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林甫为什么要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

李林甫为什么要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853 更新时间:2024/1/15 4:17:53

755年12月,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险些导致唐朝灭国的“安史之乱”就在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后世在提及“安史之乱”的时候,往往还会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此前曾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宰相李林甫。正是由于李林甫倡导的这一政策,使得安禄山等胡将趁机做大势力,并最终发动了叛乱。所以很多人都将“安史之乱”的“黑锅”扣到李林甫头上,认为他才是一切祸事的根源。那么问题来了,李林甫为什么要将大唐的边疆重镇全部托付给外族将领把守呢?难道他一点都预见不到这些将领反叛的可能性吗?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年间发生的两件所谓“阴谋”开始说起。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唐玄宗已经越来越疏于政务了,国家的大部分事务都是李林甫说了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林甫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真正操盘者。然而,唐玄宗虽然不想管事,但有人却想管事,那就是唐玄宗的儿子、皇太子李亨。于是,太子和宰相之间的权力之争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李林甫集团无疑是朝廷中最有势力的一派,但太子集团也不弱,其中骨干成员有左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掌管朝廷财政和运输大权的韦坚(太子的内兄)、户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太子的密友)。由于这两个集团都将对方视为死敌,因此双方很快就在朝廷上打起了“擂台”。

746年,李林甫安排自己的亲信杨慎矜向皇帝报告说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等人正在一起策划发动政变。皇帝听闻后立即派人调查。调查出的结论是什么至今已无从得知了,但处理结果却颇耐人寻味,太子李亨本人并未受到任何处罚,太子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却遭受重创。宰相李适之主动请辞,韦坚、皇甫惟明都被贬到外地。

然而事件到此仍未结束,不久后,李林甫又指控李适之、韦坚、皇甫惟明等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唐玄宗听信了李林甫的一面之词,下令赐死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服毒自尽,大批追随者被贬职流放。太子集团骨干中唯一没有遭受噩运的是裴宽,但经历这番波折后,他决意远离官场献身宗教。李林甫和太子的这场对决以李林甫全面胜出告终。

747年,李林甫又把新的目标盯上了一个叫王忠嗣的藩镇节度使。王忠嗣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早年战死,唐玄宗将其收养在宫中长大。王忠嗣一直与诸王子,尤其是太子保持很密切的个人关系。从742年至746年,王忠嗣担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后来皇甫惟明被李林甫整垮后,王忠嗣又接任了陇右、河西节度使。

王忠嗣镇守边关成绩斐然,加上他在朝廷中又是偏向太子这边的人,这就让李林甫感到寝食难安。于是,他就利用唐玄宗对儿子的不满趁机指控王忠嗣已私下答应太子帮助其登上皇位。唐玄宗闻讯后大怒,立即下令逮捕了王忠嗣。经过一番审讯,唐玄宗认为对王忠嗣的指控没有实据,但还是将他贬为汉阳太守。

在经历过两次“阴谋”事件后,李林甫认为让那些在朝廷里拥有根基的将领控制边境藩镇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兵力做到里应外合。于是,他向唐玄宗陈说了这种局面的危害,并提出让非汉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好处,因为李林甫认为那些外族将领的野心只在军事方面而不在政治方面。至于节度使会不会拥兵自重甚至发动叛乱,这在当时还不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因为不可能所有节度使同时造反,如果只是一地发动叛乱,那朝廷自然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压制。

唐玄宗经过一番思虑后认为李林甫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开始“大换血”。在此后几年时间中,李林甫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外族节度使依旧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即便如安禄山这样拥有很强势力的节度使,也对李林甫非常畏惧。

753年,李林甫病逝。他的边境政策在继任者杨国忠手里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这才导致了朝廷对那些外族节度使逐渐失去控制。755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九),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何圣人不把朝政交给太子反而交给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林甫,朝政,唐玄宗,李世民,李渊,武则天,李显,长安十二时辰,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马伯庸先生的《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大唐反恐故事。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上元节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帮狼卫带着石油火药,准备在上元节当夜引燃玄元宝灯,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内的一帮昏君奸臣全部烧死。负责皇城安全防卫的靖安司得知消息,从死牢中提出杀人犯张小敬抓捕狼卫,一场斗智斗勇就此展开。靖安司如此卖

  • 福祸盛唐(十四)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嫉贤妒能,为何仍任命他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宰相,皇帝,姚崇,唐玄宗,李林甫,李隆基,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逃到成都避难,曾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开元和天宝年间的各位宰相。李隆基评价最高的宰相是姚崇,对宋璟则被认为是沽名卖直的人。在评论李林甫时,李隆基认为他“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裴士淹趁机问道,“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对于这个问题,李隆基无法回答,只能默然以对。从这段史料可以

  • 李林甫,经常半夜换地方睡,连老婆都不知道他睡哪

    历史解密编辑:姑娘聊历史标签:宰相,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张九龄,杨国忠,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半夜,宰相李林甫困得不行,但还是睡不踏实,他悄悄地起床,睡眼惺忪地避开所有人,准备重新物色一个睡觉的地方。“一定不能让人知道我睡在哪里,要不然就危险了。”虽然李林甫很累,但他更害怕在睡梦中有人暗害他。说来也真悲哀,他在宰相位上坐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手中的权力越重,就越不敢睡。很早之前,李

  • 唐玄宗一天杀死三个亲儿子,只因宰相李林甫说了这么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唐玄宗,李林甫,宰相,张九龄,李世民

    唐玄宗名为李隆基,是唐朝第六位皇帝,他创造过“开元盛世”,也毁于“安史之乱”,他的一生功过难以判断,但其中一件事,实在让这位帝王饱受非议,那就是唐玄宗曾经在一日连杀三个亲生儿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隆基后宫妃嫔多达4万,是历史上出名的风流帝王,他一生拥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子嗣繁多,他一生中也宠爱

  • 李林甫以一己之力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他是挖墙脚的“甜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林甫,唐玄宗,开元盛世,宰相,武惠妃,高力士,军事政策,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我替姚崇、宋璟对提问者表示抗议!唐玄宗肯定也不服: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就是个“开元盛世”的掘墓人,啥时候成了开创者?如果非要用“一己之力”这个词,我觉得应该是:“李林甫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基后,启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一干贤臣,对初唐以来的积弊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二十余年将大

  • 唐史:“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来由,为何说这是个伪命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唐玄宗,宰相,杨国忠,玄宗,唐史,兵部,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病死,二年多以后,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谈及唐朝的“安史之乱”时,网络上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这是因为史书上把安禄山造反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的继任者杨国忠。有人认为李林甫活着时,能让安禄山服服贴

  • 口蜜腹剑问题不大,李林甫这个政策才致命,直接要了盛唐的老命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宰相,唐玄宗,安史之乱,张九龄

    唐玄宗李隆基,通过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先是扳倒了乱政的韦后集团,然后又剿灭了政变未遂的太平公主集团,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大唐的无上宝座。站得高,必然看得远,成为九五至尊的李隆基,却无奈发现,曾经辉煌灿烂的帝国,此刻已是风雨欲来风满楼、窟窿遍布、危机四伏。深感痛惜的他,下定决心要励精图治,要开创一个堪

  •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旧唐书》记下这一幕,安史之乱杨国忠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旧唐书,唐玄宗

    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及其部下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在范阳起兵,20万大军一路向南,直逼洛阳和长安。在此之前,安禄山虽然早有反心,但是他和杨国忠的关系恶化显然才是叛乱发动的导火索。此时李林甫已经去世三年,杨国忠完全代替了李林甫之前唐玄宗宠臣的地位。安禄山比杨国忠更早受到唐玄宗的看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李林甫,皇帝,宰相,杨国忠,唐玄宗,皇上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燃烧的作用下释放着2022-06-0612:06辽宁关注安史之变,是唐朝从鼎盛到衰落的一个转折,它在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唐玄宗时代的一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李林甫是玄宗朝最年老的大臣,他担任了十九年的丞相。从

  • 李林甫:口蜜腹剑,嫉贤妒能的一代奸相,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宰相,宦官,李亨,唐朝,兵部,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可谓是经济文化到达顶峰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强盛,离不开一个好皇帝,同时也离不开好的臣子。“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君主和贤相一同造就的,缺一不可。同样的,如果碰上奸臣,那么国家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盛唐中少见的奸相——李林甫。早年经历李林甫的出生非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