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兵朱温跟着黄巢反唐,转身就成了唐朝大将军

小兵朱温跟着黄巢反唐,转身就成了唐朝大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1/19 12:27:50

黄巢反唐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因为他再次逼得唐天子逃离长安,而在黄巢崛起的过程中,一个小混混朱温也成长了起来。

朱温出生在一个普通百姓家里,父亲朱诚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陷入困顿,母亲王氏只好带着朱温兄弟改嫁给了萧县人刘崇,朱温兄弟能得到的待遇,也就是糊口而已了。

朱温长大后,没有跟其他乡民一样,干农活或做点小生意养家,而是整天以自己打架厉害洋洋自得,乡亲们大多都讨厌他。

朱温的二哥朱存跟他一样,好勇斗狠,大哥朱全昱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为人还比较诚实厚道,三兄弟里面,朱温是最凶猛强悍的。

刘崇认为朱温太懒,而且还经常惹是生非,就多次斥责他,还曾鞭打过。

只有刘崇的母亲从小就怜悯朱温,亲手给他梳理头发,并告诫过家人:“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

明明是个不争气的混小子,刘崇的母亲为什么说他不是一般人呢?大家都不理解,要老人家说个理由出来,老太婆回了这么一句:“我尝见其熟寐之次,化为一赤蛇。”

原来,老人家是把朱温当白素贞的同伴了,这话大家都不相信,悦史君当然也不相信,要么老人眼花,要么就是朱温的恶作剧啊!

唐朝乾符年间,关东地区因连年饥荒,出现了成群的盗贼,黄巢趁机崛起于曹州、濮州一带,有数万饥民自愿追随他反唐。

唐朝乾符四年(877年),朱温告别刘崇一家,和二哥朱存一同投入黄巢军中。

黄巢攻打岭南时,朱存战死,朱温则因打仗勇猛,多次获胜,得以补缺被提升为队长。

唐朝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黄巢派朱温领兵驻扎在东渭桥。

当时,夏州节度使诸葛爽率部驻扎在栎阳,黄巢命朱温劝降诸葛爽,诸葛爽果然投降了黄巢,朱温顺利完成了任务。

唐朝中和元年(881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命他进攻邓州,朱温随后攻下了邓州,俘虏邓州刺史赵戒,稳定了黄巢政权东南面的局势。

同年六月,朱温回到长安,黄巢亲自到灞上慰劳他。

七月,黄巢派朱温向西到兴平,抵御从邠、岐、鄜、夏等地调集的唐军,朱温在每一个战场都立有战功。

八月,唐朝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李思恭驻扎在东渭桥,黄巢派朱温前去抵御,到九月,朱温在东渭桥一带大败李思恭、李孝昌等人。

十一月,朱温在富平再次大破李孝昌、李思恭等人,两人溃不成军,只好逃回了各自的藩镇。

唐朝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让他自己去攻取同州。

朱温率部从丹州南下,先攻占了左冯翊郡,接着攻克同州,同州刺史米诚逃奔河中。

当时,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下有数万人,还跟其他诸侯聚集在一起,图谋收复同州。

朱温的地盘跟王重荣的边界相接,双方多次交战,朱温不是王重荣的对手,王重荣还挑选精兵三万攻打朱温,朱温很害怕,将舟船全部凿沉在河中。

于是,朱温就向黄巢请求支援,但连上了十次表章,都被黄巢的左军使孟楷隐瞒下来,黄巢看不到表章,也就不知道朱温的情况。

朱温本来就很着急,这时又听说黄巢自身很窘迫,将帅们也是离心离德,朱温认定黄巢必将失败。

朱温的手下谢瞳也劝他反正降唐:“黄家起于草莽,幸唐衰乱,直投其隙而取之尔,非有功德兴王之业也,此岂足与共成事哉!今天子在蜀,诸镇之兵日集,以谋兴复,是唐德未厌于人也。且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

谢瞳认为,黄巢是乘唐朝衰乱才崛起的,现在唐僖宗在四川,各地唐军都支持他,朱温在外面为黄巢卖命,黄巢却只听信小人之言,不能继续跟随黄巢了。

朱温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在同年九月,跟身旁心腹计议,杀了黄巢派在身边的监军使严实,率领同州军民投降了王重荣。

西面行营都监使杨复光想要斩杀朱温,王重荣阻止道:“今招贼,一切释罪。且温武锐可用,杀之不祥。”

王重荣保下了朱温,朱温马上认王重荣为舅父,王重荣也在当天就写好奏章,派人快马加鞭给唐僖宗送去。

躲在蜀地的唐僖宗看了王重荣关于朱温投降的奏章,跟周围大臣高兴地说道:“是天赐予也!”

于是,唐僖宗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还给他赐名叫全忠。

对于唐僖宗来说,朱温作为黄巢的大将归降,就是唐朝的忠臣,但这实在是历史的一个玩笑啊!

标签: 朱温黄巢节度使唐僖宗唐朝大将军

更多文章

  • 黄巢残暴,迷恋权财,却立一大功,拔掉危害中国近千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黄巢,王朝,黄巢起义,王仙芝,唐玄宗,李自成,大唐,毒瘤,唐朝,食盐,军事制度

    遥想当年,英豪黄巢率领大军攻破都城长安,曾经繁华无比的大唐一时间沦为梦中幻影,留在世人眼前的不过是一片废墟。每每看到目光短浅,耽于享乐的贵族们不为国家谋利,压迫下层人民,我的心理都会响起形容黄巢的一句豪言壮语:天街踏尽公卿家,内库烧为锦绣堆。曾经的世家大族,在历史上传承百年的大家族在黄巢的铁血政策下

  • 黄巢残民害理,却在广州做了件好事,拔掉危害中国100多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黄巢,齐军,义军,唐朝,阿拉伯人,怛罗斯

    说起黄巢,很多人都会想起他动员40万义军掘武则天陵墓的故事。不过可惜的是,传闻以兰亭旭为陪葬品的乾陵,虽然挖了半山,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里不难看出,黄巢不仅贪财,更不懂得体恤将士。但与他的凶猛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据史料记载,黄巢在泉州期间,斩杀西域波斯商人二十万余人。此外,当军队缺乏粮食时,他还

  • 唐僖宗李儇如何在黄巢起义逼迫下逃离京城,出逃西川?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需要我们标签:李儇,长安,唐朝,食盐,唐僖宗,节度使,李克用,黄巢起义

    作者:晋客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唐僖宗李儇 (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本名李俨,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月16日-888年4月20日),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初封普王,热衷游乐,擅长马球。唐懿宗弥留之际,在宦官田令孜等人

  • 农民起义首领黄巢:一位有志青年是如何变成为一个杀人超级恶魔?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黄巢,农民起义,长安,王仙芝,唐廷

    唐朝末年,由于当时的朝廷腐朽不堪,各地藩王割据,朝廷无暇顾及老百姓的死活。又加之当时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搞得民怨四起,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当中,即将灭亡。这时有群人为了生计,被迫起义,其中有位叫王仙芝在长垣县揭竿而起。所谓时势造就英雄,一位屡试不第的富家子弟,也参与其中,他看到机会来了,立即召集人

  • 黄巢为何被人唾骂至今?看他做的事,当代人都恨骂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唐王朝,百姓,长安城

    《旧唐书·黄巢传》:“贼怒坊市百姓迎王师,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 在这世上,我们看很多的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模样,但是,待一阵子再去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事情,不过就是表面披上了一层浮华罢了。我们最开始看到的,不过就是假象罢了。我们今日所说的“黄巢起义”便是如此

  • 黄巢四十万大军挖武则天陵墓因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武则天,黄巢,唐僖宗,唐玄宗,黄巢起义

    一、大唐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那就是早在黄巢起义之前的一百多年前,唐玄宗在位后期,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动乱,始于唐玄宗在位后期,历经唐肃宗在位时期,到唐代宗在位时期才结束。这场经历三代唐朝皇帝的动乱,虽然最终平息过去了,但是给大唐的损伤是很大的——那就是,大唐在这之后,对于很对藩镇,处于无力管控的局面。

  • 当黄巢大军渡过江淮向长安进发时,大唐却在边境发起了另一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黄巢,大军,朱温,唐军,长安,沙陀,边境,唐朝,食盐,李克用,节度使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当黄巢大军渡过长江、淮河往长安进发的时候,大唐帝国不是集中全国兵力对付黄巢,而是在西北边境方向发起了另一场战争。战争对象是沙陀人。沙陀人是唐代西北边境的一个部族,李克用是部族头领。当然,这个李是大唐皇帝赐的姓,李克用家族数代为帝国镇守西北边境。由于内部黄巢起义,大唐帝国财政入不敷

  • 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曾用“两脚羊”当军粮,确有其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说历史的李煜标签:黄巢起义,黄巢,军粮,唐朝,大军

    在封建社会中,王朝的更迭总是与战争有关。特别是一些当权者由于昏庸无道,导致民不聊生,于是很多民间正义人士,也都会揭竿而起,比方说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就发生过著名的黄巢起义,这场起义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从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巢”,黄巢

  • 黄巢,一把火烧的不是长安,是他的天下,人性的恶被放大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黄巢,项羽,刘邦,秦国,朱元璋,食盐,唐朝,军事制度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的诗作《不第后赋菊》,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会被诗歌中的壮志豪情所震撼,同时,在豪情中还有一种别样的阴戾意味,似乎预示着黄巢以后的极端行为。尤其是“我花开后百花杀”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句。黄巢在诗中把菊花比作自己,把百花比作

  • 已经向黄巢投降的唐军为何在宴会上听到一首乐曲就又发起了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干饭人九迁标签:黄巢,唐军,尚让,凤翔,郑畋,食盐,唐朝,节度使,李世民

    光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攻占长安,唐熹宗、李儇追随唐玄宗的脚步赶往四川。当他到达斜谷时,意外地遇到了一个被他打发走的人——前首相郑畋。被免去宰相职务后,郑畋先后担任亲王宾客、礼部尚书等闲职。后来在朝中和华夏友人的举荐下,能够得到封祥龙节度使的任命,也算是名正言顺了。目的地。按说,作为被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