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3309 更新时间:2023/12/11 3:57:03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一个朝代的灭亡终究也会迎来新的王朝替代他。而往往朝代的灭亡是当权者沉迷酒色、荒废朝政,使得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不满所以才纷纷起兵造反,就像唐太祖所说的那样“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唐太祖讲这话时就是在告诫李唐的子孙们一定要当明君,照顾好百姓们。但他不会想到,唐玄宗让李唐天下走向了灭亡。

他后期不理朝政,国家一片混乱,而黄巢就在这时发动了起义战争。黄巢本人虽然无比残暴,但他却也为中国拔掉了一颗长达六百多年的“毒瘤”。

家境优渥,科举却始终不得志

公元820年黄巢出生在山东菏泽,祖辈世代经商靠贩卖私盐积累了大量财富。在古代,盐可是最重要的致富商机,因此黄家家境优渥。黄巢更是小小年纪就天资过人,从小就精通笔墨五岁之时就可以和祖父对诗两首。

等稍微长大之后,他对于马术、剑术十分擅长,就连射箭对于他来说都是无师自通。于是黄巢就被十里八乡的百姓认为他日后注定科举高过,必有大作为。

但现实却狠狠地让黄巢清醒,他成年之后先后多次参加由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但每一次都名落孙山。

这让黄巢大为恼火他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成绩,认为是朝廷的黑暗统治官商之间勾结这才使得自己没有被录取,于是对科举制度失望的当即写下了《不第后赋菊》。

科举做官之路行不通,心灰意冷的黄巢离开了长安回到了故乡山东菏泽去继承世代相传的祖业。

发动起义,自立为王

而乾符元年唐僖宗之时,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南地区受灾严重,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们连过冬的蔬菜都没有。

可这样艰难的岁月,朝廷竟然加大了征税力度令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而地方官吏明知道百姓生活不易却没有将实情上报。随着朝廷越来越残虐的措施,一些人终于忍受不了,他们要去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

首先是王仙芝召集了上千人揭竿起义,他们一路上攻州占县接连拿下曹州、濮州。王仙芝将他们的队伍称为草军,他们起义只是为了不想生活在吏治繁重的唐朝。

王仙芝的部队声望越来越大,黄巢因为之前科举失利再加上他确实在剑法不错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子侄共八人加入了王仙芝的草军,草军的声势愈演愈烈,全国苦于唐朝统治的穷苦百姓纷纷加入了草军,一时之间草军发展到了上万人。

黄巢和王仙芝一起攻城掠地,两人一起历时时间最长。但朝廷为了平息起义,对于王仙芝进行了诏安,黄巢因为朝廷并没有为他许下官职,十分气愤。他大骂王仙芝没有志气在黄巢和起义军的要求之下,王仙芝不得不拒绝朝廷的招安。

王仙芝和黄巢采用流动战法,两人分开行动之后王仙芝不幸被杀。

黄巢于是就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他召集王仙芝的部下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区,而这也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在这期间黄巢自立为王,在他攻入陕西长安之后,他就在881年1月16日含光殿内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为金统。

当时黄巢也统一了政权,还对于官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国受苦难的百姓以为迎来了明君,但不曾想到隐藏在后面的是黄巢残暴的本质。

残暴无比,但却拔掉了中国600多年的毒瘤

黄巢称帝之后残暴的本质才逐渐暴露出来,他沉迷于后宫的美色之中不能自拔。而更加过分的是,黄巢军队入城以后,开始到处搜刮长安百姓的钱财粮食,随意掠夺女子进行奸污,强盗的行为令长安百姓苦不堪言。

但黄巢却默许这种行为,而且黄巢身上最令人非议的一件事情当属黄巢吃人事件。

当时黄巢在攻打陈州之时由于双方作战持续时间过长造成了黄巢军队军粮不足的问题,但为了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他命令军队建造舂磨砦巨碓,将活人活活辗碎,以人肉作军粮。

更加非人哉的是他随意屠杀,在黄巢进攻广州时,广州城内有许多的外商聚集,他们和百姓们一起对于黄巢起义表示欢迎。

但面对归顺的外商,黄巢竟然命令手下对于广州进行屠城。屠城的原因竟然只是他贪图外商的钱财,就这样20多万人惨死在黄巢的部队下。

黄巢的部队在后期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百姓叫苦不迭。更加让人民生活在不安中的是黄巢令人难以揣摩的性格特点。

在黄巢进入长安后,对于朝廷官员全部赶尽杀绝,连向他主动投降打开长安城门大将军张直方因帮助一些官员藏匿,被黄巢杀死。

就是这样的残暴之人 竟然也做了一件流传青史的大好事,他以一己之力拔掉了我国长达六百多年的“毒瘤”。这个毒瘤就是门阀家族。门阀家族势力从汉朝建立就已经存在,在九品中正制之后门阀家族的势力变得异常强大。

而且门阀士族的社会地位位于王侯贵族和下层平民之间,既不用向王侯贵族一样为国效力也比下层平民生活得很好,他们衣食无忧。

但门阀家族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他们是一座巨大的石头阻碍了下层人民改变命运的机会,使得平民依旧是平民社会阶层固化严重。

但黄巢自立为王之后,对于这种门阀家族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将门阀家族连根拔起全家赶尽杀绝,就这样影响了中国600多年的毒瘤就这样被黄巢以这样残虐的方式完全解决了。

而事后在黄巢被杀后,门阀家族由于势力大减,已经失去了再次崛起的机会。

在黄巢这样统治之下,百姓们早已对他恨之入骨。于是唐朝的大将率领部队进攻长安,百姓们开门欢呼唐军的到来,在强大的唐军面前黄巢军队就从长安离开,在884年黄巢死在了狼虎谷上,仅65岁。

标签: 黄巢长安王仙芝唐朝起义军

更多文章

  • 黄巢的最后一战:五虎将败亡,李存孝勇败群雄,黄巢殒命灭巢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黄巢,李存孝,唐僖宗,五虎将,唐军,李存孝(唐朝),食盐,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黄巢曾经也想凭着一身武艺报效朝廷,不过他遇到了昏庸的唐僖宗,报国无门的他又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反唐,那就是夺取长安城赶跑了唐僖宗,一代传奇枭雄与他的大齐国就这样崛起了。正当黄巢大军一路凯歌之际,另一位无敌人物李存孝出现了,闻名天下的大齐国五虎将相继败阵,雄兵百万的大齐国也在李存孝的面前溃败了,而曾经在校

  • 当年,跟随黄巢一起杀入长安的猛人们,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黄巢,朱温,唐军,李克用,王仙芝,节度使,长安,唐朝,食盐,军事制度

    大唐乾符元年,长安城科举考试放榜,一个书生站在榜单前默默不语,这是他不知第几次落榜了,在别人的欢声笑语中,他离开街道,走在长安城的坊市内。贵府的大院张灯结彩、玉盘珍馐,而路边的行人浑浑噩噩、衣衫褴褛,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过世界的不公平,一条窄窄的街道诠释着这个时代的昏暗。离开京城时,书生写下了一首诗

  • 引用黄巢诗句为高考加油,《读者》翻车,被网友骂到火速删博

    历史解密编辑:有娱学长呀标签:黄巢,读者,高考,意林,翻车,洪秀全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帷幕。10年苦读开花结果,未来的栋梁尽在今日之莘莘学子。高考关于个人命运,亦与未来之国运紧密相连。社会大众为高考加油打气,艺人也为考生加油。人气女星迪丽热巴发火锅照“送鸿运”,祝学子超常发挥。关晓彤发自己的表情包,祝愿考生都能金榜题名,尽快收到录取通知书。有些艺人自己也参

  • 黄巢虽然残暴,但却为我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10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黄巢,唐军,大齐,毒瘤,王仙芝,起义军

    中国的古代有许多的朝代,每一个朝代的诞生也就意味着上一个朝代的覆灭。而每一个朝代覆灭的原因基本上都伴随着天灾,还有皇帝的暴政。人民苦不堪言,为了推翻暴君而发动起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唐太祖告诫子孙的一句话,可是却有人不听劝诫。唐玄宗疏于朝政,黄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动了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虽然黄

  • 历史上的黄巢有多疯狂?他的所作所为,连现代人都看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西门史纪标签:黄巢,军队,长安,安禄山,王仙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落地后赋菊》,被后人传颂至今。黄巢借咏叹菊花来形容所向披靡的义军力量。穿过那盛放的金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进入长安城折射出的耀眼金光。这时的黄巢更是威风凛凛的“黄王”,带着民众的激愤、

  • 59岁黄巢占领广州后屠尽胡商,唐僖宗笑道:反贼把自己流放岭南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僖宗,黄巢,广州,王仙芝,高骈,唐军,胡商,广州市,唐朝,食盐

    “三哥,我军在黄梅大败,我哥被宋威抓去杀了,大将军王仙芝也被他们割去了头颅,如今义军树倒猢狲散,如何是好啊?”双唇干裂的尚让跪倒在黄巢身前,用一种极其沙哑的声音传达着心中的恐惧,低头望去,他的双目已然哭得红肿。然而黄巢并未说话,冷峻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悲伤,只是轻轻的转过身,感慨万千:“两年前,他义无反

  • 杨开慧对毛主席的误会,缘自元稹这首诗,几经解释,最后和好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巴巴地的绝活标签:毛主席,元稹,杨开慧,毛岸英,兔丝

    毛主席和杨开慧结婚后,两人生活的非常幸福甜蜜,但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因一些小事而误会,闹一阵子别扭,甚至谁也不想理谁。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居住时,毛主席白天组织各种活动,开展革命运动,晚上和杨开慧一起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毛主席利用安静的夜间,撰写和起草文件,杨开慧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抄写各种毛主席定稿的

  • 薛涛:她在江畔等候了一生,也没等到元稹回来的身影,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薛涛,元稹,江畔,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小说家,唐朝,艺术家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小时在成都时就知道有个望江公园,现在我厂一些老职工聚会还常常选择这个地方,里面的竹子是一绝,不仅种类繁多,且很多是珍稀品种,在竹映下的竹椅上,来一杯香茶,聊天说地,叙旧怀情,倒也清雅的很,它还有个名字叫薛涛园,是专门为纪念薛涛而建的。园中有个望江楼大家也是知道的,但因为要收2

  •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①元稹《行宫》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行宫,宫女,皇帝,元稹,唐朝,诗人,唐玄宗,安史之乱,女皇武则天

    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歌大意是:寂寞冷落的旧行宫里,花儿寂寞地开放。几个留守多年的白发宫女,闲坐无事谈论着唐玄宗的逸事。行宫,是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唐代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说,天宝末年,一些宫女被“潜

  • 白居易和元稹,让人难以理解的友谊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元稹,白居易,薛涛,长安,诗作,张生,艺术家,唐朝

    传说,元稹是西厢记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的男主角——张生。元稹放弃了昔日的恋人(崔莺莺)而娶了别人为妻。不管这段情事是真还是假,但在历史上确实有元稹负了薛涛。而让我想不明白的是,这个负心汉却跟白居易有着刻骨铭心的友情。对,你没看错,是友情。初见801年,元稹与白居易同时参加吏部考试。这一见不得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