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林甫以一己之力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他是挖墙脚的甜蜜毒药

李林甫以一己之力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他是挖墙脚的甜蜜毒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2604 更新时间:2024/1/15 2:12:03

我替姚崇、宋璟对提问者表示抗议!唐玄宗肯定也不服: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就是个“开元盛世”的掘墓人,啥时候成了开创者?

如果非要用“一己之力”这个词,我觉得应该是:“李林甫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开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后,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一干贤臣,对初唐以来的积弊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二十余年将大唐王朝推向顶峰,史称“开元盛世”。

李林甫登上相位的时候是开元二十三年,是个享受开元盛世成果的“富二代”。正是这位“富二代”,孜孜不倦地挖空了大唐帝国的墙角,为“安史之乱”立下“不世功勋”。

李林甫确实是“富二代”,他的曾祖叫李叔良,封郇王。李叔良又是什么人,竟然得以封王?原来他是李虎孙子,高祖李渊的堂弟。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李叔良是预谋者之一,并参加了大唐开国的一系列战役。

李林甫虽然拥有宗室子弟身份,但毕竟是远支,到他这一辈已经享受不到食邑待遇,所以他只能从起跑线上与他人“公平竞争”。

不过请别忘了一点,李林甫还有个一般人不具备的优势:家族与上层贵族的关系千丝万缕。比如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就是唐玄宗好友,姜皎的父亲姜行本也是开国功臣,家族势力不可小觑。当时有个叫源乾曜的宰相,也是姜皎的亲家。

得益于姜皎和源乾曜的提拔,李林甫一路跌跌爬爬升到国子监司业,一个从四品的中级官员。

那一年李林甫43岁,一路走来不温不火,完全看不到后来一飞冲天的迹象。究其原因很简单,李林甫不学无术,实在拿不出手。

当初源乾曜受托提拔李林甫时就讥笑他说:他这个水平哪里胜任?看在亲戚的份上勉强提拔吧。

李林甫有两个诨号,一个叫“弄獐宰相”,一个叫“杖杜宰相”。这两个称号来自于两个笑话。

李林甫的表兄姜度生了一个儿子,他写了一个帖子表示祝贺,其中有一句“闻有弄獐之庆”,差点没把姜度气晕过去。

古人对生子有个别称叫“弄璋之喜”,璋,玉也,周朝诸侯授封有“执璋礼”,弄璋之喜就是预祝孩子将来能封侯。李林甫却把高贵的“璋”写成了狗头猴脑的“獐”,估计姜度看到“獐儿子”就一头烟。

还有一次,李林甫审阅候选官员的履历,其中一个官员的判语中有“杕杜”二字。杕(duo)杜出自《诗经》,意为“孤独无援”,可李林甫不学无术,他居然把“杕”字读作“杖”。一旁的官员不敢接话,露出一副“这么高深的词汇,俺也不懂”的表情。

大概李林甫也知道自己肚子里的香油太少,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所以他把自己的另一个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权谋术。

李林甫的权谋术很有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叫“攀附逢迎”,一手叫“结党营私”。

李林甫能登上宰相之位,要感激三位贵人:武惠妃、高力士和武氏。

当年武惠妃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取代太子李瑛,李林甫主动献上膝盖,表示愿意为武惠妃母子效犬马之劳。于是武惠妃不断在唐玄宗面前替他美言,让李林甫赚足了印象分。

李林甫还有个小三,是宰相裴光庭的遗孀武氏(武三思之女),通过武氏的牵线搭桥,李林甫又攀上了高力士。

正是武惠妃、高力士和武氏的推动,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

要说李林甫这辈子最大的贵人其实是唐玄宗,为了抓牢这位贵人,李林甫用尽了“洪荒之力”。

当初唐玄宗为了让心爱的女人武惠妃开心,不惜对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起了杀心。可宰相张九龄却不奉诏,让唐玄宗骑虎难下。关键时刻李林甫学李勣,用一句“天子家事何须谋及于人”力挺唐玄宗,进而引发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悲剧。

“一日杀三子”就是开元盛世堕落的标志性事件,可以说李林甫是唐玄宗的帮凶。

为了随时把握唐玄宗的心思,李林甫可谓机关算尽,他不惜对太监、宫人竭尽巴结之能事。以唐玄宗的英明,他不可能完全被李林甫蒙在鼓里,很多时候这君臣二人其实各取所需,李林甫揽权,唐玄宗求舒坦,就像乾隆与和珅的关系一样。

比如李林甫会指示手下横征暴敛,搜刮来大量钱财以供唐玄宗花天酒地,还顺便营造一副国富民强的假象。岂不知,有点老百姓居然被提前征收了30年的税赋!

再比如唐玄宗忌惮太子的势力,李林甫就不停地打压东宫集团,逼得太子李亨两次离婚以避祸。

如果说“攀附逢迎”是李林甫“守”的一面,“结党营私”则是他“攻”的一面,他“守”,守得滴水不漏,他“攻”,攻得凶相毕露。

李林甫还有两个绰号,一个叫“口蜜腹剑”,一个叫“肉腰刀”。

当时还有一个叫李适之的宰相,此人是李世民的曾孙,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与李林甫关系不睦。为了除掉李适之,李林甫悄悄给他设了个套。

有一天,李林甫装作不经意地对李适之说:“华山那地方有个大金矿,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傻了吧唧就向唐玄宗建议:“咱们开采华山金矿吧。”

唐玄宗转头问李林甫,李林甫张开獠牙:“臣早就知道那里有金矿,可不能采啊,因为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开采就动了王气。”

唐玄宗一听就火了,严厉训斥李适之的轻率,并下旨以后不管有什么事,必须先经李林甫的同意才允许上报。

后来李林甫指示御史罗希奭,诬陷李适之勾结太子朋党,逼得李适之自杀身亡。

曾经有个叫严挺之尚书左丞,与宰相张九龄友善,被李林甫贬出朝廷。多年后唐玄宗又想重新启用严挺之,李林甫担心严挺之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有一条“妙计”产生。

他找来严挺之的弟弟:“你哥长期不在京城,受了那么多苦,你何必让他上书请求回京治病,就说得了中风,皇帝仁慈,一定会同意,这样不就免除了流放在外的痛苦了吗?”

严挺之很听话,唐玄宗接到奏疏一声长叹:可惜了,原本还想重用他,无奈他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了,去洛阳当个太子詹事养老吧。

用这种方式,李林甫“甜蜜死了”好几位官员。他位居宰相18年,倒在他手下的大臣不计其数,但凡有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几乎都逃不掉被害的命运,且手段毒辣又阴损,拿不上台面。

李林甫还曾经给唐玄宗提了个建议:边将应该多任用胡人,这些人在朝中没有根基,不会对朝廷形成危害。

唐玄宗一听这个建议好,于是从此边将大面积胡化。李林甫提这个建议其实是私心作祟,唐朝边战不断,涌现了一大批出将入相的牛人,比如张九龄。李林甫跟他们相比有先天缺陷,他没带过兵,不会打仗,文采也仅仅是“獐”级水平,怎么办呢?

那就从政策上挖断“出将入相”的根,边将不再用汉人,这会儿都跟李林甫拉齐了。

唐玄宗为何就接受了这么个昏主意呢?忌惮心理作祟啊,因为自从边地实行了募兵制后,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害怕军爷们尾大不掉,为此他甚至冤杀了忠心耿耿的干儿子王忠嗣。胡人没那么多利益纠葛,用他们省心。

李林甫的这个建议,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一颗震天雷。

由此可见,李林甫其实从来没真正关心过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他的心里只有个人的私欲,他是个掏空“开元盛世”的罪魁祸首!

唐玄宗有理由憎恨李林甫,但前提是他应该先抽烂自己的脸。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成都避难,他曾经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到李林甫。唐玄宗对李林甫的评价是:“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裴士淹很奇怪:“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您既然知道李林甫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为何还要用他十八年之久?面对诘问,唐玄宗一言不发。

他能说什么呢?这种明知故犯的错误,恐怕只有唐玄宗这种极度自私,又极度自信的皇帝才会犯。他明知李林甫是一副“甜蜜的毒药”,可他需要那份“甜”给他带来的享乐、那份虚荣,并且他自信可以抵抗得了那份“毒”,他甚至觉得这只是他控制下的一个游戏而已。

可当大梦觉醒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更多文章

  • 李白为啥要向大唐奸相李林甫的女儿和杨国忠的妹妹大献殷勤?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白,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杨玉环,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春日,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急召翰林待诏李白作诗助兴,李白随手写了《清平调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诱人入彀除政敌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宰相,皇上,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古代名人,五代十国,国防部门,官宦世家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有李适之和李林甫两位宰相共同辅政。二人面和心不和,互相倾轧,互相勾斗,但表面上还很客气。唐玄宗荒于酒色,穷奢极欲,弄得国库日见空虚,满朝文武都很着急,日夜思谋开源节流之计。最后,皇上也感觉到了财政威胁,下诏让两位宰相想办法。形势所迫,二人都很着急。但李林甫最关心的却

  • 敢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为何惧怕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安史之乱,丞相,唐玄宗

    安禄山在中国古代史上算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人物:因为安禄山挑起的安史之乱,差不点推翻唐朝。虽然在唐肃宗的挺身而出之下,唐朝开始了反击。但是,安史之乱还是让大唐再也无法恢复到盛唐盛世的局面。但是,敢于发动 “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为什么要惧怕李林甫?个人认为,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李林甫拿捏安禄山事实上,安

  • 李林甫不学无术,为何却能当19年宰相?看完你就明白此人多奸诈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宰相,皇帝,宦官,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安禄山,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官宦世家

    前言虽然在世人的眼中,善良正直的人,一直是比较受人们的推崇和喜欢的。但是在某些社会环境之下,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一个奸诈狡猾,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往往会混得更好,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李林甫的“政绩”李林甫,小字哥奴,为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是唐朝宰相,唐太祖李虎五世

  • 安禄山真是等李林甫死了才敢造反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懒人喜欢搬砖标签:宰相,唐朝,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哥舒翰,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李林甫和杨国忠是唐玄宗一朝后期的两位主要政治人物,与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重要关系。在李林甫执政时代,安禄山不仅没来得及叛乱,当他军权在握后的很长时间内,对李林甫都颇为忌惮,因此有一种很常见的看法认为:李林甫权术水平远高于杨国忠,有能力驾驭安禄山,杨国忠则是靠裙带关系上位,政治上无能,最终逼反了安禄山。

  • 李林甫VS张九龄,一个太“圆”,一个太方,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姑娘聊历史标签:宰相,尚书,诗人,李林甫,张九龄,唐玄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736年10月,洛阳宫中突然传闻闹鬼,唐玄宗每晚睡觉惶惶不安,苦不堪言,就召集大臣商议回长安。宰相张九龄上奏:“如今正值百姓收割时节,御驾经过必定会扰民,陛下还是再等等,农闲时再出发。”唐玄宗眉头紧皱,郁闷地摆摆手宣布散朝。看到唐玄宗的表情,李林甫计上心来。待到其他大臣都走后,李林甫返回来找到唐玄宗

  • 安史之乱爆发有多奇葩?李林甫去世,唐玄宗的纵容,成就了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林甫,唐玄宗,安禄山,杨国忠,宰相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把持了大唐朝政近二十年的宰相李林甫,撒手人寰,无力地松开了那双握着权柄的手。随着李林甫的去世,有一个人彻底放飞了自我,其羽翼日渐丰满,逐渐尾大不掉,最终将一个繁华富庶的唐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放飞自我的人,就是安禄山。为什么李林甫死后,安禄山会放飞自

  • 李林甫一箭三雕打击太子,明知太子受了冤枉,唐玄宗为何坐视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宰相,李亨,皇帝,皇甫,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天宝五载(746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刑部尚书韦坚、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规立太子”被杀,韦氏子弟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宰相李适之被贬黜。而身处漩涡之中的太子李亨,为了撇清关系被迫与太子妃韦氏离婚。这个事件普遍被认为是李林甫对太子集团炮制的冤案,也是李林甫的一次完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 李林甫是如何打造他的权力王国的?情妇赤膊助阵,唐玄宗明知故纵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宰相,皇帝,李林甫,唐玄宗,张九龄,高力士,书法家,五代十国,国防部门,女皇武则天

    早年,李林甫想谋取“司门郎中”之职,于是便托人走宰相源乾曜的关系。不料源乾曜却讥笑道:“郎官既要有才干还要有声望,他是那块料吗?”其实郎官仅是个六七品的小官,只是在宫里上班,与皇帝的接触机会多,升迁起来比较容易。充当郎官的一般都是青年才俊,或者豪门勋贵子弟。李林甫的出身绝对不低,他的曾祖叫李叔良,唐

  • 李林甫为什么要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林甫,节度使,宰相,王忠嗣,安禄山,唐玄宗

    755年12月,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险些导致唐朝灭国的“安史之乱”就在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世在提及“安史之乱”的时候,往往还会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此前曾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宰相李林甫。正是由于李林甫倡导的这一政策,使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