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林甫是如何打造他的权力王国的?情妇赤膊助阵,唐玄宗明知故纵

李林甫是如何打造他的权力王国的?情妇赤膊助阵,唐玄宗明知故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4/1/30 8:37:03

早年,李林甫想谋取“司门郎中”之职,于是便托人走宰相源乾曜的关系。不料源乾曜却讥笑道:“郎官既要有才干还要有声望,他是那块料吗?”

其实郎官仅是个六七品的小官,只是在宫里上班,与皇帝的接触机会多,升迁起来比较容易。充当郎官的一般都是青年才俊,或者豪门勋贵子弟。

李林甫的出身绝对不低,他的曾祖叫李叔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也算是半个宗室子弟。

说起来源乾曜也不是别人,他是李林甫的舅舅姜皎的姻亲。就这么一件小事,却不料源乾曜一点不给面子,还恶语伤人。

客观讲,这事真的不怪源乾曜,李林甫实在是才学粗陋,有点拿不出手。

李林甫在吏部工作时曾经闹出过一个大笑话:唐朝官员考核时,吏部官员要在候选官员的履历中加注判语,其中某个官员的判语中有“杕(dì)杜”二字,意思是孤生的赤棠树,引喻为“孤立无援”。

李林甫无知者无畏:“杖杜啥意思?”害得同事们集体喷茶。

还有一次,表弟姜度喜得贵子,他给写了一封贺信,把“弄璋之喜”写成了“弄獐之喜”。估计姜度鼻子都要气歪了,美玉般的孩子被搞成了贼头鼠脑的獐子。

所以,李林甫当了宰相后,人们都偷偷叫他“杖杜宰相”、“弄獐宰相”。

源乾曜胆小,皇帝儿子多,万一被他弄“獐”了可咋整?为安全着想,给他弄了个太子谕德的官衔。

那年李林甫都三十多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混混日子罢了,谁能想到他居然成了唐玄宗一朝最具权势的宰相,没有之一。

那么,李林甫到底是如何发达的呢?

费尽心机,八年营造关系网

李林甫没有被世人的嘲讽压垮,他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且用他的成功告诉后人:社会关系也是一门大学问,谁说我不学无术?

你不得不佩服李林甫扬长避短的功力,人家读书不行,可琢磨人的水平绝对一流,套近乎的技术超一流。

宇文融成了他的第一个贵人。

宇文融此时正以“括地使”的身份,大力推进括户括田、客户附籍和赋役改革。因为政绩突出,被唐玄宗提拔为户部侍郎,离宰相之位一步之遥。

为了扳倒宰相张说,李林甫经宇文融推荐出任御史中丞,二人又拉拢崔隐甫,对张说展开了轮番攻击。

结果宇文融如愿以偿取代了张说,李林甫则升任刑部侍郎,又转任吏部侍郎,成了副部级干部。

这一步跨越非常重要,吏部侍郎是中书省联署办公的官员,意味着他已经进入帝国的权力中枢。

新的环境需要新的贵人,就像爬山,不同的山势要换不同的登山工具,于是武惠妃成了他的第二个贵人。

武惠妃一心想将自己的儿子李瑁捧上太子之位,正需要外朝势力的加持,对李林甫的投怀送抱当然求之不得。

二人亲密合作,李林甫得空就夸李瑁,武惠妃则不断给李林甫传递唐玄宗的消息,并使劲帮他吹枕头风。

唐玄宗本来就心仪李瑁,可惜一直遭到外朝势力的反对,此刻终于找到了“盟友”,大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觉,于是李林甫大受恩宠。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了,宰相裴光庭病逝,相位出现空缺了。

武惠妃帮李林甫“小火慢炖”了三年,关键时刻稍一放松就前功尽弃,李林甫决定该上猛火了——裴光庭的老婆武氏上场。

既然武氏能帮上李林甫,说明就是一家人,为何裴光庭在世时不帮李林甫呢?

这事裴光庭真的帮不上忙,因为武氏是李林甫的情人。额……李林甫在裴光庭手下工作了三年呀,他竟然在领导家开了扇后门,你服不服吧?

可问题是,武氏一介女流,她如何能帮得上李林甫呢?

原来这位武氏是武三思的女儿,当年他们家有一个奴才,后来跟了唐玄宗,如今红得发紫——高力士。武氏在娘家的时候对高力士一直不错,此刻他应该能给这个面子。

武氏把问题想简单了,高力士哪里是那种被人当枪使的角色?锦上添花的事他可以做,雪中送炭嘛,我又不欠你李林甫银子,凭啥啊?

不过高力士看在武氏的情分上,告诉她一条重要的消息:皇帝已经决定任命韩休为相,你让李林甫立刻去韩府报信。

李林甫多聪明,他火速赶到韩休家里:“韩大人,我已经在皇帝面前举荐您出任宰相,皇帝也答应了。”

韩休顿时感动眼眶湿润了:好兄弟,啥也别说了,你就看哥的表现吧。

果然,韩休做了宰相后,不遗余力地向唐玄宗推荐李林甫。第二年,唐玄宗打破“二相制”惯例,增补李林甫为宰相。

从宇文融提拔他为御史中丞,到登上相位,李林甫用八年时间,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包括外朝、内廷、内眷立体“朋友圈”。他终于可以拍着胸脯说:谁敢再说俺不学无术?

两面三刀,专挠皇帝痒痒肉

当然,登上相位还不是李林甫的终极目标,因为他仅仅是副相,张九龄才是首相。按照唐玄宗的宰相配置,副相就相当于祭台上的猪头,是给人看的礼物,大权都在首相那里。

中国人不知道张九龄的不多,人家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大文豪,李林甫给他提携的资格都不够。

李林甫很有自知之明,不敢硬碰硬,只能打迂回战,发挥他两面三刀的功夫,一边提升自己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一边“阴”张九龄。

开元二十三年,太子李瑛与武惠妃的矛盾白热化,武惠妃的女婿杨洄构陷太子企图谋害武惠妃母子。唐玄宗大怒,决心要废黜李瑛,却遭到了张九龄的极力反对。

李林甫当面一声不吭,退朝后却让人给唐玄宗传话:“这种事是皇帝的家事,为什么要跟大臣商量呢?”

唐玄宗立刻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废了太子,并制造了“一日杀三子”的惨案。

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想提拔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宰相,张九龄又反对:“牛仙客不通文墨,怎么能堪任宰相?不怕被番邦笑话咱们大唐没人才吗?”

李林甫再次耍滑头,他背后给唐玄宗进言:“选拔宰相只要有才干就行,没有才学又有什么关系?天子用人,用谁都行。”

就这样,李林甫总是顺着唐玄宗的意愿进谏,又润物细无声地将张九龄推向了唐玄宗的对立面。而张九龄明知李林甫两面三刀,还抓不住他任何把柄。

这种事李林甫做起来得心应手,当初唐玄宗想要巡幸洛阳,却遭到张九龄等人的反对:“现在正是秋收季节,出行会耽误沿途的农时。”

李林甫故技重施:“东西两京就像陛下的两个家,想啥时候去就啥时候去,耽务农时怕什么?大不了给老百姓免点税就行了嘛。”

就这样,张九龄越来越被唐玄宗厌弃,而对李林甫的宠幸越发厚重。

口蜜腹剑,阴招踩死竞争者

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暗中揭发严挺之徇私枉法,张九龄由于替严挺之辩白而惹怒了唐玄宗,结果遭到罢相处置。

李林甫依然不放心,他又怂恿唐玄宗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彻底掐断了张九龄东山再起的念想。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讲过李林甫用阴招彻底堵死严挺之被起复的故事,再讲一个李林甫坑害李适之的故事。

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孙,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诗人,此时他是李林甫的副相。

李适之跟张九龄一样,不大看得起李林甫这号人,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

有一天李林甫“无意”中透露了一个消息:华山发现了一个金矿,储量惊人,皇帝到现在还不知道。

李适之这个人头脑有点简单,不想让这个功劳被李林甫占了,于是他抢先给唐玄宗做了汇报。

唐玄宗一听大喜过望,立刻招来李林甫询问。李林甫却说:“这事臣早就知道啊,但那地方是陛下的本命山,开采就会动了王气,所以臣既没告诉陛下,也没对外界透露。”

唐玄宗大失所望,他找了个借口将李适之臭骂了一顿:“以后你奏事长点脑子,搞清楚了再说。”

后来,李林甫连续炮制两宗冤案,逼死了李适之。

就这样,李林甫上下其手,干掉了所有对他存在威胁的对手,打造了一个他独揽大权的朝政结构。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唐玄宗其实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却依然选择了任其所为。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蜀地,有一次他跟给事中裴士淹闲谈,提到李林甫时他评价说:“李林甫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裴士淹反问:“陛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用他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宰相?”

唐玄宗默然无语。

更多文章

  • 李林甫为什么要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林甫,节度使,宰相,王忠嗣,安禄山,唐玄宗

    755年12月,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险些导致唐朝灭国的“安史之乱”就在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世在提及“安史之乱”的时候,往往还会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此前曾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宰相李林甫。正是由于李林甫倡导的这一政策,使得安

  • 《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何圣人不把朝政交给太子反而交给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林甫,朝政,唐玄宗,李世民,李渊,武则天,李显,长安十二时辰,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马伯庸先生的《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大唐反恐故事。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上元节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帮狼卫带着石油火药,准备在上元节当夜引燃玄元宝灯,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内的一帮昏君奸臣全部烧死。负责皇城安全防卫的靖安司得知消息,从死牢中提出杀人犯张小敬抓捕狼卫,一场斗智斗勇就此展开。靖安司如此卖

  • 福祸盛唐(十四)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嫉贤妒能,为何仍任命他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宰相,皇帝,姚崇,唐玄宗,李林甫,李隆基,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逃到成都避难,曾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开元和天宝年间的各位宰相。李隆基评价最高的宰相是姚崇,对宋璟则被认为是沽名卖直的人。在评论李林甫时,李隆基认为他“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裴士淹趁机问道,“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对于这个问题,李隆基无法回答,只能默然以对。从这段史料可以

  • 李林甫,经常半夜换地方睡,连老婆都不知道他睡哪

    历史解密编辑:姑娘聊历史标签:宰相,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张九龄,杨国忠,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半夜,宰相李林甫困得不行,但还是睡不踏实,他悄悄地起床,睡眼惺忪地避开所有人,准备重新物色一个睡觉的地方。“一定不能让人知道我睡在哪里,要不然就危险了。”虽然李林甫很累,但他更害怕在睡梦中有人暗害他。说来也真悲哀,他在宰相位上坐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手中的权力越重,就越不敢睡。很早之前,李

  • 唐玄宗一天杀死三个亲儿子,只因宰相李林甫说了这么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唐玄宗,李林甫,宰相,张九龄,李世民

    唐玄宗名为李隆基,是唐朝第六位皇帝,他创造过“开元盛世”,也毁于“安史之乱”,他的一生功过难以判断,但其中一件事,实在让这位帝王饱受非议,那就是唐玄宗曾经在一日连杀三个亲生儿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隆基后宫妃嫔多达4万,是历史上出名的风流帝王,他一生拥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子嗣繁多,他一生中也宠爱

  • 李林甫以一己之力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他是挖墙脚的“甜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林甫,唐玄宗,开元盛世,宰相,武惠妃,高力士,军事政策,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我替姚崇、宋璟对提问者表示抗议!唐玄宗肯定也不服: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就是个“开元盛世”的掘墓人,啥时候成了开创者?如果非要用“一己之力”这个词,我觉得应该是:“李林甫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基后,启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一干贤臣,对初唐以来的积弊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二十余年将大

  • 唐史:“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来由,为何说这是个伪命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唐玄宗,宰相,杨国忠,玄宗,唐史,兵部,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病死,二年多以后,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谈及唐朝的“安史之乱”时,网络上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这是因为史书上把安禄山造反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的继任者杨国忠。有人认为李林甫活着时,能让安禄山服服贴

  • 口蜜腹剑问题不大,李林甫这个政策才致命,直接要了盛唐的老命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宰相,唐玄宗,安史之乱,张九龄

    唐玄宗李隆基,通过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先是扳倒了乱政的韦后集团,然后又剿灭了政变未遂的太平公主集团,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大唐的无上宝座。站得高,必然看得远,成为九五至尊的李隆基,却无奈发现,曾经辉煌灿烂的帝国,此刻已是风雨欲来风满楼、窟窿遍布、危机四伏。深感痛惜的他,下定决心要励精图治,要开创一个堪

  •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旧唐书》记下这一幕,安史之乱杨国忠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旧唐书,唐玄宗

    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及其部下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在范阳起兵,20万大军一路向南,直逼洛阳和长安。在此之前,安禄山虽然早有反心,但是他和杨国忠的关系恶化显然才是叛乱发动的导火索。此时李林甫已经去世三年,杨国忠完全代替了李林甫之前唐玄宗宠臣的地位。安禄山比杨国忠更早受到唐玄宗的看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李林甫,皇帝,宰相,杨国忠,唐玄宗,皇上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燃烧的作用下释放着2022-06-0612:06辽宁关注安史之变,是唐朝从鼎盛到衰落的一个转折,它在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唐玄宗时代的一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李林甫是玄宗朝最年老的大臣,他担任了十九年的丞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