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率领农民起义攻下长安,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唐僖宗呢?

黄巢率领农民起义攻下长安,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唐僖宗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成子说星座 访问量:2560 更新时间:2024/1/29 18:58:43

引言

我们纵观封建王朝历史都有着这么一个规律:开国皇帝绝大部分部分都是贤明无比,他们结束了此前的乱世,开了盛世之治,对百姓轻徭薄赋,民间的活力逐渐恢复,而后期的皇帝要么是昏君,要么就是无力改变时势选择“摆烂”,很多时候王朝末期的皇帝真是“我命由他不由我”。

后期的王朝吏治腐败,百官鱼肉百姓,于是受不了朝廷重负的百姓最终起义,这样的场景何其相似?有时候王朝薄暮西山还有力量平定叛乱,一旦王朝军事实力弱小,皇帝要么被起义军杀死,要么逃命出京城,在外令立朝廷。

大唐巅峰时期万国来朝,中亚、欧非等地的使者络绎不绝地来到长安朝见天子之威严。有多辉煌就有多落寞,唐僖宗时期,黄巢起义席卷中原,几十万饥肠辘辘的军民百姓侵犯城池,每到一个地方城池就变成空城,长安也被黄巢叛军威胁,唐僖宗不顾百官的威严,立马在宦官、神策军的掩护下带着妃子“跑路”,前往了蜀地。

唐僖宗根本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只要自己能活就好,毕竟祖先就给他示范了一个例子,唐玄宗晚期不理朝政,安禄山一个人成为了三镇节度使,一朝发动叛乱,席卷长安,唐玄宗那一刻终于梦醒了,他为了生命也不顾什么天子威严了,立马跑路,他在军队的掩护下跑到了蜀地,蜀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很适合避难。纵观唐朝历史,不止是唐僖宗,其他皇帝同样如此,一旦遇到了危险,一言不合就前往蜀地,待到天下平定再归还京畿。

黄巢起义势力庞大,唐僖宗落荒而逃,那么黄巢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首先,黄巢深知唐僖宗身边军事实力不可小觑,而自己大军牵身,很难追到唐僖宗,一旦唐僖宗入了蜀地就天高任鸟飞了,蜀道之难让黄巢望而却步。唐僖宗跟随先辈的脚步,直接进入了蜀中避难,蜀地不仅仅地势险峻,物产还丰饶,粮食、步履之产量问鼎大唐,一旦蜀地以外的天下有大变,皇帝还能倚靠蜀地为基础,意图恢复国祚。蜀地之险峻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李太白的《蜀道难》就曾将蜀地之险描写的绘声绘色,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也是依仗着蜀地问鼎三国,借着物产之丰饶北伐,因此蜀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次,黄巢盲目自大,如项羽一般完全没有将唐僖宗这个天下正统皇帝放在眼里。唐僖宗虽然是一个傀儡皇帝,但仍然是天下的正统,他只需要一纸讨伐诏书,天下的藩镇有利益就会集中力量来讨伐黄巢,然而黄巢没有注意这些,只是想着占据了地盘就享乐。

史料里记载,黄巢席卷几十万人兵发长安,唐僖宗惧之,弃长安而逃,而黄巢有惊无险地到达长安后,心中的斗智也没有了,只想着能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就够了,全然不知危险悄然靠近。黄巢为了庆祝自己起义成功,开始了宴请诸位大臣,一连几天都是乐不思蜀,在酒色中消磨时间。

唐僖宗逃到蜀地后,在宦官的组织下组建神策军,加强备战,又下诏讨伐黄巢,天下不管有没有异心的藩镇都想着第一个攻陷长安,于是兵发黄巢,黄巢最终兵败,唐僖宗又得以回到长安。

结语

黄巢起义军势大,但他丝毫没有长远的眼光,只想着贪图享乐,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与下限,黄巢注定只能做一个短暂的胜利者,而不是安国兴邦的开国太祖皇帝。黄巢轻视了皇帝的权威,在皇权至上的时代,有些事情需要顾及长远利益,戒骄戒躁是成大事的基本要素。

更多文章

  • 山东好景|黄巢水库边的好“丰”景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黄巢,板栗,水库边,山里人

    济南的黄巢水库秋景惹眼,有层峦叠嶂的山峰,飞流如雪的瀑布。在美丽风景的不远处还有黄巢村大片大片的板栗树,只见一颗颗圆球状果实挂满枝头,有的已经开裂,现出了爆满的板栗果实,呈现出喜人的好“丰”景。村书记刘克洋说,村里青山绿水,板栗香甜,今年1300亩板栗林能净收30万斤,眼下已收到许多外地客商的订单

  • 黄巢之后,朱温之前,一位吃人魔王主宰了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朱温,大军,长安,唐朝,食盐,唐王朝,黄巢起义,五代十国

    黄巢所领导地大起义的烽火点燃了神州大地,完成了他当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野望,更是整整坐了三年天下至尊的宝座!但天不随人愿,大唐的国祚显然还没有到油尽灯枯的时候。公元882年,后来终结大唐天命,开启五代乱世的朱温,叛逃黄巢义军,变节降唐。不过此时的朱温,虽然得到唐王室的器重,却也仅能

  • 历史上你不知道的黑暗:黄巢机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黄巢,唐王朝,韦庄,陈州,唐朝,大军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初开。这首诗是黄巢写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也是黄巢写的。黄巢是谁?他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通文墨,擅骑射,曾多次参加唐王朝的科举,但都名落孙山,不得已回家继承家业。但由于唐

  • 堪比罗成的罗家将罗弘信,三败夏鲁奇击退黄巢,勇斗无敌李存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罗弘信,夏鲁奇,李存孝,黄巢,李克用

    罗家枪曾经也经历过沉寂的岁月,号称天下第一枪的武学埋没在罗珍罗让的手中,当大家渐渐忘却罗家武学之时,罗家一位传奇英雄出现了,他将罗家枪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天下人开始了对于罗家枪的追捧之后,又掀起了全民练枪的热潮,他就是铜台府的殿帅罗弘信。伴随着名望的提升,挑战他的人物不在少数,夏鲁奇三次挑战罗家枪,

  • 历史上的黄巢有多狂?他做的那些事,连我们都看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黄巢,大军,陈州,叛军,食盐,唐朝,王仙芝,农民起义,军事制度

    无论在何时何地,战争都是为了满足一小撮人的欲望而挑起的,对于卷入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可称无妄之灾的祸事。尤其在每个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胜利者君临天下荣华富贵,可家破人亡,失去生命的代价却要平民来承担。虽然很多的战争,被人冠以“正义”的名号,但这个“正义”又是谁的正义?唐朝末期,朝廷的外强中干早已被各地

  • 历史上的黄巢有多猖狂?他的所作所为,就连现代人都看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黄巢,藩镇,唐朝,食盐,王仙芝,唐王朝,起义军,农民起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民。自古以来,民生乃国之大计,纵观历史长河,无数英雄人物在画卷中风起云涌,有开国将领,英雄侠士,更有农民起义军,推翻封建政权。他们英勇无畏,敢为人先,其中不乏有朱元璋,陈胜等人,在历史中留下浓厚的一笔,为人乐道。然而今天我们来走进唐末的一位起义者,同样农民起义,他不缺英勇谋略,可最终

  • 黄巢到底有多狂?你看看他做的一些事,让现代人都恨骂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黄巢,长安,大齐,李克用,唐朝,食盐,军事制度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中提到:“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就一直推行依法治国。所以百姓们只要在法律的底线和道德之间行动的话,很多事情都容易被理解。 但是在当代更加自由开放的社会景象出现之前,很多历史都充斥着暴力。就比如说唐朝时期有一位将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叫做大齐政权。

  • 小兵朱温跟着黄巢反唐,转身就成了唐朝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朱温,黄巢,节度使,唐僖宗,唐朝,大将军

    黄巢反唐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因为他再次逼得唐天子逃离长安,而在黄巢崛起的过程中,一个小混混朱温也成长了起来。朱温出生在一个普通百姓家里,父亲朱诚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陷入困顿,母亲王氏只好带着朱温兄弟改嫁给了萧县人刘崇,朱温兄弟能得到的待遇,也就是糊口而已了。朱温长大后,没有跟其他乡民一样,干

  • 黄巢残暴,迷恋权财,却立一大功,拔掉危害中国近千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黄巢,王朝,黄巢起义,王仙芝,唐玄宗,李自成,大唐,毒瘤,唐朝,食盐,军事制度

    遥想当年,英豪黄巢率领大军攻破都城长安,曾经繁华无比的大唐一时间沦为梦中幻影,留在世人眼前的不过是一片废墟。每每看到目光短浅,耽于享乐的贵族们不为国家谋利,压迫下层人民,我的心理都会响起形容黄巢的一句豪言壮语:天街踏尽公卿家,内库烧为锦绣堆。曾经的世家大族,在历史上传承百年的大家族在黄巢的铁血政策下

  • 黄巢残民害理,却在广州做了件好事,拔掉危害中国100多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黄巢,齐军,义军,唐朝,阿拉伯人,怛罗斯

    说起黄巢,很多人都会想起他动员40万义军掘武则天陵墓的故事。不过可惜的是,传闻以兰亭旭为陪葬品的乾陵,虽然挖了半山,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里不难看出,黄巢不仅贪财,更不懂得体恤将士。但与他的凶猛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据史料记载,黄巢在泉州期间,斩杀西域波斯商人二十万余人。此外,当军队缺乏粮食时,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