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怀素晚年草法,“千金不换”

怀素晚年草法,“千金不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坦腹斋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1/25 6:05:28

编者按:现在的草书学习,主要集中在孙过庭《书谱》。然而,“转益多师是汝师”,兼收并蓄,才是进步。怀素晚年小草《千字文》,被评为“一字值千金”,所谓“千金不换之帖”也。我们从今天开始,逐集解析怀素晚年内敛的草书笔法,以帮大家揭开此帖神秘面纱,为进一步临习提供一把钥匙。

书法技术的核心是用笔,不同的用笔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结字体势以及风格特征,对笔法的追溯与辨析也是书法家惯用的分析手段。

中国汉文字的表达,刀法早于笔法,在笔出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刀代笔,甲骨文,包括金文都是用刀来完成的。毛笔产生后,在长期应用中,总结了一些用笔的方法,我们广义上称之为“笔法”。应该说在秦汉之间,帖学还没有出 现(书法界一般把羲之视为帖学的开山祖), 秦篆汉隶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用笔方法,篆书用笔,圆起圆收,中锋行走;隶书侧锋起笔,方折入纸后摆正笔锋,也是中锋行走,篆隶中间的这一段用笔区别不大,只是篆书的线质更为圆实,形成了篆隶典型的用笔方式。

王羲之根据魏晋民间直锋切入的书写习惯以及汉隶笔踪,慢慢演化为侧锋入纸后稍微摆正笔锋,一推直进的用笔方式,这种中侧并用的用笔方法,快速、干净的行笔过程,形成了“一拓直下”的笔法,在他中期的《二谢帖》、《得示帖》、《丧乱帖》等尺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孔侍中帖》中“不能”、“取消”两处,尖锋起笔,笔势向上摆到中锋,折而略顿回到中锋位置,这样不停地由侧锋到中锋的转换,节奏明快。这种特征在王羲之 的行草书中最为常见。

我们现在看到相关的怀素作品,他的用笔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特征。怀素从草书使转的要求出发,一变行书“一拓直下”的方式,采用了“篆籀绞转”的用笔方式,“篆籀绞转”在草书中应用,使得用笔对线条行笔过程的稳定感要求较高,通过不断地绞转来保持线条的力度和长线的运动。

这是怀素大草书写常用的笔法。他在大草中连绵书写时化方为圆,便于线条的流转,达到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的审美意识。

如《自叙帖》中“目愚劣”三字,起笔含蓄,入纸的一瞬间,逆锋入纸,略带回锋,回顺后快速行笔,“目”的横折、“愚”的两个横折、“劣”的横折都化为圆转,行笔过程一直保持着中锋状态。

怀素《小草千字文》初看简静平和,用笔不快,但是书写节奏丰富,恪守古法,笔锋藏露相间,刚柔相济,笔致简远,令人心生飘飘欲仙之遐想。

下面就《小草千字文》笔法进行具体分析。

#1

特殊起收笔

“简”和“要”两字,横画的起笔一露一藏,收笔刚好相反一藏一露,从这两字的起笔方法看无论是用尖锋起笔还是藏锋起笔,都还是二王的用笔方式,和他在大草中的圆锋起笔不一样,“要”字虽为藏锋,但这是笔锋侧面停在纸上后马上一个回锋的动作,带有“切”的动作。

这是王羲之在转折之处最常见的一个用笔动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怀素晚年对王羲之经典法帖一类的作品用心颇深。

“敬”字,尖锋入纸,拎着笔走线,轻盈流畅。“存”字,取笔下压,敦厚稳重。

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在收笔上最能体现它的用笔特征。《小草千字文》的起笔形态多样,但在收笔上,绝大部分是回锋收笔,使之笔势回流,并且在回锋过程带圆转的动作,所以收笔显得很圆融。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让其字字独立,意态饱满,同时整体作品又具有含蓄、恬静、简约之美。

怀素《小草千字文》局部

假如仅仅把《小草千字文》的收笔作为一种技术学习,其难度不是很大。假如从它的风格特征上讲,很多人也可以体悟到上述之美。但是,要进行从风格到技术有机结合的分析,从审美到表达的应用,这是一个书法家在读帖、临习过程中应该要有的意识,这就涉及到书家对书法语言特性的感悟能力。

在一般的书写规律中,以竖画为整个字的结束时,很容易一展笔锋,有意拉长。在《小草千字文》中,在以竖画结束的结体中有一半怀素很克制地“蹲”住线条。如“行”、“升”二字。

但也有顺其笔势一拉而下的长线条,并且不收笔,尽显俊朗、飘逸之风,使得本帖并非一味地含蓄不发,也让《小草千字文》静中有动。如“剋”、“军”二字。

《小草千字文》的回锋收笔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出锋连带下一字的例子,出锋连带形成字串,在二王里用得最多。收笔时拎起笔,又不使笔锋离开纸面,映带到下一字的起首的笔画,通过在纸面运行上调笔锋继续书写。

在怀素大草,特别是《自叙帖》中,怀素连带的方式又别于《小草千字文》。《自叙帖》在走笔中,字与字之间的连带,不提笔,使其连带的线条与字内笔画的线条粗细一样,表现了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的审美取向。

征稿事:坦腹斋公众平台常年向广大中青年画家征集国画类稿件,通过便可在平台发布。如有意向,请加张大拙微信 zdazhuo

好汉留步!留个言再走!

更多文章

  • 黄庭坚与“张怀素狱”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蔡京,徽宗,苏轼,宰相,诗人,唐朝,黄庭坚,张怀素,王安石,散文家

    一1105年11月8日,徽宗崇宁四年九月三十日,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病逝于宜州贬所,享年六十一岁。在晚年日记《宜州乙酉家乘》中,黄庭坚记载了他和一个叫范廖的人朝夕相处、时相游从的最后时光。宜州,今广西河池,乙酉,即崇宁四年。是年三月十五日,范廖抵达宜州;次日,初谒黄庭坚;五月七日,两人徙居南楼;直至九

  • 宋徽宗用金子打造的“绝版”草书,一字值一座别墅,怀素也没这么贵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茶,怀素,草书,赵佶,画家,香草,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书法作品

    现在社会的审美理念大多都以瘦为美,在书法界也有“书贵硬瘦”的说法,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瘦金体”,点画瘦劲挺立,成为现在的一大学书风尚。宋徽宗最出名的“瘦金体”就是瘦金《千字文》,这幅作品一直都是各大学书者的首选范本,但是宋徽宗最好的一幅《千字文》不是“瘦金体”。而是草书《千字文》,此作是宋徽宗在

  • 卢藏用:他因走终南捷径而被后世不耻,最终因依附权贵而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卢藏,隐士,陈子昂,李白,宋之问,杜甫

    卢藏用: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疫情来袭,在家呆有月余,在这次武汉爆发,继而影响到全国的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受到了国人普遍的敬仰,一位敢说真话,有担当的老人,值得人们尊敬,致敬钟老。在敬佩钟老的同时,我对他这个名字也颇有感触,因为,这是与我们国家一个很神奇的山脉谐音的名字,一看就是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世家

  • 安史降将及藩镇之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正己,节度使,田承嗣,淄青,淮西,安史,军事制度,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期待您点击关注!带您读杜甫夔州诗歌,看唐时奉节风物,观杜甫日常生活,感诗人心路历程!壁画回纥人形象参与平叛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出身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高句丽人,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

  • 清代“楷书之冠”,竟是一个小县官,把颜真卿、欧阳询写活了,“田楷”跟他比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小楷,田楷,欧阳询,颜平原,赵孟頫,灵飞经,颜真卿,国防部门,书法作品,台湾清治时期

    谈到清代书坛,大家的印象似乎都不太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从馆阁体中跳脱出来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一定的审美眼光。就像现在要摈弃“田楷”,取法乎上,也会遭到许多人的讨伐。不论如何,清代书坛也不是“颗粒无收”,比如“清四家”、梁诗正、傅山等人的书法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然而夺得清代“楷书之冠”的人

  • 欧阳询楷书首次问世,曾被人抢走,专家:这字将改变书法史!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欧阳询,书法,楷书,书法史,欧楷

    当代书法界有一个“刘”姓书法家曾说:当代书法已经超越了古人。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认为此人真是大言不惭,今人怎么可能超越古人呢!其实今人书法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古人,比如书法展览次数之多,比如书法从业人数之多,比如书协成员制度,比如书法的尺幅之巨,比如书法创新者人数之众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超越古人的方面

  • 欧阳询名帖,竟藏着一位绝世“书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小楷,碑帖,欧阳询,翁方纲,书法家,书法作品

    日本大谷大学藏本宋拓欧阳询《化度寺碑》, 清代学者、文人于其上题跋累累。最有学术价值也最有名的,是翁方纲用极工整小楷在上面书写的几段长篇考据。 文辞修养、书法水平与考证功力,足以使今日之大部分专业的博士、博导汗颜。 只可惜研究结论并不正确,被后人给推翻。使我最感触的,却非这段公案。 而是这本著名拓本

  • 欧阳询「楷书手卷」(疑)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薛稷,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书法家,中国书法,楷书手卷,书法作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史称“大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

  • 书法初学,不宜练欧阳询《九成宫碑》?原因到底何在∣为池跨水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晋公子标签:欧阳询,九成宫碑,楷书,王羲之,颜平原,书法

    一、为二、池三、跨欧阳询的楷书,相比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诸家楷书,要更难学一点。若是初学入门的人,这种感受恐怕会更明显。学习欧阳询楷书的难点集中在哪里?我想,这个“跨”字足以让我们窥豹一斑了。“跨”字,在历代楷书法帖中最常见的字形有两种:上图中的两字都取自《东方朔画赞》,只不过左边一字传为王羲

  • 欧阳询《九成宫碑》被复原成功,每个字都与真迹毫无差别,现在是国宝级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欧阳询,王羲之,书法家,九成宫碑,书法作品,国宝级文物

    对于学习楷书的朋友而言,唐代的楷书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顶峰,尤其是著名的“初唐四大家”,这四个人基本奠定了中国楷书的基本范式,后世学习楷书的名家,无一不是从这个体系当中演化出来的。其中最值得当代人学习的无疑是欧阳询,这是因为欧阳询的楷书在审美上极度符合当代书法学习者的审美取向,另外,欧阳询的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