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李白皆入“幕” 唐朝学子缘何入幕成风?

杜甫、李白皆入“幕” 唐朝学子缘何入幕成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新社华舆 访问量:356 更新时间:2023/12/6 2:56:13

“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不成寻别业,未敢息微躬……”这些诗句出自于杜甫的《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诗人的心意也表露无遗。

其实,杜甫仅是唐代以入职“幕府”为荣的一个典型代表。王昌龄、李白、韩愈、杜牧、高适岑参孟郊令狐楚、李商隐等唐代著名文人莫不以入“幕”而自豪,故白居易说,“大夫公卿者十之八九为幕僚出身”,而宋代史学家洪迈《容斋续笔》“唐藩镇幕府”更是言之凿凿称:“唐世士人初等科或未仕者,多以从诸藩府辟置为重。”

  ▲2月6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成都杜甫草堂内祭拜诗圣杜甫。(图片来自中新社)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通幕府)。”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曹魏陈郡臣如淳(曾注释汉书)的话说,将军出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最初为非常设机构,军事是幕府的原始职能。宋王钦若等编撰的大型类书《册府元龟·幕府部》各门所列历代典型的幕府人物和事例,凸显了幕府的军事职能,主要表现为咨议谋划、参议正典、经纶戎务、决机制胜、料敌应变、虑必周物、举无遗策、典属文书等。汉魏之后,“开府”成了一品的荣耀,至唐代进入巅峰状态,成为维持国家稳定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唐朝的幕府最早开始于李世民任秦王时期,李世民辅助唐高祖平定诸方割据势力之时,就大开幕府,吸纳各方人才入其幕中,形成文武兼备的秦王府集团,鼎鼎大名的房玄龄、杜如晦、薛收等文人便是当时的幕僚。这些幕僚在秦王扫荡群雄、争斗储位的斗争中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为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开创“贞观之治”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此后被大量文人学子争相模仿,以幕府为契机一展宏图,成为当时诸学子的一大梦想。

缘何唐朝学子踊跃入幕成风?首先,与唐朝社会普遍推崇“尚武精神”有关。唐朝的建立是经过长时间军事斗争取得的,再加上汉、胡混居,尚武精神在唐朝的社会风气中占重要地位。自古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信条的儒家文人,似乎在幕府找到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平衡点,既可建功立业,又能一展才华,激发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潜能,突破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桎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的“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潇洒诗篇,如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其次,唐朝社会内部推行文武不分家,“唯才是举、一视同仁”也是学子踊跃加入幕府的一个原因。唐代入幕人员主要分平民布衣、屡考未中和已经考中的科举仕子及“跳槽”的体制内人员,“礼贤下士”成为当时对幕主的基本要求。《容斋续笔》“严武不杀杜甫”条引《旧唐书》说,“甫性褊躁,尝凭醉登武床,斥其父名,武不以为仵”。这说明像严武这样的军阀不仅给幕僚门提供优厚俸禄,还非常宽容幕僚。唐代白居易曾透露当时的“好处”是“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名、权、利三者融为一体,对学子的吸引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也是“一拍即合、两情相悦”,幕府离不开文人幕僚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幕僚同样需要一个平台一试身手、大展宏图。

方便文学交流也是文人骚客打破头也要往幕府钻的一个因素。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人进入幕府不同于朝廷一纸文书式的任职方式,每个进入幕府的文人都拥有相对自由权和独立创作空间,既促进了每个文人文风、诗歌风格的巨大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群星璀璨的繁荣景象,又使文人墨客在碰撞与摩擦中相互提高且分成不同的流派,譬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派,杜甫为首的现实主义诗派,孟浩然王维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等。从这个角度讲,唐朝的幕府也是促进文化繁荣的载体,幕僚也同样肩负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

唐代学子入幕成风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一定程度上跟文人学子追名逐利找“靠山”也脱不了关系。能开幕府的皆是实权派大人物,得到大人物的赏识和提携,是比科考更容易、更快捷的一条入仕途径。故而,幕僚虽费力劳神,追求者仍趋之若鹜。徐州节度使张建峰曾聘请韩愈担任推官,韩愈写了一封信给幕主:“受牒之明日,使院小吏持故事节目十余事来,其中不可者,自九月至二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苟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完)

作者/赵柒斤

更多文章

  • 李白喝多后写一上联,酒醒后自己也无语:下联咋对?后成千古绝

    历史解密编辑:脑洞观世界标签:李白,李杜,对联,世贤,下联,上联,唐朝,诗人,全唐诗,千古名句

    李白喝多了才写上联,醒后哑口无言:下联怎么了?不读遍唐诗,就看不到盛唐的美;不读大唐名家诗,不知李杜之之美。——吴乔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全唐诗》收录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我的孩子,他能背诵里面的好几首诗,在2200位作者中,李杜最闪耀。一个是诗人,一个是诗人。唐代诗

  • 十首李白“情诗”,诗仙原来也如此温柔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李白,怨情,秋月,春思,情诗,诗仙,唐朝,诗人,杨玉环,采莲曲,妾薄命,玉阶怨

    《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首诗非常有画面感,一个女子卷起珠帘,坐在房中,皱着眉头。只见她的眼泪掉下来,却不知道她心里在恨着谁?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洞察力强的李白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就描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思念之情。《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 李白断子绝孙?江苏发现李白家谱,上面文字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李白,家谱,明月,秦桧,唐朝,江苏省,艺术家,李翰林集序

    作为中国文坛上的谪仙人,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一生充满了传奇,却也留下无数谜团,比如李白为何从未提及曾祖父、祖父,李白是不是李建成后人,李白故乡到底在哪,李白究竟如何死的,还有李白真的断子绝孙了吗?可以说,李白身上充满了谜团,至今悬而未解。不过,江苏发现一本李白家谱,上面文字令人动容,或揭开了李

  •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白,杜甫,太白,杜牧,唐朝,诗人,千古名句,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唐]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⑵风吹:一作“白门”。⑶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 《李白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奶思兔米鱿标签:李白,李白传,杜甫,诗词,唐玄宗

    大家都看过《妖猫传》么?“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整部电影中,唯独对李白这首清平调,印象深刻。学道和从政,是贯穿李白一生的两种追求,而正是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人生追求,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李白传》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本书作者李长之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和翻译家。他于1931年

  • 李白很美的五首诗,原来他不豪放时,那么温柔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李白,相思,秋月,诗人,唐朝,杨玉环

    凄美《三五七言》李白〔唐代〕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开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是写景,后面的部分都是抒情,因此,这首诗是非常典型的借景抒情。写景

  • 李白与厉以宁

    历史解密编辑:秦朔朋友圈标签:李白,苏轼,七绝,王维,诗人,厉以宁,陶渊明,王昌龄,科学家,经济学家,千古名句

    · 这是第5075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双人物拆盲盒系列继续更新,第五篇了。这周选取的两位人物,冥冥之中有一些巧合。2月28日,是李白的生日,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1322周岁了。2月27日,我国经济学界最早研究当代非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厉以宁老先生逝世,沉痛悼念。厉以

  • 李白家喻户晓,但这些关于李白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安妮妮标签:李白,杜甫,宰相,皇帝,唐朝,诗人,贺知章,唐玄宗

    1.李白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但他并不是外国人,因为出生地是大唐领土。2.“你咋不上天呢”最早是李白说的。原文是“耐可乘流直上天”。3李白最大的愿望是当宰相,但他从不参加科举,取过两个宰相女儿,但两次都是倒插门。4.李白曾被皇帝请进宫,但主要工作是写歌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最出名,后来因为人缘差,被辞

  • 铁骨男儿也有柔肠一面——李白、苏轼说:是你们不懂中国古代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李白,苏轼,杜甫,王维,诗人,柔肠,唐朝,陶渊明,散文家,古代文人,拨弦乐器,千古名句

    一、印象中的李白苏轼在我们的印象中李白苏轼都是铁骨铮铮的男儿,都是豪放之人。他们的诗句都是充满着豪气,让人不觉得精神为之一振。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 那年李白“打卡”重庆

    历史解密编辑:平安丰都标签:李白,太白,明月,万州,打卡,唐朝,诗人,重庆市,千古名句

    重庆朝天门,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历史上有无数巴蜀有志青年从这里出川东去、追逐理想,这些俊杰中有一人格外亮眼,他就是“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李白生平两次在重庆短暂停留,一次是25岁壮志豪情、仗剑东去,一次则是58岁暮年流放、蹉跎西行,让我们一起聊聊“诗仙”李白和重庆的渊源吧。唐开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