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遗事:国难当头,书生将军张巡誓死不屈

唐朝遗事:国难当头,书生将军张巡誓死不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风月满佳人 访问量:3742 更新时间:2024/1/30 2:51:59

张巡是唐朝人,考取进士,任县令,后来因为政绩优良被召回长安,结果他不肯投靠权贵,又去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做县令,帮百姓杀掉了当时的恶霸黑势力,随后安史之乱爆发,很多人都投靠了安禄山的势力,就连他的上司也投靠了,还让张巡去接应他们的军队,张巡知道后很是气愤,就带领县里的官吏百姓去当地的玄元皇帝祠大哭。玄元皇帝祠是唐朝皇帝自认的祖宗老子李耳的祠,并说要起兵抗击安禄山的势力燕,当场有一千多人表示要跟着张巡以报国恩,随后和另一个抗击燕军的军队会合,共计二千余人。

他们趁乱攻下雍丘,雍丘投降燕军的县令逃走了,他肯定不服气啊,于是又带了一万五千多人来攻打雍丘,这个时候雍丘守军只有三千人左右,张巡带领将士多次杀退敌人,最后杀死燕军一万多人,他们自己战死一千多人,战损比1:10,带兵攻打的人没有办法只能退兵。没过多久这个人又来了,这次他伙同燕军的其他将领共计四万多人来攻。城中人也大慌,张巡就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说他们人多一定轻视咱们,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可以打败他们。然后,张巡亲自带一千多人出城,燕军没有想到他们敢出来,就自乱阵脚被张巡他们大杀一通,燕军只能后撤。

第二天燕军又来攻城,并用投石机,把城墙打坏,张巡就放油放火,把敌人打退。随后张巡趁着燕军松懈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出城偷袭,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正六十多天,打了三百余战,燕军一看这么长时间打不下来,就开始撤军,张巡又趁机出兵,大获全胜。燕军将领一看气急败坏,就又回来围攻雍丘。在雍丘被围期间张巡连用各种计策坑害燕军多次,这些计策在我看来诸葛再世也就这样了。围攻雍丘的将领没有办法就退守的附近另一个地方,张巡知道他们退兵后,得知附近驻扎着另一股燕军准备切断雍丘的后路,就连夜偷袭,燕军大败。

二、雍丘之围

雍丘被围了四个多月,期间他手中兵力时常也就二千左右,然而围着他们的燕军最少都一万多人,但是张巡每战必胜,一时之间名声大噪。后来张巡听说敌军准备攻下宁陵断他们后路,就带兵转战宁陵,和睢阳太守等人会合,开始坚守宁陵,并大败敌军。

接下来就是最惨烈的睢阳之战了,望各位有点心理准备,睢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燕军集中精锐十几万人来打,张巡和睢阳太守守城,从早到午,打了二十多场士气不减,睢阳太守主动让张巡做主帅他来辅助,接下来大家应该知道张巡又要做什么了,没错他又率军突袭敌军,敌军大败。

接连几个月燕军还是没有攻克睢阳,反倒自己损兵折将,但是张巡他们也断了粮草许久,开始啃树皮吃纸,守军也只有一千多人,也瘦的没有力气,张巡做了一件事情,他杀了他的爱妾煮了给将士吃了,从此为头,开始吃人,城中老少妇孺也被杀掉吃掉,这就是张睢阳一生中最具争议的吃人事件。

最终因为没有外援,将士都是伤病,睢阳城被攻破,张睢阳被俘,叛军将领问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道:“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将领发怒,用刀撬开他的嘴,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叛军将领敬佩他的义气想让他投降,他宁死不降,慷慨赴死。

评论:

我一开始知道他就是因为他吃人事件,我觉得他是有担当的,为了国家大义,开始吃人,我能理解他,所做出的牺牲,不管怎么样从他杀妾那一刻起就背上了骂名。不过安史之乱的平定正是因为张睢阳的坚守拖住敌军的脚步。张睢阳最强的在于他不像白起,他是一介书生,但是他却身先士卒,用兵入神,自然也当的起我的喜欢。

标签: 张巡太守燕军睢阳安禄山唐朝遗事

更多文章

  • 福建泉州忠烈文化交流团到商丘张巡祠祭祖拜谒

    历史解密编辑:商丘城市建设标签:张巡祠,张巡,商丘,祖庙,古城

    张巡祠,又名双忠祖庙,协忠庙,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园内有唐代“安史之乱”时因守睢阳而殉国的张巡之墓,是一个带有浓重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 张巡祠,双忠文化的象征,如今的张巡祠已经成为海内外众多华人寻根问祖,弘扬中华忠烈文化的最佳场所,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

  • 张巡祠——商丘归德古城里的“满江红”

    历史解密编辑:遇见醉美河南标签:太守,许远,睢阳,叛军,商丘,张巡祠,满江红,安史之乱

    唐朝的睢阳是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叛军为了打通睢阳,然后南下江淮,派大将尹子奇率兵13万夺取睢阳。睢阳太守许远求助于雍丘防御史张巡。张巡立即带兵3000进驻睢阳,与许远守军3800人合兵抗战。张巡善谋略,精兵法,此前已多次以少胜多,抗击了安史叛军。许远自知军事上

  • 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壮烈殉国,张巡流芳百世,许远却差点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张巡,许远,安禄山,哥舒翰,唐朝

    唐朝建立137年后,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天宝十四年,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面临一场生死浩劫。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野心勃勃发动叛乱,掀起安史之乱的狂涛恶浪。唐朝最精锐的边兵几乎全都控制在安禄山手中,昔日让大唐扬威异域的这些虎贲之师,如今却成了毁灭唐朝的死神,唐朝内地的军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更

  • 张巡:肩负道义重担,反抗邪恶势力的光荣牺牲者

    历史解密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张巡,大将,雍丘,叛军,令狐潮,邪恶势力

    城上风威冷,城头鼓声绝。将军锦鞯归,士卒荷戈列。残兵斗未罢,日暮沙场热。泪眼望旌旗,心中为谁切。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争,其中睢阳之战可以说是最悲壮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双方军队规模庞大,而战争的结果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始末。

  • 大唐柱石-张巡的传奇人生(一)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张巡,杨国忠,李林甫,太守,李亨,御史中丞,大唐柱石,唐朝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评定“至德已来将相,功效明着”之人,张巡等八人被定为第一等。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评“至德以来将相既殁者”,张巡等十一人被定为功臣上等。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命挂张巡等三十七人像于凌烟阁。宋朝时,尊许远、张巡为“保仪尊王”“保仪大夫”。至清代,张巡的塑像还被

  • 刀尔登:天下只有一个是——张巡

    历史解密编辑:Humanitas标签:张巡,孔融,孟子,天下,忠臣,唐朝,刀尔登

    什么事是以任何借口都不能做的?或者,有没有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事?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可惜不曾仔细讨论,而且行不义与杀不辜并举,降低了这个命题的意义。再说,孟子也讲权变,这一主张在他的道德体系中到底居何位置,不能确知。唐代张巡,是极有名的忠臣烈士。安史之乱,张巡固守睢阳,

  • 安史之乱最惨烈一战:张巡死守睢阳

    历史解密编辑:槛内人戏谈标签:张巡,叛军,唐朝,安禄山,史思明,睢阳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内乱,发生于唐朝时期(公元755年至763年),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领导的叛军在全国各地发动的起义所引起的。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唐朝政治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英勇的将领站出来保卫国家和人民,其中张巡就是其中一位。张巡

  • 大唐柱石———张巡的传奇人生(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张巡,哥舒翰,安禄山,节度使,燕军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反。安禄山节制以下兵将及罗、奚、契丹、室韦等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十一月初五,唐玄宗李隆基以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守洛阳,以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时唐精

  • 张巡,历史评价最极端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张巡,文天祥,太守,许远

    说起文天祥,可谓是很多人的偶像,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出了他的人生命运之坎坷以及家国之恨,更是对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的真实写照。可谁知道,被众多人视为偶像的文天祥,内心最崇拜的人是谁呢?文天祥在《沁园春》中用“为子死孝,为臣死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盛赞

  • 安史之乱中,张巡为守城与将士们食人三万,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张巡,三万,唐朝,安禄山,唐王朝,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中,张巡为守城与将士们食人三万,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唐玄宗天宝年间,一场由安禄山与史思明掀起的安史之乱令曾经繁荣兴盛的唐王朝由盛转衰,不复当年的辉煌盛况。长达八年的反唐叛乱令大唐国库亏空,将初唐、盛唐时期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对社会经济与生产力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统治始终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