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安禄山先是率领叛军攻占了河北,随后又挥师攻占了洛阳。攻下大唐两座重镇的安禄山,随即称帝。李隆基得知大唐两座重镇陷落于叛军之手后,怒不可遏的他,当即降旨,处死守将封常清、高仙芝。随后李隆基又任命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领兵进驻潼关,据险而守,以求阻挡叛军。一旦潼关再被叛军攻占,安禄山就将坐拥大唐半壁江山,到那时大唐北方也将无险可守。
潼关战事之初,据险而守的哥舒翰,确实抵挡住了叛军的攻势。然而公元756年六月,李隆基却突然降旨,命令哥舒翰率兵出关决战叛军。无奈的哥舒翰只好遵旨,不想出关后不久,哥舒翰就遭到了叛军的埋伏,惨败,随即潼关陷落。眼见潼关迅速告破,无险可守的李隆基只好放弃长安,率众逃亡蜀地。河北、洛阳、潼关、长安相继落入叛军之手,形势对大唐已经极其不利。如果再任由叛军继续发展,被动挨打的大唐,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不想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局,为郭子仪力挽狂澜争取到了时间。
长安被叛军攻占后不久,安禄山派大唐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前去攻打雍丘{如今的河南杞县}。得知叛军即将攻打雍丘,附近的真源县县令张巡赶紧招募一千乡勇,进驻雍丘。虽然来袭的叛军人数众多,但张巡却很大胆。他趁令狐潮刚刚抵达雍丘,人困马乏、立足未稳,率先发动了进攻。身先士卒的张巡,领兵直冲叛军军营,结果猝不及防的叛军大败,令狐潮只好领兵后撤,重新安营扎寨,伺机而动。
次日清晨,令狐潮再度指挥叛军架设云梯、土炮围攻雍丘。面对大举攻城的叛军,张巡命令守城士兵,将火油浇在野草团上,顺城抛下。畏惧火诱的叛军,只好慌忙后撤暂缓攻城,不想张巡竟然敢趁着叛军休整,夜晚出城发动偷袭,结果叛军再度被张巡重创。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张巡竟率军坚守雍丘城长达六十多天,期间张巡率部共击退叛军三百余次进攻,叛军死伤过半。无奈的孤独潮只好下令撤军。
两个月后,得到叛军增援的令狐潮,再度兵围雍丘。眼见叛军势大,雍丘城内的守将纷纷劝说张巡投降。张巡当即答应城内守将自己会率部投降。不想第二天张巡竟当着城内全体军民的面,大声责问劝降自己的守将。随后被城内军民拥护的张巡,下令将几名主张投降叛军的守将斩首示众。一时间雍丘城内,再无人敢向叛军投降,军民一心、誓要守住雍丘城。
随后双方再度交战数日,守城士兵使用的箭支消耗殆尽。得知情况后,张巡命令城内百姓,用稻草扎出上千黑衣稻草人。上千黑衣稻草人扎好后,张巡又命令士兵,连夜将稻草人搬上城头。夜晚准备攻城的叛军,眼见雍丘城头,出现的上千黑衣士兵,他们以为是大唐援军赶到雍丘。不敢再贸然攻城的叛军,只好万箭齐发射向城头。就这样守城士兵补充到了足够的箭支。
第二天天亮令狐冲发现了张巡的诡计,他赶忙下令叛军士兵停止放箭。不想当晚城头上再度增加了上千个黑衣稻草人士兵。以为是张巡故技重施的令狐潮,当即冷笑着下令:叛军士兵不得轻易放箭。不想随后张巡竟然带着城内五百兵卒,穿着稻草人所穿的黑衣,再度出城偷袭叛军大营。一战之下叛军四散奔逃,无奈的令狐潮只好聚拢残兵,再度后撤几十里。当时的令狐潮及其麾下叛军,已经被智计百出的张巡,弄得疑神疑鬼。随后又是一次偷袭,叛军大败,令狐潮带着手下残兵败将,逃离雍丘战场,此时张巡已经率部坚守雍丘城一年之久。不想刚刚击退叛军,缓了一口气,张巡就接到睢阳{如今的商丘}太守许远,派人送来的求援信。叛军大将尹子奇率兵13万,兵临睢阳,许远希望张巡能率部增援睢阳。张巡率部进驻睢阳时,合并后的守城唐军,只有六千余人。随后和叛军周旋的十六天,张巡再次利用计谋,歼灭叛军两万,俘虏叛军将领五十五人。
虽然在驻守睢阳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张巡率部歼灭了,尹子奇麾下三分之一叛军,并击退叛军无数次进攻。但双方兵力对比依旧很悬殊,最终睢阳城陷落,张巡及其麾下三十多位守城将领,被尹子奇俘虏。因张巡及其麾下三十多位守城将领,拒不投降,他们便被尹子奇下令斩首。睢阳城陷落后的第三天,率兵赶到的河南节度使张镐,击退了尹子奇及其麾下的叛军。睢阳城陷落的第八天,郭子仪率领重新集结的唐军,成功收复了洛阳。正是张巡拖住了叛军主力,才为郭子仪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成功平叛。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