,华丽之词藻,构成其“香而软”的风格。他精通音律,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作用,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从名字看来貌似公子如玉,其实不然,当时的人都叫他“温钟馗”,可想而知,长得应该不咋的。温庭筠出

  • 风流才子温庭筠:单挑唐朝武将被打掉牙,当面辱骂皇帝却未掉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温庭筠,杜牧,唐宣宗,宰相,皇帝,李商隐

    唐诗宋词,唐朝是诗皇朝,唐朝出现了许许多多名流千古的诗作和诗人。晚唐温庭筠,是与李商隐、杜牧齐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不光词填得极好,七律上的成就也极高,因此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如今的人提起温庭筠,最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和才女鱼玄机的爱情八卦,以及他古今第一“替考”的经历,还有他“温八叉”外号的来历。可是

  • 更漏子·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残月,星斗,梦中,唐朝,温庭筠,更漏子,古典乐,艺术家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 温庭筠很痴情的一首诗, 寥寥20个字, 却能相思入骨, 令人销魂

    历史解密编辑:阿斌看动漫标签:相思,王维,红豆,唐朝,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古典乐,千古名句

    这世间,风月万千,最缠绵二字,莫过于相思。相思,是醉里挑灯看剑,刀光剑影,却已是故梦缱绻。相思,是烟火间,伊人回望,且望天涯,却不知此途何安。相思,是琵琶下,笙歌夜舞,舞尽阑珊,却怎抵人渐憔悴不堪。相思这个词,从来都是欲寄无从寄。但每个人,都会为心中的相思,寻找一个寄托。有人把相思寄托在花鸟山水间,

  • 温庭筠:悲剧人生下的诗歌美学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温庭筠,李商隐,杜甫,李德裕,杜牧,元稹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他又是花间词派的开创者,并著有小说集《乾子》,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他的诗歌或沉郁,或清新,或华艳,词则绮丽精工,小说通达乐观。如此多样的创作风格,值得引起重视。他又是一位有正义感的正直耿介之士,但一生屡遭摈斥,坎坷落魄,且谤满一身

  • 温庭筠:被严重低估的诗词界偶像级之人物,他是婉约词的开山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温庭筠,婉约词,鱼玄机,韦庄,李白,诗人,古典乐,唐朝,艺术家,声乐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直弄不清楚词中这花间派和婉约派最大的区别在何处,文学史上说这婉约派源自花间派,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却又说宋之欧晏柳七,及后来的少游白石一众,甚至到宋末之梦窗,皆属花间遗韵。花间派的声名其实并不好,后世于词有成就者,往往都被冠以突破了花间的这个,抛弃了花间的那个,似乎

  • 菩萨蛮·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杨柳,关山,唐朝,声乐,菩萨蛮,古典乐,艺术家,蛮·温庭筠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 晚唐大诗人、花间鼻祖温庭筠,为何沦落为古代科举考试第一枪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温庭筠,科举考试,唐宣宗,诗人,宰相,菩萨蛮,令狐,声乐,古典乐,唐朝,艺术家

    公元829年,有人请17岁的温庭筠代考,温庭筠说:“若你肯出八百金质开元通宝,我包你名取第一。”这个人是一个富家子弟,当即应允,于是,温庭筠进场替考,等到发榜时,果然名列第一,获得晋中祁县的秀才。这个富家子弟金榜题名后趾高气扬,就在自己家的豪宅三进院里大摆盛宴几十桌招待宾客,酒席上他还发放红包,参加

  • 题柳·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杨柳,题柳,唐朝,声乐,古典乐,艺术家,柳·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 浪荡才女鱼玄机苦恋温庭筠,寂寞夜晚写诗表白,后者却假装读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李亿,写诗,诗词,才女,唐朝,鱼玄机,温庭筠,小说家,古典乐,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夜已深沉,窗外北风呼啸,屋子里也冷寂一片。昏黄的烛火摇曳着,映出桌旁女子憔悴的面庞。鱼玄机早已记不清,这是她搬入道观的第几个夜晚,只有青灯木鱼陪伴她从暮色至天明。和以往一样,她摊开纸笔,想要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宣泄在诗句中,就像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