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70岁的郭子仪立功受赏,不要官职只要美女,这才是真高明

70岁的郭子仪立功受赏,不要官职只要美女,这才是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2808 更新时间:2024/3/18 15:23:42

在唐朝时有这样一位英勇将军—郭子仪,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处于水火之中的唐朝,但是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只是要了六名美女,民间更是传出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的声音,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郭子仪

唐玄宗在位时,安史之乱爆发。这个时候正是缺人的时候,唐太宗便把郭子仪改封为卫尉。并命他出征讨回被敌军占领的地盘。郭子仪在这场战争中,战无不胜,收复了许多城池,也因此加封为御史大夫。

不过,这时反贼动作更大,他们直逼洛阳、长安。这也把唐玄宗吓得够呛,眼看自己的皇位马上就要被推翻了,于是便放弃了长安城,逃往成都。他的儿子李亨逃亡朔方,唐玄宗也在这个时候选择将自己的儿子唐肃宗李亨推上了王位。

唐肃宗在登基后便下诏书,让唐朝的军队都先来朔方集合。

此时赢取战争的郭子仪刚想征讨北方,收到消息后便赶往朔方。唐肃宗在看到郭子仪带兵勇猛,战无不胜的战功后,便把郭子仪升为兵部尚书。

郭子仪

郭子仪先是带兵平定了河曲,俘虏了敌军数万,更是带回了许多牛羊。随后进攻潼关。也收复了许多城池,不过在清渠时与安守忠交战时,不幸落败。郭子仪为了鞭策自己,他便主动向唐肃宗请罪、降职。在此之后的战争里,郭子仪带兵打仗时更加的英勇,很快便从反贼的手里重新夺回了长安,这才让唐玄宗和唐肃宗回到家乡。

在郭子仪进朝时,唐肃宗甚至派人在灞上迎接,并说到:“国家可以得到收复,都是你的功劳。”可见郭子仪的功劳之大。可是这样的功劳却让郭子仪也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地步。

在唐肃宗死后,唐代宗立位。新君立位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收揽民心,不过试问,郭子仪以一己之力拯救唐朝,立下这样的汗马功劳,在朝廷内外,谁还能比他的影响力更大?

所以唐代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要打压郭子仪,他多次离间污蔑郭子仪,最终找到机会,罢免了郭子仪,让他做了一个没有兵权的闲官。

郭子仪也明白新君对自己很不放心,于是他向唐代宗,展现出之前唐肃宗给他的所有诏书,总共一千多份,告诉唐代宗自己没有二心,只想辅佐皇帝,用此来打消唐代宗的顾虑。

唐代宗看完之后,也是深感愧疚对郭子仪说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

唐代宗剧照

可是唐代宗做了这么多事情,就是想要打压郭子仪,怎么可能会被几番话就劝动呢?无非是唐代宗还需要郭子仪。

当时的反贼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趁着现在新王登基的空挡,又重新扩大了势力,甚至占据了洛阳城。这让唐代宗十分的慌张,然而自己的将士却没有一个像郭子仪那般勇猛,长安又重新被反贼占据,而他只能被打得往东逃窜。如果这个时候他仍然选择打压郭子仪,自己不仅要面对这些反贼,还要担着郭子仪可能会背叛的风险,而适时的低头却可以让郭子仪继续帮自己征战。

郭子仪不愧有大将之风,不但没有去计较之前唐代宗对自己的打压,反而主动向唐代宗,请缨带兵去收复洛阳、长安,唐代宗也不傻,马上说出:“都是因为我任用你太晚,才到了这个地步。”来安抚郭子仪的心。

老将就是老将,郭子仪出征之后,很快就收复了洛阳和长安城,还帮助唐代宗抵御了吐蕃的入侵。

此时的郭子仪名望又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下没有办法靠之前的方法来打压郭子仪了,可是郭子仪这样的存在对于他来说始终是个隐患。

在赏赐郭子仪时,唐代宗在任命他为尚书令时,还故意赏赐他六个美人,要知道这时候的郭子仪已经年过70,这六个美人的背后的意思可想而知。

郭子仪

郭子仪经过这第二次之后,已经明白了,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没办法打消唐代宗对他的顾虑了,于是便谢绝了官位,只接受了六个美人。让天下之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好色之徒,这还不算完,在回到自己的官府后,他立马命人把自己官府扩大,并且开始收藏天下好玩的物品,挑选美人进府。让自己的生活显得十分奢侈糜烂,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声望降低,好让唐代宗放心。

郭子仪剧照

郭子仪的这一番行为,也让他可以安享晚年,不得不佩服这位大将的智慧,名声和命比起来,肯定还是命重要。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大唐名将郭子仪,曾单骑退回纥10万大军!历经七朝国君,谥号忠武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大军,可汗,唐军,南唐,唐朝,郭子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话说武则天当权时期,为加强边防武力,特开设武举科考制度,由此引出一员骁将,此人力敌群雄,一举拔得头筹,成当年武举状元郎,他——就是后来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郭子仪(公元697年——781年)唐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从军后积功至九原太守,后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

  • 维系国家二十余年,功高盖主却能善始善终,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郭子仪,仆固怀恩,李世民,宦官,郭子,刘邦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引兵反叛,勾结吐蕃,回纥、党项等异族军兵,联军十万人马侵入唐境。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仆固怀恩再起反叛,这时唐帝国国力衰退,藩镇割据逐步形成,郭子仪被派往泾阳,仅以万余人抵御叛军。双方实力差距悬殊,要想获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战而屈人的士兵。郭子仪刚刚到达泾阳,敌军包围

  • 皇帝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唐军,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郭沫若,艺术家,剧作家,江南美女,中国军事制度

    “狡兔死,走狗烹。”话虽如此,像范蠡那样抽身隐退、泛舟五湖的境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得到呢?唐代有位将军,历经七朝不倒,还能安享晚年,可谓是此中高手,他就是郭子仪。公元697年,郭子仪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名门士族,他的父亲是唐代中兴名将郭敬之。年少时,郭子仪参加武举选拔,成绩优异,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 她是郭子仪的孙女,入宫嫁给表侄,本能成为“武则天”却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武则天,唐德宗,唐宪宗,唐代宗,五代十国

    今天介绍一位唐朝中后期的宫廷女性,她出身豪门,祖父是再造大唐的功勋、名将郭子仪,外祖父是唐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她一生经历七位皇帝,不仅嫁给了皇帝,她的一个儿子、三个孙子都成为了皇帝,人称“七朝五尊”。她本有机会成为武则天那样的人物,但却拒绝干预朝政。那么,这位唐朝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女性到底是谁

  • 雅室清赏,黄杨木镂雕郭子仪返乡图,对屏

    历史解密编辑:闲适斋标签:八仙,纹饰,挂屏,对屏,唐朝,郭子仪,唐德宗,黄杨木,五代十国

    血檀X黄杨木【郭子仪返乡图】挂屏规格:长76.5宽32厚4cm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 ),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大历十四年

  • 郭子仪后人中箭将死,成吉思汗把他塞到牛肚子里,结果反而救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成吉思汗,郭子仪,中箭,大军,宝玉,西征,成吉,军事制度,小说家,中国军事制度

    今天当我们听说某地有所谓“蒙古医生”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骗子”,这甚至在网络上变成一个“梗”。的确多年来不少不法分子和江湖游医打着“藏医”、“蒙医”、“苗医”等五花八门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令无数上当受骗的家庭经历了人财两空的不幸。不过,历史上各民族的确都有着自己的传统医学和医药技术。神秘莫测的蒙古

  •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如何?只因做错了这件事,导致满门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郭子仪,节度使,李光弼,安禄山,平定,唐王朝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

  • 军事奇才郭子仪:挽救唐朝命运,一生沉浮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郭子仪,李光弼,唐朝,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

    在中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将领有好的结局很少。但有一个人用他非凡的才华和策略扭转了唐朝命运。他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代名将郭子怡。郭子怡是出生于陕西的华县。祖籍是山西太原人。他既聪明又勇敢,受到了部下的尊敬。他以身作则,临危不惧,带领部将东征西讨,历事玄肃代德四朝,勤于职守,心系江山社稷20多年,对巩固唐王

  • “福禄寿考”俱全第一人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天天rasion标签:郭子仪,唐肃宗,唐穆宗,唐德宗,唐宪宗,唐代宗

    郭子仪有代表性的后代们郭子仪有个儿子郭暧,他的妻子是唐代宗的女儿,也是唐肃宗的孙女,名号是升平公主,她的婚姻故事被编为戏剧《(醉)打金枝》。郭子仪有个孙女是懿安皇后,也就是唐宪宗的嫡妻,是唐穆宗的母亲。在唐穆宗时期,她被尊为皇太后,同时也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四个朝代的太皇太后。她在世期间

  • 汾阳王酒,因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江酒道标签:唐朝,郭子仪,唐肃宗,节度使,安史之乱,汾阳王酒,五代十国

    近年来,汾阳王酒业动作频繁,加速全国化布局,成为清香第二阵营的领头羊。但你们知道汾阳王酒命名背后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带大家一起了解汾阳王酒名字的由来。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十四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他收复京城、再造唐室,于公元762年被唐肃宗封为“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