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口蜜腹剑李林甫,为何屹立政坛近20年不倒?其实他有大靠山

口蜜腹剑李林甫,为何屹立政坛近20年不倒?其实他有大靠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518 更新时间:2024/1/17 16:07:22

735年,大唐宰相李林甫病逝,可面对这个给自己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宰相,唐玄宗一点没有怜惜,反而大怒。不仅将他的儿女流放岭南,还劈开他的棺木,脱下他的官服,把他装在一口小棺材中以庶人之礼安葬。

当时,长安城的百姓们都议论纷纷:李相公给皇帝做宰相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为何皇帝会这么绝情呢?况且,古人认为逝者为大。死后还这么羞辱,明显皇帝是动了大气。那么,到底李林甫做错了什么呢?

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是玄宗时代做宰相时间最长的。在他之前的姚崇宋璟时代,也不过是三四年时间就要下台,但是李林甫做宰相,一坐就是19年。而且,以前的宰相,大多是自己带着一两个仆人就去“上班”去了,李相公每次上朝,那都是前边有人开道,后边有士兵护卫,李相公坐着轿子,优哉游哉去上朝议事,这待遇多优厚啊。

但是就是这样的生前荣宠才反衬得这场葬礼格外简陋,皇帝如此薄情?那么,李林甫到底做错了什么事呢?其实,李林甫的错误恰恰就在于他行事骄狂,为人阴狠,太过嫉贤妒能了。

李林甫早年做官时,曾经和张九龄一起共事,张九龄是宰相,李林甫是尚书。张九龄出身虽差,但却是文场状元,文采出众下笔有神,连唐玄宗都是小粉丝。但是李林甫心思阴沉,处处揣摩唐玄宗的心思,不仅希望自己当宰相,还想着把张九龄给排挤下去。

735年,唐玄宗的三个儿子因为母亲失宠而口出怨言,抱怨惠妃。结果被武惠妃知道,哭哭啼啼找唐玄宗诉苦。玄宗大怒,就想把这三个儿子废掉,但张九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国家不幸,言辞恳切而认真,让唐玄宗一时间拿不准主意。

于是,在退朝之后唐玄宗决定问问另一位大臣李林甫,结果李林甫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啊,我怎么能参与呢?就这一句“陛下家事”让玄宗格外高兴,他瞬间下定了废黜三个儿子的决心,同时也对张九龄这种矫情固执的性格顿生讨厌。

于是,就在几个月之后,唐玄宗不仅亲手废黜了三个孩子,还把张九龄给贬官了,将李林甫提拔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从此,大唐王朝进入李林甫掌权时代。但李林甫不是一位合格的相才,他最擅长做得就是党同伐异,打击异己。从他绊倒张九龄事件上已经能看到一点端倪了,如今让他担任宰相,这大唐王朝还能好吗?

果然,在李林甫担任宰相的时期,很多正直的大臣都遭到了排挤。当时,有一位重臣名叫李适之,非常忠直有才干。李林甫想着把他排挤出朝廷,就和他说到:现在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得到大量的财富,皇帝最近不是正愁没有钱花了嘛?不如您和皇帝汇报一声。李适之不知是计,于是就和皇帝上奏说了这件事。

唐玄宗也觉得可以开采一下金矿,因为当时确实花钱的地方很多。但还是想着,应该和宰相说一下,于是找到了李林甫,和他说起了这件事。但李林甫却表现的一脸严肃:臣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一直不敢上报。玄宗非常不理解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李林甫说到:华山是陛下您的本命山啊,是您的王气所在啊,怎么能够轻易开凿呢?这番话一说,唐玄宗就醒悟了。原来李林甫是关心我啊,反而看这个李适之,为了自己的私欲,居然不惜开凿我的本命山,真是荒唐。于是把李适之给训斥了一顿,贬官了。李林甫贪慕权力,阴狠刻薄的性格可见一斑。

后来,玄宗打算用一位叫严挺之的大臣,这位大臣曾经因为一些小事被贬黜,现在玄宗觉得这位大臣很正直,于是想重新启用。结果李林甫知道之后,就找到了严大人的弟弟,说到:陛下想要重新启用您的哥哥,但找不到一个好理由。我看您不如上奏说,严大人得了病,需要回京治病。这样陛下启用您的哥哥就是名正言顺了。

严大人的弟弟也不知道李林甫的心思会这般阴沉,于是就照做了。结果玄宗一看严挺之现在都得病了,又收回了命令。严挺之和弟弟得知真相之后,明白自己被李林甫给算计了。在家中愤愤不平,骂道:李林甫口有蜜而腹有剑,真是不好对付的一个人物啊。

收拾了这两位重臣,李林甫又把眼光放到了谏官的身上。因为谏官平时的任务就是负责挑错的嘛,结果李林甫给谏官们训话:现在陛下圣明,你们不过就是一些摆设罢了。你们看看仪仗队里的马,他们养尊处优啊,可是一旦哪天不老实要是叫唤一声,可就会被踢出去了,到时候可就苦了。所以啊,你们要知趣啊。谏官们一看李林甫这般骄狂,瞬间也都是噤若寒蝉,不敢说话了。

可李林甫风光了19年,晚年却被杨国忠给算计了。当时,杨国忠也一心想往宰相位置上爬,于是利用朋党事件把李林甫给圈了进去。玄宗大怒,就把李林甫给贬官了,李林甫又急又气,没过多久就病死了。而在他死后,他的很多罪状又被杨国忠给翻了出来,玄宗怒不可遏,就在他下葬的当天,突然发难。

查抄家产,流放儿女,连死了的李林甫也不得安宁。他的棺木被剖开,口中的宝珠被拿了出来,紫色的官服被剥了下来。给他换上一身平民衣服用一个小棺材草草埋葬。一番操作阴冷肃杀,让人感慨皇家的薄情与冷漠。

可李林甫的悲剧完全是他咎自由取吗?我看未必,玄宗选人失误才是最大的悲剧。

更多文章

  • 从没落皇族到大唐首相,李林甫的职场晋级之路能给打工人哪些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林甫,宰相,高力士,宦官,唐玄宗,张九龄

    李林甫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了,不过他的这个名气并非美名,而是被后世无数人唾弃的骂名。近年来,随着人们历史观的不断刷新,对于李林甫的评价也有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不过本文无意为李林甫翻案,也不去讨论他的功过是非,而只是与大家聊聊李林甫这个人物是如何发迹,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看看他的职场打拼经

  • 李林甫的最后一天:看着床前绝世美颜,后悔当初为啥没当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安禄山,高力士,宰相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上午,西风凛冽,华清宫上空雪花如席,随风飘舞。华清宫倚骊峰山势而筑,楼台馆殿,似锦若绣,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带领百官嫔妃到华清宫泡温泉,过寒冬,“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千岩曙雪旌

  •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到底有多混账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唐玄宗,宰相,张九龄,杜甫

    若论起中国古代奸臣,李林甫肯定是逃不过。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之一。与他

  • 小官卢杞来访,80岁郭子仪慌忙推开怀中美娇娘,避免一场灭族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怪谈标签:卢杞,郭子仪,宦官,田承嗣,小官,唐代宗

    自古以来,忠奸不两立。在忠良的背后,必然就有奸臣的作祟。比如岳飞,便为秦桧陷害而死;比如于谦,没有躲过石亨等群小的围攻。作为国之柱石、兵权在握,统领过千军万马的大元帅,郭子仪一生曾遇到过无数馋毁。但最终,郭子仪仍然挺了过来,不仅富可敌国,而且还子孙满堂,活到了85岁。那么郭子仪,到底是如何躲过奸臣射

  • 小官卢杞来拜访,80岁郭子仪急忙推开怀中姬妾,避免一场灭族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秋叶侃史标签:郭子仪,卢杞,唐肃宗,安禄山,宰相,唐王朝

    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皇帝最害怕的事情便是自己的政权被颠覆,成语“十恶不赦”中指出的十条不可饶恕的大罪,前三条便是“谋反、谋大逆、谋叛”。三条无一例外都是企图颠覆皇权的行为,所以才会被列为了“十恶”的前三名,正是由于皇帝时刻都在警惕着谋逆的发生,因此许多奸臣便利用了皇帝的这种心态,陷害不利于自己的忠良

  • 80岁郭子仪骄奢淫逸,对卢杞唯唯诺诺,唐德宗赏他子孙124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郭子仪,唐德宗,卢杞,唐肃宗,李光弼,仆固怀恩

    当卢杞看到郭子仪时,他非常惊愕,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竟老老实实地坐在他面前,脸上充满了敬意,语气温和,全然没有大将军的傲气。郭子仪非常有远见,他用这种极其谦卑的态度迎接唐德宗的宠臣,双目低垂,给足了卢杞面子,那意思再明确不过:“卢大人,他日成就凌云之志时,可否放过郭氏一家老小。”这是唐史读物《血腥

  • 唐德宗奸相卢杞打压异己,唯独放过郭子仪,实在是因为郭会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唐德宗,郭子仪,卢杞,宰相,李林甫,唐玄宗

    唐朝中前期盛产明君,然而从唐玄宗中后期开始,盛产奸相,比如以“口蜜腹剑”而出名的李林甫就是大大的奸臣。除了李林甫外,在唐德宗时期的宰相卢杞也是一个很坏的人,都称为奸相。在唐德宗时期,由于重用卢杞,导致群臣沸腾,当时的宰相李勉就曾义正言辞的说:“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卢杞

  • 郭子仪正和妻妾作乐,貌丑奸臣卢杞突然拜访,郭:全府女眷躲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郭子仪,卢杞,安禄山,奸臣,杨炎

    古代的官场之上,除了稳坐高位的帝王之外,台阶下站着的那些大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不论是高官还是低位,都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打着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人之道在诚恳,而为官之道在进退,官场上的瞬息万变让人措不及防,尤其是有奸臣在背后推波助澜之时

  • 唐朝名将郭子仪功勋卓著,为什么会惧怕奸臣卢杞?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郭子仪,卢杞,宰相,唐德宗,唐朝,杨炎

    有史料记载,郭子仪晚年每次在家接见客人,必定要让多名侍女在跟前服侍。但令人奇怪而又疑惑的是,当郭子仪一听说卢杞要来,立刻就把侍女全部屏退,好像十分惧怕卢杞似的。郭子仪是唐朝最著名的中兴名将,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武全才,史书称郭子仪“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早年,

  • 唐朝奸相卢杞害死了很多名臣,唯独没对郭子仪动手,原因值得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郭子仪,卢杞,宰相,唐德宗,姚崇,仆固怀恩,安史之乱,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这是唐德宗想要提拔被贬的卢杞为刺史的时候,宰相李勉所说的话。这大约是当时大部分官员所持的一个态度,即不愿意唐德宗再重用卢杞,而原因就是卢杞在做宰相的近三年时间里,嫉贤妒能,排除异己,独揽相权,大肆敛财等等。要知道,卢杞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害死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