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马,要他一起出征,女婿却夺马而逃:岳父想杀我

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马,要他一起出征,女婿却夺马而逃:岳父想杀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晓晓聊历史 访问量:2749 更新时间:2024/4/8 6:23:27

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马,要他一起出征,女婿却夺马而逃:岳父想杀我

在评书《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算无遗策、智比诸葛的大谋士。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徐茂公却是个能征惯战的将领。此外在现实中,徐茂公的原名是徐世绩,字茂公,史书中一般称为徐世绩。

李密败给王世充后,徐世绩将黎阳之地献给了唐朝李渊,因此被赐名为李世绩。其后李世绩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将自己名字改成了李绩。

作为一代战将,李绩可谓是出类拔萃。在李世民看来,李绩是唐朝最会打仗的三人之一。在内战和外战中,李绩都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别消灭了东突厥、薛延陀和高句丽,可谓是功高盖世。因此,李绩被封为英国公,在凌烟阁24功臣中位居23。

那么在评书里被视为正面人物的李绩,却被《大唐新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不堪的故事:

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他的儿子为了争夺权位而打得不可开交。唐高宗趁此机会,命72岁的老将李绩出兵讨伐高句丽。

临行前,李绩派人给自己女婿杜怀恭送信,让他立即骑着马去军营报到。谁知杜怀恭说,自己家贫,既没有马,也没有盘缠。随后,李绩立即给杜怀恭送了一匹千里马,并让他即可赶到军营。

谁知杜怀恭接收了千里马后,却大喊:“糟了!”之后又不顾使者阻拦,夺马而逃。

随后,杜怀恭逃进了岐阳山,李绩也拿他没有办法。对于杜怀恭的行为,很多人表示大惑不解:“你岳父对你那么好,为何还要逃跑?”

杜怀恭回答:“你有所不知,我岳父叫我去军营,哪是为了我好!而是为了在军人面前杀了我,用来立威!”

在很多人看来,杜怀恭是不是得了被迫害妄想症。但是唐人却对此评论:

“英公持法者,杜之怀虑深矣。”

从常理上来说,对于越是亲近的人,就越是能把握其本质。在很多人看来,李绩给女婿送钱、送奴仆、送千里马,简直是国民级的好岳丈。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既然李绩那么好,为何杜怀恭为何还那么穷?甚至连去军营的路费都凑不齐?如果李绩真是个好岳父、好父亲,位极人臣,身为英国公的他,又为何能坐视女婿和女儿受穷?由此可见,李绩并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女婿。

如今临近出征了,李绩又是送钱,又是送马,早干啥去了?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李绩让杜怀恭去军营,绝对别有所图。

果然当属下询问李绩为何招女婿到军营时,李绩也说出了真心话:“此或有之”(我真有可能杀他立威)。

杜怀恭之所以会怀疑李绩,并非没有缘由。

早在李绩位极人臣之前,就是为了利益六亲不认的人。李绩在为唐朝防守黎阳时,曾和自己的父亲李盖一起,被窦建德打败并俘虏。但在李绩看来,窦建德并非可以夺取天下的英主,难以给自己带来富贵。于是他趁窦建德不注意,逃回了唐朝,丝毫不顾他的父亲仍在窦建德的控制之中。如果不是窦建德仁慈,李盖或许早就下油锅了。

在古人看来,忠孝是密不可分的。连孝顺都做不到,何以言忠。向君主而尽忠,而摒弃对父母的孝,是一种反常的、反人性的行为。因此当徐庶母亲被曹操俘虏后,刘备就大度地将徐庶放至曹营。因为刘备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徐庶是不可能向自己效忠的。

因此李绩丢弃父亲,自己逃回唐营的行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赞誉,相反还有很多人说李绩是个伪装忠诚的伪君子,是不值得信任的。而这种不信任,在李世民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

从表面上看,李世民对李绩重用有加。当李绩生了病,李世民甚至剪下自己胡须给他做药引。但当李世民去世前,却一反常态,将李绩贬为叠州刺史。其后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

“你对李绩无恩,所以我才将他外放。若他口吐怨言,便说明他有不臣之心,难以控制,你应当将他立即诛杀;若无怨言,你可即刻将他召回京城,他必对你死心塌地。”

很显然,李世民对于李绩这个狡贼,从没有打自内心里信任过。他看重李绩的才能,但也提防着李绩的野心。为了富贵,李绩连父亲都可以丢下,更何况无亲无故的君主?

不过李绩果然还是老谋深算,得到调令后,他连家都不回,即刻动身。因为他知道,任何迟疑,都可能让他脑袋搬家。

在高宗朝,李绩在“废王立武”问题上,坚决站在武则天一边,导致武氏最后篡权,致使李氏子孙死尸枕藉,大唐差点倾颓。而李绩之所以站队武则天,并非因为他不知道武氏的跋扈。而是在他看来,站队武则天虽然不利于李唐,却利于自己。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价:

“赞立武氏,人自亡其社稷,己自保其爵禄,恻隐羞恶是非之心。”

因此李世民对李绩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而杜怀恭正是看准了岳丈“利字当头”的虚伪本性,才坚定地选择逃亡。而这一决定,也让他保住了性命。

李绩以权谋猎取富贵,以权谋保住富贵。由此可见,若想提高格局,扩大视野,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习权谋之道。

好书推荐:读史可以明智。我们没有李绩那样天生的智谋,但是想要学习权谋,也不是没有途径,那就读史书。史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而权谋,更是这本书的重中之重。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本书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泄愤,让人挖徐茂公的坟,为何见到陪葬品直呼茂公狡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武则天,李世民,李治,徐敬业,李勣,陪葬品

    文|飞鱼说史唐朝长安城的皇宫内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这个楼虽小,但是在后世的名气,相当大,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专门修建的,用来陈列辅助他夺得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画像是阎立本所画,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李世民怀旧的时候,就会到此悼念。相

  • 叛将被李世民处斩,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给大唐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婉婷说故事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唐王朝,李密,黄巢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经过了隋朝的乱世之后,唐王李世民成功将诸侯歼灭,建立了大唐王朝。虽说唐朝已经建立,但它的根基尚不稳固,李世民为此也劳心费神,在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他想尽了办法去维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唐王朝。可无奈“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王朝的命运总是充满未知,李世民千方百算,

  • 降将被李世民处死,其妻儿被徐茂公偷偷照顾,不料给唐朝种下祸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唐朝,黄巢起义

    “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生”,这句话几乎是古代君王在处决有罪的臣子时,实施“连坐”的基本依据。最狠的还要数明成祖朱棣登基时期的“瓜蔓抄”,一人犯罪,不仅株连九族,还要灭村,相当残忍。与明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朝,唐朝盛世,万国来朝,便是因为其包容的魅力。而且唐朝在建国之初,不仅不杀功臣,连叛臣都是能降服

  • “罗单斗”的罪魁祸首——徐茂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无处不风景标签:罗成,秦琼,青龙,单雄信,程咬金,尉迟恭,罗单斗,徐茂公,五虎上将

    很多人都听过“青龙四转世,白虎三保唐”的说法,讲述了青龙、白虎几世恩仇,而他们的恩怨起源,来自于小说中隋唐时期的一世青龙单雄信与一世白虎罗成。造成他们不死不休局面的有自身原因,有程咬金最初的挑拨,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徐茂公的算计。所以,在京剧中,单雄信有“罗成最狠,徐茂公最坏”的说法。矛盾伊始单雄

  • 唐高宗派太医给徐茂公送药,太医刚走,徐茂公嘱咐家人:把药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体元的文史沙龙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房玄龄,太医,李密

    徐茂公,是《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军师。他算无遗策,基本可以说是隋唐时期的诸葛亮。但在正史中,徐茂公应读作徐懋功。徐懋功投唐后,被李渊赐姓为李,因此史书将他通称为李绩。而这一点,在笔者很多关于徐懋功的文章里都有提及。按照我写徐懋功的惯例,还是将他写作我们都熟悉的“徐茂公”。徐茂公生于594年,死于66

  • 位于山东最西端,黄河入鲁第一县,徐茂公老家在这儿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黄河,山东,孔子,李勣,东明,鲤鱼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位于鲁西南平原黄河南岸,东连牡丹区,东南与曹县搭界,南与兰考接壤,西、北隔黄河与长垣、濮阳相望,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置县,始称东昏,公元9年(新王莽建国元年)改名并沿用至今 ,县建制历经三置两废,四设治所,一次迁徙。地处中原油田腹地,富含石油、天然气

  •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将徐茂公流放到外地?

    历史解密编辑:西门史纪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密,李渊,李治,韩信

    有人说,徐茂公和刘伯温等人一样出名,他就是唐朝建立的诸葛亮。徐茂公曾经出身于瓦岗寨这个起义势力,和李密的关系很好。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李密因为基业败落,为了继续保留富贵下去,不得不选择了投靠唐朝李渊,在李密投降李渊之后的徐茂公却并没有这样做。他反而是占据了许多李密曾经在瓦岗寨的地方,他认为忠臣不侍

  • 武则天掘开徐茂公的坟,却只挖出十个木人,大怒道:真是老奸巨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武则天,李世民,李治,王皇后,李渊,李勣

    武则天,这位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有人并不知道,在武则天登上顶峰的路上,曾经有人恰到好处地帮了她一把,而这个人死后却被武则天刨坟掘墓,这个人就是大唐王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李勣开国功勋李勣,原名叫做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徐茂公。徐茂公

  • 唐朝开国功臣徐茂公,在临终前为何称,若后代出“高人”定要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密,李世民,李渊,尉迟恭,徐敬业,武则天

    中国古代战争讲究师出有名,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国家内部起兵造反,都需要找一个足够支撑自己行动的理由。唯有如此,才能让百姓不至于反对。而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造反理由,那就是唐武则天执政时期,骆宾王的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著作条理清晰、先声夺人,起到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不仅如此,

  • 徐茂公和李世民喝酒,酒醒后惊恐发现身披龙袍,他的保命方式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治,李渊,秦王,李世民,李建成,诸葛亮,李元吉,徐茂公,女皇武则天

    作为《隋唐演义》中的第一智将,徐茂公可以说的上是那个年代的诸葛亮了,他不仅有着和孔明一样道袍加身、羽扇纶巾的形象,还有着和诸葛亮类似的那份智谋。“奇策在此,谁与争锋”正是对徐茂公的计策的最好写照,虽然徐茂公有着和诸葛亮一样的才华,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是幸运的,因为没有落得和孔明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