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巢,很多人都会想起他动员40万义军掘武则天陵墓的故事。不过可惜的是,传闻以兰亭旭为陪葬品的乾陵,虽然挖了半山,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这里不难看出,黄巢不仅贪财,更不懂得体恤将士。但与他的凶猛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据史料记载,黄巢在泉州期间,斩杀西域波斯商人二十万余人。此外,当军队缺乏粮食时,他还下令食人肉。
史书记载,黄巢率领的齐军进攻陈州时,粮食短缺:
”齐军蚀尸三千,一齐食之。
可以说,黄巢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以至于后世出现一些心狠手辣的人时,人们都会将其比作“赛黄巢”。
但即便如此,黄巢在拿下广州后还是立下了大功,拔掉了危害华夏一百多年的一颗毒瘤。
破广州
《后唐书》记载,公元878年,黄巢率领齐军攻克浙江,继而攻打福建,进而占领广州。一路上,齐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每当遇到障碍,他们就会在攻破城池后屠城。
特别是广州。当时,广州是唐朝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许多大型造船业的基地。听到黄巢被围的消息后,全城军民拼死抵抗,甚至还有一些洋人加入了守城的队伍。
但是齐军太过强大,守了多日终于攻破了广州。
不过这一次破城之后,黄巢一反常态,并没有滥杀无辜。相反,他抢劫和屠杀外国商人,尤其是阿拉伯商人。
一些侥幸逃脱的商人,回家后仍心有余悸,但也对惨案进行了详细交代。例如,一位幸存者在他的《苏莱曼东游记》一书中称,屠夫黄巢不仅屠杀了犹太人、穆斯林和马斯提亚人,还外商也不能幸免。粗略估计,大约有二十万洋人成为了黄巢的鬼魂。
此外,大屠杀之后,黄巢还将广州城周围的桑树全部砍光,养蚕的地方也全部毁掉。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不解,黄巢为什么要这么做?把产业留在自己手里,自己赚钱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杀尽外商,还要砍树毁蚕?
这就是我们需要从历史经典《资治通鉴》中寻找答案的地方。
去除癌症
书中记载,阿拉伯人不仅善于航海,还喜欢经商。数以百计的贵重物品来到中国做生意。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对这些外商十分友好,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移民中国。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毕竟,贸易可以增加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外交的发展。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在这些阿拉伯商人中,其实隐藏着大量的海盗。这些海盗表面上正常交易,实际上杀人勒索,许多中国人和商人因此丧命。
这些海盗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是因为当时阿拉伯的强大和野心。尤其是公元751年,阿拉伯为了夺取唐朝控制的“陆上丝绸之路”,在西域发动了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其狼性野心昭然若揭。
黄巢出生在一个时代的私盐贩卖家庭,也是世代经商。因此,他早就听说了他对阿拉伯人的野心。阿拉伯人只想把“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全部据为己有。因此,他在占领广州后,发动了这场残酷的屠杀。
摧毁丝绸业,就是断绝他们再次涉足中国的借口和念头。而今年距离“怛罗斯之战”已经过去了121年。
后世的影响
从此,唐人在阿拉伯人印象中温文尔雅、任人宰割的形象彻底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残忍霸道。也正因如此,阿拉伯人再也不敢再招惹中国。
其实他们就算想招惹,也没有机会,因为黄巢之后,广东一直掌握在封建重镇手里,他们也觉得这些阿拉伯人不安心善良,所以才跟着黄巢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黄巢这次的所作所为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苏莱曼东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