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林甫VS张九龄,一个太“圆”,一个太方,你怎么看?

李林甫VS张九龄,一个太“圆”,一个太方,你怎么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姑娘聊历史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4/4/12 13:49:51

736年10月,洛阳宫中突然传闻闹鬼,唐玄宗每晚睡觉惶惶不安,苦不堪言,就召集大臣商议回长安。宰相张九龄上奏:“如今正值百姓收割时节,御驾经过必定会扰民,陛下还是再等等,农闲时再出发。”唐玄宗眉头紧皱,郁闷地摆摆手宣布散朝。

看到唐玄宗的表情,林甫计上心来。待到其他大臣都走后,李林甫返回来找到唐玄宗,献上计策:“洛阳和长安就像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想走就走,不用听他人劝阻。如果担心打扰沿途务农的百姓,那免除这些百姓今年冬天的税收不就可以了吗。”

唐玄宗正为了张九龄阻拦自己生气不已,听到李林甫这样说,顿时转怒为喜,连连夸赞道:“爱卿此举正合朕意,还是爱卿懂朕的心呐!”随即吩咐内侍去做准备,即日返回长安。

免去百姓这个冬天的税收,让唐玄宗赢得了美誉,面子上更光彩,还能马上离开这个“闹鬼”的洛阳,稳定心神,安安稳稳地睡觉,真是两全其美的法子啊。

虽然张九龄风度翩翩、才华出众,但是李林甫的建议却更让唐玄宗感到熨帖和舒服。两相对比之下,唐玄宗内心的天平开始李林甫倾斜。

张九龄和李林甫同朝为相,但两人的才学和为人处世却大相径庭。张九龄一腔报国热忱,满腹才华,只是为人过于耿直、方正;李林甫一肚子坏心眼,不学无术,为人过于圆滑,只知道阿谀奉承、口蜜腹剑。

735年,李林甫经过多番谋划,终于成为了宰相,但他资历和才华都远远比不上张九龄。此时的唐玄宗仍然很器重张九龄,这让小肚鸡肠的李林甫嫉恨不已,他就像一条冬眠的毒蛇,蛰伏起来,筹划如何不动声色地除掉张九龄这个“绊脚石”。

唐玄宗准备提拔河西节度使牛仙客担任尚书一职,谁知他刚刚提出意见,张九龄就出面坚决制止,上奏道:“尚书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开国以来只有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让牛仙客一个边疆小吏担任这个职位,恐怕别人会笑话朝廷!”

他的当面拒绝让唐玄宗没有面子,于是,玄宗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就说:“那就给只牛仙客加封爵位总可以了吧!”可张九龄态度更加坚决,再次制止唐玄宗,说道:“不可以,封爵是奖赏有功之臣的,牛仙客身为边将,只是做了他分内之事,不能封爵。”

唐玄宗心里不痛快,只好作罢。李林甫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出声。散朝后,他悄悄返回大殿,告诉唐玄宗:“牛仙客是可以当宰相的人,张九龄一介书生,不识大体,陛下不用听他的。”这话说到了唐玄宗的心坎里。

第二天早朝,唐玄宗继续提出要加封牛仙客,张九龄仍然坚持己见:“牛仙客一个边陲小吏,不能加封!”唐玄宗忍不住心头的厌恶:“你嫌弃牛仙客是边陲小吏,你难道忘了自己是什么出身?”

张九龄顿时叩头不止,但仍面不改色,口不改言:“臣出身于岭南寒门,不如牛仙客出身中原,但臣在朝中为官多年,牛仙客只是一个边疆小吏,目不知书,恐怕不堪重任,望陛下三思!”

唐玄宗彻底被张九龄激怒了,一语不发,拂袖而去。很快李林甫就再次暗中面见玄宗,进言道:“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这才心情舒畅多了,并下达命令,赐封牛仙客,并罢免张九龄宰相之位。

可叹张九龄,一心为国,却被唐玄宗厌烦。

是他时运不济,碰到了“克星”李林甫吗?

诚然,李林甫是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可是也不能排出张九龄的的一部分原因,如果张九龄能再圆滑一些,不和唐玄宗正面刚的话,事情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道德经》中说,做人当如一枚铜钱,外圆内方。由此看来,张九龄太“方”,李林甫太“圆”。

过于方正坚硬,棱角分明就会伤人伤己,过度圆滑,则势必毫无诚信,最终自取灭亡。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爆发有多奇葩?李林甫去世,唐玄宗的纵容,成就了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林甫,唐玄宗,安禄山,杨国忠,宰相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把持了大唐朝政近二十年的宰相李林甫,撒手人寰,无力地松开了那双握着权柄的手。随着李林甫的去世,有一个人彻底放飞了自我,其羽翼日渐丰满,逐渐尾大不掉,最终将一个繁华富庶的唐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放飞自我的人,就是安禄山。为什么李林甫死后,安禄山会放飞自

  • 李林甫一箭三雕打击太子,明知太子受了冤枉,唐玄宗为何坐视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宰相,李亨,皇帝,皇甫,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天宝五载(746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刑部尚书韦坚、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规立太子”被杀,韦氏子弟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宰相李适之被贬黜。而身处漩涡之中的太子李亨,为了撇清关系被迫与太子妃韦氏离婚。这个事件普遍被认为是李林甫对太子集团炮制的冤案,也是李林甫的一次完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 李林甫是如何打造他的权力王国的?情妇赤膊助阵,唐玄宗明知故纵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宰相,皇帝,李林甫,唐玄宗,张九龄,高力士,书法家,五代十国,国防部门,女皇武则天

    早年,李林甫想谋取“司门郎中”之职,于是便托人走宰相源乾曜的关系。不料源乾曜却讥笑道:“郎官既要有才干还要有声望,他是那块料吗?”其实郎官仅是个六七品的小官,只是在宫里上班,与皇帝的接触机会多,升迁起来比较容易。充当郎官的一般都是青年才俊,或者豪门勋贵子弟。李林甫的出身绝对不低,他的曾祖叫李叔良,唐

  • 李林甫为什么要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林甫,节度使,宰相,王忠嗣,安禄山,唐玄宗

    755年12月,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险些导致唐朝灭国的“安史之乱”就在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世在提及“安史之乱”的时候,往往还会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此前曾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宰相李林甫。正是由于李林甫倡导的这一政策,使得安

  • 《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何圣人不把朝政交给太子反而交给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林甫,朝政,唐玄宗,李世民,李渊,武则天,李显,长安十二时辰,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马伯庸先生的《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大唐反恐故事。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上元节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帮狼卫带着石油火药,准备在上元节当夜引燃玄元宝灯,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内的一帮昏君奸臣全部烧死。负责皇城安全防卫的靖安司得知消息,从死牢中提出杀人犯张小敬抓捕狼卫,一场斗智斗勇就此展开。靖安司如此卖

  • 福祸盛唐(十四)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嫉贤妒能,为何仍任命他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宰相,皇帝,姚崇,唐玄宗,李林甫,李隆基,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逃到成都避难,曾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开元和天宝年间的各位宰相。李隆基评价最高的宰相是姚崇,对宋璟则被认为是沽名卖直的人。在评论李林甫时,李隆基认为他“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裴士淹趁机问道,“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对于这个问题,李隆基无法回答,只能默然以对。从这段史料可以

  • 李林甫,经常半夜换地方睡,连老婆都不知道他睡哪

    历史解密编辑:姑娘聊历史标签:宰相,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张九龄,杨国忠,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半夜,宰相李林甫困得不行,但还是睡不踏实,他悄悄地起床,睡眼惺忪地避开所有人,准备重新物色一个睡觉的地方。“一定不能让人知道我睡在哪里,要不然就危险了。”虽然李林甫很累,但他更害怕在睡梦中有人暗害他。说来也真悲哀,他在宰相位上坐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手中的权力越重,就越不敢睡。很早之前,李

  • 唐玄宗一天杀死三个亲儿子,只因宰相李林甫说了这么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唐玄宗,李林甫,宰相,张九龄,李世民

    唐玄宗名为李隆基,是唐朝第六位皇帝,他创造过“开元盛世”,也毁于“安史之乱”,他的一生功过难以判断,但其中一件事,实在让这位帝王饱受非议,那就是唐玄宗曾经在一日连杀三个亲生儿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隆基后宫妃嫔多达4万,是历史上出名的风流帝王,他一生拥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子嗣繁多,他一生中也宠爱

  • 李林甫以一己之力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他是挖墙脚的“甜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林甫,唐玄宗,开元盛世,宰相,武惠妃,高力士,军事政策,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我替姚崇、宋璟对提问者表示抗议!唐玄宗肯定也不服: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就是个“开元盛世”的掘墓人,啥时候成了开创者?如果非要用“一己之力”这个词,我觉得应该是:“李林甫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基后,启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一干贤臣,对初唐以来的积弊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二十余年将大

  • 唐史:“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来由,为何说这是个伪命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唐玄宗,宰相,杨国忠,玄宗,唐史,兵部,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病死,二年多以后,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谈及唐朝的“安史之乱”时,网络上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这是因为史书上把安禄山造反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的继任者杨国忠。有人认为李林甫活着时,能让安禄山服服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