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画个圈圈吧 访问量:171 更新时间:2024/1/23 16:13:36

李林甫,小字哥奴,唐皇族宗室。他通过谄媚逢迎等各种手段,买通和勾结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攫取了宰相职位,权势显赫,不可一世。

李林甫能书善画,论才艺倒也不错,可是其为人极其阴险毒辣,品质极其卑劣,不仅“口蜜腹剑”,善于玩弄权术,而且在嫉贤妒能、残害人才方面也是个“能手”。

公元734年,李林甫当上了宰相。与他同为宰相的还有张九龄裴耀卿。张、裴二人,特别是张九龄,其才能远在李林甫之上,是著名的有才能的贤相。阴险毒辣的野心家李林甫,为了达到独揽大权的目的,采用极其奸诈的手段来陷害、打击张、裴二人。他表面上对张,裴二人非常友善,而在背后“阴中伤之”。

公元736年,唐玄宗要奖赏镇守边关的大将牛仙客,张九龄不同意,与李林甫约好到唐玄宗面前“固争”。可是见了唐玄宗后,张九龄直言诤谏,李林甫却一言不发,而且从唐玄宗那里出来后,李林甫还对别人说:“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听说后,就认为李林甫能容贤纳贤,因而就亲近李林甫,疏远了张九龄。

后来,唐玄宗打算秋天从洛阳回长安,裴耀卿劝谏唐玄宗说:“现在正是秋收大忙季节,不应兴师动众,请等到仲冬时再回去。”李林甫知道唐玄宗急于要回去,于是就在退朝时假装脚痛走得很慢,故意落在后面,悄悄地对唐玄宗说:“陛下要到长安去,为什么要改变选择的时间呢?”唐玄宗听到这番奉承话,非常高兴。

就这样,经过李林甫三番五次的“阴中伤之”,终于使张九龄和裴耀卿在公元736年年底被罢免宰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由李林甫独揽了朝政。

李林甫为了保住相位,长期独揽大权,他一方面勾结宫中的宦官、嫔妃,打听唐玄宗的动静,摸透他的心理,一切顺从唐玄宗的旨意,另一方面又对朝廷中正直的贤臣竭力进行压制。

他执掌朝政后,把包括大诗人王维在内的专门负责向皇帝提意见、规劝皇帝改正过失的谏官召集来,恶狠狠地对他们训话说:“现在皇上圣明,我们作臣子的照他的旨意办事还唯恐来不及,哪里还用得着你们来多说话!你们没有看见仪仗队里的马匹吗?它们吃的马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可是只要哪匹马乱叫一声,它就要立即被赶出去,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在李林甫的压制下,包括王维在内的谏官们,再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尽自己的职责了。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适之也被任命为宰相,当时他的名望很高,李林甫对他不胜嫉妒,便竭力设计陷害他。一次,他故意告诉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开采出来可以富国,皇上不了解这个情况。”过了几天,李适之就将这件事上奏了唐玄宗。唐玄宗拿不定主意,就征求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这时便回答说:“我早就知道了,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王气所在,开掘是不适宜的,所以我不敢说。”虔信道教的唐玄宗听了李林甫的话,认为他一心为李氏江山着想,而李适之则考虑问题太轻率,不慎重。因此命令臣下,今后,凡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

就这样,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适之终于被罢了相,被贬为宜春太守。然而,李林甫并未因此就放过李适之,继续对他进行残酷的打击迫害。天宝六年,李林甫大杀贤臣,就凶狠地逼迫李适之服毒自杀了。

对凡是有才能,将有可能当宰相,会危及自己的人,李林甫则施展种种歹毒的阴谋诡计,想方设法地把他们除掉。

兵部侍郎卢徇,风标清高,宽和大度。一次,他垂鞭按辔从“勤政楼”下经过时,被唐玄宗看到。唐玄宗非常赞赏他的风度,赞不绝口,流露出想要重用他的意思。李林甫布置在唐玄宗身边的“耳目”立即将这件事告诉了他。于是李林甫立刻召来卢徇的儿子,对他说:“你父亲向来很有名望,皇上想派他到交、广去任职,要是怕去的话,那就叫你父亲马上告老辞职。”卢徇怕被派到广州一带边远地区去做官,赶忙上书说自己年老不堪重任,结果被罢去兵部侍郎之职,被派出去当了华州刺史,后来,又被授为太子员外詹事,就这样被排挤出了朝廷。

当时,朝廷的宰相有许多来自有才能的功绩卓著的边镇将帅,这无疑对李林甫独霸朝政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为了杜绝边帅入相之路,老奸巨猾的李林甫想出了一条诡计,他对唐玄宗说:“让文官做边镇元帅,他们害怕刀枪箭石、不能身先士卒。不如用少数民族出身的蕃将,他们生来就雄健,在马背上长大,天生就擅长于打仗。要是陛下能信任重用他们,使他们为陛下效死,那边境上的夷狄就不怕征服不了了。”李林甫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什么真正重视少数民族的人才,而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将领不识汉字。只能为将,指挥掌握军队,无法入朝为相,从而可以使他自己的相位长保无虞。

可是,这时已变得很昏庸的唐玄宗,以为李林甫是在为朝廷的江山着想,因此就采用了他的建议。这样一来,李林甫既阻止了有才能的人被任用为掌实权的边镇节度使,又杜绝了这些人被重用为宰相,真可谓一箭双雕,手腕诡诈至极!

李林甫不仅嫉妒受到皇帝信用,权势地位将要接近他的人,凡是才能比他高,学识比他大的人,或可能会揭露他奸恶的人,他也都统统加以嫉害和排斥。

盛唐杰出的诗人杜甫,也未能幸免李林甫的忌妒打击。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广求天下有才能之士,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到长安应考。怀才不遇、年纪已经三十五岁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可以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了,对这次考试寄予极大的希望。

可是谁知道,这次考试的主持人就是奸相李林甫。这个嫉贤如仇、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奸贼,怕皇帝通过考试得到了有才能的人后,会威胁他的地位,更“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怕参加考试的举子们会利用答题的机会来揭发他的阴谋和罪恶,因而打定了主意,一个也不录取。然后,他又上表向唐玄宗祝贺“野无遗贤”,说:“圣上英明,全国的贤才都早已给你收集在朝廷里了,下面一个也没有了。”昏庸的唐玄宗,不仅相信了李林甫这种极其荒谬的骗人鬼话,而且还非常高兴,大大地庆贺了一番。

由于作出了“野无遗贤”的结论,把“贤路”都统统堵塞了,所以,尽管杜甫的答卷十分出色,结果还是毫无用处,只得困守长安,过那种“朝扭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寄人篱下的乞讨生活。

为了能凭才学博得一官半职,杜甫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向唐玄宗进献了《雕赋》,天宝十年进献《兰大礼赋》,天宝十三年又进献《封西岳赋》。在进献《三大礼赋》后,杜甫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命他待诏集贤院,准备考试录用。当时集贤院的学士们挤得象一堵墙似的,看杜甫坐在宰相办公的中书堂壁下笔写文章,杜甫的名声显赫一时。可是,以嫉妒压制贤才为能事的李林甫,极力从中捣乱作梗,考试以后便永无消息,杜甫还是得不到任用。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四十四岁的杜甫才被任命当了一个管兵甲器仗的芝麻官——右卫率府宵曹参军。

由于权奸当道,嫉贤妒能,专制统治带来了政治的日益腐败,危机四伏的唐朝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这个教训是多么深刻啊!而妒害贤能,压制扼杀人才的奸相李林甫,尽管他得逞于一时,但其害国误民的丑行,永远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唾骂。欧阳修编修的《新唐书》把他列入《奸臣传》,是再合适不过了。

标签: 李林甫张九龄杜甫唐玄宗宰相

更多文章

  •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亨,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武惠妃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暗中拨弄害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张九龄,皇上,宰相,唐玄宗,玄宗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谋图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笑里藏刀坑能士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皇上,太守,唐玄宗,奏章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李林甫独揽朝中大权之后,为保自己地位天长地久,特别把心思用在人事安排上,对官员的擢斥升迁亲自过问,插手安排,提拔两类人,打击两类人,以做到一统天下。提拔哪两类呢?一是对自己效忠卖力的,二是愚不可及唯命是从的。打击哪两类?一是对自己“指鹿为马”胆敢非议的,二是有潜在能力日后或许

  • 林甫不死,禄山不反,为何胆大包天的安禄山唯独惧怕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海花英标签:安禄山,李林甫,禄山,杨国忠,王忠嗣,皇帝,林甫,唐朝,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有才无德的人身居高位,往往也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乱子,李林甫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这个人能力确实强,可为人也确实不怎么样,把持朝政多年,自己嫉贤妒能,排挤了大量有才能的人,还害死了王忠嗣这些重臣。李林甫力促蕃将掌军,更是给大唐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不过李林甫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他当政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的恶事,

  • 李林甫不死,就能避免安史之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李林甫,安史之乱,安禄山,唐玄宗,宰相,节度使

    我们都听说过“口蜜腹剑”这个成语,想到的第一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奸臣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写道:“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唐朝第一奸臣——李林甫他凭借自己的“阴谋诡计”排除异己,来达到自己独揽专权的目的。李林甫将“华山有金矿待开采,但是皇

  • 小人坑人有多狠?李林甫这手段,君子看了流泪,小人看了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宰相,皇上,皇帝,兵部,唐朝,李林甫,唐玄宗,李适之,国防部门,女皇武则天,中国军事制度

    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做了19年的宰相,到死都被唐玄宗宠信,其他的宰相一个个走马观花,除了不招皇帝喜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让李林甫利用各种阴谋诡计弄下去。比如说,李适之。李适之,这个人可不一般,他是唐宗室的后代,曾跟李林甫同朝为相。但是,跟李林甫不同的是,李适之宅心仁厚,政绩不错,唐玄宗对他

  • 口蜜腹剑李林甫,为何屹立政坛近20年不倒?其实他有大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杨国忠,张九龄,武惠妃

    735年,大唐宰相李林甫病逝,可面对这个给自己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宰相,唐玄宗一点没有怜惜,反而大怒。不仅将他的儿女流放岭南,还劈开他的棺木,脱下他的官服,把他装在一口小棺材中以庶人之礼安葬。当时,长安城的百姓们都议论纷纷:李相公给皇帝做宰相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为何皇帝会这么绝情呢?况且,古

  • 从没落皇族到大唐首相,李林甫的职场晋级之路能给打工人哪些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林甫,宰相,高力士,宦官,唐玄宗,张九龄

    李林甫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了,不过他的这个名气并非美名,而是被后世无数人唾弃的骂名。近年来,随着人们历史观的不断刷新,对于李林甫的评价也有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不过本文无意为李林甫翻案,也不去讨论他的功过是非,而只是与大家聊聊李林甫这个人物是如何发迹,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看看他的职场打拼经

  • 李林甫的最后一天:看着床前绝世美颜,后悔当初为啥没当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安禄山,高力士,宰相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上午,西风凛冽,华清宫上空雪花如席,随风飘舞。华清宫倚骊峰山势而筑,楼台馆殿,似锦若绣,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带领百官嫔妃到华清宫泡温泉,过寒冬,“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千岩曙雪旌

  •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到底有多混账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唐玄宗,宰相,张九龄,杜甫

    若论起中国古代奸臣,李林甫肯定是逃不过。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之一。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