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孙皇后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出生,其名于史无载,小字观音婢,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一箭双雕说的就是他)之女,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年仅八岁的长孙氏与母亲及哥哥长孙无忌一并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高氏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投奔哥哥高士廉。
2,高士廉将高氏与长孙兄妹接回家后,对他们十分照顾。后来高士廉被贬为硃鸢主簿要远赴岭南上任,为了安顿好妹妹一家,还特意将自己的大宅卖了另买了座小一些的宅子安置好他们。大业九年(613年),高士廉见唐国公的次子李世民表现得非同一般,便做主将年仅十二岁的外甥女嫁给了李世民。
3,一次长孙氏回永兴坊省亲,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在长孙氏居住的地方看见了一匹高头大马,而且鞍勒等物准备得一应俱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于是高士廉令人占卜了一番,占卜的人说:此女贵不可言。高士廉听后心中非常欢喜。
4,武德二年(619年)七月十日,唐高祖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并特别准许李世民可以自己铸三炉的钱,据唐玄宗时的大臣郑虔所说,欧阳询奉上蜡样时,长孙氏曾不小心在蜡样上留下了一点指甲的痕迹,于是开元通宝铸造完成后上面便有了一缕“掏文”。
5,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事变发生时,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带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埋伏,长孙氏亲自为将士们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将士们都感激万分。同年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并在登基后十三天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6,武德九年十二月,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薛国公长孙安业谋反事泄,按罪当死,但长孙皇后却流着泪向丈夫求情:兄长之罪,万死无赦。但他早年将我和母亲赶出家门,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杀了长孙安业,世人必然会认为我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报复兄长。于是别的主犯全部被诛,惟独长孙安业得以免于一死。
7,一次,李世民给长孙无忌委以重任,长孙皇后反对,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汉朝的吕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唐太宗一开始并没听进去,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到最后唐太宗不得不应了她。
8,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在丽正殿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李治,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朱红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9,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长孙皇后知道后感叹道: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他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10,房玄龄有次因过错被遣回家,长孙皇后便对唐太宗说: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久,为人小心谨慎,颇有奇谋秘计,他知道的事情从无泄露,如果不是有大的过错,希望陛下不要放弃这么一位大臣”。太宗听了妻子的意见,觉得有理,之后便再次重用了他。
11,贞观七年,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爱女长乐公主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亲上加亲)
12,贞观八年三月,太上皇李渊在两仪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亲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异宝,长孙皇后又亲自为唐高祖梳头,为他戴上冠冕,并感慨道:父亲年事已高,头发都全白了。众人无不伤感流涕,一家人如同寻常百姓一样。
13,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东宫的日常用度。遂安夫人对于太子十分上心,觉得东宫之内器物还不够,于是在长孙皇后面前屡次要求增加费用。长孙皇后虽然爱护儿子,但并不想助长东宫的奢侈之风。她对遂安夫人说:“身为储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于是驳回了遂安夫人的请求。
14,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为母亲的病情十分忧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为母亲祈福,但长孙皇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说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何况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为之事,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介妇人而乱了天下的法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