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59岁黄巢占领广州后屠尽胡商,唐僖宗笑道:反贼把自己流放岭南了

59岁黄巢占领广州后屠尽胡商,唐僖宗笑道:反贼把自己流放岭南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790 更新时间:2024/1/3 20:02:18

“三哥,我军在黄梅大败,我哥被宋威抓去杀了,大将军王仙芝也被他们割去了头颅,如今义军树倒猢狲散,如何是好啊?”

双唇干裂的尚让跪倒在黄巢身前,用一种极其沙哑的声音传达着心中的恐惧,低头望去,他的双目已然哭得红肿。然而黄巢并未说话,冷峻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悲伤,只是轻轻的转过身,感慨万千:

“两年前,他义无反顾的加入到草军中,与王仙芝把酒论英雄。一年前,他在蕲州城中暴揍接受朝廷招安的草军老大,从此与王仙芝分兵。如今,天人永绝,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断头西游,而他却不知未来在何方。”

王仙芝被杀,黄巢起义

过了许久,悲泣的尚让终于停止了哭声,斩钉截铁地说道:“三哥,不如我们重整草军,接过王仙芝的大旗,将反抗的事业继续走下去,可好?”

黄巢满意地看着阶下的尚让,直到此刻他才明白,为什么尚让能够活着来见他了。

王仙芝在时,黄巢不过是义军的三号人物,在他的上面还有尚君长。因而,尽管分兵后的黄巢四处出击,可并未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打击力度也不大。如今尚让带着草军的残兵败将来投他,必然将他变成了唐军的首位进攻目标。

而对于尚让带来的草军,黄巢更是拿不准主意,这些人大多是王仙芝的亲随,曾跟随王仙芝9次向朝廷乞降,在被拒绝后才勉强跟朝廷决战。

可在尚让的当众表态后,黄巢才放下了戒心。自从蕲州分兵后,黄巢看尽了朝廷的冷暖,已经切断了招安的幻想,一门心思地打到长安城,将唐僖宗从皇位上掀下来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黄巢将推翻唐僖宗统治作为目标

黄巢投降朝廷

经过短暂的改编后,黄巢确立了自己在草军的军事地位,同时一改王仙芝时期的散漫态度,转而建立了政权,并给自己的政权起了一个相当牛气的名字:王霸。有了政权自然会有名号,黄巢的名号比王仙芝的“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统”更具野心和杀气:冲天大将军。随后剑指长安,连取沂州、濮州等多地。

然而,愤怒和仇恨取代不了永久的胜利,兵发长安的那一刻,黄巢便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唐王朝分布在各地的节度使,也从看戏转而成为护国基石,对志在长安的黄巢围追堵截,恨不得将其剥皮抽筋,而击杀王仙芝的平叛大将曾元裕更是火线出击,带着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将黄巢一步步压制在山东西南部。

刚刚当上老大没多久的黄巢就重蹈了王仙芝的步伐,他麾下的草军已经被唐军四面合围,用不了多久便会与王仙芝地下相见了。可黄巢毕竟是读书人,脑袋比较活泛,想了一宿,终于想到了保全草军的好主意:投降。

黄巢向朝廷投降

一个月前,黄巢与尚让还信誓旦旦地说着打到长安去,如今只能跪地乞降了。收到黄巢投降声明的唐僖宗对此不屑一顾:王仙芝的人头尚且在长安城门上挂着,区区黄巢又何足道哉。

可唐僖宗仍旧接受了黄巢的乞降,他想利用招安的方式,迫使黄巢放下兵器,然后在郓州将黄巢一网打尽。

唐僖宗的诏书很快就抵达黄巢军营,对于黄巢的弃暗投明给了高度赞赏,同时册封他为三品右卫将军,并将郓州作为招安基地,命令草军前往郓州受降。

此时大唐精锐部队已进驻郓州,摆好了鸿门宴,磨刀霍霍地等着黄巢自投罗网,可他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黄巢的身影。一个月后,消息传到郓州,黄巢利用投降的机会延迟了朝廷的围剿,已经跳出了唐军的包围圈,往滑州方向前进了。

转战滑州

草军越过长江

听闻黄巢诈降消息的唐僖宗气的上蹿下跳,赶紧命令驻扎在郓州的部队追剿草军。然而,此刻的黄巢犹如脱缰野马,再也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从滑州出发,进占商丘,遭遇小股唐军后又主动撤退,转而攻打西边的开封,之后又折回到滑州附近,进占卫南县城,等唐军将要形成包围网的时候,黄巢又巧妙的转到叶县和禹县去了。

短短二十几天的时间,黄巢在河南东部划了一个半圆,而圆点就是洛阳。熟悉地图的唐军将领将这一预判上报朝廷后,唐僖宗等人大为震惊:原来黄巢是想攻占东都洛阳啊。

洛阳在唐朝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率先从范阳进军洛阳,以此扼住了关中的反扑势力,并以洛阳为跳板,进占长安。一旦黄巢占领洛阳,挟持洛阳城中的富商以及朝廷中的高干子弟,无疑将摧毁长安城中官员的抵抗信心。

因此,唐僖宗紧急将驻扎在荆州一带的曾元裕调往洛阳,并命令各种精锐部队分别把守洛阳周边,以防备黄巢的突然袭击。

然而,这一切都是黄巢的计谋,目的就是将斩杀王仙芝的唐军大将曾元裕调离荆州。就在曾元裕奉命日夜兼程前往洛阳时,黄巢带着草军淡定地渡过了长江,离开了中原这块四战之地。

曾元裕被调离荆州

“流放岭南”

长江以南是唐朝军事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向来不受朝廷的重视。进入江南的黄巢将下一个掠夺场所定在了富余的浙西,那里富商遍布,财宝无数,足以支撑起草军之后多年的物资供给。

可兴致勃勃的黄巢刚踏上浙西这块土地,便遭遇了起事以来最大的失败,唐末最后的名将高骈用他高超的军事能力让黄巢明白了一个道理:打仗靠的不是人多势众。而草军在此战中死伤数万兵马,黄巢最为倚重的三位心腹将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全部投降。

与高骈一战后,黄巢对高骈看管的浙西地区不再有任何非分之想,转而进行战略转移,再次往南逃,跨过荆棘遍布的仙霞岭,从福建跑到广州去了。

高骈击溃黄巢

听闻59岁的黄巢呆在广州,朝廷的官员都笑了:“这个反贼,把自己流放岭南了。”

朝廷对黄巢已然没有任何戒心,只要黄巢不北上,就算他在广州称王称霸,唐僖宗都懒得管他。黄巢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广州虽然偏僻,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里能够见识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还能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比坐在长安城中的唐僖宗差不了多少。

而且,黄巢在广州一次性杀了十二万胡商,垄断了当地的经贸往来,无数财宝源源不断地流进他的府中,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冒着风险北上拼命了。

可岭南地区的毒蛇、瘴气让草军如临大敌,伤亡损失极大。作为草军大将,黄巢不得不离开这个安乐窝,带着手下的兄弟们继续跟唐军真刀真枪的拼杀。

黄巢继续北上

兵败刘巨容

重走仙霞岭绝不在草军的考虑范围内,更何况在仙霞岭的尽头还有苦主高骈。黄巢在广州另外选择了一个水路,沿着灵渠北上,笔直的一条线,杀入江陵,渡过长江。

此时,坐镇荆州的唐军大将已经不是曾元裕了,而是宰相王铎。王铎虽有救国之心,却能力有限,打仗水平不行,识人能力更差。大唐名将李晟的孙子李系与赵括一样,从未参与任何战事,却喜好纸上谈兵,然而在王铎眼里,李系是一位远胜于曾元裕的后起之秀。

正是有了李系的支持,王铎才敢于接下防备荆州的任务,而李系自然被他放在了长沙这个重要位置上。

可李系连一天都没有坚持,看到黄巢的旗子就跑了,以至长沙失守,十万长沙人被屠杀,尸体塞满了整个湘江。

听闻长沙丢了,后方的王铎有些慌张了,而他再次听说草军拥兵五十万的时候,当天晚上就溜之大吉了。王铎往襄州跑,他想投奔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可刘巨容并未在城中,与王铎相反的是,当草军号称五十万之众时,王铎选择往后跑,刘巨容选择往前压。

刘巨容进军荆门

刘巨容带着五百沙陀骑兵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的几千兵马抵达荆门的时,黄巢已经静候多时了,可此战黄巢再次明白了职业军人和流民组成的草军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数十万草军土崩瓦解,黄巢如丧家之犬仓皇逃窜。

然而,刘巨容放过了黄巢,唐末名将受够了朝廷“兔死狗烹”的把戏,因此将养寇自重当成了保全性命的最佳法宝。

逃出生天的黄巢到死都不明白刘巨容为什么这样做,他只顾着一路狂奔,尽管身边没有多少人,尽管他没有任何大后方,尽管高骈在浙西虎视眈眈,可他并不畏惧,因为他要前往的目的地江西,那里有无数的流民,那里是他最佳的暴兵场所,有他幻想的一切。

更多文章

  • 杨开慧对毛主席的误会,缘自元稹这首诗,几经解释,最后和好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巴巴地的绝活标签:毛主席,元稹,杨开慧,毛岸英,兔丝

    毛主席和杨开慧结婚后,两人生活的非常幸福甜蜜,但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因一些小事而误会,闹一阵子别扭,甚至谁也不想理谁。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居住时,毛主席白天组织各种活动,开展革命运动,晚上和杨开慧一起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毛主席利用安静的夜间,撰写和起草文件,杨开慧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抄写各种毛主席定稿的

  • 薛涛:她在江畔等候了一生,也没等到元稹回来的身影,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薛涛,元稹,江畔,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小说家,唐朝,艺术家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小时在成都时就知道有个望江公园,现在我厂一些老职工聚会还常常选择这个地方,里面的竹子是一绝,不仅种类繁多,且很多是珍稀品种,在竹映下的竹椅上,来一杯香茶,聊天说地,叙旧怀情,倒也清雅的很,它还有个名字叫薛涛园,是专门为纪念薛涛而建的。园中有个望江楼大家也是知道的,但因为要收2

  •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①元稹《行宫》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行宫,宫女,皇帝,元稹,唐朝,诗人,唐玄宗,安史之乱,女皇武则天

    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歌大意是:寂寞冷落的旧行宫里,花儿寂寞地开放。几个留守多年的白发宫女,闲坐无事谈论着唐玄宗的逸事。行宫,是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唐代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说,天宝末年,一些宫女被“潜

  • 白居易和元稹,让人难以理解的友谊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元稹,白居易,薛涛,长安,诗作,张生,艺术家,唐朝

    传说,元稹是西厢记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的男主角——张生。元稹放弃了昔日的恋人(崔莺莺)而娶了别人为妻。不管这段情事是真还是假,但在历史上确实有元稹负了薛涛。而让我想不明白的是,这个负心汉却跟白居易有着刻骨铭心的友情。对,你没看错,是友情。初见801年,元稹与白居易同时参加吏部考试。这一见不得了,从

  • 被大诗人元稹玩弄的多情崔莺莺,后人在戏曲中让她拥有圆满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元稹,张生,莺莺传,西厢记,莺莺

    文:夕又(读史专栏作者)《西厢记》的最后,张君瑞高中状元、帽插金花来迎娶崔莺莺的时候,大家一定都相信那是真的吧,都相信那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又美又暖。可是,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故事的真相,是何等无情!张君瑞和崔莺莺的故事,来源于唐时的《莺莺传》。张生一出场,就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二十三岁了还没有真正

  • 李白的侠客行豪气万丈,元稹不服挑战了一首,同是名作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老表社会观标签:李白,元稹,诗人,唐朝,侠客行,信陵君,千古名句

    李白的侠客行豪气万丈,元稹不服挑战了一首,同是名作谁更胜一筹无论哪个朝代,诗人们都是善于文斗。在古代,诗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更多的人则会饮酒作诗,拿前辈的诗出来品鉴,兴致来了,还能模仿一二,更有甚者还能打破原诗的意境,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李白心中藏着一个侠客梦,便写下来一首豪气冲天的《侠客

  • 不一样的悼亡诗,元稹和李商隐,谁的爱情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元稹,李商隐,白居易,悼亡诗,诗人,悼亡

    元稹与白居易作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参与者,主张诗歌反映现实,揭露并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现象,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疾苦和愿望。但历代都存在“重白轻元”的现象,固然在思想深度及艺术造诣上,元稹稍逊风骚,但在艳体诗及悼亡诗的创作方面,元稹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白居易,他的这类作品,融入了自己的实际生活体

  • 红颜知己到底是什么,唐朝诗人元稹告诉了我们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宿哲萌宠标签:元稹,爱情,唐朝,薛涛,如花,诗人,红颜知己

    爱情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千百年来最神秘的话题。并不是寂寞无聊单调时的消遣行为,也不单单是生理需求时的渴望。而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思念,一种不因时间和现实而放弃的情愫。爱情走向婚姻是人们的向往,然而爱情一旦变成婚姻,剩下的只有过活。婚姻是最真实的生活,不是精神上的浪漫。爱情是精神,婚姻

  • 大唐才女刘采春的悲情人生:25岁出轨渣男元稹 32岁绝望投河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采春,元稹,薛涛,鱼玄机,白居易,李冶

    (说历史的女人——第1303期)上期(说历史的女人第1301期)笔者专文介绍了唐朝大才女薛涛,这次接着介绍大唐第三才女。她就是同薛涛、李冶、鱼玄机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的刘采春。其实所谓第三才女,只是方便的说法,在四大才女中,很难说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里是按出生的先后排序。四人中,李冶出生于公元730

  • 元稹|虽仕途坎坷,好在有挚友互赠诗词相伴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元稹,尚书,诗词,诗友,唐朝,诗人,白居易,相伴一生,千古名句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