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615 更新时间:2023/12/15 9:35:11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

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能力,仅靠口蜜腹剑而身居高位,那就很不客观了。事实上,李林甫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都是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完成的。当时唐玄宗已越来越疏于政务,大部分国家大事都是在李林甫的主持下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林甫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真正操盘者。

当时唐朝除了皇帝外,李林甫无疑就是最有权势的人。不过他这个“二把手”却与另一位“二把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人便是皇太子李亨。从李亨被册封为皇太子之日起,李林甫与他的明争暗斗都没有停止过。按理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李林甫出于长远利益考虑,即便不投靠到太子门下,至少也要与之和平共处,他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与太子死磕到底呢?其实李林甫与太子的矛盾,正是从李亨被钦定为皇位继承人开始的。

众所周知,唐玄宗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但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个挚爱的女人,她便是惠妃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如果把这句话套在武惠妃身上,其实也同样适用。

和当时唐朝宫廷的许多宠妃一样,武惠妃背后也有一群朝廷上的支持者,其中最显赫的当属李林甫。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太子,于是她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终于成功唆使唐玄宗废黜掉了太子李瑛。然而武惠妃的野心却最终没有得逞,就在废太子李瑛被赐死后不久,武惠妃自己也因病去世。作为武惠妃的支持者,李林甫极力向皇帝建议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皇太子。但此时的李林甫对皇帝的影响力还没有后期那么大,唐玄宗最后采纳了宦官高力士的意见,立皇三子、忠王李亨为太子。因此,在经历过储位之争后,李林甫和李亨就已经站到个彼此的对立面了。

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朝廷大权基本都掌握在李林甫和他的追随者牛仙客手中,朝局基本还算稳定。太子李亨在这一时期非常低调,因为他虽身为储君,但从实力而言,与李林甫相差太远,没法与之抗衡。而李林甫也没能抓住太子的什么把柄,所以两人虽然立场对立,但也都没爆发矛盾。

有人认为李林甫和太子李亨同为唐朝的“二把手”,两人就必须要保持对立面。假如他们两人关系走得很近,反而会引起皇帝的担忧。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从后来李林甫和太子你死我活的斗争看来,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不仅仅像是在“演戏”,而是真刀真枪的对决了。

742年,宰相牛仙客去世,皇帝任命李适之接任宰相之职,与李林甫搭班,朝局很快就因这一人事变动发生了剧烈变化。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若论血缘关系,远比李林甫这个皇室远亲要近得多。更重要的是,李适之还是太子李亨的支持者。而且太子这个新形成的集团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掌管朝廷财政和运输大权的韦坚(太子的内兄),户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太子的密友)。

这个令人生畏的新集团很快就让李林甫感受到了威胁和挑战,于是李林甫就开始用自己娴熟的权谋之术来打击政治对手。746年,李林甫安排自己的亲信杨慎矜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等人正在一起策划发动政变。关于这次事件的真相现在是无据可查了,但唐玄宗对此事的处理却颇耐人寻味。在没有找出政变实证的情况下,皇帝仍把韦坚、皇甫惟明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李适之则主动请求辞去宰相之职,改授太子少保的闲职。太子李亨本人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但他的集团却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人物,李林甫深谙权谋之道。他明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于是就继续指控韦坚、李适之等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后来他又指控太子涉及一场所谓的阴谋之中。这次李林甫的指控没有完全得逞,但皇帝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处决了支持太子的一批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则在惶恐不安中服毒自尽了。李林甫与李亨的这场权力对决,最终以李林甫全面胜出告终。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会斗不过李林甫这个当朝宰相呢?除了李林甫本身位高权重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玄宗在里面拉偏架。因为从当时的权力结构来看,李林甫已经位极人臣,他要想维持住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皇帝死心塌地。可太子李亨却仍有上升空间,那就是登上皇帝宝座。所以,这场宰相与太子的权力对决背后是唐玄宗借李林甫之手来打压李亨,因此李亨处处落败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李亨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武惠妃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暗中拨弄害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张九龄,皇上,宰相,唐玄宗,玄宗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谋图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笑里藏刀坑能士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皇上,太守,唐玄宗,奏章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李林甫独揽朝中大权之后,为保自己地位天长地久,特别把心思用在人事安排上,对官员的擢斥升迁亲自过问,插手安排,提拔两类人,打击两类人,以做到一统天下。提拔哪两类呢?一是对自己效忠卖力的,二是愚不可及唯命是从的。打击哪两类?一是对自己“指鹿为马”胆敢非议的,二是有潜在能力日后或许

  • 林甫不死,禄山不反,为何胆大包天的安禄山唯独惧怕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海花英标签:安禄山,李林甫,禄山,杨国忠,王忠嗣,皇帝,林甫,唐朝,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有才无德的人身居高位,往往也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乱子,李林甫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这个人能力确实强,可为人也确实不怎么样,把持朝政多年,自己嫉贤妒能,排挤了大量有才能的人,还害死了王忠嗣这些重臣。李林甫力促蕃将掌军,更是给大唐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不过李林甫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他当政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的恶事,

  • 李林甫不死,就能避免安史之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李林甫,安史之乱,安禄山,唐玄宗,宰相,节度使

    我们都听说过“口蜜腹剑”这个成语,想到的第一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奸臣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写道:“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唐朝第一奸臣——李林甫他凭借自己的“阴谋诡计”排除异己,来达到自己独揽专权的目的。李林甫将“华山有金矿待开采,但是皇

  • 小人坑人有多狠?李林甫这手段,君子看了流泪,小人看了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宰相,皇上,皇帝,兵部,唐朝,李林甫,唐玄宗,李适之,国防部门,女皇武则天,中国军事制度

    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做了19年的宰相,到死都被唐玄宗宠信,其他的宰相一个个走马观花,除了不招皇帝喜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让李林甫利用各种阴谋诡计弄下去。比如说,李适之。李适之,这个人可不一般,他是唐宗室的后代,曾跟李林甫同朝为相。但是,跟李林甫不同的是,李适之宅心仁厚,政绩不错,唐玄宗对他

  • 口蜜腹剑李林甫,为何屹立政坛近20年不倒?其实他有大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杨国忠,张九龄,武惠妃

    735年,大唐宰相李林甫病逝,可面对这个给自己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宰相,唐玄宗一点没有怜惜,反而大怒。不仅将他的儿女流放岭南,还劈开他的棺木,脱下他的官服,把他装在一口小棺材中以庶人之礼安葬。当时,长安城的百姓们都议论纷纷:李相公给皇帝做宰相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为何皇帝会这么绝情呢?况且,古

  • 从没落皇族到大唐首相,李林甫的职场晋级之路能给打工人哪些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林甫,宰相,高力士,宦官,唐玄宗,张九龄

    李林甫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了,不过他的这个名气并非美名,而是被后世无数人唾弃的骂名。近年来,随着人们历史观的不断刷新,对于李林甫的评价也有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不过本文无意为李林甫翻案,也不去讨论他的功过是非,而只是与大家聊聊李林甫这个人物是如何发迹,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看看他的职场打拼经

  • 李林甫的最后一天:看着床前绝世美颜,后悔当初为啥没当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安禄山,高力士,宰相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上午,西风凛冽,华清宫上空雪花如席,随风飘舞。华清宫倚骊峰山势而筑,楼台馆殿,似锦若绣,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带领百官嫔妃到华清宫泡温泉,过寒冬,“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千岩曙雪旌

  •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到底有多混账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唐玄宗,宰相,张九龄,杜甫

    若论起中国古代奸臣,李林甫肯定是逃不过。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之一。与他

  • 小官卢杞来访,80岁郭子仪慌忙推开怀中美娇娘,避免一场灭族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怪谈标签:卢杞,郭子仪,宦官,田承嗣,小官,唐代宗

    自古以来,忠奸不两立。在忠良的背后,必然就有奸臣的作祟。比如岳飞,便为秦桧陷害而死;比如于谦,没有躲过石亨等群小的围攻。作为国之柱石、兵权在握,统领过千军万马的大元帅,郭子仪一生曾遇到过无数馋毁。但最终,郭子仪仍然挺了过来,不仅富可敌国,而且还子孙满堂,活到了85岁。那么郭子仪,到底是如何躲过奸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