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藏用:他因走终南捷径而被后世不耻,最终因依附权贵而客死他乡

卢藏用:他因走终南捷径而被后世不耻,最终因依附权贵而客死他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4025 更新时间:2024/1/17 12:11:20

卢藏用: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

疫情来袭,在家呆有月余,在这次武汉爆发,继而影响到全国的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受到了国人普遍的敬仰,一位敢说真话,有担当的老人,值得人们尊敬,致敬钟老。

在敬佩钟老的同时,我对他这个名字也颇有感触,因为,这是与我们国家一个很神奇的山脉谐音的名字,一看就是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世家大族,才能起得这般好听的名字,严重羡慕中。

终南山,一个在中国文学和历史上留有太多故事峰峦,当年读祖咏的《望终南积余雪》诗便为之神往,加上后学历史,更觉神奇,再往后,一部叫作《空谷幽兰》的书,生生地是将我带进了那亦梦亦幻的云雾山中。

在同终南山密切相关的典故中,无疑要数“终南捷径”最为著名了,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卢藏用现在却没几知道,因为,在大唐群星灿烂的诗人中,他实在是个提不起的三流诗人,而于政治上,又是个为人不耻的小人物。

说他为人不耻,是现在知道或了解他之人的普遍看法,因为,所谓“终南捷径”是想通过隐居来获取高洁声名,引起关注后进而步入仕途,以此来达到升迁的目的,这作为一种进阶之手段,当然是为人不耻的,所以对卢藏用来说,也不冤枉他了。

不过,卢藏用并非只有这一个“终南捷径”,对他的解读其实也是可以看作了解盛唐诗人生平的前奏,因为在他身上,聚集着很多那个时代诗人的特征。

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即今河北涿州人,进士出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后召授左拾遗,又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约50岁时逝世。

从这短短简介中能看出,他的官当得还算很大了,礼部侍郎可是副部长级的高官了,而且当时的礼部,可是包括现在的文化部、外交部及教育部的众多职责了,但其中的一个“终南捷径”,再加上依附太平公主,这两项是卢藏用被后世最为谴责之处。

不过,他在当时可是名气很大之人,学文学史的都知道一个名词叫“仙宗十友”,指的是初盛唐交替之际的十位有大诗名之人,包括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这些顶级诗仙,当然,卢藏用也位列其中,只是就现在来看,他同上面这几位相比,说个天上地下都不过分。

在初盛唐时期,由于李唐以老子后人自居,受道家思想影响,许多文人热衷于在山中隐居,但有人将这“仙宗十友”归于十位喜欢隐居的人,所以有此称呼,这个就是大谬了,要我看这十人中除司马承祯外,没有一个真正想当隐士的,如那宋之问不择手段地急于向上爬,怎么可能还喜欢去当隐士,是吧。

卢藏用虽然现在没几人知道,不过,在正史新旧《唐书》中,对他的着墨很是不少,《旧唐书》用了近两千字,《新唐书》删减后也有八百多字,这些远高于对其他一些诗人的介绍,可见,他在当时还是个很知名的人物。

卢藏用也算是个“官二代”,史载其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而且他有四绝,即文章、书法、音乐和围棋,可见他在当时也是个出类拔萃的大才子,他同陈子昂是好友,两人诗歌唱和,互相欣赏,在京师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时光。

及陈子昂去边关建功立业,后来又回归家乡,被奸人所害,卢藏用不仅将其子女接来抚养,还整理了子昂的诗文,集为《陈伯玉文集》广为宣传。

可以说,没有卢藏用就没有陈子昂,至少不会有现在这般响亮的声名,因为,现在赞美陈子昂的那“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

他同陈子昂是否为同年进士不得而知,但二人中进士后久久不得实职,就在京城晃荡却是事实,谁也耗不起这无果的时光,于是,陈子昂选择了远走边关,而卢藏用则选择了去终南山隐居。

他去终南隐居自然不是去当真隐士,而是想借此赢得声名来步入仕途,这个谁都明白,关键是你自己不能说出来嘛,要怪只能怪他自己,把这人人心中有,人人不敢说的事合盘托出,他也从此背上了一个假隐士之名。

史载,他同当时的另一位大才之人,也是“仙宗十友”之一的司马承祯一起在终南山隐居,又一起以高士被聘,而这司马承祯被征召后坚持不仕,欲归山,卢藏用送之,指着终南山云:“此中大有嘉处”。

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在终南山隐居,那是非常美妙的事情,好处大大的有。却被对方讥道:在我看来,去终南山隐居,应该是通往仕途的一条捷径吧?卢藏用被怼得当时就羞红了脸。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能做不能说,反之也有很多事情是能说不能做,“终南捷径”其实只是为尽早入仕方式中的一种,相比较其他途径,在道德层面上,我觉得还要高尚许多的。

当年李白杜甫们,手持“拜帖”,四处向有话语权的勋贵们谒见,以期得到他们的提携,现在没人说他们有半个不是吧;那陈子昂为了引起关注,千金购古琴摔之,典型的哗众以吸睛吧,不但没有说他的手段有何不妥,反而说他是名士潇洒。

就说那孟浩然,不也是在家乡的襄阳山中隐居,四五十岁了没人理他,结果实在熬不住了,才又来到长安来考试图出身,反而被闻一多先生称誉“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而没有人说他是假隐士。

更有甚者,有人说李白和王维成不了朋友,原因是他们是情敌,都是拜在玉真公主的石榴裙下,此事是否为真我不知道,但他二人走的是玉真公主的门路那是铁定的,也没有人认为有何不妥嘛。

关键并不在于是否是真隐居或假隐居,而是卢藏用被时人讥为“随驾隐士”,说的是他的隐居是随着皇帝的宫居而走,即,武则天在长安时他便在终南山,女皇去了洛阳,他就在附近的嵩山隐居。

其实,这个我是不太相信的,想那女皇离开京师的时候能有几何,外出的时间能有几多,离得近就能引起注意?我才不信;这必是后世在不耻卢藏用“终南捷径”基础上的一种的叠加。

真正对他有非议的并不是走“终南捷径”,而是他后来依附太平公主,更有人说他是太平公主的面首,这个就只有他们二人能知道了,因为史无记载,不能说一个依附就成面首了,想当初,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不也依附过二张,难不成也是女皇的面首?

依附太平公主是正史记载,当为史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朝堂上一团的乱象,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几个女人你上我下的,作为当臣子的,谁也不知道风吹向何方,明天是阴是晴;所以,如果想有点作为,想做点事,依附哪个都很正常,不然,就只能做个万事不关心的乐呵醉翁。

想来这卢藏用还是有抱负之人,要知道,招他出山的是智慧超人的武则天,没点真本事能在她手下混事?梦吧。

而且卢藏用还真做了事的,史载其“上疏极谏作兴泰宫,不从”,一个“极”字说明,他还是有责任心的;而且,他在中宗朝时,还“数纠驳伪官”,但是,该说的说了,无奈皇帝不听,那就没办法了。

也许是官当久了,说话也没甚人听,在中宗朝后,他为官“于权要多所迁就”,就是说,他在其位不谋其政,明哲保身,这当然也饱受非议。

但正史对他很是不满,于记载颇有些矛盾之处,一边赞他是“数纠驳伪官”,一边又说他为官是“及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获讥于世。”却也没有提出相应的事例,所以,他如何的投机专营,也只有想象中了。

有些诡异的是,他是在中宗李显时当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现组织部副部长了,后又擢中书舍人;而说他依附太平公主,却又没见公主给他封个啥高官,也不知道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换来的就四个字,“配流岭表”,接着就同杜审言和宋之问等一众人,发配到岭南去了,后来就死在岭南了。

由于卢藏用的声名不佳,死后也没人给他的诗文集册,几乎全部轶失殆尽,所以,后世也不知道他的文采有多好,据说还有《春秋后语》、《子书要略》、《老子注》等传世,我没看见过,权信之,倒是《全唐诗》收其八首诗,从这寥寥的几首诗中,是能看出他还是很有些功力的。

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

萸依佩里发,菊向酒边开;

圣泽烟云动,宸文象纬回;

小臣无以答,愿奉亿千杯。

这是一首名为《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的应制诗,内容当然没有什么值得赞叹了,但首联还是显得很大气,整首诗律合平仄,看来他写这类赞美诗还算是得心应手的。

卢藏用被时人称为“多能之士”,除了文章诗歌写得好外,围棋下得是最好的,可惜没有留下棋谱,所以也不得其精妙之处,但史书载他的字写得是一流。

“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草,晚师逸少,八分有规矩之法。”如此的赞美想必也很是了得,但同围棋一样,也没有传下遗墨,只能想象了。

观卢藏用的一生,因走“终南捷径”又依附权势,显得很是狼籍,在历史上是被视为假隐士的典型,其实,如果换个角度看,他只是以退为进、以隐求官,然而,一时有一时之风气,不见于后世不等于不见于当时。

所以,我们也不必一味地用正人君子的道德观念来苛求了,毕竟在历史上,如巢父、许由般的真隐士者,能有几人哉?只是可惜了,卢藏用的那么多诗文,随着他的声名不佳而不传。

标签: 卢藏隐士陈子昂李白宋之问杜甫

更多文章

  • 安史降将及藩镇之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正己,节度使,田承嗣,淄青,淮西,安史,军事制度,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期待您点击关注!带您读杜甫夔州诗歌,看唐时奉节风物,观杜甫日常生活,感诗人心路历程!壁画回纥人形象参与平叛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出身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高句丽人,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

  • 清代“楷书之冠”,竟是一个小县官,把颜真卿、欧阳询写活了,“田楷”跟他比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小楷,田楷,欧阳询,颜平原,赵孟頫,灵飞经,颜真卿,国防部门,书法作品,台湾清治时期

    谈到清代书坛,大家的印象似乎都不太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从馆阁体中跳脱出来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一定的审美眼光。就像现在要摈弃“田楷”,取法乎上,也会遭到许多人的讨伐。不论如何,清代书坛也不是“颗粒无收”,比如“清四家”、梁诗正、傅山等人的书法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然而夺得清代“楷书之冠”的人

  • 欧阳询楷书首次问世,曾被人抢走,专家:这字将改变书法史!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欧阳询,书法,楷书,书法史,欧楷

    当代书法界有一个“刘”姓书法家曾说:当代书法已经超越了古人。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认为此人真是大言不惭,今人怎么可能超越古人呢!其实今人书法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古人,比如书法展览次数之多,比如书法从业人数之多,比如书协成员制度,比如书法的尺幅之巨,比如书法创新者人数之众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超越古人的方面

  • 欧阳询名帖,竟藏着一位绝世“书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小楷,碑帖,欧阳询,翁方纲,书法家,书法作品

    日本大谷大学藏本宋拓欧阳询《化度寺碑》, 清代学者、文人于其上题跋累累。最有学术价值也最有名的,是翁方纲用极工整小楷在上面书写的几段长篇考据。 文辞修养、书法水平与考证功力,足以使今日之大部分专业的博士、博导汗颜。 只可惜研究结论并不正确,被后人给推翻。使我最感触的,却非这段公案。 而是这本著名拓本

  • 欧阳询「楷书手卷」(疑)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薛稷,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书法家,中国书法,楷书手卷,书法作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史称“大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

  • 书法初学,不宜练欧阳询《九成宫碑》?原因到底何在∣为池跨水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晋公子标签:欧阳询,九成宫碑,楷书,王羲之,颜平原,书法

    一、为二、池三、跨欧阳询的楷书,相比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诸家楷书,要更难学一点。若是初学入门的人,这种感受恐怕会更明显。学习欧阳询楷书的难点集中在哪里?我想,这个“跨”字足以让我们窥豹一斑了。“跨”字,在历代楷书法帖中最常见的字形有两种:上图中的两字都取自《东方朔画赞》,只不过左边一字传为王羲

  • 欧阳询《九成宫碑》被复原成功,每个字都与真迹毫无差别,现在是国宝级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欧阳询,王羲之,书法家,九成宫碑,书法作品,国宝级文物

    对于学习楷书的朋友而言,唐代的楷书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顶峰,尤其是著名的“初唐四大家”,这四个人基本奠定了中国楷书的基本范式,后世学习楷书的名家,无一不是从这个体系当中演化出来的。其中最值得当代人学习的无疑是欧阳询,这是因为欧阳询的楷书在审美上极度符合当代书法学习者的审美取向,另外,欧阳询的楷书

  • 欧阳询楷书集字春联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楷书,草书,行书,春联,欧阳询,虞世南,书法家,皇甫诞碑,书法作品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盛世千家乐新春百业兴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春风化雨千山秀丽日祥云四海平日子红火腾腾起财运亨通步步高和顺一门盈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丰收报喜喜上眉梢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 《化度寺碑》,欧阳询真正的楷法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欧阳询,化度寺碑,楷书,行书,九成宫醴泉铭,隶书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进 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初唐书法有包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的“初唐楷书四 大家”,以及陆柬之、孙过庭等人,他们各有风貌,开启了“唐书尚法”的新格局。唐代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

  • 欧阳询81岁的楷书,这才是书法正宗,练“田楷”的真该好好学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阳询,楷书,书法,田楷,虞恭公碑,欧楷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最为关键的不是天分,天分不高,方法正确,也能够取得不俗的成就,也不是努力,努力的方向不对,数十年的光阴就白白浪费了。其实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乃是认知,是对于书法的审美认知,这是学习书法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但现实生活中却是许多人因为没有建立正统书法的认知,而走进了“美术字”或者“印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