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气不如李靖、郭子仪,父子都是名将,为大唐续命一百多年的功臣

名气不如李靖、郭子仪,父子都是名将,为大唐续命一百多年的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439 更新时间:2024/1/16 2:05:50

说起唐代名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辅佐李世民打下江山的智将李靖,还有平定安史之乱、挽救大唐的大将郭子仪,今天讲的这一位名气稍逊前两位,但同样也是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的功臣,他就是李晟,征战吐蕃的名将,也曾收复长安,为大唐续命一百多年。

李晟,字良器,陇右临洮人。他出身武将世家,祖父和父亲都在陇右担任副将。李晟幼年丧父,侍母至孝,性情勇猛刚烈,很有才干,擅长骑射。

一、征战吐蕃的“万人敌”

李晟十八岁参军,身高六尺(相当于今天180厘米),勇武绝伦。当时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攻打吐蕃,吐蕃骁将登上城楼抵抗,射伤了很多士兵。王忠嗣大怒,招募军中善射之人去射杀他。李晟拉弓引箭,一箭射死吐蕃骁将,三军振奋。王忠嗣厚赏了李晟,并抚其背称赞李晟是“万人敌”。

之后李晟又被凤翔节度使高升纳入麾下,平定西北一带诸羌叛乱。公元769年,吐蕃进犯灵州,李晟时任凤翔右军都将,率军大破吐蕃,以后又因多次击退吐蕃而受封合川郡王,威名远镇。后来得以入京担任右神策军都将。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kuo)即位,吐蕃、南诏联合起来进犯剑南,蜀中震动。唐德宗命李晟率领神策军救援,李晟越过漏天(今四川雅安),攻破飞越,平定肃宁三城,又横渡大渡河,与各路唐军会合,大破吐蕃南诏联军,擒杀数万人。

二、征讨藩镇

李晟最出名的是征讨藩镇割据的战争。唐代的藩镇割据是平定安史之乱留下的症结。

唐代宗时期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参与平叛的一些有功之臣和叛乱一方的降将都得到了封赏,特别是安禄山根据地河北山东一带的节度使,他们拥有独立的财政收入,有任命官员的权利,更重要的他们有自己的部队,这就形成了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也是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唐德宗即位,有意削弱藩镇势力。德宗就是在安史之乱的阴影下长大的,他深知这些地方势力的危害,在他即位后的第三年,就拒绝了成德节度使父死子继的要求,导致四镇节度使叛乱,李晟作为一路兵力参与平叛。

三、朱泚反叛

783年,唐德宗召集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平叛,姚令言路过长安希望得到封赏。德宗派人去犒赏军士,结果去的人只赏赐一些粗茶淡饭给兵士们,兵士很愤怒,姚令言劝阻不住,上奏给德宗,德宗又派人拿着布帛去安抚,还没走出宫门,士兵们已经攻入宫城。唐德宗仓皇出逃。

士兵们又拥立四镇叛将之一的朱滔的哥哥朱泚为首领,朱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长安称帝,与四镇遥相呼应,互相联络。此时李晟征讨四镇已经取得绝对优势,接到唐德宗救援长安的诏令后,流下了眼泪,在众将的挽留下,只得把儿子留在军中,毅然率军救援长安。

四、救援长安

当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从河北过来救援,驻扎在咸阳。朝廷让李晟与其合兵。李晟屡次请求出战,都被李怀光拒绝。

李晟作战时喜欢穿锦裘,戴绣帽,在将士面前训话。李怀光指责他说:“将帅应当持重。”李晟说:“我在泾原很久了,军士们畏服我,所以要让他们记得我,以赢得军心。”

李怀光借口士兵疲乏,迟迟不肯进兵,暗中却与朱泚勾结,李晟担心被兼并,于是秘密奏请移兵到东渭桥,并分兵驻守。

果然不久李怀光就吞并了别的部队。李晟处于李怀光和朱泚之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他一面给李怀光进献财物,稳住李怀光,一面暗地里积极备战。待粮草充足后,他检阅三军,向将士们陈述诛贼护君之志,慷慨激愤,三军感动落泪。同时也有很多部队投到李晟麾下效力。

这时李怀光害怕起来,李晟写信公开斥责他,让他进攻朱泚立功赎罪。李怀光不听,又惧怕李晟袭击,于是逃到河中地区。

五、收复京师

李晟集中了军力,与众将商议决定集中兵力进攻皇城北面,一方面这里集中了叛贼的精锐士兵,另一方面避免溃散伤到民众。经过两天的浴血奋战,终于攻入长安,击退斩杀了叛军。李晟号令军士安抚百姓,秋毫无犯。

当年七月,唐德宗回到长安,对李晟大加赏赐,封李晟为凤翔陇右节度使,改封西平郡王。以后李晟一直在陇西抵御吐蕃。

李晟一直处在抵御吐蕃的前线,对吐蕃了如指掌,多次劝诫德宗不要相信吐蕃的会盟,结果都被吐蕃劫掠。

吐蕃统治内部一直忌惮李晟,后来使用反间计,李晟被德宗猜忌,罢免了兵权,改任太尉。

李晟在朝廷也敢于直谏,常常据理力争。治理部下赏罚分明,对儿女管教也很严格。唐德宗厚待李晟,李晟去世后配享太庙,并且画图形到凌烟阁。

朱元璋很佩服李晟,在他修建的历代帝王庙里,有历代功臣37位,其中唐代5位,分别是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可见李晟的地位之重要。

李晟有15个儿子,第八子李愬最出名,雪夜袭蔡州,平定淮西的就是他。

李晟守卫西北,抵御吐蕃,通过多年的攻战也削弱了吐蕃势力。他对藩镇的攻伐和收复长安也让唐王朝的寿命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你怎么看待这位名气不如李靖、郭子仪的李晟呢?评论区告诉我!

@融益读书

分享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唐朝官员工作餐多奢侈?唐代宗请郭子仪吃饭,一顿花了1亿文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唐朝,唐玄宗,皇帝,宰相,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最近几年来,从原先的十碟八碗两茅台,到现在的公务员自助餐,公务员的餐饮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重心之一的唐朝,公务员的餐饮与现在有着极大的不同,不仅仅从内容上,而且从规格与等级上都为后世开创了先河,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唐朝官员的工作餐,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时吃的饭菜,这个定义

  • 皇帝要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6个美人即可,后来才知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安禄山,官职

    前言身佩安危三十年,谗锋虽中节弥坚。不少人认为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三妻四妾的婚姻模式,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我国一直秉承的是一夫一妻制度。不过与现在不同的是,这个妻子的意思是正妻,古代是不限制妾的数量,有着不少的古代人物,虽然他们只有一个妻子,但却有相当数量的妾,就比如说中唐名将郭子仪,他就拥有十多位

  • 决定大唐命运的男人郭子仪的戎马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郭子仪,唐代宗,仆固怀恩,安禄山,宦官,李光弼

    唐代名将郭子仪,历经数朝,平定安史之乱,功高盖主,但历朝诸位皇帝也只是偶尔有所猜忌。只是因为他作为将领,统兵作战的能力太强,连皇帝也不得不借助他的才能。有个著名的故事,醉打金枝,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一次,郭子仪大寿,在寿宴上,升平公主因为有着公主的身份,

  • 她是郭子仪孙女、皇帝生母,当了五朝皇太后,最后被庶子逼得跳楼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郭子仪,唐宪宗,唐穆宗,唐宣宗,李纯,宣宗

    唐宪宗李纯的皇后郭氏(?—848年),是汾阳郡王郭子仪孙女,驸马都尉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李纯受封广陵王时,纳郭氏为王妃。唐顺宗因其娘家为唐室建有大功,而其母升平公主向来贵盛,因此对她的态度不同于其他的儿媳妇。后来,郭氏生下第三子李恒。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八月,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进封郭氏为贵妃

  • 明朝如此强盛,为什么明朝末年没有郭子仪、岳飞之类帅才出现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郭子仪,岳飞,明朝,李定国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衰败更替是不可避免的,而其衰败更替时,一些耀眼的忠臣良将出现,往往会起到延缓衰败的作用,比如唐朝的名将郭子仪,宋朝的岳飞等,而明朝末年为什么却没出现此类的帅才,最终迅速衰败灭亡呢?先来看看之前的唐朝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败就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虽然唐朝最终灭亡,但是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

  • 巧用黄土高原土桥,大唐名将郭子仪,以少胜多,击退敌军30万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唐军,回鹘,大军,唐朝,郭子仪,节度使,仆固怀恩,黄土高原,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灵台西屯,郭子仪万人残军,大破回鹘吐蕃三十万 灵台西屯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黄土高原小镇,没有任何的惊人之处。假如有时光隧道,带我们回到公元765年,这里正上演着一个传奇。 郭子仪,力挽狂澜,拯救李唐江山的一代名将。在西屯,率领1万残军,击败30万回鹘、吐蕃联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 我们走进西屯

  • 郭子仪被告谋反,皇帝急招他入朝,他这么做皇帝不好意思怀疑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郭子仪,皇帝,李光弼,安禄山,回纥

    郭子仪,唐代中兴名臣,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之后,年近花甲的郭子仪竟能率李光弼等将领屡挫敌军,最后收复京师,成就大唐历史上辉煌的一页。《旧唐书》说郭子仪是“大雅君子,社稷纯臣”,司马光更是给了他极高的评价:“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身

  • 一本《郭氏家谱》问世,见证郭台铭是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荣哥的影视标签:郭子仪,郭氏家谱,郭台铭,汾阳,山西,咸丰,五代十国,军事制度,鸿海集团

    郑州富士康近来频频登上热搜,活脱脱的热搜一哥。提起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大家可能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郭台铭的父亲叫郭爱物,爷爷叫郭贞芳。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人。郭爱物,出生于1922年。1938年,年仅16岁就参加抗日战争,抗日胜利后,转读中央警官学校,经过千辛万苦才完成学业,毕

  • 皇帝要重赏75岁郭子仪,他却只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星辰标签:郭子仪,皇帝,唐玄宗,王翦,嬴政,安禄山

    纵观封建帝制王朝,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武将是最不好当的,打江山的时候,他们会被皇帝重用,正是他们的赫赫战功帮助主人夺得江山的。但是,到了太平年代的时候,他们又被主人忌惮了,还是他们的功劳太大,让皇帝对他们不放心了。甚至不少名将,都被皇帝给杀了。就好比白起、韩信、英布、蓝玉……还有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被杀

  • 郭子仪的智慧:部将前来辞行,待之像仆人,事后才知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平定,部将,安禄山

    在传统戏剧《醉打金枝》中,郭子仪的儿子郭暧酒后打了妻子升平公主,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唐代宗、皇后以及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戏中,唐代宗有训女时有一段念白,“先帝爷挣江山也非容易,保社稷他郭家功劳第一”,而且唐代宗对待郭子仪非但没有威严之样,反而亲近得如同老兄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