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能得皇帝宠爱的皇后少之又少,而后宫中的嫔妃就更惨,有些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几面,就将一生终结在那深似海的宫中。
但是,在唐朝,有一位女子,她13岁嫁给李世民,36岁去世,被李世民独宠23年,死后还独霸后位13年,令武则天羡慕不已。
这位女子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长孙皇后,就是唐太宗的发妻。那长孙皇后又怎么能在佳丽如云的后宫,独享皇帝的这份尊宠呢?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01
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于一个名门贵族家庭,小字观音婢。父亲是隋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则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高敬德是北齐皇族高氏直系,有着尊贵的皇室血统。
长孙氏从小天资聪颖,秀外慧中,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婚事,整个家族都非常上心。后来在伯父的牵线搭桥下,与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家的二公子李世民定下了娃娃亲。
在长孙氏8岁时,父亲去世,同父异母的哥哥容不下他们。无奈,母亲只得带着她和哥哥长孙无忌,去投奔舅舅。幸好舅舅高士谦重视骨肉亲情,对待他们母子三人非常宽厚。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高士谦见李世民少年英雄,很看重他。当他得知长孙氏年少时就与李家有婚约时,便作主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把长孙氏正式许配给了李世民。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公元613年,13岁的长孙氏与16岁的李世民完婚。从此开始了他们鹣鲽情深,互敬互爱的一生。
新婚燕尔,甜甜蜜蜜。可是没过多久,李世民的母亲随丈夫出征,意外生病,不幸离世。而对长孙氏宛如慈父的舅舅高士谦,又因卷入一宗谋反案中被贬。这对年少的新婚夫妻,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他们相互安慰,互相劝勉,感情就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
后来,他们跟随父亲李渊来到太原。17岁的长孙氏在没有婆婆指导、没有妯娌的帮衬下,成为李家的当家主母。她靠着公公的信任,老公的支持,有条不紊地管理着内宅。并且她还出资在太原附近修建了玄中寺,也让李家在老百姓心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
隋朝末期,民不聊生。各地反隋势力揭竿而起,李渊也举起了义旗,加入了反抗大军。没有多久,他便入主长安。
618年,李渊登基,定国号为唐。李世民受封为秦王,长孙氏也跟着受封为秦王妃。
建唐之初,天下还不太平。李世民为父皇分忧,经常出征在外。随着他的战功越来越高,他受到父亲李渊的猜忌,太子哥哥更是视他为眼中钉。
为减少他们父子兄弟之间的嫌隙,长孙妃对公公越来越孝顺,跟妯娌也和睦相处,经常主动上门拜访。长孙妃就这样默默地当着李世民的贤内助,竭力为他解除后顾之忧。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都是大忌。李渊想收回李世民的兵权,无奈边境不宁,都要靠着李世民这个军事奇才,替他征伐四方。太子李建成越来越感受到李世民带给他的压力,于是动了杀心。他将一匹烈马奖给李世民,妄图摔死他,可身经百战的李世民却驯服了烈马。太子的计谋失败了。
皇帝的猜忌心也越来越重。秦王与太子的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面对太子一个又一个的谋杀计划,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反抗。
长孙妃知道丈夫的打算,她更加频繁地出入宫里,孝顺公公,团结妯娌,尽可能地为丈夫争取多一点的时间。
626年6月4日,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一向站在丈夫身后默默支持丈夫的长孙妃,却在这一天,走出了内宅。她身披铠甲,脚跨战马,和丈夫并肩出现在城墙上。她从容不迫的神态,激励的话语,令将士们士气倍增,更为丈夫带来了莫大的勇气:她一个妇人都能如此沉着,我又有何惧怕?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完胜。8月8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就在他登基13天后,就封长孙妃为皇后。从此,明君贤后交相辉映。
02
已为后宫之主的长孙皇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哪怕是在梳妆,她都手不释卷。唐太宗在闲暇之余,也会陪着皇后一起读书。阳光柔柔,满屋书香,那一处静静看书的两人,成为皇宫里最动人的画面。
长孙皇后深得太宗的宠爱,可她依然是丈夫身后的女人。她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丈夫出谋划策。当丈夫有故事想听她的意见时,她总是缄口不言。李世民感到很奇怪,问其缘故,长孙皇后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后宫不能干政,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她不能破坏,她要为后宫做好表率。
李世民不以为意,一直问她,皇后就转过身去,不再理他。李世民稍感遗憾之外,更多的是对长孙皇后的敬意。长孙皇后虽说不干政,可是面对一些忠臣良将,她还是会极力保护。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来,怒气冲冲向长孙皇后抱怨说:“以后我一定要杀死那个乡下人。”皇后一听,忙问:“是谁惹皇上生气了?”李世民气愤地说:“就是那个不知死活的魏征,总是在朝堂上不给我面子,顶撞我。”
皇后听了,微微一笑,端来了一杯茶给太宗,叫他消消气。然后一个转身,进了里屋,换了一身庄重的朝服,跪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只听她朗声说:“恭喜我皇成为了一代明君。”李世民不解,问此话如何讲?长孙皇后说:“我听闻只有君明才有敢于直言的大臣,现在魏征敢于直言,不就代表皇上是明君了吗?”
李世民听后,满腹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他明白这是皇后在告诉他,魏征是忠臣,不可杀。以后唐太宗对魏征更加重用。
除了魏征,长孙皇后对房玄龄也特别器重。就连她病重时,还在叮嘱太宗,说房玄龄是侍奉皇上时间最久的人,他为人谨慎小心,有奇谋,是个可以靠得住的人,如果不是有大的过错,希望皇上不要放弃他。太宗也听从妻子的意见。
对于忠臣,她竭力保护,可对于娘家人,她却严格要求。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儿时的好友,更是皇后的亲哥哥。他所受的恩宠,在所有大臣里面是独一无二的。唐太宗视长孙无忌为自己的心腹,几次想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却遭到长孙皇后的极力反对。
她觉得自己贵为皇后,已经是家族莫大的恩宠。她不愿意自己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担心外戚势力为朝廷带来祸事。她劝说太宗收回对长孙无忌的任命。
太宗不听,她就逼着长孙无忌放弃高官厚禄。最后实在没办法,李世民解除了长孙无忌的官职,让他任一个闲职,却享受厚禄。
长孙皇后以自己的智慧与远见,为太宗施仁政,创造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长孙皇后不但是唐太宗的良佐,更是他的佳偶。
有一次,太宗生了重病,长孙皇后在床前衣不解带地服侍。她还随身带着一包毒药,如果唐太宗不幸离世,她做好了绝不独活于世的准备。
在公元634年的一个晚上,柴绍突然来报,有变。唐太宗听闻,立刻穿上盔甲,准备出门。同寝的长孙皇后看见了,不顾身体有病,也立刻穿好衣服,跟随丈夫出门。大家都劝阻她保重身体,留在宫中等候消息。可长孙皇后执意不从。她始终如一地跟随丈夫,与他生死与共。
最是无情帝皇家。可是,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情深义重,却非常人可比。难怪太宗称她为“良佐佳偶”。
03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或许是老天爷也妒忌这样情深似海的一对夫妻。在长孙皇后的母亲、太宗的父亲相继离世之后,悲痛万分的长孙皇后诱发气疾,病倒了,虽经多方用药,均不见效。
太宗心急如焚,他亲自上寺庙求神拜佛,为妻子祈愿。又下诏修复天下名胜,为妻子祈福。可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仍天不遂人愿。
公元636年7月28日,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去世,终年36岁。这对结发23载的夫妻,一生并肩,相互扶持,走过人生风雨,却过早天人永隔。
太宗悲痛欲绝。但他遵从皇后的遗愿:丧事从简,不起坟茔,以山为陵。太宗下诏将其作为祖制,传于后世,从此开创了唐朝以山为陵的先河。
太宗将妻子葬于昭陵后,为解心中思念,命人在宫中建起了层观,只要朝廷无事,他便登上层观遥望昭陵,悼念长孙皇后,有时还拉着大臣们和他一起。
有一次,他带着魏征一起登上层观。魏征伸长脖子,装着一副看不到的样子。唐太宗问:“你还没看见吗?”魏征说:“恕臣老眼昏花,没有看到。”
太宗用手指着昭陵,说:“不就是在那里吗?”魏征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我还以为你看见的是献陵(唐高祖之墓),昭陵我早就看见了。”聪明的唐太宗一听就明白,魏征又在奚落他。
在那个封建时代,有“夫不祭妻”的说法:儿子要孝顺父母,但是不可以悼念妻子。唐太宗知道自己违背了礼教传统。于是,他强忍着万分的悲痛,命人拆除了层观。
可是层观虽拆,却拆不掉一代天子对妻子的日夜思念。
当心中的悲痛无法化解时,太宗甚至不顾自己皇帝的颜面,对着自己的臣子哭诉道,失去了长孙皇后,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整天心情恍惚。
太宗还命人在元宫外面修建了一座宅舍,命宫人住进去。像长孙皇后活着时一样,去侍奉她。可见在唐太宗的心里,长孙皇后一直是活着的。
用活人侍奉死去的人,这在唐朝以来是先例。
爱屋及乌,太宗也不例外。他宠爱长孙皇后,连带着恩宠她的家人。
长孙皇后早年丧父,后来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高士廉在长孙皇后的心里,有如慈父一般。而他们两人的婚事,也是由舅舅一手促成的。因此太宗一生都对高士廉充满敬重与感激。他经常去探望高士廉,跟他聊家常。
公元647年,高士谦去世时,太宗不顾自身龙体欠佳,坚持要亲临现场悼念。
对于皇后的叔叔、侄子等其他亲属,太宗也个个照顾。就连以前不能容忍长孙母女三人的同父异母哥哥,因为参与谋反,在长孙皇后求情后,太宗都赦免了他的死罪。
他和皇后所生的三子四女,也个个疼爱。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他更是亲自抚养年幼的李治和晋阳公主。
太宗夫妇对长子李承乾寄予厚望,在太宗登基后便立他为太子,对他宠爱纵容。后来,李承乾谋反,即使如此,太宗还是舍不得杀他,只是把他废黜。在后来立太子时,还为他的安危考虑,竭力保全他。
对于次子李泰,他也是异常地宠爱。连带李泰的儿子也被带入宫中抚养。李泰身体肥胖,太宗总担心儿子上朝辛苦,特意赐给他小辇。后来李泰夺嫡被贬,太宗却仍然认为“朕之爱子,实所钟心”,没过多久便又重新进封了他。
看到幼子李治在母亲的葬礼上痛哭流涕。他倍感心疼,把李治接到自己的宫中居住,直到李治被立为太子,纳妃生子后,太宗都还舍不得他远离自己。
四个女儿他也是万般的疼爱,早早就为她们的婚事考虑,亲自为她们选择良配,只为她们一世幸福,出嫁的嫁妆,死后的安葬,太宗都是逾矩而办。
长孙皇后去世后,皇后的位子一直空着,在太宗的心里,皇后永远只有一个,谁也无法替代。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入葬昭陵。这对死别13年的夫妻,终于再一次团聚了。他们生同寝死同穴,不负夫妻之谊。
长孙皇后虽英年早逝,但她的一生是幸福美满的,她不仅生前在佳丽如云的后宫独得帝王尊宠,还在死后独占后位13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爱情,虽历经千年之久,依然感动着后世的人们。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模样:无论平凡与否,他们始终肩并肩;无论顺境逆境,他们始终不离不弃。
其实,不论是帝皇还是普通老百姓,夫妻之间要想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最重要的是两人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共同成长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