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儿。这么一大群,难免有愣有狂还有刺儿头。在这群年轻气盛的青瓜蛋子频频捅娄子时,郭子仪却能做到职场得意,家庭和睦,先后经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个朝代而安然无恙,其老辣可见一斑。也幸而有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们个个生前显赫,死后荣光,真正是大户大家风范。
久处官场,郭子仪深谙君臣之道。他时刻都保持着清醒头脑,事业家庭两手抓,让二者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郭子仪的三儿子郭晞继承了父亲的武将之风,曾随父亲南征北战,深得父亲喜欢。他的性格以勇猛见长,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平常对士兵管理松懈马虎,放任自流。在邠州驻军时,由于对手下管束不严,致使大兵骚扰百姓之事常有发生。
郭晞手下有个17人团。这伙人关系极好,经常凑一起到酒店喝酒,一喝高就惹祸,因为长期散漫,祸越惹越大。一次酒后,为了几句口角,这些猛人竟拔出随身携带的武器刺伤老板,砸坏酒坛,将酒店搞成了地震现场。
泾州刺史兼任邠州节度使的殷秀实是枚耿直官员,最容不得这种事发生。他一声令下,将这17人全部绳之以法。
这下郭晞大营炸了锅,将士们群情激愤,个个披盔戴甲,挥着武器,要去攻打节度使府邸,杀掉殷秀实给兄弟们报仇。关键时刻,郭晞拼了全身气力才阻止了这场流血冲突。
郭子仪不包庇,不通融,将儿子大骂一通,然后狠心将他关在黑屋子里一连数天,只有向内反省彻底认知才有出路。
郭晞哪受过这种拘禁,思前想后,终于深刻地意识到骄纵下属的危害……这次如果不是自己及时相阻,不知又要闹出多大乱子。如果不是老爹关禁闭,自己根本不会考虑部队的管理问题。
郭子仪的楞处理挽救了郭晞,也挽救了他的军队。自此,郭晞把整顿当成头等大事。严肃军纪,抓管理,立新规,很快使军队的面目焕然一新。
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映和哥哥不一样。他阅历肤浅,对官场斗争认识不深,常以骄横猖狂面孔示人。
郭映和一个军士是铁哥们儿。在这位军士眼里:人脉是用来挥霍,关系是用来壮威的。因此做事不过脑,经常任意胡为。有一天,军士骑着匹烈马在军营中肆意狂奔,正在操练的士兵们被冲得四下逃蹿。这一幕恰巧被视察军纪的都虞候看到,都虞侯大怒,吩咐士兵将军士拉出去斩首。郭映获知消息风一般蹿到老爹面前号陶大哭,添油加醋地告了都虞候一状。郭子仪那边早已得知事情原委,他将郭映叫来,劈头盖脸地开训:“你朋友公然违反军纪,理应当斩。你却倒打一靶诬告都虞候,如果你再这样不辨是非,我连你一块儿治罪”。郭映一看老爹动了真格,低着头不吭声。
郭子仪只有一个,儿子有八个,八个闹一个,考量的是水平,威严,更是智慧,原则。
刚平息了郭映的事儿,六儿子郭暖又出事儿了。郭暖与皇帝的女儿升平公主结了婚。升平公主吃溺爱丸长大,就爱使性儿耍脾气,从不把附马放在眼里。在给郭子仪祝寿时,升平公主磨叽症犯了,快到中午了还没上路。郭暖等得不耐烦,说了她几句。
皇二代和官二代交手,谁败谁赢头衔说了算!两人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郭暖吼了句掉脑袋的话:“你狂什么狂,你爹不就是个破皇帝吗,我爹还不稀得当呢”?升平公主少不更事,没考虑这句话的严重后果,跑到皇爹面前梨花带雨夹枪带棒。非常万幸的是,唐代宗只把这当作小两口儿的斗气拌嘴,并没上升到什么篡权窃国的高度。他安慰了女儿一番,将她劝回了婆家。
钟锋陷阵赴汤蹈火郭子仪从来无惧,可这事儿差点让他吓破了胆:自己混得可是皇家职场啊,一言九鼎的皇帝老儿若要变脸,杀人还需要理由吗?更别说惹这么大乱子?虽然暂时平安无事,天知道以后这颗地雷什么时候爆炸?不行,必须得给皇帝一个态度。他将郭暖捆了个结结实实,押到代宗面前请罪。诚惶诚恐地自责教子无方,请皇上任意处置。
唐代宗看到郭子仪的样子,扔了个宽心丸:“朕知道你一向忠诚,我不糊涂,这件事我不会再追究”。郭子仪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为了让儿子记住这个教训,他让人对郭暖杖责四十。
郭子仪太懂伴君如伴虎的真义了。他所处的位置,上有皇帝,下有对手,左有忌妒,右有觊觎。自己要做的,就是要时刻营造一个让皇帝放心,对手安心的平和氛围。
儿子们个个英武,血气方刚,真惹出事,那可是白给对手仰天大笑的机会啊。绝不能给他们以任何可乘之机。他除了加强家教,还派人时刻注意儿子们的动向。他把戒骄戒躁、低调做人当成家训,让儿子们贯彻领会,并身体力行。
在这样一位严父的管教下,儿子们用金钱物质做装饰,花天酒地胡作非为;或仰仗优越感搞伤害案,制造更多的弱势群体;或嚣张傲慢,随意践踏道德底线的毛病一改无余。
正身清心。郭子仪深知:权力就像毒品,一旦侵蚀大脑,就会变得飘飘然不知所以!世间很多祸患都来自于权势膨胀。若想不被权势所伤,除了法制监管和约束,别无他法。
左宗棠说过:卑贱时要锋芒毕露,富贵时要谨小慎微。变幻莫测的官场,这话,懂的人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