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家里有矿就是不一样,落第之后,“借读生”陈子昂潇洒依旧

家里有矿就是不一样,落第之后,“借读生”陈子昂潇洒依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诗人故事 访问量:1896 更新时间:2024/1/8 13:50:29

中国诗人故事

一代忠骨 陈子昂04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01

陈子昂第一次京漂大约持续了不到二年时间。

他先是在长安太学借读,而后到洛阳参加考试。

之所以说他是借读,是因为唐朝的太学也是有学制的。按规定太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6年内必须授完大经、中经和小经等必修和选修课程。而陈子昂不到一年便去参加考试了,考完落地之后也没有留在长安,而是返回了家乡梓州,因而可见他是太学旁听生。

02

这里我们要稍微提下初唐的高等学府状况。那个时期唐朝政府主办的高等学府有三个,分别是国子监、弘文馆和崇文馆。后两者基本上属于皇上和太子专属的贵族学校,主要面向勋贵和宗亲招生,属于小众高等学府。

国子监则相当于现代的国立京师大学,也是平民唯一有机会就读的高等学府。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机构,常规上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招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招生。同时它在生源的数量和年龄上也有严格规定,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入学年龄为十四岁至十九岁,律学则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

毫无疑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才是唐朝士子们科举之路的阶梯。学生入学后,要根据将来考进士科还是考明经而分科学习。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

这三个机构当中,国子学入学条件苛刻,非三品以上、国公子孙莫得进。太学面向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招生,四门学范围更大,面向七品以上文武官子弟和庶民招生。其中五百人为文武官子弟,八百人为庶人子弟。它的学习课业与国子学、太学基本相同,四门学毕业后学生的出路一般有两条,部分学生择优升入太学,剩下的那部分则参加吏部铨选,成为公务员预备军。

说起来四门生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本科生,而太学生就是相当于现代本硕连读的研究生了。

很有意思对不对。

而且唐朝太学的学科设置也是很严苛的。太学的学制6年,大经和中经是必修科目,小经是选修科目,《论语》和《孝经》是公共必修课。大经修习3年,中经修习两年,小经修习一年半。国子监还实行学分制,按规每年有十二次月考,每次考试文理试俱优者积1分,中等积0.5分,下等不给分。积满八分为及格可颁给证书,同时也具备被任命相应官职的资格。且它还有半年的实习期,在此期间,学生轮流在地方或者中央的相应机关就职,学习如何处理政务,期限为半年。不要说,这些制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也是非常科学的。

03

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再严苛的规矩总能打打擦边球,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根据入学时间来看,我们的陈子昂同学就应该是打了一下擦边球,在正式的“公务员”考试之前,托了关系到太学旁听进修了一段时间。

非常遗憾的是这次考试他落第了,这应该是他潇洒人生里的第一次沉重打击。落第之后他没有在洛阳多做逗留,而是返回长安准备回乡。

虽然已“弃武从文”,但陈大公子豪放本性难移,仅在长安数月,就颇结交了几个知心朋友。

朋友们纷纷为他饯行,这其中有朝廷的祭酒、有地方官还有丞相的儿子,可见他的交游之广。回程的日子,陈同学的“朋友圈”依然时时更新。不过潇洒归潇洒,来时有多慷慨,回时就有多怅惘。“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前途迷茫就如眼前这弥漫的烟雾;“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宿襄河驿浦》),所见所闻皆披愁绪。

04

回程途中他曾经过湖北省秭归县的空泠峡,此地风景峻秀,《水经·江水注》称:“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抉相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一江碧水从夹岸高峰间穿行而过,仿佛一条嵌在崇山峻岭间的碧练,确实有空静澄澈的奇峻之美。不过对于心情郁闷的陈子昂来说,再好的风景他也无心欣赏。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

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

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此时已月上中宵,月光和江水相互辉映,浑然又是一个澄澈宁静的秋夜。寂静的寒夜里唯有猿声啾啾,平添几分凄切。返乡的游子卧听江涛,愁思几多,叹息几多。

他是679年春天出蜀的,回去的时候是680年晚秋,这一路上是全然不同的风景。”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宿襄河驿浦》),有沙明如月,秋晚芦荻;”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有峰回路转,艳阳高照;”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更有安居溪的浅流、烟沙、雾岛、溪谷、山峰相互交错,是难得的幽邃深静。但他名落孙山,感前途迷惘而志郁难伸,根本无心赏景。因而即便峡江静美如斯,亦难入眼底。

05

少年士子一朝折戟,理想的落空给了他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怅惘,倒也不是无可挽救的消沉,毕竟青春正当年,他还有大把翻盘的时间和机会。他的一首《落第西还别魏四懔》,就准确勾勒出了陈子昂这一时期的复杂心绪。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还因北山迳,归守东陂田。

魏懔是宰相魏玄同的第四子,在李治武则天一朝的宰相谱系中,魏玄同虽然后世名声不如狄仁杰裴炎响亮,但绝对算的上是风骨之士。他几起几落以刚正立身,最后更是好心办坏事得罪了则天朝著名的酷吏周兴,落得个被诬陷赐死。他的儿子魏懔后官至御史主簿,想必也是一个铮铮磊落之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性情的人与陈子昂交好也就不奇怪了。

此诗开头以蓬草为喻,可见他当时心情之零落。在建安及魏代诗歌中,蓬草是传统的漂泊者、失志者的隐喻,骆宾王的《晚泊江镇》诗中就有“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之句。只不过一样的情感,在骆宾王这里,它所包含的深情反而被复杂的修辞所淹没。陈子昂就毫不掩饰,他大剌剌地表达着自己的失落和伤感,反而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流亮和高昂。

在陈子昂的刚健质朴中,向来不失深情款款。自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除了对自己人生的感触,他还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惆怅。“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一句则跟有象征意味,风雨如晦和茫茫前路是前途未卜的典型隐喻。

结句他陡一转腔,高唱“归守东陂田”的响亮宣言,其实这也正是陈子昂激荡一生的底气所在。他就像那扶摇蓝天的纸鸢一般,能够俯仰自如,全是因为尾巴上那一根牢固的长线。优渥的家境给予他无以伦比的安全感,让他冲锋陷阵无所顾忌,让他始终保有退耕田园的后路。

无论他在外面经受怎样的风雨,归来之时,射洪县东武山畔,那盏温暖的灯火始终不灭,他就依然可以做那个风流倜傥、潇洒不羁的陈公子。

对于二十余岁的陈子昂来说,岁月漫漫皆是热爱。

更多文章

  • 溪浅云阔#1美丽山河:唐诗之江的故事之二陈子昂(5)

    历史解密编辑:船到桥头PLUS标签:陈子昂,武则天,燕昭王,乐毅,上官婉儿

    千古绝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建。幽州台的位置:比较可靠分析说法,认为幽州台靠近北京海淀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的“蓟门烟树”。蓟北楼是战国燕都蓟城北部的门楼,也就是幽州台。在战国七国争雄的时代,燕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

  • 古代名人智慧:陈子昂借琴惊人扬文名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长安,诗作,诗人,京都,文士,唐朝,陈子昂,千古名句,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初“四杰”之一的大文学家陈子昂,是四川人氏。少年出川,来到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打天下。那知京都乃人才荟萃之地,他人地两生,一时打不开局面,心中十分着急。一日,他上街闲逛,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卖古琴的,要价高得惊人,众人正在那里品头评足,陈子昂见状,眼

  • 《千家诗》185《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千家诗,明月,离人,诗人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色的酒杯,在华丽丰盛的席宴上相互敬酒,把酒言欢,互诉衷肠。在离别的厅堂里,怀念着友人间的深情厚谊,此次分别后山长水远,去路遥遥,再难相见。宴席一直

  • 看了陈子昂进士及第的这波硬核操作,营销大师也会自愧弗如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感遇,长歌,唐朝,诗人,骆宾王,陶渊明,陈子昂进,营销大师

    中国诗人故事初唐陈子昂 05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01680-682年,陈子昂消失在了朋友圈。他从落第回乡之后便隐居故乡金华山苦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682年,陈子昂再次赴洛应试。相比第一次的高调激昂,这一次他是低调进的京,既没有一路赋诗,也没有长歌

  • 写出“前不见古人”的陈子昂,曾在京为官,为何却被一县令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为官,诗人,唐朝,陈子昂,武则天,武三思,新唐书,旧唐书

    说起陈子昂,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他所写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与李白、王维、孟浩然等大诗人一起被并称为“仙宗十友”。他自己又曾在京任右拾遗,因此人称“陈拾遗”。如此有才有名的陈子昂,为何最后却被一县令害死了呢?据《旧唐书》记载:“子昂父在乡,

  • 关于陈子昂的一生,央视《百家讲坛》这样讲述→

    历史解密编辑:在遂宁标签:唐诗,李白,杜甫,唐朝,诗人,陈子昂,百家讲坛,登幽州台歌

    近日CCTV—10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唐诗里的山水意境(第一部)鸥盟未必是真心》讲述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一生及如何创作出《登幽州台歌》等作品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登幽州台歌》是唐诗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它的作者正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于唐诗的发展影响巨大,他

  • 时代之变——从陈子昂诗歌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西藏网标签:杜甫,诗歌,唐诗,高适,苏轼,诗人,唐朝,陈子昂,范仲淹,时代之变,千古名句

    遂宁射洪文宗苑。 张豪 摄陈子昂塑像。张豪摄讲座现场。丛雨萌摄编者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首《登幽州台歌》,短短四句,豪迈俊逸,悲壮慷慨,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大繁荣。有人说,人无骨而不立,唐诗无他而不成。他,就是出生于梓州射洪(今遂宁射洪市)的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关于

  • 因为一篇文章,武则天亲自召见陈子昂,他究竟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太后,皇帝,唐朝,诗人,陈子昂,女皇武则天,谏灵驾入京书

    诗人故事-初唐陈子昂06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因病在东都洛阳去世。古人向来极其看重往生的仪式,按武后规划,她要亲送皇帝灵柩西归。已有出身但还无官职的陈子昂,这个时候果断出手,他上书《谏灵驾入京书》直陈利弊。文章写得真是精彩,若不是篇幅有限,真想全文摘录。《谏灵驾入京书

  • 登幽州台歌 - 唐.陈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秋天的雨呀雨呀标签:诗歌,诗人,名篇,唐朝,陈子昂,武则天,幽州台歌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

  • 唐代陈子昂为何要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原来有如此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陈子昂,燕昭王,武则天,登幽州台歌,此诗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在中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其中一大题材是有关怀古咏史的,即追忆念怀往昔岁月、描写叙述古迹史事等的古诗词曲。常清君在此陆续与大家共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