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与李绅:本是伯乐与千里马,为何最终却发展成“杠精”关系?

韩愈与李绅:本是伯乐与千里马,为何最终却发展成“杠精”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人物故事会 访问量:3941 更新时间:2023/12/20 8:57:20

韩愈李绅在两人成为杠精关系之前,其实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李绅走上仕途的道路这个过程,韩愈还曾为其添火助力了一把,可以说是韩愈仕途道路上的“贵人”了。

韩愈曾在《马说》当中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处于官场当中的韩愈深知“伯乐”的可贵,因此在其并不十分顺畅和显达的仕途生涯当中,往往以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践行“伯乐”之道,决心尽力做一名力所能及的伯乐。

写出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诗歌——《悯农》的李绅,便是韩愈这位“伯乐”发现的一匹“千里马”。

年轻时的李绅才华横溢,一腔热血,满身抱负,然而其仕途之路开始得并不顺利。

当时唐代的科举还不是非常完善和普及,想要在科举当中脱颖而出,主考官的喜好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是否有高官举荐,主考官的喜好,是否给主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能否考中的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背景的李绅,想要中得科举,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但幸运的是,李绅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但在第二次,便遇到了其科举的贵人和“伯乐”——韩愈。

韩愈此前和李绅并没有多大交集,而且韩愈的年龄比也李大,但是韩愈爱文惜才,从不以出身和地位结交朋友。偶然一次相遇,他看中了李绅的才华,因而在当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大力举荐李绅。

当时,韩愈任四门太学博士,他给自己朋友陆傪——也就是那次科举考试的副主考官,写了一封推荐信,就推荐了李绅。

后来,李绅顺利中了进士。毫无疑问,他的成功一方面靠自己的才华实力,另一方面韩愈的大力举荐也到了重要的作用。

按说李绅也应该感谢韩愈的知遇之恩才对,但是李绅不但没有,反而与韩愈产生了摩擦,而且摩擦还不小呢。

这摩擦就是由官位引起的。

公元823年,也就是长庆三年,韩愈被任命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与此同时,李绅也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在唐朝初年,御史台是唐朝朝廷最高的监察机构,御史大夫是长官,御史中丞是副手。然而到了唐朝中期,由于御史大夫有弹劾百官的权力,位高权重,因此经常不任命,副手御史中丞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实际上的御史长官,所以名义上,韩愈是李绅的上级,但实际上也有平级的嫌疑。

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韩愈被任命的“京兆尹”这个官位上。

唐代有个规定,京兆尹在上任之初要到御史台参见御史中丞。

这就有意思了。

对于韩愈来说,韩愈算是李绅的前辈,也是御史长官,算是御史台一把手,哪有一把手参见二把手的道理呢?

但李绅不这样认为,李绅觉得干部制度如此,你京兆尹就得按照制度来参见我,按制度没得说。

最终,韩愈还是没有去参见李绅,这给李绅留下了弹劾的把柄。李绅直接上书弹劾韩愈,理由是韩愈不尊重礼制。韩愈也较真,直接与李绅当庭争辩,各执一词,两人闹得不可开交。

其实韩愈早料到会有此次纠纷,因此在被弹劾之前也早就说明了不去参拜御史中丞的原因,并且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皇帝还下旨表明韩愈不用去参拜御史中丞。因此,韩愈不去参拜合情也合理。

然而,李绅仍然揪着不放,只能说明李绅并没有看到皇帝的旨意,否则也不至于,不把皇帝的意思放在眼里。

当然,其中肯定还有蹊跷,这就要从李绅中进士之后平步青云的仕途之路开始说起了。李绅当上了翰林学士之后就与元稹李德裕等官员结交,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李绅得以屡屡升迁。

当时,李德裕还是一位非常有希望成为丞相的人选,李绅和他走得近说明他们站在了同一阵营。

然而,偏偏当时的宰相是李逢吉,他与李德裕极不对付。此人深谙权谋诈术,玩弄权术非常得心应手,他除了和李德裕等人不对付,还非常嫉妒唐穆宗宠爱的李绅。

在韩愈与李绅事件发生之前,李逢吉就已经使用手段,将元稹贬出京城,将李德裕外放。原本,李德裕,元稹和李绅三人,被称为朝廷“三俊”,现在“两俊”已被顺利排挤出朝廷,只剩下李绅一人了。

李逢吉也不可能让李绅平安无事,早就想对其下手了。

李逢吉对韩愈和李绅性格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韩愈为人刚直爱较真,李绅又是个薄情寡义之人,让二者发生冲突可谓轻而易举。

李绅没有看到皇帝的旨意,应该是李逢吉从中作梗。

韩愈李绅二人争议的最终结果是,韩愈回到原官职,李绅被外放。而皇帝还以为是李绅主动想要外放的,结果直到李绅跑去皇帝那里哭诉,皇帝才反应过来,原来都是李逢吉搞的鬼。

最终,李绅没有外放,而是被改授为兵部侍郎,韩愈则被任命为吏部侍郎。此番操作下来,韩愈算是贬官,李绅虽然没被外放,但二人都失去了御史台中容易接近皇帝的职位。

所以李逢吉这番操作,基本上扫清了自己的敌对政治势力。李逢吉不愧是操纵权术的高手,连韩愈都被其玩于手中。

韩愈和李绅这本来是伯乐识千里马的佳话,却最终被李逢吉卷入朋党之争,操弄成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实在令人唏嘘。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更多文章

  • 初唐陈子昂的千古名篇,短短22字,慷慨激昂,酣畅淋漓,余音缭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陈子昂,李白,柳宗元,登幽州台歌,武则天,诗人

    唐诗之美,世人难敌,如陈年美酒,似旷古佳酿,纵隔着千载光阴,依然鲜明如生。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和着青春与岁月,理想与抱负,孤独与呐喊。诗人的无奈,抑或不愿攀权附贵、趋炎附势,抑或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抑或怀才不遇、壮酬难酬。而能把壮酬难酬与孤独苍茫写得震古烁今、惊天动地的,非初唐陈子昂

  •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出新篇 射洪90后学者写作《陈子昂传》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风骨,诗文,丛书,四川省,陈子昂传,登幽州台歌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风骨嶙峋,文坛雄杰。陈子昂,在文坛有着“诗骨”之美誉。作为大诗人和初唐诗文革新旗手,他在诗文创作和文艺理论两个方面都做出很大成绩,引领出一个诗的盛唐。关于陈子昂的现代阐述和书写,也一直屡见不鲜,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资源。4月27日上午,一场名为“陈子昂和

  • 成亲王书法《陈子昂感遇诗》卷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水墨,楷书,亲王,书法作品,陈子昂感遇诗,爱新觉罗·启功

    永瑆書法陳子昂感遇詩卷,紙本水墨手卷,裝裱尺吋:24.3 × 834厘米。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道光元年正月二月成亲王书李文田书法题跋唐代徐浩楷书《宝林诗帖》【名画记】风景写生时如何画好色调和色彩关系他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人”,启功却说:哆里哆嗦全是画圈没有利润,哪来的服务?(深度好文)

  • 书评|谢天开:似兰斯馨,含英耀春——读李宝山《陈子昂传》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文学,传记,著者,李宝山,谢天开,陈子昂传

    来源:封面新闻《字书》:“传者,传也。记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文心雕龙·史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传记文学如何在“历史的真”与“文学的真”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又如何在“文学的阅读性”与“学术的研究性”之间达到一种契合,对于传记的著者都是一种挑战与考验。《陈子昂传》成都天地出版社约请

  • 冷雁乱改陈子昂诗,糟蹋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诗词,冷雁,唐朝,诗人,陈子昂,司马南,传统文化,诗歌精神

    作 者:石道俊彦中国新派冷言,这个一生以杜月笙为偶像的酒商,不会写现代诗,只会喊口号,声音堪比锯片,铁锅,或者混凝土墙上的电钻。写了一首赞美司马南的所谓现代诗,引起网友热议如下:写 诗写得不好,是水平问题。然而,冷艳为了赚取流量博眼球,公然破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见下图)。近日,他修改了陈子昂的《

  • 《千家诗》173 陈子昂《赠乔侍御》|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陈子昂,赠乔侍御,白首,千家诗,武三思,诗人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陈子昂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功。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译文汉代朝廷让善用巧诈的官宦荣耀,云台和麒麟阁这样表彰功臣的地方都忽视了建业边疆的功臣。可怜威名远扬的骢马使,兢兢业业到白头,不知是为谁人建功。注释①祀(sì)山烽:边塞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地区。乔十二:即乔知之,陈子昂朋友,

  • 初唐时陈子昂便反对绮靡文学,到宋朝时古文运动达到高潮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陈子昂,欧阳修,韩愈,苏轼,柳宗元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运动的兴起,其高潮在宋代。而唐宋八大家则都和古文运动关系密切。古文运动的兴起大家都知道自隋朝开始,科举考试已经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但既然是考试

  • 《诗刊》2021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获奖名单揭晓,各项大奖花落谁家?

    历史解密编辑:遂宁新闻网标签:陈子昂,诗刊,诗歌,诗词,诗歌奖

    2022遂宁国际诗歌周暨《诗刊》2020—2021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将于2022年11月3日至5日在四川射洪举办。《诗刊》社陈子昂年度奖共常设年度诗人奖、年度青年诗人奖、年度诗词奖、年度青年诗词奖、年度理论家奖、年度青年理论家奖、年度国际诗坛诗人奖、年度翻译家奖等8个奖项。本次颁奖活动还特设了

  • 《千家诗》213《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陈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陈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千家诗,武则天,武三思,曹操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唐】陈子昂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译文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

  • 家里有矿就是不一样,落第之后,“借读生”陈子昂潇洒依旧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长安,宰相,孝经,唐朝,诗人,陈子昂,骆宾王,国子监

    中国诗人故事 一代忠骨 陈子昂04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01陈子昂第一次京漂大约持续了不到二年时间。他先是在长安太学借读,而后到洛阳参加考试。之所以说他是借读,是因为唐朝的太学也是有学制的。按规定太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6年内必须授完大经、中经和小经等必修和选修课程。而陈子昂不到一年便去参加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