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家诗》213《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陈子昂

《千家诗》213《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陈子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3638 更新时间:2024/1/3 10:47:53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唐】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译文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注释

⑴著作佐郎:官名,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崔融:作者好友,当时崔融以著作佐郎的官衔掌书记,随军东征。梁王:即武三思武则天之侄。

⑵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肃杀:使万物凋萎。

⑶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⑷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乐战:好战。

⑸之子:指崔融。《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征”。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也”。

⑹海气:指渤海的寒气。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

⑺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⑻“莫卖”句:《三国志》载,曹操北征乌桓,有个名叫田畴的人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⑼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麟(lín)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

赏析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家里有矿就是不一样,落第之后,“借读生”陈子昂潇洒依旧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长安,宰相,孝经,唐朝,诗人,陈子昂,骆宾王,国子监

    中国诗人故事 一代忠骨 陈子昂04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01陈子昂第一次京漂大约持续了不到二年时间。他先是在长安太学借读,而后到洛阳参加考试。之所以说他是借读,是因为唐朝的太学也是有学制的。按规定太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6年内必须授完大经、中经和小经等必修和选修课程。而陈子昂不到一年便去参加考试了,

  • 溪浅云阔#1美丽山河:唐诗之江的故事之二陈子昂(5)

    历史解密编辑:船到桥头PLUS标签:陈子昂,武则天,燕昭王,乐毅,上官婉儿

    千古绝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建。幽州台的位置:比较可靠分析说法,认为幽州台靠近北京海淀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的“蓟门烟树”。蓟北楼是战国燕都蓟城北部的门楼,也就是幽州台。在战国七国争雄的时代,燕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

  • 古代名人智慧:陈子昂借琴惊人扬文名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长安,诗作,诗人,京都,文士,唐朝,陈子昂,千古名句,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初“四杰”之一的大文学家陈子昂,是四川人氏。少年出川,来到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打天下。那知京都乃人才荟萃之地,他人地两生,一时打不开局面,心中十分着急。一日,他上街闲逛,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卖古琴的,要价高得惊人,众人正在那里品头评足,陈子昂见状,眼

  • 《千家诗》185《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千家诗,明月,离人,诗人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色的酒杯,在华丽丰盛的席宴上相互敬酒,把酒言欢,互诉衷肠。在离别的厅堂里,怀念着友人间的深情厚谊,此次分别后山长水远,去路遥遥,再难相见。宴席一直

  • 看了陈子昂进士及第的这波硬核操作,营销大师也会自愧弗如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感遇,长歌,唐朝,诗人,骆宾王,陶渊明,陈子昂进,营销大师

    中国诗人故事初唐陈子昂 05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01680-682年,陈子昂消失在了朋友圈。他从落第回乡之后便隐居故乡金华山苦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682年,陈子昂再次赴洛应试。相比第一次的高调激昂,这一次他是低调进的京,既没有一路赋诗,也没有长歌

  • 写出“前不见古人”的陈子昂,曾在京为官,为何却被一县令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为官,诗人,唐朝,陈子昂,武则天,武三思,新唐书,旧唐书

    说起陈子昂,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他所写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与李白、王维、孟浩然等大诗人一起被并称为“仙宗十友”。他自己又曾在京任右拾遗,因此人称“陈拾遗”。如此有才有名的陈子昂,为何最后却被一县令害死了呢?据《旧唐书》记载:“子昂父在乡,

  • 关于陈子昂的一生,央视《百家讲坛》这样讲述→

    历史解密编辑:在遂宁标签:唐诗,李白,杜甫,唐朝,诗人,陈子昂,百家讲坛,登幽州台歌

    近日CCTV—10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唐诗里的山水意境(第一部)鸥盟未必是真心》讲述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一生及如何创作出《登幽州台歌》等作品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登幽州台歌》是唐诗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它的作者正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于唐诗的发展影响巨大,他

  • 时代之变——从陈子昂诗歌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西藏网标签:杜甫,诗歌,唐诗,高适,苏轼,诗人,唐朝,陈子昂,范仲淹,时代之变,千古名句

    遂宁射洪文宗苑。 张豪 摄陈子昂塑像。张豪摄讲座现场。丛雨萌摄编者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首《登幽州台歌》,短短四句,豪迈俊逸,悲壮慷慨,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大繁荣。有人说,人无骨而不立,唐诗无他而不成。他,就是出生于梓州射洪(今遂宁射洪市)的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关于

  • 因为一篇文章,武则天亲自召见陈子昂,他究竟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太后,皇帝,唐朝,诗人,陈子昂,女皇武则天,谏灵驾入京书

    诗人故事-初唐陈子昂06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因病在东都洛阳去世。古人向来极其看重往生的仪式,按武后规划,她要亲送皇帝灵柩西归。已有出身但还无官职的陈子昂,这个时候果断出手,他上书《谏灵驾入京书》直陈利弊。文章写得真是精彩,若不是篇幅有限,真想全文摘录。《谏灵驾入京书

  • 登幽州台歌 - 唐.陈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秋天的雨呀雨呀标签:诗歌,诗人,名篇,唐朝,陈子昂,武则天,幽州台歌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