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黄巢有多猖狂?他的所作所为,就连现代人都看不下去

历史上的黄巢有多猖狂?他的所作所为,就连现代人都看不下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1444 更新时间:2024/1/14 17:58:23

民为邦本,本固邦民。自古以来,民生乃国之大计,纵观历史长河,无数英雄人物在画卷中风起云涌,有开国将领,英雄侠士,更有农民起义军,推翻封建政权。

他们英勇无畏,敢为人先,其中不乏有朱元璋陈胜等人,在历史中留下浓厚的一笔,为人乐道。

然而今天我们来走进唐末的一位起义者,同样农民起义,他不缺英勇谋略,可最终被史书记载的他却行为猖狂,那些所作所为,放在如今,真是现代人都看不下去,令人愤满。

01盐商之家,不甘为民

唐朝,一个几番荣华又陨落的朝代,藩镇割据从唐中期开始,殊不知,成也藩镇,败也藩镇。

公元820年,小黄巢呱呱诞生,按说那个朝代,出生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般守着自家的土地耕田发展农业,富裕之家也多求学做官。

而黄巢的家庭以贩卖私盐为生,在当时的国情下,还是利润颇丰的。但他不甘于做一个商贩,年少鲜衣怒马时,他也曾驰骋马背,野外涉猎。书香气息和壮士莽气,他身上皆具。

一个商人家庭,自然资财不缺,小有才华的黄巢,5岁便可对诗,也许那时的他也是要投身朝廷,从事仕途之路。

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黄巢几次参加科举,均以落榜告终。

一个天性傲气的他,怎能服输,在走出京城后,一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足以见得心中之愤满,一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流传后代。

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人总是在穷途末路之时,才会被激发出斗志,黄巢的豪言在日后也被实现,足以见得,他不服输,有骁勇善战的劲头。

然而,一个人若是只敢妄自用,盲目武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难免路途上会有不少同伴,与之走散,这条路终究坎坷。

当然,黄巢之所以科举失败,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朝廷之中,有关系的官员互相勾结,考试制度的黑暗,一个普通人想要逆袭,实在难上加难。

02起义分裂,兄弟陌路

当时的社会,官员对农民压迫,虽然江南地方经济尚可,殊不知在藩镇的管理下,底层人民更是水深火热。

黄巢科举失败后,当地便兴起了一场又一场的起义,在王仙芝的带头下,黄巢次年也加入其中。

毕竟是一个热血的汉子,面对仕途不顺,他一腔热血化身起义军中一员,挥臂一呼,那个当年少年再次回归。

战乱流离,当初做下的诗句,他没有忘记。正是他本人也有管理才能,迅速攻略长安等地,也被拥护为起义军的领袖。

除了黄巢的英勇善战,有头脑外,更是诸多百姓对唐王朝的不满才会造就如今场面。人民都想安居乐业,可王朝却对长久的干旱水灾没有及时治理,农民们早已为粮食烦忧,还要上缴不少的税务。

此战,是必不可免的。当然,起义途中,一个绝佳的伙伴和兄弟也至关重要的。

王仙芝同样贩卖私盐,在当时的年代,拜师求得一身好武艺,在人民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也结识了黄巢。某些意义上,两人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或许同样的抱负让他们惺惺相惜。

然而战斗之路并不顺畅,王朝的压迫步步紧逼,黄巢也没想到,王仙芝竟然在重要关头泄气,对朝廷投降,美其名曰是为了博得一个更好的官职,不想再流离作战。

而黄巢却愤愤不平,指责昔日拿命相搏的兄弟,背信弃义,沦为走狗。

兄弟的背叛是让人伤心的,但人各有命,两人决裂后,王仙芝的下场并不好过,黄巢在悲痛之余也只能扼腕叹息。只是没想到,这一别,黄巢更加残酷,虽说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却失尽了民心。

03屠城弑人,少年陨落

那个曾豪言壮语“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少年,在失去兄弟后,也在起义军中颇有名气,占据了唐朝的中央枢纽,在长达七年的战乱中,他一步步稳固自己,称山为王。

然而也许是一路见证了太多的马革裹尸,手上沾满了太多鲜血,他一步步迷失自己,曾经的英勇变为残暴,一代骁勇善战变为屠城弑人,不知王仙芝得知这个消息会是怎样的心情,是悔恨当初没有站在他身边及时教导还是痛心。

在当代社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王巢在自己所管辖的领地,渐渐迷失初心,原本是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而他却在众声拥护中,变得像曾经的唐王朝昏庸统治者那般,对人民加重税务。

自封为”冲天大将军“的他,越来越狂妄,视人命于草芥,据史料记载,从河南到福建,起义军所到之处,人心惶惶,屠城,弑人,是黄巢的一贯作风。众人都闻风丧胆,敢怒不敢言。

有句话说屠龙少年者终成恶龙,没曾想,当初满眼为人民着想的黄巢,也成了站在深渊中令人害怕的恶龙。这条路上,难免有人流血牺牲,可曾经的发动者,是人民的盔甲,却成为了刽子手。

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是社会的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得势后骄兵必败,这场对历史影响巨大的起义,也终将以失败告终。

果不其然,在公元的884年,黄巢虽建立大齐政权,但是由于起义军长期以来的残暴习性,最终作茧自缚,失败告终。

04结语

黄巢虽然对唐王朝后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但他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并对无辜的长安城内8万多人斩杀,在当时粮食不足后,还碾压了平民的尸体,充做稻粮果腹,其行为残暴到令人发指。究竟是什么让当年的黄巢残暴猖狂,杀人不见血?

回归最初,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少年,是那么英勇无畏,可惜如今留在历史中只有令人发怵。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的诗句很好地体现了当时战乱年代的崇高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也曾是并肩作战的勇士,为伟大光明而作战,万不可将屠刀挥向自己人身上。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巢是一个热血的少年,但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骄傲狂妄,冷血麻木,不得人心者,下场终将惨烈,也终被后人所痛恨。

更多文章

  • 黄巢到底有多狂?你看看他做的一些事,让现代人都恨骂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黄巢,长安,大齐,李克用,唐朝,食盐,军事制度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中提到:“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就一直推行依法治国。所以百姓们只要在法律的底线和道德之间行动的话,很多事情都容易被理解。 但是在当代更加自由开放的社会景象出现之前,很多历史都充斥着暴力。就比如说唐朝时期有一位将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叫做大齐政权。

  • 小兵朱温跟着黄巢反唐,转身就成了唐朝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朱温,黄巢,节度使,唐僖宗,唐朝,大将军

    黄巢反唐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因为他再次逼得唐天子逃离长安,而在黄巢崛起的过程中,一个小混混朱温也成长了起来。朱温出生在一个普通百姓家里,父亲朱诚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陷入困顿,母亲王氏只好带着朱温兄弟改嫁给了萧县人刘崇,朱温兄弟能得到的待遇,也就是糊口而已了。朱温长大后,没有跟其他乡民一样,干

  • 黄巢残暴,迷恋权财,却立一大功,拔掉危害中国近千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黄巢,王朝,黄巢起义,王仙芝,唐玄宗,李自成,大唐,毒瘤,唐朝,食盐,军事制度

    遥想当年,英豪黄巢率领大军攻破都城长安,曾经繁华无比的大唐一时间沦为梦中幻影,留在世人眼前的不过是一片废墟。每每看到目光短浅,耽于享乐的贵族们不为国家谋利,压迫下层人民,我的心理都会响起形容黄巢的一句豪言壮语:天街踏尽公卿家,内库烧为锦绣堆。曾经的世家大族,在历史上传承百年的大家族在黄巢的铁血政策下

  • 黄巢残民害理,却在广州做了件好事,拔掉危害中国100多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黄巢,齐军,义军,唐朝,阿拉伯人,怛罗斯

    说起黄巢,很多人都会想起他动员40万义军掘武则天陵墓的故事。不过可惜的是,传闻以兰亭旭为陪葬品的乾陵,虽然挖了半山,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里不难看出,黄巢不仅贪财,更不懂得体恤将士。但与他的凶猛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据史料记载,黄巢在泉州期间,斩杀西域波斯商人二十万余人。此外,当军队缺乏粮食时,他还

  • 唐僖宗李儇如何在黄巢起义逼迫下逃离京城,出逃西川?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需要我们标签:李儇,长安,唐朝,食盐,唐僖宗,节度使,李克用,黄巢起义

    作者:晋客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唐僖宗李儇 (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本名李俨,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月16日-888年4月20日),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初封普王,热衷游乐,擅长马球。唐懿宗弥留之际,在宦官田令孜等人

  • 农民起义首领黄巢:一位有志青年是如何变成为一个杀人超级恶魔?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黄巢,农民起义,长安,王仙芝,唐廷

    唐朝末年,由于当时的朝廷腐朽不堪,各地藩王割据,朝廷无暇顾及老百姓的死活。又加之当时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搞得民怨四起,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当中,即将灭亡。这时有群人为了生计,被迫起义,其中有位叫王仙芝在长垣县揭竿而起。所谓时势造就英雄,一位屡试不第的富家子弟,也参与其中,他看到机会来了,立即召集人

  • 黄巢为何被人唾骂至今?看他做的事,当代人都恨骂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唐王朝,百姓,长安城

    《旧唐书·黄巢传》:“贼怒坊市百姓迎王师,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 在这世上,我们看很多的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模样,但是,待一阵子再去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事情,不过就是表面披上了一层浮华罢了。我们最开始看到的,不过就是假象罢了。我们今日所说的“黄巢起义”便是如此

  • 黄巢四十万大军挖武则天陵墓因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武则天,黄巢,唐僖宗,唐玄宗,黄巢起义

    一、大唐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那就是早在黄巢起义之前的一百多年前,唐玄宗在位后期,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动乱,始于唐玄宗在位后期,历经唐肃宗在位时期,到唐代宗在位时期才结束。这场经历三代唐朝皇帝的动乱,虽然最终平息过去了,但是给大唐的损伤是很大的——那就是,大唐在这之后,对于很对藩镇,处于无力管控的局面。

  • 当黄巢大军渡过江淮向长安进发时,大唐却在边境发起了另一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黄巢,大军,朱温,唐军,长安,沙陀,边境,唐朝,食盐,李克用,节度使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当黄巢大军渡过长江、淮河往长安进发的时候,大唐帝国不是集中全国兵力对付黄巢,而是在西北边境方向发起了另一场战争。战争对象是沙陀人。沙陀人是唐代西北边境的一个部族,李克用是部族头领。当然,这个李是大唐皇帝赐的姓,李克用家族数代为帝国镇守西北边境。由于内部黄巢起义,大唐帝国财政入不敷

  • 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曾用“两脚羊”当军粮,确有其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说历史的李煜标签:黄巢起义,黄巢,军粮,唐朝,大军

    在封建社会中,王朝的更迭总是与战争有关。特别是一些当权者由于昏庸无道,导致民不聊生,于是很多民间正义人士,也都会揭竿而起,比方说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就发生过著名的黄巢起义,这场起义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从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巢”,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