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将郭子仪后裔,饮马地中海,攻城七百座,却威名难显,原因微妙

名将郭子仪后裔,饮马地中海,攻城七百座,却威名难显,原因微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凝视他呀 访问量:1071 更新时间:2024/2/12 6:19:21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小文。这郭子仪是从武科场上走出来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其充当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的保护神、擎天柱,史称“再造王室,勋高一代”。最难得的是,郭子仪的一生,不但“富贵寿考”四字俱全,死后在唐、宋、明、清等朝都得配享历代帝王庙,真个是:生前福厚,身后尊荣。而经郭子仪提拔的部下幕府,有六十多人位居将相,其八子七婿,皆贵显于当代。典故“满床笏”说的就是郭子仪晚年作寿时,家中子弟个个都是朝廷里的高官,带来的笏板堆了满床头。但是,世事浮沉,三十河东,四十河西。

郭氏一门在有唐一代风光无比,家族中英雄人物辈出。到了五代,郭氏声望渐低,后唐名将郭崇韬虽非郭子仪之后,征蜀路过郭子仪墓,仍不顾时人讥为攀龙附凤,跪拜哭祭。靖康之难以后,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许多中原望族纷纷南迁,这也包括了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汾阳郭姓后裔郭嵩入闽后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但也有一部分留居在北方的。这里要说的是郭子仪在华州郑县(故治即今陕西华县)后裔的一支分支。这个分支生活在金国的统治下,成了金国人。金朝末年,这个分支出了一位猛人,名叫郭宝玉

郭宝玉通权谋、精兵法,善骑射,深得金朝统治者的学识,被封为“汾阳郡公”兼猛安(金初期女真族军队组织名称),领兵驻扎于定州(今河北定县)。公元1211年,蒙古汗国太师木华黎率军南下。郭宝玉审时度势,认为金国已经在走下坡路,蒙古却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不可限量,于是率部投降了蒙古军。木华黎知其有将材,引见于成吉思汗。面对成吉思汗,郭宝玉侃侃而谈,提出了先取西南,联宋灭金,再攻取辽东,绝金后路,从而席卷天下的策略。

成吉思汗接纳了他的意见,授其抄马都镇抚之职,安排其跟随木华黎领兵南下,取永清,破高州(故治今内蒙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降龙山(在今大凌河上游),攻占今辽西地区。这一系列军事行动顺风顺水。紧接着,蒙军又从锦州入山海关,经过燕南,攻占了太原、临汾一带。……可以说,郭宝玉的策略为蒙古人攻灭中国作了历史性的贡献。后来,郭宝玉还随成吉思汗西征,打击西辽残余力量,攻占花刺子模国。

公元1224年,蒙古平定了花刺子模全境(东至印度河,西南至底格里斯河下游),郭宝玉因功升任为断事官(蒙古汗国管理政务的官职),却在东还途中病卒于贺兰山军营。郭宝玉长子名叫郭德海,也是个将材,曾打败宋将彭义斌,可惜在对金作战中重伤战死。但郭德海的儿子郭侃更加生猛,自幼学习武艺与兵法,深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郭侃20岁即被封为百户,随大军伐金,屡立战功。不过,郭侃的人生精彩主要表现在西征过程中。公元1253年,郭侃跟随旭烈兀西征。

这次西征的第一站是木乃兮(也译作“木剌夷”,即著名暗杀组织“阿萨辛派”的基地所在)。郭侃表现神勇,“破其兵五万,下一百二十八城,斩其将忽都答而兀朱算滩”,紧接着,围攻乞都卜,迫降敌军。西亚名城巴格达当时是黑衣大食的都城,“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郭侃率军进入“天方”(现沙特境内)后,更把攻城拔寨的把戏演绎得淋漓尽致,其连破一百八十五座城池,天方人惊惧之余,跪称郭侃为“东天将军,神人也”。郭侃率军渡海,在地中海地区攻下了十字军骑士团占据的塞浦路斯等地,长驱直入小亚细亚半岛,“得城一百二十”。西征大军所向披靡,正在考虑是北上进入欧洲,还是南下进入埃及之时,在东方战场上狂攻南宋合州(今重庆合川区)钓鱼城的蒙哥汗暴毙了。

由此,郭侃返回了中原地区,在忽必烈手下为将。南宋灭亡后,郭侃知宁海州,在寂然无声中病故。按理说,郭侃曾饮马地中海,大破十字军,威名传遍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叙利亚、埃及等地,共攻下城池七百多座,被称“西域的神人”,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足以标榜史册的大角色。但是,他的名声远不及远祖郭子仪的百分之一,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更多文章

  • 郭子仪年过80,仍花天酒地妻妾成群,郭子仪:不如此,郭家会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德宗,唐肃宗,唐玄宗,武则天

    子仪帅彼劲卒,赫然先驱,取京洛如拾遗,翦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颜真卿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著名将领,譬如先秦时代的白起,西汉刘邦手下的韩信,东汉末年的关羽等等等等,而要谈到唐朝时候的大将,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一个名字——郭子仪。正如颜真卿所评,郭子仪之威名与能耐,

  • 占尽优势的唐军为何在相州之战中惨败,郭子仪又为何会临阵脱逃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唐军,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庆绪,相州之战,五代十国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二十ー日,唐军奉皇帝命令大举北上,直赴相州,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另一场决定大唐未来国运的大战即将展开。为了打好打赢这场大战,唐肃宗李亨可谓押上了血本,他集齐了朔方军、安西军以及西域各国援军与回纥的三千精锐骑兵,总之,最能打的他基本都调来了。这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号称六十万,

  • 75岁郭子仪因功受赏,他:只要6个美人,十年后才知他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郭子仪,唐代宗,仆固怀恩,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

    郭子仪是一个晚年得志的人,他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和抵御吐蕃等战役中立下了卓越功勋,但是他晚年的生活非常奢靡,可就算如此,冯梦龙还是将他的故事收入了《智囊全集》中,并且认为,郭子仪要是节俭度日,可能就会失去安享晚年的机会,这又是为何呢?郭子仪,出生于公元697年,他在很早的时候就通过武举考试入朝为官了。但

  • 郭子仪把女眷关进后院:这个蓝脸丑人会把咱家灭门!结果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皇帝,宰相,灭门,卢杞,唐朝,郭子仪,唐德宗,李光弼,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京剧里那个盗御马的窦尔敦是个蓝脸好汉,现实中他并没有盗御马,其父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窦尔敦本人后来被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隆科多抓住凌迟处死了,罪名是 “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于是有人问:这个世界真有蓝脸人吗?答案是真有,而且这个人在新旧两唐书中均有记载,再造大唐的名将郭子仪一生谁都不怕,

  • 70岁的郭子仪立功受赏,不要官职只要美女,这才是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唐玄宗,李亨,李世民,中国军事制度,唐朝,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在唐朝时有这样一位英勇将军—郭子仪,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处于水火之中的唐朝,但是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只是要了六名美女,民间更是传出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的声音,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郭子仪唐玄宗在位时,安史之乱爆发。这个时候正是缺人的时候,唐太宗便把郭子仪改封为卫尉。并命他出征讨回被敌军

  • 大唐名将郭子仪,曾单骑退回纥10万大军!历经七朝国君,谥号忠武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大军,可汗,唐军,南唐,唐朝,郭子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话说武则天当权时期,为加强边防武力,特开设武举科考制度,由此引出一员骁将,此人力敌群雄,一举拔得头筹,成当年武举状元郎,他——就是后来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郭子仪(公元697年——781年)唐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从军后积功至九原太守,后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

  • 维系国家二十余年,功高盖主却能善始善终,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郭子仪,仆固怀恩,李世民,宦官,郭子,刘邦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引兵反叛,勾结吐蕃,回纥、党项等异族军兵,联军十万人马侵入唐境。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仆固怀恩再起反叛,这时唐帝国国力衰退,藩镇割据逐步形成,郭子仪被派往泾阳,仅以万余人抵御叛军。双方实力差距悬殊,要想获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战而屈人的士兵。郭子仪刚刚到达泾阳,敌军包围

  • 皇帝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唐军,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郭沫若,艺术家,剧作家,江南美女,中国军事制度

    “狡兔死,走狗烹。”话虽如此,像范蠡那样抽身隐退、泛舟五湖的境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得到呢?唐代有位将军,历经七朝不倒,还能安享晚年,可谓是此中高手,他就是郭子仪。公元697年,郭子仪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名门士族,他的父亲是唐代中兴名将郭敬之。年少时,郭子仪参加武举选拔,成绩优异,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 她是郭子仪的孙女,入宫嫁给表侄,本能成为“武则天”却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武则天,唐德宗,唐宪宗,唐代宗,五代十国

    今天介绍一位唐朝中后期的宫廷女性,她出身豪门,祖父是再造大唐的功勋、名将郭子仪,外祖父是唐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她一生经历七位皇帝,不仅嫁给了皇帝,她的一个儿子、三个孙子都成为了皇帝,人称“七朝五尊”。她本有机会成为武则天那样的人物,但却拒绝干预朝政。那么,这位唐朝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女性到底是谁

  • 雅室清赏,黄杨木镂雕郭子仪返乡图,对屏

    历史解密编辑:闲适斋标签:八仙,纹饰,挂屏,对屏,唐朝,郭子仪,唐德宗,黄杨木,五代十国

    血檀X黄杨木【郭子仪返乡图】挂屏规格:长76.5宽32厚4cm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 ),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大历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