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降将及藩镇之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安史降将及藩镇之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2450 更新时间:2023/12/20 12:11:05

期待您点击关注!带您读杜甫夔州诗歌,看唐时奉节风物,观杜甫日常生活,感诗人心路历程!

壁画回纥人形象

参与平叛

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出身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高句丽人,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表兄也,期间受叛军和奚族两面攻击,不支,公元761年,侯希逸且行且战,率二万平卢军民攻入青州(今山东青州),怀玉从之并累至折冲都尉。宝应中,随侯希逸讨伐史朝义,至郑州,回纥自恃功劳强横无理,诸军莫敢抗,正己欲以气折之,与大酋角逐,众士皆靠墙站立观看,双方约定:“输了打嘴巴。”比赛结束,正己取胜,遂狠狠掌其嘴,大酋屁滚尿流,众军哄然大笑,酋大为羞惭,从此后沮丧忌惮不敢恣意纵横,侯希逸以怀玉为淄青兵马使,怀玉深沉果敢有毅力得众心。公元763年春,正己追击史朝义至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

安史之乱结束后,淄青藩镇,有十州之地

讨伐田承嗣

公元765年,侯希逸因阴忌怀玉,于是找个理由解怀玉职务,军中皆言不当废,有怨言,不久众军发动兵变驱逐希逸,有诏以怀玉代为淄青节度使,赐名正己,寻加检校右仆射,封饶阳郡王,遂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相互勾结。公元775年,田承嗣出兵攻相州,李正己上表讨伐,从南面进攻,克德州,兵临魏州(今河北大名)。

田承嗣暗中结纳李正己

初,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之,为打破困境,田承嗣暗中结纳正己。承嗣前倨后恭,卑躬屈膝将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账册给使者,说:“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时日无多,诸子不肖,悦(侄儿田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只是为公守着而已,岂敢让您劳师兴兵?”又让使者立于廷,跪拜于正己使者之前,亲自奉上书信与账册,再画正己之像,每日焚香祈祷,正己悦,于是按兵不动。后来,田承嗣上表请罪,李正己屡屡为其求情担保,围剿田承嗣的河北大战草草结束。

讨伐李灵曜后,李正己吞并部分汴宋州县,共有十五州,威震邻境

讨伐李灵曜

公元766年八月,汴宋留后李灵曜欲仿河北三镇自任自转遂勾结田承嗣反,九月,朝廷诏命淄青等五镇出兵讨伐,李灵曜连连败退,十月,诸镇围汴州城,田承嗣派侄儿田悦救援,于匡城击败永平、淄青两镇,田悦安营汴州城北后,夜遭淮西裨将李重倩轻骑数百袭击,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乘机进攻,田悦军不战而溃,擒李灵曜送往京师斩。

田承嗣惶恐,上表请罪,正己复为之言,是月,正己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道又共分汴宋之地,正己取曹、濮、徐、兖、郓,至此凡十有五州,基本相当于今山东全境,境内法令齐一,赋税均轻,最称强大,威震邻境,后将治所迁移至郓州(今山东东平),以子李纳及腹心将守诸州。

闻德宗欲封禅泰山,恐行刘邦故事,李正己惶惧不安

身后之事

公元780年,闻德宗欲封禅泰山,且李勉修固汴州,正己不安,率军屯曹州(今山东曹县)以备,又阴结田悦、梁崇义以,正己又增兵徐州以控制淮河,天子于是改运道,檄天下兵为守备,河南骚乱,公元781年,李正己发疽(jū)死,年四十九,公元784年,追赠太尉。

淮西与淄青两镇已经相接

正己子李纳自领兵政,秘之数月乃发丧,请袭父位,德宗不许,十月,李纳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和徐州,败于宣武节度使刘洽,帝国东南漕运复通,李纳退保郓州,城中乏粮,煮百姓以作军粮,朱滔出兵救之。公元782年,朱滔自称冀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四镇歃血为盟,以滔为盟主,朝廷命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乘机率部三万人移许州(今河南许昌),但其暗中结纳李纳。公元784年正月,李纳主动去除王号,皇帝下诏,招抚李纳,恢复平卢节度使,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李希烈围陈州(今山东淮阳),李纳大破之,遂解围,加检校司空,封五百户,次年,升郓州为大都督府,改授李纳长史。

割据齐鲁六十余年

公元792年,李纳卒,废朝三日,其子李师古袭位,期间拒王俊武,毁三汊口城,师古虽外奉朝命,实招集亡命,必厚养之,其得罪于朝而逃诣师古者,即用之,其有任使于外者,皆留其妻子,或谋归于朝,事泄,族其家,众畏死而不敢异图,累官至检校司徒、兼侍中,公元806年卒,赠太傅。

刘悟称病召集诸将杀使者,率部以师道追牒夜入郓州外城,以火攻内城,擒师道及其子二人,斩首送魏博军

后,李纳次子,师古弟李师道自领平卢淄青节度使,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公元815年,其表面助官军,暗地通款吴元济,阴遣人焚烧河阴漕院,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江淮租赋毁于一旦,又刺杀宰相武元衡,伤裴度,更欲袭洛阳、幸事泄未果。公元817年,淮西叛乱平定,李师道恐惧不安,先欲献地归顺朝廷,因师道识暗,政事皆决于群婢,尤对“蒲大姊”与“袁七娘”言听计从,遂不行而叛,公元818年七月,宪宗诏宣武诸镇讨伐,次年二月,先刘悟为李师道都兵马使,屡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所败,师道疑其背叛,遣使欲杀,刘悟称病召集诸将反杀之,率部以师道追牒夜入郓州外城,至球场,以火攻内城,擒师道及其子二人,斩首送魏博军,其地一分为三,正己一族割据齐鲁之地六十余年,自此复归唐土。

张籍,曾烧杜甫诗稿成灰,拌蜂蜜服下

诗人张籍曾有诗云“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婉拒李师道招揽,可谓见识过人,否则又是李白故事也。

点击关注看下一篇

文章内容转载请标注出处,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清代“楷书之冠”,竟是一个小县官,把颜真卿、欧阳询写活了,“田楷”跟他比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小楷,田楷,欧阳询,颜平原,赵孟頫,灵飞经,颜真卿,国防部门,书法作品,台湾清治时期

    谈到清代书坛,大家的印象似乎都不太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从馆阁体中跳脱出来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一定的审美眼光。就像现在要摈弃“田楷”,取法乎上,也会遭到许多人的讨伐。不论如何,清代书坛也不是“颗粒无收”,比如“清四家”、梁诗正、傅山等人的书法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然而夺得清代“楷书之冠”的人

  • 欧阳询楷书首次问世,曾被人抢走,专家:这字将改变书法史!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欧阳询,书法,楷书,书法史,欧楷

    当代书法界有一个“刘”姓书法家曾说:当代书法已经超越了古人。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认为此人真是大言不惭,今人怎么可能超越古人呢!其实今人书法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古人,比如书法展览次数之多,比如书法从业人数之多,比如书协成员制度,比如书法的尺幅之巨,比如书法创新者人数之众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超越古人的方面

  • 欧阳询名帖,竟藏着一位绝世“书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小楷,碑帖,欧阳询,翁方纲,书法家,书法作品

    日本大谷大学藏本宋拓欧阳询《化度寺碑》, 清代学者、文人于其上题跋累累。最有学术价值也最有名的,是翁方纲用极工整小楷在上面书写的几段长篇考据。 文辞修养、书法水平与考证功力,足以使今日之大部分专业的博士、博导汗颜。 只可惜研究结论并不正确,被后人给推翻。使我最感触的,却非这段公案。 而是这本著名拓本

  • 欧阳询「楷书手卷」(疑)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薛稷,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书法家,中国书法,楷书手卷,书法作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史称“大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

  • 书法初学,不宜练欧阳询《九成宫碑》?原因到底何在∣为池跨水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晋公子标签:欧阳询,九成宫碑,楷书,王羲之,颜平原,书法

    一、为二、池三、跨欧阳询的楷书,相比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诸家楷书,要更难学一点。若是初学入门的人,这种感受恐怕会更明显。学习欧阳询楷书的难点集中在哪里?我想,这个“跨”字足以让我们窥豹一斑了。“跨”字,在历代楷书法帖中最常见的字形有两种:上图中的两字都取自《东方朔画赞》,只不过左边一字传为王羲

  • 欧阳询《九成宫碑》被复原成功,每个字都与真迹毫无差别,现在是国宝级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欧阳询,王羲之,书法家,九成宫碑,书法作品,国宝级文物

    对于学习楷书的朋友而言,唐代的楷书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顶峰,尤其是著名的“初唐四大家”,这四个人基本奠定了中国楷书的基本范式,后世学习楷书的名家,无一不是从这个体系当中演化出来的。其中最值得当代人学习的无疑是欧阳询,这是因为欧阳询的楷书在审美上极度符合当代书法学习者的审美取向,另外,欧阳询的楷书

  • 欧阳询楷书集字春联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楷书,草书,行书,春联,欧阳询,虞世南,书法家,皇甫诞碑,书法作品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盛世千家乐新春百业兴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春风化雨千山秀丽日祥云四海平日子红火腾腾起财运亨通步步高和顺一门盈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丰收报喜喜上眉梢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 《化度寺碑》,欧阳询真正的楷法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欧阳询,化度寺碑,楷书,行书,九成宫醴泉铭,隶书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进 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初唐书法有包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的“初唐楷书四 大家”,以及陆柬之、孙过庭等人,他们各有风貌,开启了“唐书尚法”的新格局。唐代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

  • 欧阳询81岁的楷书,这才是书法正宗,练“田楷”的真该好好学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阳询,楷书,书法,田楷,虞恭公碑,欧楷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最为关键的不是天分,天分不高,方法正确,也能够取得不俗的成就,也不是努力,努力的方向不对,数十年的光阴就白白浪费了。其实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乃是认知,是对于书法的审美认知,这是学习书法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但现实生活中却是许多人因为没有建立正统书法的认知,而走进了“美术字”或者“印刷体

  • 他花500元买走10大车唐宋真迹,包括欧阳询纸本楷书,现珍藏在法国图书馆,这才是纯正欧楷!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阳询,书法,欧楷,楷书,赵孟頫,真迹,唐宋真迹,欧阳,艺术家,书法家,书法作品

    清代书法家黄自元、林则徐,还有现代众人心中的书法宗师田蕴章、田英章,他们的书法都是源自欧楷。其书法境界,面貌也各有不同;这些“五花八门”的学习成果跟一代“楷圣”欧阳询没有纸本真迹传世有很大的关系。人们所熟知的欧阳询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等等都是碑刻,这些刻石虽然精良,人们却无法通过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