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右相李林甫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安史之乱是他导致的吗?

右相李林甫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安史之乱是他导致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阳光路十七号 访问量:3521 更新时间:2023/12/28 14:42:26

近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在剧中,右相林九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老谋深算,工于心计。那么,真实历史中是否有林九郎这个人物?他又在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人物原型就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宰相李林甫。历史上对于李林甫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重用胡将导致“安史之乱”等等。从这些评价上来看,李林甫的罪名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了。然而,令人颇感疑惑的是,李林甫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升任中书令(百官之首,因位列皇帝右侧,故称右相)后,一直在这个职务上干了将近十七年,最后因病逝才自动离任。如果李林甫彻头彻尾是一个阴险狡诈,口蜜腹剑之徒,他能在右相之职上工作了这么长时间,身为皇帝的唐玄宗该有多糊涂呢?可事实上,唐玄宗尽管晚年荒于政事、沉溺酒色,但他却绝对不是一个糊涂的帝王。他之所以能在这么长时间内一直信任李林甫,自然有他的原因。

历史上对唐玄宗执政前期的评价非常高,称赞他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开元盛世。当时唐玄宗手下的名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也因此备受世人赞誉。而到了执政中期,唐玄宗开始志得意满,专注享乐,为后来的“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了隐患。作为唐玄宗执政中期的右相,李林甫自然就被世人认定成是一个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奸臣。然而,事实真相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唐玄宗是一位有宏图大志的帝王,他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国内歌舞升平,还想要将大唐帝国的疆域开拓到空前辽阔的程度。因此在唐玄宗执政时期,唐朝的对外军事战争相当频繁,杜甫在《兵车行》里就这样写道:“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里的武皇就是暗指唐玄宗。

然而,虽然唐朝在对外军事扩张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自身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巨大。一方面是庞大的军费支出让国库承受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随着疆域的扩张,以“兵农合一”为特点的府兵制开始出现诸多弊端。李林甫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接替张九龄担任中书令,走上大唐帝国的政治舞台最中心。

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他们的治国理念就是儒家提倡的那一套轻徭薄赋,为政清廉等等。可是,唐玄宗要开疆拓土需要大笔银子。这些贤相能帮皇帝省钱,却没办法帮皇帝生钱。唐玄宗想要搞增收,就得用一批懂得如何生钱的大臣,而李林甫正是一位理财高手。

李林甫上台后,很快就帮唐玄宗想到了解决难题的办法。当时大唐帝国主要的财政压力是庞大的军费支出。李林甫就提出在边疆地区设立缘边节度使,将当地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全部下放给节度使。如此一来,朝廷只要提出大政方针,具体事务则都由节度使去操作,朝廷不需要为此费心,也不需要为边防军务拨款,因为权力都已经移交给了节度使,剩下的事情就是让节度使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一政策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但朝廷的财政压力顿时化解,而且唐军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因为节度使招募的都是专业士兵,其作战能力比原来的府兵不知道要高出几个档次。但下放权力给节度使的弊端也很明显,因为节度使掌握了当地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就可以趁机做大势力,拥兵自重。节度使手下的士兵们也不再听命于皇帝,而是完全受节度使调遣。

为此,李林甫也想到了应对办法,那就是全部任用非汉人的将领担任节度使。这些非汉人节度使在朝廷里没有根基,所以很难做到内外勾结。即便真有哪个节度使有了不臣之心,那也只是个体,不可能所有节度使同时造反。谁要是真打算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大唐帝国,那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因此,李林甫的这项制度设计从初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唐朝最终还是受到这项制度的重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李林甫掌权期间,对节度使掌控的非常到位。就连后来发动“安史之乱”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李林甫面前也只能是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因为节度使们都很明白自己的权力来自朝廷,如果鲁莽行事,朝廷也随时有可能收走他们的权力。

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接替了右相之职。杨国忠不信任李林甫提拔的这些节度使,便想将他们一一排挤出去。安禄山在诸节度使中算势力比较庞大的,因此杨国忠打算枪打出头鸟。他不断在唐玄宗身边说安禄山迟早会造反,搞得安禄山惶惶不可终日。安禄山知道长此以往,朝廷的铁拳终将打到他的身上,于是他铤而走险,掀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安禄山的叛军虽锋芒毕露,但总体实力与唐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这跟李林甫当初的制衡策略基本相符。可关键时刻,唐玄宗和杨国忠的胡乱指挥导致唐军主力遭叛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安史之乱”自此才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因此,李林甫的制度设计虽然间接为“安史之乱”爆发提供了条件,但要说这场乱局是由他导致的,那就实在是有点欲加之罪了。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

更多文章

  • 大唐奸相李林甫:一个迷失在欲望中的可怜人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林甫,宰相,唐玄宗,张九龄,王忠嗣,东宫

    自古以来,文必两汉,诗必盛唐。可见开元盛世唐朝文风的鼎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圣杜甫;以及写出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七绝圣手王昌龄等一个个惊艳历史的伟大文人皆是出自这样一个盛世。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个文化璀璨,群星闪耀的盛世,之后会变成硝烟弥漫的

  • 太子李玙的忍辱负重:面对李林甫的迫害不得不两次离婚保全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武惠妃,东宫,王忠嗣,李亨

    《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很火,大有霸屏之事。不但张小敬捉狼卫的故事引人入胜,右相林九郎与太子李玙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大看点。《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真实的历史中,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斗争同样十分激烈。 唐玄宗本来的太子是李瑛,是玄宗第二子。 但是后来唐玄宗宠爱武惠妃及其子寿王李瑁,武惠妃和权相

  • 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李林甫,张九龄,杜甫,唐玄宗,宰相

    李林甫,小字哥奴,唐皇族宗室。他通过谄媚逢迎等各种手段,买通和勾结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攫取了宰相职位,权势显赫,不可一世。李林甫能书善画,论才艺倒也不错,可是其为人极其阴险毒辣,品质极其卑劣,不仅“口蜜腹剑”,善于玩弄权术,而且在嫉贤妒能、残害人才方面也是个“能手”。

  •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亨,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武惠妃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暗中拨弄害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张九龄,皇上,宰相,唐玄宗,玄宗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谋图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笑里藏刀坑能士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皇上,太守,唐玄宗,奏章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李林甫独揽朝中大权之后,为保自己地位天长地久,特别把心思用在人事安排上,对官员的擢斥升迁亲自过问,插手安排,提拔两类人,打击两类人,以做到一统天下。提拔哪两类呢?一是对自己效忠卖力的,二是愚不可及唯命是从的。打击哪两类?一是对自己“指鹿为马”胆敢非议的,二是有潜在能力日后或许

  • 林甫不死,禄山不反,为何胆大包天的安禄山唯独惧怕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海花英标签:安禄山,李林甫,禄山,杨国忠,王忠嗣,皇帝,林甫,唐朝,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有才无德的人身居高位,往往也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乱子,李林甫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这个人能力确实强,可为人也确实不怎么样,把持朝政多年,自己嫉贤妒能,排挤了大量有才能的人,还害死了王忠嗣这些重臣。李林甫力促蕃将掌军,更是给大唐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不过李林甫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他当政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的恶事,

  • 李林甫不死,就能避免安史之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李林甫,安史之乱,安禄山,唐玄宗,宰相,节度使

    我们都听说过“口蜜腹剑”这个成语,想到的第一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奸臣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写道:“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唐朝第一奸臣——李林甫他凭借自己的“阴谋诡计”排除异己,来达到自己独揽专权的目的。李林甫将“华山有金矿待开采,但是皇

  • 小人坑人有多狠?李林甫这手段,君子看了流泪,小人看了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宰相,皇上,皇帝,兵部,唐朝,李林甫,唐玄宗,李适之,国防部门,女皇武则天,中国军事制度

    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做了19年的宰相,到死都被唐玄宗宠信,其他的宰相一个个走马观花,除了不招皇帝喜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让李林甫利用各种阴谋诡计弄下去。比如说,李适之。李适之,这个人可不一般,他是唐宗室的后代,曾跟李林甫同朝为相。但是,跟李林甫不同的是,李适之宅心仁厚,政绩不错,唐玄宗对他

  • 口蜜腹剑李林甫,为何屹立政坛近20年不倒?其实他有大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杨国忠,张九龄,武惠妃

    735年,大唐宰相李林甫病逝,可面对这个给自己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宰相,唐玄宗一点没有怜惜,反而大怒。不仅将他的儿女流放岭南,还劈开他的棺木,脱下他的官服,把他装在一口小棺材中以庶人之礼安葬。当时,长安城的百姓们都议论纷纷:李相公给皇帝做宰相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为何皇帝会这么绝情呢?况且,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