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有一双井村,该村不仅因为仅在宋代一朝就出了48位进士而得名“华夏第一进士村”,同时还是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
黄庭坚所在的“双井黄氏”家族文化底蕴深厚,自汉朝起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名副其实的富过了十代。
黄庭坚继承祖志,自小习书练字,从不懈怠,不仅考取了进士,还成了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常与他的老师苏轼等人相约同游,讨论诗文,切磋书法。
一日,黄庭坚与苏轼和钱穆父三人同游宝梵寺,吃完饭后,黄庭坚来了兴致,大笔一挥写了好几张草书,苏轼看了之后连连称赞,同行的钱穆父却悠悠的说了句“鲁直之字近于俗”。
钱穆父说得有多平静,黄庭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有多讶异,在极看重作品意境的宋代,被说字写得俗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那简直是致命一击。
面对钱穆父如此严重的批评和彻底地否定,黄庭坚大为不解。
既有不解自然就会发问,黄庭坚便问钱穆父何处出此言,老钱还是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又慢悠悠的来了句:“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言下之意就是,你连怀素的真迹都没见过都没观摹过,根本就没见过啥好东西,眼界不高,闭门造车,还好意思拿出来炫耀,简直贻笑大方。
自从被钱穆父迎头泼了一盆冷水之后,深受打击的黄庭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再以草书示人,加之正赶上黄庭坚母亲去世,对母亲孝顺备至的黄庭坚悲痛不已,便再无心进行书法创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在此时,黄庭坚又因修《神宗实录》受到了弹劾诬陷,被贬涪州。、
然世间万事祸福相依,被贬涪州的黄庭坚虽然官场失意,但是却迎来了他草书创作上的转机。
因为他终于见到了一个名为石杨休的人收藏的一幅怀素《自叙帖》的真迹,不觉入迷,一连观摩了数日方罢,如醍醐灌顶,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超然于世。
见过怀素真迹后,黄庭坚才相信当年钱穆父所言非虚,他在自己的《山谷自论》中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后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悟得怀素笔法的黄庭坚,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创作草书的冲动,于是同年,黄庭坚写下了书法史上最长的一幅草书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也凭借此卷《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举摆脱了当年钱穆父所言的“俗”气。
开悟之后的黄庭坚一骑绝尘,成功坐上了宋代草书的头把交椅,更是豪言:“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直接将自己与张旭,怀素同提并论,可见其自信。
黄庭坚并非盲目自信,“宋四家”之中,蔡襄工于楷书,米芾擅长行书,苏轼亦着意于行书,唯有黄庭坚一人最得草书笔法,自然当仁不让,独占鳌头。
与张旭、怀素爱在酒后纵性作狂草书不同,黄庭坚草书更多理性使笔。
黄庭坚不喝酒,他写草书全凭“心悟”,满腹的诗书典籍又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文人书法特有的“书卷气”,成就了黄庭坚草书的纵而不野,擒纵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