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勃两首送别诗观点相悖,七十多年后,王昌龄隔空回应

王勃两首送别诗观点相悖,七十多年后,王昌龄隔空回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七喜文学 访问量:553 更新时间:2024/2/29 3:57:59

杜甫有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王杨卢骆就是指的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文学成就更为突出,名列四杰之首。王勃尤其擅长骈体文,一篇《滕王阁序》青史留名。

但是他的诗歌也被人传诵,五律和五绝格式工整,内容清新,在清除六朝遗留的妖艳绮靡诗风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格律诗在初唐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泪沾襟。

上面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王勃诗歌的代表作,也是历来送别诗的名篇。诗歌写送别,不是写哭哭啼啼的儿女情长,而是充满着对未来人生理想的向往。

特别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把朋友间的友情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秦蜀之隔值个什么,真正的志同道合的知己,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近在咫尺,如同邻居。

诗中“海内”“天涯”极写宇宙之大和两个人相隔之遥远,“知己”“比邻”又以对比反衬法,极写二人距离的临近和关系的密切。阻隔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友谊才是永恒。

《秋江送别》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王勃上面这首诗也是写的送别,只是送别的地点不是长安,而是远离京城的贬谪之地。诗人因为受到沛王英王斗鸡案的牵连而被流放到四川,这从诗中的山水描写就可以看出来。

码头上人们回家的步履匆匆,坐车乘船骑马的行人都排成了长长的队列。江北和江南就隔了这条江水,可就是这条狭窄的江水,人为地把人们分成了故乡和他乡。

王勃前面一首诗“天涯若比邻”,把千里之隔说成了邻居。这首诗又反着来写,“已觉山川是两乡”,把仅仅一水之隔的江南江北,说成了两个遥远的地方。这里江水不是一衣带水的纽带,而是成了厚障壁。

那么王勃前后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不是互相矛盾呢?个人认为这应该不属于矛盾,而是诗家语的一种巧妙运用。为了突出作品的主题,可以把描写对象无限地夸大,也可以无限地缩小,甚至给以肯定和否定。

但是过了七十多年,盛唐的诗人王昌龄也写了一首送别诗。他这首诗说“明月何曾是两乡”,好像是对王勃的隔空喊话,是对“已觉山川是两乡”的翻案。

《送柴侍御》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人王昌龄在贬谪之地的湖南龙标,送友人柴侍御到武冈去。两地之间沅水相连,水波东去,使人有一种离别的感伤。但王昌龄懂得自我安慰,他笔锋一转,写出了一种轻快的心情。

王勃认为江水是一道屏障,是友情的阻隔。但我王昌龄可不这样认为,青山两边同时沐浴着云雨,同时承载着一个月照,何必要说我们已经离别,被隔成了两处呢?

相信王昌龄写这首诗时,至少心里是想到王勃诗歌的。以致他用反问句来驳斥和否定王勃的诗意,而且依韵也用到了“乡”这一个韵字。诗的后两句一肯定,一反诘,化远为近,表达了诗人对柴侍御的深厚感情。

上面举例的王勃两首诗观点自相矛盾也好,王昌龄与王勃的隔空喊话反驳也好,只是作为一种闲谈与欣赏,都不得当真。这是文学创作应有的现象,诗歌不排除虚构,更喜欢技巧和趣味。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王昌龄王勃杜甫滕王阁序

更多文章

  • 《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赋,王勃真的是即兴作文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王勃,唐朝,诗人,岳阳楼,范仲淹,黄鹤楼,滕王阁序

    中国许多跨越千年的建筑,都因为那些文人墨客的笔墨而有了生命。崔颢所写的《黄鹤楼》,让黄鹤楼名震天下;范仲淹登岳阳楼时所作的《登岳阳楼记》,更是文人志士真正的家国情怀,同样也带火了岳阳楼。而滕王阁,成名于王勃即兴所作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引经据典,被称之为千古第一赋。如此经典的文章,真的是王勃兴起而

  • 王勃写的送别诗,没有离别的愁绪,反而充满豪爽与洒脱,太经典了

    历史解密编辑:品诗词标签:王勃,离别的愁绪,杜少府,诗人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但凡涉及到送别好友的话题,大多抒发离别的愁绪,可谓泪眼婆娑,难舍难分。但,在众多送别诗中,也有一首诗显得分外奇特,它意境辽阔,气势豪迈,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你一定猜出来了,这便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

  • 传颂千年的《滕王阁序》,竟然有人指责是写王勃抄袭的!

    历史解密编辑:酱酱说历史标签:王勃,滕王阁序,李贤,滕王阁诗,谢灵运,阎都督,唐朝,艺术家

    675年,王勃途经南昌,参加了在滕王阁举办的聚会。当他洋洋洒洒写下那篇传颂千年的《滕王阁序》后,众人一片喝彩。可有人却跳了出来指责:“这是别人写的文章,你可不能抄袭啊!”王勃是“初唐四杰”中排在首位的大才子,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六岁能作诗,九岁就读完了著名学者颜

  • 王勃十首经典诗,自是唐人开山祖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王勃,滕王阁序,咏风,唐人,李贺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明代学者胡应麟评价:王勃兴象宛

  • 王勃:我在四川呆够了,我想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考锦鲤王标签:王勃,长安,皇帝,诗人,唐朝,孟浩然,蜀道难,四川省

    早春野望王勃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满腹才华、少年才子的王勃,因为一篇《檄英王鸡文》被高宗皇帝逐出沛王府,本是星光璀璨的前程突然黯淡。被逐出王府后王勃被迫流落蜀地,年纪轻轻是无法安心寄情山水的,纵使巴山蜀水再秀美,也难掩壮志未酬、羁旅思乡的感伤之情。一生享年仅有短短二十六岁的

  • 王勃在酒宴上被众人逼着写诗,随手即兴写了首,流传了一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王勃,写诗,诗作,韩愈,唐朝,诗人,滕王阁序

    公元675年秋天,25岁的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在路过南昌的时候,当地的都督刚新修了滕王阁,准备在重阳佳节大宴宾客,以此来庆贺滕王阁的落成,同时也有借参加宴会的文人士子之手让滕王阁扬名的打算。正好王勃拜见总督的时候,总督早已听闻了他誉满天下的才华,于是便邀请他参加此次盛宴,王勃欣然答应。其实这场宴会

  • 王勃究竟写了一篇什么文章,居然惹毛皇帝被赶出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文章,李贤,长安,祖逖,皇帝,诗人,唐朝,武则天

    ❂ 初唐四杰之王勃 02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01王勃,字子文,是绛州龙门县既今天的山西省河津市人。生于公元650年,死于676年,一生只活了短短的26岁。和杜甫家族一样,王家也有诗的传统,前文中那个隐逸诗人兼酒鬼王绩就是他的叔祖。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朝的经学教育家、思想家,王通从小受家学

  • 重磅!王勃华:中国光伏制造各环节产量前三季均超去年全年,增速超40%

    历史解密编辑:能源一号标签:王勃华,光伏,曹仁贤,理事长,滁州市政府,新能源

    加群时请您注明姓名、公司、职务、部门,通过概率更大。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今天正式在滁州召开。此次活动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及滁州市政府主办,东方日升协办。此次大会中,包括安徽省政府、工信部、商务部和国家能源局领导等都在现场致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也在现场做了致辞。他表示,安徽省政府和

  • 那么多咏风的诗,王勃的这一首绝对值得点赞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咏风,王维,诗作,李白,唐朝,诗人,王安石,千古名句

    ❂ 初唐四杰之王勃 06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01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无法超越的巅峰。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唐朝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汉时传入华夏,在两晋南北朝时刮起过一阵学佛、研佛的狂飙。在统治阶级的引领下,掀起了一股子自上而下的佛学东渐。从鸠摩罗什的译经大举,到东晋末年的佛识辩论

  • 为什么说王勃是初唐的非典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唐人,唐朝,诗人,骆宾王,卢照邻,滕王阁序

    ❂ 初唐四杰之王勃 01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01公元675年11月,王勃到交趾探访父亲时曾到广州游历。他一生崇佛,到了广州自然也不忘走访名刹宝寺。时有宝庄严寺的舍利塔修葺一新,寺中主持素闻王勃才名,便请其撰写碑记。王勃一挥而就3000余字,就有了这篇中国文学史上已知篇幅最长、内容最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