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美诗词 |《更漏子·柳丝长》温庭筠

最美诗词 |《更漏子·柳丝长》温庭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喵咪文学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3/12/17 16:49:32

更漏子·柳丝长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古 词

【注释】

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子:曲子的简称。

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迢递(tiáo dì):遥远。

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金鹧鸪(zhè gū):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薄:通“迫”,逼来。

惆怅(chóu chàng):失意、烦恼。

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里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后来便成为一共名。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

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译文】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声。这声音惊起了塞外大雁,在那城头上宿眠的乌鸦也苏醒,就连那画屏的的金鹧鸪好像也被惊醒。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乍一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其实,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描写思妇所居之室内情形。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在这样精致雅洁的环境里,思妇的心态却只能以“惆怅”两字来概括,可见其凄苦。这里“谢家池阁”泛指思妇居处。由于这些华堂美室曾经是思妇与离人共同欢乐的地方。现今独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觉就迥然不同。“红烛背”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在这孤寐无伴的夜晚。百无聊赖的环境下思妇之情状。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绵绵不绝的离情,如何才能寻觅离人的踪影。只有吹熄红烛,放下帐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进入梦乡。然而“梦长君不知”,这又是一种多么可悲可叹的情景。

全词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几乎都是从具体的物象中反映出来的。

【创作背景】

《更漏子》写夜间情事,即所谓的夜曲。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一首代言体作品,是为表现一位女子在春雨之夜对远人的相思而创作的。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而彊村本《尊前集》注此词“大石调刻李作”,认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

您可 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

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更多文章

  • 温庭筠的这首《过五丈原》,与杜甫的《蜀相》,谁排咏史诗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杜甫,温庭筠,过五丈原,蜀相,诸葛亮,谯周

    说到花间派鼻祖,稍懂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说的温庭筠。这家伙从小就是天才,三岁就能吟诗作对,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家父母。遗憾的是,他一生为才所累,怀才不遇。主要原因是他恃才傲物,不把权贵放在眼里,还写诗词讥讽。温庭筠曾多次参加科考,但屡考不中,这更让他愤世嫉俗。他才思敏捷,有温八叉之称。这八叉,本来是

  • 唐朝女诗人:11岁爱上44岁的温庭筠,被拒绝后选择报复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诗人,唐朝,白居易

    纵观历史长河,诗词创作最为繁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后人对于唐朝“四大诗人”的认识最为熟悉,他们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王维。而其实在“百家齐放”的诗人队伍里还有大名鼎鼎的“四大女诗人”,分别是李冶、薛涛、刘采春和鱼幼薇。这四人中话题性最多、最出名的便是鱼幼薇。她被人熟知是因为另一个名字“鱼玄机”,这位唐朝

  • 唐朝才女鱼玄机:11岁爱上44岁温庭筠,为何落得被腰斩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唐朝,诗词

    诗词从来都是中华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诗词的历史上,唐朝的繁盛、唐朝的浪漫为诗词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繁荣的诗歌文化也牵扯出了诗人们的是是非非。鱼玄机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作为名满天下的女诗人,她才貌双绝,但她的出色却没能让她在那个时代过得顺风顺水

  • 唐朝道姑鱼玄机:7岁能作诗,12岁爱上大诗人温庭筠,26岁遭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诗人,唐宣宗

    明代文学家钟惺《名媛诗归》中对鱼玄机有如此评价:绝句如此奥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划得出……唐代爱情诗词以李商隐成就最高,但又扑朔迷离,过于隐晦,因此也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鱼玄机是唐代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但因非官显要,在诗词上面又没有太过于突出的成就,正史当中也未能留下只言片语

  • 鱼玄机:被老师温庭筠拒绝后,把道观变成青楼,最后死于争风吃醋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鱼玄机,温庭筠,青楼,李亿,李商隐,李清照

    说起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非温庭筠莫属。说起唐朝的才女,必然要属鱼玄机。唐朝290年,有过207位女诗人,鱼玄机独占花魁。自古红颜多薄命,无论是汉朝的班昭,宋朝的李清照,还是唐朝的鱼玄机,概莫能外。青楼相遇鱼玄机是温庭筠的徒弟,二人能够相遇纯属机缘巧合。鱼玄机原名叫幼薇,字蕙兰,玄机是她出家后的法号。

  • 温庭筠这首小词,仅27个字,堪称“一句一字闲不得”,媲美最美宋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温庭筠,唐诗,肠断,斜晖,诗人

    古典诗词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唐朝的时候,唐诗占据了发展的主流,但是词的发展也开始具规模。作为古典诗词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题材,唐诗把诗歌的境界发展到了极致,这就使得后世在进行诗词创作和发展的时候,不得不拓展其他文学题材的空间。所以在晚唐时期,唐词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李商隐和杜牧依然在延续唐

  • 她7岁能写诗,11岁爱上温庭筠,26岁被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无处不风景love标签:温庭筠,鱼玄机,李亿,鱼幼薇,李商隐,写诗,唐朝,艺术家,声乐,古典乐

    说到古代才女,鱼玄机或许是最让人心疼的那个。鱼玄机本名鱼幼薇,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生。可惜时运不济,赶考多年都没能踏入唐朝的官僚队伍。心灰意冷之下,鱼父开始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女儿身上。尽管唐朝时女人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做官。但若女儿因为诗词一举成名,也是他教导有方。在鱼父的教导下,5岁的鱼幼薇便能背

  • 李白《侠客行》侠气冲天,温庭筠也写了一首,30字便具李白之神韵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白,温庭筠,侠客行,纪晓岚,一首

    晚唐温庭筠是与李商隐齐名的大诗人,世称“温李”。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专业词作家,“花间词”鼻祖。“花间词”主要是写男女情爱,词风婉约细腻,和豪放完全不沾边。然而谁也想不到,身为“花间词”鼻祖的温庭筠,也写过和李白《侠客行》同名的诗歌,并且诗中描写的场景和前者还有几分相似,短短30字便具有了李白

  • 唐代诗人—“花间鼻祖”温庭筠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皇帝,宰相,令狐,唐朝,温庭筠,菩萨蛮,古典乐,唐代诗人,千古名句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善填词写诗。温庭筠以浓艳之色彩,华丽之词藻,构成其“香而软”的风格。他精通音律,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作用,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从名字看来貌似公子如玉,其实不然,当时的人都叫他“温钟馗”,可想而知,长得应该不咋的。温庭筠出

  • 风流才子温庭筠:单挑唐朝武将被打掉牙,当面辱骂皇帝却未掉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温庭筠,杜牧,唐宣宗,宰相,皇帝,李商隐

    唐诗宋词,唐朝是诗皇朝,唐朝出现了许许多多名流千古的诗作和诗人。晚唐温庭筠,是与李商隐、杜牧齐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不光词填得极好,七律上的成就也极高,因此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如今的人提起温庭筠,最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和才女鱼玄机的爱情八卦,以及他古今第一“替考”的经历,还有他“温八叉”外号的来历。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