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皇后:13岁入宫,23年独宠,死后12年独霸后位,武则天也嫉妒

长孙皇后:13岁入宫,23年独宠,死后12年独霸后位,武则天也嫉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西门史纪 访问量:1713 更新时间:2024/1/15 18:04:44

在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能得皇帝宠爱的皇后少之又少,而后宫中的嫔妃就更惨,有些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几面,就将一生终结在那深似海的宫中。

但是,在唐朝,有一位女子,她13岁嫁给李世民,36岁去世,被李世民独宠23年,死后还独霸后位13年,令武则天羡慕不已。

这位女子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长孙皇后,就是唐太宗的发妻。那长孙皇后又怎么能在佳丽如云的后宫,独享皇帝的这份尊宠呢?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01

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于一个名门贵族家庭,小字观音婢。父亲是隋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则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高敬德是北齐皇族高氏直系,有着尊贵的皇室血统。

长孙氏从小天资聪颖,秀外慧中,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婚事,整个家族都非常上心。后来在伯父的牵线搭桥下,与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家的二公子李世民定下了娃娃亲。

在长孙氏8岁时,父亲去世,同父异母的哥哥容不下他们。无奈,母亲只得带着她和哥哥长孙无忌,去投奔舅舅。幸好舅舅高士谦重视骨肉亲情,对待他们母子三人非常宽厚。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高士谦见李世民少年英雄,很看重他。当他得知长孙氏年少时就与李家有婚约时,便作主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把长孙氏正式许配给了李世民。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公元613年,13岁的长孙氏与16岁的李世民完婚。从此开始了他们鹣鲽情深,互敬互爱的一生。

新婚燕尔,甜甜蜜蜜。可是没过多久,李世民的母亲随丈夫出征,意外生病,不幸离世。而对长孙氏宛如慈父的舅舅高士谦,又因卷入一宗谋反案中被贬。这对年少的新婚夫妻,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他们相互安慰,互相劝勉,感情就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

后来,他们跟随父亲李渊来到太原。17岁的长孙氏在没有婆婆指导、没有妯娌的帮衬下,成为李家的当家主母。她靠着公公的信任,老公的支持,有条不紊地管理着内宅。并且她还出资在太原附近修建了玄中寺,也让李家在老百姓心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

隋朝末期,民不聊生。各地反隋势力揭竿而起,李渊也举起了义旗,加入了反抗大军。没有多久,他便入主长安。

618年,李渊登基,定国号为唐。李世民受封为秦王,长孙氏也跟着受封为秦王妃。

建唐之初,天下还不太平。李世民为父皇分忧,经常出征在外。随着他的战功越来越高,他受到父亲李渊的猜忌,太子哥哥更是视他为眼中钉。

为减少他们父子兄弟之间的嫌隙,长孙妃对公公越来越孝顺,跟妯娌也和睦相处,经常主动上门拜访。长孙妃就这样默默地当着李世民的贤内助,竭力为他解除后顾之忧。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都是大忌。李渊想收回李世民的兵权,无奈边境不宁,都要靠着李世民这个军事奇才,替他征伐四方。太子李建成越来越感受到李世民带给他的压力,于是动了杀心。他将一匹烈马奖给李世民,妄图摔死他,可身经百战的李世民却驯服了烈马。太子的计谋失败了。

皇帝的猜忌心也越来越重。秦王与太子的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面对太子一个又一个的谋杀计划,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反抗。

长孙妃知道丈夫的打算,她更加频繁地出入宫里,孝顺公公,团结妯娌,尽可能地为丈夫争取多一点的时间。

626年6月4日,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一向站在丈夫身后默默支持丈夫的长孙妃,却在这一天,走出了内宅。她身披铠甲,脚跨战马,和丈夫并肩出现在城墙上。她从容不迫的神态,激励的话语,令将士们士气倍增,更为丈夫带来了莫大的勇气:她一个妇人都能如此沉着,我又有何惧怕?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完胜。8月8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就在他登基13天后,就封长孙妃为皇后。从此,明君贤后交相辉映。

02

已为后宫之主的长孙皇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哪怕是在梳妆,她都手不释卷。唐太宗在闲暇之余,也会陪着皇后一起读书。阳光柔柔,满屋书香,那一处静静看书的两人,成为皇宫里最动人的画面。

长孙皇后深得太宗的宠爱,可她依然是丈夫身后的女人。她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丈夫出谋划策。当丈夫有故事想听她的意见时,她总是缄口不言。李世民感到很奇怪,问其缘故,长孙皇后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后宫不能干政,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她不能破坏,她要为后宫做好表率。

李世民不以为意,一直问她,皇后就转过身去,不再理他。李世民稍感遗憾之外,更多的是对长孙皇后的敬意。长孙皇后虽说不干政,可是面对一些忠臣良将,她还是会极力保护。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来,怒气冲冲向长孙皇后抱怨说:“以后我一定要杀死那个乡下人。”皇后一听,忙问:“是谁惹皇上生气了?”李世民气愤地说:“就是那个不知死活的魏征,总是在朝堂上不给我面子,顶撞我。”

皇后听了,微微一笑,端来了一杯茶给太宗,叫他消消气。然后一个转身,进了里屋,换了一身庄重的朝服,跪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只听她朗声说:“恭喜我皇成为了一代明君。”李世民不解,问此话如何讲?长孙皇后说:“我听闻只有君明才有敢于直言的大臣,现在魏征敢于直言,不就代表皇上是明君了吗?”

李世民听后,满腹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他明白这是皇后在告诉他,魏征是忠臣,不可杀。以后唐太宗对魏征更加重用。

除了魏征,长孙皇后对房玄龄也特别器重。就连她病重时,还在叮嘱太宗,说房玄龄是侍奉皇上时间最久的人,他为人谨慎小心,有奇谋,是个可以靠得住的人,如果不是有大的过错,希望皇上不要放弃他。太宗也听从妻子的意见。

于忠臣,她竭力保护,可对于娘家人,她却严格要求。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儿时的好友,更是皇后的亲哥哥。他所受的恩宠,在所有大臣里面是独一无二的。唐太宗视长孙无忌为自己的心腹,几次想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却遭到长孙皇后的极力反对。

她觉得自己贵为皇后,已经是家族莫大的恩宠。她不愿意自己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担心外戚势力为朝廷带来祸事。她劝说太宗收回对长孙无忌的任命。

太宗不听,她就逼着长孙无忌放弃高官厚禄。最后实在没办法,李世民解除了长孙无忌的官职,让他任一个闲职,却享受厚禄。

长孙皇后以自己的智慧与远见,为太宗施仁政,创造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长孙皇后不但是唐太宗的良佐,更是他的佳偶。

有一次,太宗生了重病,长孙皇后在床前衣不解带地服侍。她还随身带着一包毒药,如果唐太宗不幸离世,她做好了绝不独活于世的准备。

在公元634年的一个晚上,柴绍突然来报,有变。唐太宗听闻,立刻穿上盔甲,准备出门。同寝的长孙皇后看见了,不顾身体有病,也立刻穿好衣服,跟随丈夫出门。大家都劝阻她保重身体,留在宫中等候消息。可长孙皇后执意不从。她始终如一地跟随丈夫,与他生死与共。

最是无情帝皇家。可是,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情深义重,却非常人可比。难怪太宗称她为“良佐佳偶”。

03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或许是老天爷也妒忌这样情深似海的一对夫妻。在长孙皇后的母亲、太宗的父亲相继离世之后,悲痛万分的长孙皇后诱发气疾,病倒了,虽经多方用药,均不见效。

太宗心急如焚,他亲自上寺庙求神拜佛,为妻子祈愿。又下诏修复天下名胜,为妻子祈福。可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仍天不遂人愿。

公元636年7月28日,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去世,终年36岁。这对结发23载的夫妻,一生并肩,相互扶持,走过人生风雨,却过早天人永隔。

太宗悲痛欲绝。但他遵从皇后的遗愿:丧事从简,不起坟茔,以山为陵。太宗下诏将其作为祖制,传于后世,从此开创了唐朝以山为陵的先河。

太宗将妻子葬于昭陵后,为解心中思念,命人在宫中建起了层观,只要朝廷无事,他便登上层观遥望昭陵,悼念长孙皇后,有时还拉着大臣们和他一起。

有一次,他带着魏征一起登上层观。魏征伸长脖子,装着一副看不到的样子。唐太宗问:“你还没看见吗?”魏征说:“恕臣老眼昏花,没有看到。”

太宗用手指着昭陵,说:“不就是在那里吗?”魏征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我还以为你看见的是献陵(唐高祖之墓),昭陵我早就看见了。”聪明的唐太宗一听就明白,魏征又在奚落他。

在那个封建时代,有“夫不祭妻”的说法:儿子要孝顺父母,但是不可以悼念妻子。唐太宗知道自己违背了礼教传统。于是,他强忍着万分的悲痛,命人拆除了层观。

可是层观虽拆,却拆不掉一代天子对妻子的日夜思念。

当心中的悲痛无法化解时,太宗甚至不顾自己皇帝的颜面,对着自己的臣子哭诉道,失去了长孙皇后,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整天心情恍惚。

太宗还命人在元宫外面修建了一座宅舍,命宫人住进去。像长孙皇后活着时一样,去侍奉她。可见在唐太宗的心里,长孙皇后一直是活着的。

用活人侍奉死去的人,这在唐朝以来是先例。

爱屋及乌,太宗也不例外。他宠爱长孙皇后,连带着恩宠她的家人。

长孙皇后早年丧父,后来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高士廉在长孙皇后的心里,有如慈父一般。而他们两人的婚事,也是由舅舅一手促成的。因此太宗一生都对高士廉充满敬重与感激。他经常去探望高士廉,跟他聊家常。

公元647年,高士谦去世时,太宗不顾自身龙体欠佳,坚持要亲临现场悼念。

对于皇后的叔叔、侄子等其他亲属,太宗也个个照顾。就连以前不能容忍长孙母女三人的同父异母哥哥,因为参与谋反,在长孙皇后求情后,太宗都赦免了他的死罪。

他和皇后所生的三子四女,也个个疼爱。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他更是亲自抚养年幼的李治和晋阳公主

太宗夫妇对长子李承乾寄予厚望,在太宗登基后便立他为太子,对他宠爱纵容。后来,李承乾谋反,即使如此,太宗还是舍不得杀他,只是把他废黜。在后来立太子时,还为他的安危考虑,竭力保全他。

对于次子李泰,他也是异常地宠爱。连带李泰的儿子也被带入宫中抚养。李泰身体肥胖,太宗总担心儿子上朝辛苦,特意赐给他小辇。后来李泰夺嫡被贬,太宗却仍然认为“朕之爱子,实所钟心”,没过多久便又重新进封了他。

看到幼子李治在母亲的葬礼上痛哭流涕。他倍感心疼,把李治接到自己的宫中居住,直到李治被立为太子,纳妃生子后,太宗都还舍不得他远离自己。

四个女儿他也是万般的疼爱,早早就为她们的婚事考虑,亲自为她们选择良配,只为她们一世幸福,出嫁的嫁妆,死后的安葬,太宗都是逾矩而办。

长孙皇后去世后,皇后的位子一直空着,在太宗的心里,皇后永远只有一个,谁也无法替代。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入葬昭陵。这对死别13年的夫妻,终于再一次团聚了。他们生同寝死同穴,不负夫妻之谊。

长孙皇后虽英年早逝,但她的一生是幸福美满的,她不仅生前在佳丽如云的后宫独得帝王尊宠,还在死后独占后位13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爱情,虽历经千年之久,依然感动着后世的人们。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模样:无论平凡与否,他们始终肩并肩;无论顺境逆境,他们始终不离不弃。

其实,不论是帝皇还是普通老百姓,夫妻之间要想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最重要的是两人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共同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感情那么好两人的子女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治,李承乾,李泰,武则天,皇后,唐太宗,唐朝,艺术家,军事制度

    对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生感情笃厚,他们的子女是什么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绝对算得上一个长情的男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是他唯一的皇后。长孙皇后13岁嫁给了秦王李世民,夫妻恩爱和睦,但是她只陪伴了李世民短短的22年便早逝了,李世民命人筑了观望陵来怀念她,之后李世民的王

  • 长孙皇后的有趣冷故事你看过没?得此女做老婆三生有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长孙皇后,高士廉,李世民,长孙无忌,魏征,李承乾

    1,长孙皇后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出生,其名于史无载,小字观音婢,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一箭双雕说的就是他)之女,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年仅八岁的长孙氏与母亲及哥哥长孙无忌一并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高氏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投奔哥哥高士廉。2,高士廉将高氏与长孙兄妹

  • 为什么说李渊的老婆窦氏,丝毫不亚于唐太宗李世民老婆长孙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渊,窦氏,皇帝,李世民,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长孙皇后,太穆皇后

    隋炀帝时期,李渊做了扶风太守,家里面养了好几匹骏马。有一天,李渊的妻子窦氏对李渊说道:“当今的皇帝喜欢雄鹰和骏马,这几匹马应该献给皇帝,否则皇帝知道后会牵累你的。”李渊当然也知道隋炀帝喜欢骏马,但是自古英雄爱骏马,大丈夫李渊也非常喜欢骏马,不舍得将骏马进献给皇帝。结果没想到,李渊家有骏马的消息果然传

  • 16版长孙皇后,有的似深闺怨妇,有的像富家小姐,唯有她让人怀念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GOGOGOGO标签:长孙皇后,武则天,文成公主,李世民,房玄龄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唐太宗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她的辅佐也是少不了的。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从小爱好读书,并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拥有知书达理、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行。13岁就嫁给李世民为妻了,年龄虽小婚后的她依然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

  • 长孙皇后,有多贤德?李世民若听她的告诫,就没武则天啥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武则天,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李渊,长孙无忌

    尽管中国历史上英明伟岸的帝王有很多,但别忘了历朝历代贤德多才的皇后亦不少。但凡是一任盛世明君,其背后大体上都会站着一位能够笃信之、力佐之的贤惠妻子,就像如今人们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男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优秀女人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有风骨、有格局的女人通常看待事物要比常人更加深入、全面,并深谙事物的本质

  • 佘诗曼演绎长孙皇后,发现唐朝女性地位有多高,外套上云纹超美

    历史解密编辑:总探长爱时尚标签:西装,上衣,短裤,衬衫,唐朝,佘诗曼,长孙皇后,香港小姐,古装扮相

    现在有种综艺节目越来越受欢迎,那就是将真实的历史演出来的方式,比如《书画里的中国》。这档综艺节目就是截取一些备受关注的史实,让比较有知名度的演员非常真实地将它演出来。大家已经看腻了各种包裹着历史剧外衣的偶像剧,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大众对古装剧的喜爱,也能让年轻人正确认识历史,可谓一举两得。古装美女佘诗

  • 长孙皇后,帝王之爱虽是一瞬间的回眸,但她却能做到夫妻恩爱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长孙皇后,李世民,武则天,玄武门之变,帝王

    长孙皇后:淑媛佐圣君,高风百世尊若要评谁是千古第一后,这长孙氏应该是首选之人,这个大概是没有太多争议的吧,她在历史上皇后的评价上最高,夫君唐太宗亦可位千古明君之列,两相媲美,这地位之崇高,也是自然之事。她不仅贤慧,助君开创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贞观之治,还以自己的智慧,让李世民得了个纳谏从流的美名,她可以

  • 太宗背后的女人撑起了半个贞观之治-长孙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长孙皇后,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魏征,李渊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在立政殿驾崩,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到了隋朝也不例外,长孙晟以自己的奇谋韬略,通过离强合弱、以夷制夷、软硬兼施等策略,分化瓦解突厥势力,终使突厥不复往日强大。长孙皇后

  • 帝后嫁女,魏征谏言嫁妆太多,长孙皇后请求李世民重赏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征,李世民,长孙皇后,长乐公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劝世名言不仅适用于劝导平民百姓,就算将其拿来警醒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来说也并无不妥。古往今来,若想江山永固、盛世得昌,帝王就必须能够敞开胸怀,广开言路,允许臣子们直言进谏,让他们为社稷和黎民的福祉而建言献策,以实现兴利除弊、长治久安的目的。纵观历史,能够虚心纳谏

  • 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魏征,长孙无忌,长乐公主,太宗

    当年,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曾并肩作战,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关系密切。在玄武门之战中,长孙无忌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丝毫没有退却。李世民很受感动,经常在大臣面前称赞无忌。唐太宗即位后,欲立长孙无忌为宰相。但是遭到长孙皇后多次阻止。唐太宗一直很重视长孙皇后的意见,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