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残民害理,却在广州做了件好事,拔掉危害中国100多年的毒瘤

黄巢残民害理,却在广州做了件好事,拔掉危害中国100多年的毒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糊说故事 访问量:2754 更新时间:2024/1/14 15:59:37

说起黄巢,很多人都会想起他动员40万义军掘武则天陵墓的故事。不过可惜的是,传闻以兰亭旭为陪葬品的乾陵,虽然挖了半山,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这里不难看出,黄巢不仅贪财,更不懂得体恤将士。但与他的凶猛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据史料记载,黄巢在泉州期间,斩杀西域波斯商人二十万人。此外,当军队缺乏粮食时,他还下令食人肉。

史书记载,黄巢率领的齐军进攻陈州时,粮食短缺:

”齐军蚀尸三千,一齐食之。

可以说,黄巢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以至于后世出现一些心狠手辣的人时,人们都会将其比作“赛黄巢”。

但即便如此,黄巢在拿下广州后还是立下了大功,拔掉了危害华夏一百多年的一颗毒瘤。

破广州

《后唐书》记载,公元878年,黄巢率领齐军攻克浙江,继而攻打福建,进而占领广州。一路上,齐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每当遇到障碍,他们就会在攻破城池后屠城。

特别是广州。当时,广州是唐朝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许多大型造船业的基地。听到黄巢被围的消息后,全城军民拼死抵抗,甚至还有一些洋人加入了守城的队伍。

但是齐军太过强大,守了多日终于攻破了广州。

不过这一次破城之后,黄巢一反态,并没有滥杀无辜。相反,他抢劫和屠杀外国商人,尤其是阿拉伯商人。

一些侥幸逃脱的商人,回家后仍心有余悸,但也对惨案进行了详细交代。例如,一位幸存者在他的《苏莱曼东游记》一书中称,屠夫黄巢不仅屠杀了犹太人、穆斯林和马斯提亚人,还外商也不能幸免。粗略估计,大约有二十万洋人成为了黄巢的鬼魂。

此外,大屠杀之后,黄巢还将广州城周围的桑树全部砍光,养蚕的地方也全部毁掉。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不解,黄巢为什么要这么做?把产业留在自己手里,自己赚钱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杀尽外商,还要砍树毁蚕?

这就是我们需要从历史经典《资治通鉴》中寻找答案的地方。

去除癌症

书中记载,阿拉伯人不仅善于航海,还喜欢经商。数以百计的贵重物品来到中国做生意。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对这些外商十分友好,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移民中国。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毕竟,贸易可以增加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外交的发展。

但是任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在这些阿拉伯商人中,其实隐藏着大量的海盗。这些海盗表面上正常交易,实际上杀人勒索,许多中国人和商人因此丧命。

这些海盗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是因为当时阿拉伯的强大和野心。尤其是公元751年,阿拉伯为了夺取唐朝控制的“陆上丝绸之路”,在西域发动了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其狼性野心昭然若揭。

黄巢出生在一个时代的私盐贩卖家庭,也是世代经商。因此,他早就听说了他对阿拉伯人的野心。阿拉伯人只想把“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全部据为己有。因此,他在占领广州后,发动了这场残酷的屠杀。

摧毁丝绸业,就是断绝他们再次涉足中国的借口和念头。而今年距离“怛罗斯之战”已经过去了121年。

后世的影响

从此,唐人在阿拉伯人印象中温尔雅、任人宰割的形象彻底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残忍霸道。也正因如此,阿拉伯人再也不敢再招惹中国。

其实他们就算想招惹,也没有机会,因为黄巢之后,广东一直掌握在封建重镇手里,他们也觉得这些阿拉伯人不安心善良,所以才跟着黄巢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黄巢这次的所作所为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苏莱曼东游记》

标签: 黄巢齐军义军唐朝阿拉伯人怛罗斯

更多文章

  • 唐僖宗李儇如何在黄巢起义逼迫下逃离京城,出逃西川?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需要我们标签:李儇,长安,唐朝,食盐,唐僖宗,节度使,李克用,黄巢起义

    作者:晋客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唐僖宗李儇 (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本名李俨,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月16日-888年4月20日),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初封普王,热衷游乐,擅长马球。唐懿宗弥留之际,在宦官田令孜等人

  • 农民起义首领黄巢:一位有志青年是如何变成为一个杀人超级恶魔?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黄巢,农民起义,长安,王仙芝,唐廷

    唐朝末年,由于当时的朝廷腐朽不堪,各地藩王割据,朝廷无暇顾及老百姓的死活。又加之当时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搞得民怨四起,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当中,即将灭亡。这时有群人为了生计,被迫起义,其中有位叫王仙芝在长垣县揭竿而起。所谓时势造就英雄,一位屡试不第的富家子弟,也参与其中,他看到机会来了,立即召集人

  • 黄巢为何被人唾骂至今?看他做的事,当代人都恨骂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唐王朝,百姓,长安城

    《旧唐书·黄巢传》:“贼怒坊市百姓迎王师,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 在这世上,我们看很多的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模样,但是,待一阵子再去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事情,不过就是表面披上了一层浮华罢了。我们最开始看到的,不过就是假象罢了。我们今日所说的“黄巢起义”便是如此

  • 黄巢四十万大军挖武则天陵墓因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武则天,黄巢,唐僖宗,唐玄宗,黄巢起义

    一、大唐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那就是早在黄巢起义之前的一百多年前,唐玄宗在位后期,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动乱,始于唐玄宗在位后期,历经唐肃宗在位时期,到唐代宗在位时期才结束。这场经历三代唐朝皇帝的动乱,虽然最终平息过去了,但是给大唐的损伤是很大的——那就是,大唐在这之后,对于很对藩镇,处于无力管控的局面。

  • 当黄巢大军渡过江淮向长安进发时,大唐却在边境发起了另一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黄巢,大军,朱温,唐军,长安,沙陀,边境,唐朝,食盐,李克用,节度使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当黄巢大军渡过长江、淮河往长安进发的时候,大唐帝国不是集中全国兵力对付黄巢,而是在西北边境方向发起了另一场战争。战争对象是沙陀人。沙陀人是唐代西北边境的一个部族,李克用是部族头领。当然,这个李是大唐皇帝赐的姓,李克用家族数代为帝国镇守西北边境。由于内部黄巢起义,大唐帝国财政入不敷

  • 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曾用“两脚羊”当军粮,确有其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说历史的李煜标签:黄巢起义,黄巢,军粮,唐朝,大军

    在封建社会中,王朝的更迭总是与战争有关。特别是一些当权者由于昏庸无道,导致民不聊生,于是很多民间正义人士,也都会揭竿而起,比方说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就发生过著名的黄巢起义,这场起义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从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巢”,黄巢

  • 黄巢,一把火烧的不是长安,是他的天下,人性的恶被放大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黄巢,项羽,刘邦,秦国,朱元璋,食盐,唐朝,军事制度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的诗作《不第后赋菊》,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会被诗歌中的壮志豪情所震撼,同时,在豪情中还有一种别样的阴戾意味,似乎预示着黄巢以后的极端行为。尤其是“我花开后百花杀”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句。黄巢在诗中把菊花比作自己,把百花比作

  • 已经向黄巢投降的唐军为何在宴会上听到一首乐曲就又发起了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干饭人九迁标签:黄巢,唐军,尚让,凤翔,郑畋,食盐,唐朝,节度使,李世民

    光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攻占长安,唐熹宗、李儇追随唐玄宗的脚步赶往四川。当他到达斜谷时,意外地遇到了一个被他打发走的人——前首相郑畋。被免去宰相职务后,郑畋先后担任亲王宾客、礼部尚书等闲职。后来在朝中和华夏友人的举荐下,能够得到封祥龙节度使的任命,也算是名正言顺了。目的地。按说,作为被牵

  • 黄巢虽然残暴,但却为我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千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唐朝,毒瘤,安禄山,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也留下了不朽的名声。然而大唐的盛世却被两个人终结,一个是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一个是黄巢起义的黄巢。如果说安史之乱导致了大唐盛世的逐渐衰落,那么毫无疑问,黄巢起义直接将大唐从正常走向死亡。而且,因为黄巢的起义过于残暴,黄巢本人甚至成为了历史上魔鬼的代言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 6年屠戮800万人,为什么说“恶棍”黄巢,给了穷人一次翻身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黄巢,隋炀帝,独孤信,士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出自黄巢之手《不第后赋菊》,各位看官不陌生吧。除了“够爷们”,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黄巢起义的正当性黄巢在历史的名声确实不怎么样。有的历史学家说他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就多少有些离谱。黄巢出身于唐朝曹州的大盐商家庭,允文允武。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