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史:“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来由,为何说这是个伪命题?

唐史:“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来由,为何说这是个伪命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2879 更新时间:2023/12/21 5:39:13

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病死,二年多以后,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

谈及唐朝的“安史之乱”时,网络上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

这是因为史书上把安禄山造反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的继任者杨国忠

有人认为李林甫活着时,能让安禄山服服贴贴的,杨国忠上位没几年,就把安禄山逼反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若李林甫还活着,有很大可能不会导致“安史之乱”的出现。

这种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安禄山的造反,不是区区一个李林甫能阻止的,安禄山也不会真的畏惧李林甫。

关于李林甫能制服安禄山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史书上的某些记载,如《旧唐书·安禄山传》中记载:

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若但言“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李龟年尝敩其说,玄宗以为笑乐。

这些记载都在表明,安禄山在面见李林甫时是如何小心翼翼,甚至被吓到冬天出汗。

由此,上述记载成为“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最主要证据。

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会,安禄山一代枭雄,怎么会去害怕李林甫?两个人不过是都在演戏而已。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安禄山已经是身兼三镇节度使,成为唐朝藩镇之最,并且,他已经在河北地区经营了十多年,麾下军力雄厚,势大难治。

而唐玄宗对待这么一个势力庞大的藩镇,采取的态度是怀柔,比如,允许杨贵妃认安禄山为义子,并不断对其进行封赏。

这种态度肯定不对,对待骄兵悍将,只能是刚柔并至,只柔不刚,让其无畏惧心,绝对会出事。

可唐玄宗已经长时间对安禄山表现出了这种态度,不太好转变。

这个时候,只能是李林甫站出来,在唐玄宗给予安禄山大枣后,由他出面来给予安禄山大棒。

李林甫的身份也适合,唐玄宗是国家元首,李林甫是政府首脑,唐玄宗唱白脸,李林甫当然就要出来唱黑脸。

所以,李林甫在安禄山面前表现出的威严,只不过是在替唐玄宗兜底,帮助唐玄宗和大唐王朝来吓唬安禄山。

而安禄山在暂时无意造反,或需要等待时机成熟后才会造反的情况下,他也会有意识地配合李林甫吓唬自己。

安禄山不是笨蛋,他是非常精明的,他能厚着脸皮去当年龄比自己还小的杨贵妃的义子,当然也能忍受在李林甫面前低声下气。

安禄山的目的无非是消除唐朝对自己的警惕心。

他在李林甫面前的虚弱表现随时还会被反馈到唐玄宗那里,“李龟年尝敩其说,玄宗以为笑乐”,于是,唐玄宗也放心了。

安禄山在演戏,李林甫当然也在演戏,他再怎么权势滔天,也只能凭借当了十多年宰相的余威去吓唬安禄山,而不敢真的把安禄山怎么样。

首先,至李林甫死前几年,安禄山大势已成,他背后有了相当庞大的势力集团,从唐朝内部延伸到域外胡人势力。

要想清除安禄山势力集团,或者减低安禄山势力集团的威胁,已经不是干掉安禄山这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了。

安禄山有心反,大半个唐朝会乱,安禄山无心反,杀安禄山,他的部下同样会让大半个唐朝乱起来。

唐朝其实是骑虎难下,唐玄宗对安禄山表现出来的怀柔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迫不得已。

这一点,李林甫很清楚,所以,他也只能演戏来从明面上吓唬安禄山,勉强维持着中央的威严。

其次,从李林甫的私心上来讲,他也无法真的对安禄山下手。

因为,让安禄山这类胡人担任藩镇重要职位,本就是李林甫推出的政治举措。

而李林甫主张让胡人担任藩镇重要职位,是为了防止有人立功后回朝担任宰相,威胁到他的地位。

在唐朝,文武之分不那么明显,特别是那些豪族出身的官员,入仕后出将入相是常态,立下军功后再回朝担任更重要职务是他们最重要的升迁途径。

比如唐初的名将李靖侯君集等,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出将入相。

不过,这种升迁途径把胡人这个团体排除在外,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警惕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满朝朱紫也不会让胡人在朝堂上骑在自己头上。

因此,李林甫为了不让人威胁到他的相位,劝说唐玄宗少用豪族出镇边疆,重用胡人武将,《旧唐书·李林甫传》中记载:

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所以,安禄山之流能够获得相当的权势,跟李林甫的政治态度息息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是李林甫能吓唬安禄山,但骨子里,李林甫是害怕安禄山们闹事的。

安禄山或其余胡人武将要是闹腾起来,李林甫就要背锅,唐玄宗要想推卸责任,也是首先找李林甫。

故而,安禄山根本不怕李林甫,李林甫也不敢真把安禄山逼迫到走投无路。

双方如史书记载上表现出来的吓唬和畏惧,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演戏。

李林甫代表朝廷表示出威严,安禄山代表自己的势力集团表示畏惧,双方都小心地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和平衡。

所以,我认为,“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是不真实的,这是个伪命题有人。

安禄山苦心准备那么多年,到处装孙子,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唐玄宗都在他要消灭的计划内,哪会去畏惧谁?

就算李林甫不死,到了需要造反的那一天,安禄山同样会反。

参考文献:《旧唐书》

更多文章

  • 口蜜腹剑问题不大,李林甫这个政策才致命,直接要了盛唐的老命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宰相,唐玄宗,安史之乱,张九龄

    唐玄宗李隆基,通过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先是扳倒了乱政的韦后集团,然后又剿灭了政变未遂的太平公主集团,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大唐的无上宝座。站得高,必然看得远,成为九五至尊的李隆基,却无奈发现,曾经辉煌灿烂的帝国,此刻已是风雨欲来风满楼、窟窿遍布、危机四伏。深感痛惜的他,下定决心要励精图治,要开创一个堪

  •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旧唐书》记下这一幕,安史之乱杨国忠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旧唐书,唐玄宗

    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及其部下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在范阳起兵,20万大军一路向南,直逼洛阳和长安。在此之前,安禄山虽然早有反心,但是他和杨国忠的关系恶化显然才是叛乱发动的导火索。此时李林甫已经去世三年,杨国忠完全代替了李林甫之前唐玄宗宠臣的地位。安禄山比杨国忠更早受到唐玄宗的看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李林甫,皇帝,宰相,杨国忠,唐玄宗,皇上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燃烧的作用下释放着2022-06-0612:06辽宁关注安史之变,是唐朝从鼎盛到衰落的一个转折,它在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唐玄宗时代的一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李林甫是玄宗朝最年老的大臣,他担任了十九年的丞相。从

  • 李林甫:口蜜腹剑,嫉贤妒能的一代奸相,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宰相,宦官,李亨,唐朝,兵部,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可谓是经济文化到达顶峰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强盛,离不开一个好皇帝,同时也离不开好的臣子。“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君主和贤相一同造就的,缺一不可。同样的,如果碰上奸臣,那么国家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盛唐中少见的奸相——李林甫。早年经历李林甫的出生非常显

  • 临终之时,李林甫含泪嘱咐杨国忠:我的后事托付给你!后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武惠妃,张九龄,宦官

    公元752年11月,李林甫病重,杨国忠前去探望。李林甫看着这个被自己排挤出京城的人火速被召回,他自知再也不能与其争斗,于是流着泪对杨国忠说道:“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杨国忠虽然明知道李林甫将不久于人世,可是仍然对他心存忌惮。听到李林甫的嘱托后,他不由汗流满面,连声回答道:“不敢!不敢!”杨国忠是杨

  • 右相李林甫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安史之乱是他导致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李林甫,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

    近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在剧中,右相林九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老谋深算,工于心计。那么,真实历史中是否有林九郎这个人物?他又在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其实,《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人物原型就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宰相李林甫。历史上对于李林甫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蔽塞言路,排挤贤才,

  • 大唐奸相李林甫:一个迷失在欲望中的可怜人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林甫,宰相,唐玄宗,张九龄,王忠嗣,东宫

    自古以来,文必两汉,诗必盛唐。可见开元盛世唐朝文风的鼎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圣杜甫;以及写出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七绝圣手王昌龄等一个个惊艳历史的伟大文人皆是出自这样一个盛世。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个文化璀璨,群星闪耀的盛世,之后会变成硝烟弥漫的

  • 太子李玙的忍辱负重:面对李林甫的迫害不得不两次离婚保全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武惠妃,东宫,王忠嗣,李亨

    《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很火,大有霸屏之事。不但张小敬捉狼卫的故事引人入胜,右相林九郎与太子李玙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大看点。《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真实的历史中,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斗争同样十分激烈。 唐玄宗本来的太子是李瑛,是玄宗第二子。 但是后来唐玄宗宠爱武惠妃及其子寿王李瑁,武惠妃和权相

  • 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李林甫,张九龄,杜甫,唐玄宗,宰相

    李林甫,小字哥奴,唐皇族宗室。他通过谄媚逢迎等各种手段,买通和勾结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攫取了宰相职位,权势显赫,不可一世。李林甫能书善画,论才艺倒也不错,可是其为人极其阴险毒辣,品质极其卑劣,不仅“口蜜腹剑”,善于玩弄权术,而且在嫉贤妒能、残害人才方面也是个“能手”。

  •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亨,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武惠妃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