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怎么排名的?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水分有多大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怎么排名的?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水分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摆渡 访问量:4229 更新时间:2024/1/9 10:23:27

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以至于排名的时候,老李也是很头疼。毕竟大家都是老同事,把你排在前面,把他排在后面,总要说出个一二三来,要不谁服气呢?

因此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能顶着压力,搞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实属不易。这显然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那么老李是怎么安排的呢?

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分别有多少文臣和武将?

我们可以简单罗列一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这24位功臣,帮助李世民平定天下,随后其中部分功臣又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还有部分功臣,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感恩这些人的帮助,所以将他们的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上,供后人瞻仰。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功臣当中,有多少文臣,又有多少武将呢?我们简单分个类。

文臣组满打满算,只有9人,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萧瑀、虞世南、刘政会、唐俭。

武将组,人数就比较多了,达到了15人,他们分别是:李孝恭、尉迟敬德、李靖、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李勣、秦琼。

由此可见,在唐朝开国的时候,武将的分量其实更重,所以人数要占上风。没办法,因为全国各地的征讨,都需要武将出马,没他们不行啊!

文臣的脑子再管用,在开疆拓土的时候,还是要将士们用满腔热血到前线去拼命才行。要不文臣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建树可言。

二、这二十四功臣,排名上是否有问题?

其实压根不用排文臣前十名和武将前十名,因为李世民在给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时,就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李世民创业和守业的过程当中,这24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谁都是好兄弟好朋友好同事,但是李世民还是给出了排名先后,这就足以说明,李世民心里有杆秤。

这24个人当中,李世民的亲戚有哪些呢?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的亲哥哥,所以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他排第一,多少都是受这层关系的影响。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在平定南方的战事中,李孝恭始终充当老大的角色。实际上他只是挂个名,仗都是李靖打的。

高士廉,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和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他们俩自幼就是高士廉抚养长大。算起来,高士廉也是李世民的舅舅了。

柴绍,是李世民的姐妹平阳公主的丈夫,算起来是李世民的姐夫或者妹夫。

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和长孙无忌的堂叔。

这5位,或多或少,都是李世民的亲戚。这么一来,他们能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比较容易遭人非议了。尤其是长孙无忌,他何德何能,可以位列第一呢?

我们非常熟悉的秦琼,居然排名最后,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吧?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隋唐时期,士族关系依旧是很重要的升官神器。凭关系上位,说明这帮人懂投胎的技巧。

三、二十四功臣中,哪些人的水分最大?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这的确太过分了。其实不管是李靖,还是李勣,哪位的功劳不在长孙无忌之上呢?只不过因为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大臣,所以排名第一没啥毛病。

李孝恭排名第二,这是否也不合适呢?我们看隋唐的故事,好像李唐江山全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实际上仔细看,我们就会发现,李世民的脚步,一直在北方活动,很少看到他南下的。

那么唐朝是怎么搞定南方的呢?这事儿就要问问李孝恭了!作为南方军的主帅,李孝恭为平定南方,的确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不过这事儿还得感谢一下李靖,因为李孝恭大概率就是戴个帽子,做个喝茶领导,具体的工作,全都是李靖这个副手干的。由此可见论功劳,李孝恭也不够格。

萧瑀,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按道理是隋朝的皇亲国戚。不过隋唐不分家,因此他和李世民他们家多少也能扯上点关系。

萧瑀原本是西梁的皇子,后来西梁被灭,萧瑀只好跟着隋朝混了。隋朝被灭后,萧瑀又立马投奔了唐朝。他也没立下什么大功,不过由于身份特殊,所以也列入了功臣之一。此外他小肚鸡肠,常常陷害房玄龄,一度被李世民夺爵贬官。

张亮,这家伙可不是开麻辣烫店的,他虽然身为武将,可军事能力实在是不值一提。甚至在战场上有过逃跑记录,按道理是要杀头的。

不过好在张亮在选择站队的时候,准确无误地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为李世民饱受军事机密,从而获得了李世民的好感。

说实话,这4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水分比较大的4个人。单纯论功劳,他们是完全排不上号的。不过这里面有的是李世民的亲戚,有的是站队快准狠的人,自然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睐。说到底,这个榜单是李世民的私人榜单,谁能上榜,当然是李世民说了算了!

总结:功劳最大的是哪几位?

李靖负责平定南方半壁江山,绝对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当然了,除了李世民本人以外。除此以外,李靖在唐朝统一天下以后,还出兵灭了东突厥,解决了唐朝的后顾之忧。

李勣的功劳也非常大,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李勣出将入相,不仅帮助李世民平定了北方大片江山,而且治理朝政也很有一套。在李靖攻灭东突厥时,李勣的功劳也很大。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最重要的两位智囊。可以说,没有他们俩,李世民很多决策都会出现失误,因此他们看成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魏征,一个缔造贞观之治的大臣。他后半生一直和李世民抬杠,就是不让李世民过好日子。偏偏打造出了一个千古明君唐太宗,这功劳绝对是杠杠的。

更多文章

  •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通往皇后的道路上,是如何绕过长孙无忌阻挠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武则天,长孙无忌,皇后,李治,李勣

    导语:武则天是家喻户晓的一位知名女性,她原本只是一个''平民'',而后''逆袭'',最终成为一位万人之上的皇帝,听着就很传奇。她原只是唐太宗后宫的一位才人,被赐为''武媚娘''。在她一步步高就并且成为皇帝的过程中,难道唐朝宫中就没有人阻拦?难道就没有人制服得了一位柔弱的女性?不是不说武则天的政治头脑

  • 李恪的最后岁月:痛骂长孙无忌不得好死,想起李世民训诫他不要狂

    历史解密编辑:过期的童年标签:李恪,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治,李承乾

    李恪英武,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有过14个儿子,但他的这些儿子们几乎都没有好下场,要说其中最倒霉的莫过于三子吴王李恪。李恪生于619年,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身负两朝皇室血脉。这样的出身也是少有,而李恪这个人文武双全,在诸皇子中也算是很不

  • 三朝元老长孙无忌为何被唐高宗逼死?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恪,武则天

    在唐朝史上长孙无忌可是一个大人物,长孙无忌为唐朝付出了很多,最终被授命掌管凌烟阁。唐高宗最后能顺利登基其实也有这个人的一份帮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李治却以谋反罪将其革职放逐,而且还在三个月将其逼死,这样的一位大功臣却以这样的一个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真的令人唏嘘不已。现在大多数人都以为长孙无忌的悲

  • 在凌烟阁24功臣中战功卓著的秦琼为何屈居最后而长孙无忌位列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微尘杂谈标签:秦琼,长孙无忌,凌烟阁,李世民,侯君集,尉迟恭

    熟读隋唐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在李唐王朝建立过程中,为国效力的文臣武将时,让专门的画师给有功的大臣画像,并将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上供后世瞻仰,既然是多人画像那就必然会有顺序,也就是排名,这也是后世争论的焦点之一。在隋唐时期的文臣武将中,不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秦琼都是战功赫赫,可谓是整个隋唐

  • 同样是李世民的亲戚,武则天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杀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李世民,武则天,程咬金,长孙无忌,李治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时期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一方面长孙无忌是李世民老婆长孙皇后的哥哥,也就是说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其次,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中不仅出谋划策,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跟随李世民一起去到玄武门卖命,所以最后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毫无悬念排名第一。后来李世民去世之前,把长孙无忌、诸遂良和

  • 为何说立李治为太子是李世民极大失误?拥立者长孙无忌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武则天,高阳公主,李恪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妻族势力功不可没,大舅哥长孙无忌亲自参战,是忠实的拥趸者。李世民登基后,长孙家族收获了百倍红利,长孙无忌更是位列凌烟阁功臣排行榜第一名,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一代名君李世民励精图治,任人唯贤,但是他过于重用长孙无忌,让无能的李治接班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直接导致江山旁落武氏

  • 李世民的凌烟阁24功臣,长孙无忌排名第一,秦琼排在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世民,秦琼,长孙无忌,王世充,凌烟阁,李渊

    文|飞鱼说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这是古代帝王打江山和守江山的一条规律,尤其对于开国帝王来说,功臣们自然也就成为了所谓的“他人”。江山稳定之后,这群人也是帝王最先想要解决掉的人物。刘邦建立了西汉,之后却把刀子对准了异姓王;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之后上演了杯酒释兵权;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更是把开国功臣收

  • 长孙无忌未参与夺嫡且为国戚,大权在握故能推李治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太宗,房玄龄,晋王,李承乾,唐高宗,唐朝,历史学家,科学家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唐太宗的第九子。贞观二年(628年)六月生于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贞观七年(633年),遥授并州都督。长孙无忌拥立李治为太子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李承乾被废,李泰、李治作为长孙皇后亲生的嫡子,都有资格继立储君。李泰的条件比较优越,他比李治年长九岁,手下有

  • 长孙无忌造反宗族被灭,唯独长孙皇后没有受牵连?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长孙无忌,长孙皇后,李世民,李治,武则天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妻子,重臣长孙无忌的亲妹妹。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被告谋反,宗族或被流放或被诛杀。然而,长孙皇后却并未因此受到牵连,这是什么原因呢?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极力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也遭到了武则天的嫉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许敬宗迎合武后使人诬告无忌谋反,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

  • 无利不起早:长孙无忌支持李治,可不仅仅是因为亲戚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彭伟哲轻音乐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李承乾,李世民,皇位

    剧照:李承乾漫画:玄武门之变剧照:李泰剧照:长孙无忌和李治剧照:李治文/四季文史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位之争很少有不流血的时候。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