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家诗》144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

《千家诗》144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4230 更新时间:2023/12/9 10:41:06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

⑴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⑵才子:指袁拾遗。

⑶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⑷梅花早:梅花早开。

⑸北:一作“此”。

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历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学赋诗的时候,名动公卿,满座为之倾倒。后因写诗引起唐玄宗不悦而被放归襄阳,于是漫游吴越一带,游览名山胜水。734年(开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约不赴,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曾有远大的抱负,但在政治上困顿失意,终生过着隐士的生活。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附权贵,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孟浩然这首诗,人海飘蓬,古意幽远,孤帆碧影,风烟迷离,甚美

    历史解密编辑:晨晨哥好脾气标签:孟浩然,孤帆,王维,王昌龄,李白,唐玄宗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荒唐的孟浩然 -孟浩然这一生,用两句话便可总结:一顿酒丢了官,一顿酒要了命。公元727年,孟浩然辞别李白,赴长安参加科考,此时他尚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渴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次年发榜,孟浩然名落孙山,此时他已经39岁了。颓靡之际,他结识了王维,成为

  • 温州佛教传奇故事:诗人孟浩然与杏花堂尼姑街巷地名联句

    历史解密编辑:短发菇凉拽PLUS标签:孟浩然,尼姑,诗人,杏花堂,八仙

    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诗人孟浩然来温州积谷山飞霞观访张子容,路过积谷山月带桥畔,自言自语顺口一句,“月带桥头桥带月”,这时恰巧西山杏花堂小尼姑路过,便道:“飞霞洞口洞飞霞”。孟浩然想我是当代著名诗人,小小尼姑竟班门弄斧,就马上接说:“小虹桥白塔巷杏花堂,”尼答:“妆楼下美人台鸡鸣岭。”孟道:“鼓楼街鼓,

  • 孟浩然19.李白造访,积极备考闯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孟浩然,李白,长安,唐玄宗,诗词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明白你故事里有过多少快乐或悲伤,所以,一个人享受自己的故事就好。自从孟浩然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以后,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母亲几乎每天都会带着可口的饭菜来看他,弟弟们过来的也多了,家里的笑声也多了,妻子隔几天就会托人带来书信或者衣物,就连窗外的鸟儿都多了,叽叽喳喳的从早到晚唱个不停。这

  • 方回瀛奎律髓02,登览类五言律诗,李白杜甫孟浩然怎么写?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杜甫,孟浩然,李白,杜审言

    前言瀛奎律髓共有49卷,以唐宋律诗为例,分门别类介绍各种题材的创作。第一卷是登览类,即登高览望。方回首先介绍了初唐的两位诗人的五律作品,一位是陈子昂,一位是杜审言,今天看几首盛唐诗人的五律和七律。结束时,依惯例试作一首律诗。一、两首岳阳楼去年老街在岳阳楼下游览时,看到洞庭湖边每个栏杆中间,都有一首诗

  • 40岁的孟浩然见到唐玄宗,念了1首诗,唐玄宗:永不录用!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王维,李白,唐朝,诗人,孟浩然,唐玄宗,千古名句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也是诗歌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强大的国家与军队,开放包容的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孕育了鼎盛灿烂的诗歌文学,涌现了无数鼎鼎有名的大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 瀛奎律髓93·卷34川泉类,岑参与孟浩然诗句类似,孰高孰低?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贾岛,方回,岑参,唐朝,诗人,川泉类,宋之问,孟浩然,瀛奎律髓

    前言《瀛奎律髓》第34卷为川泉类,方回介绍说:浮游浪波之上,玩泳泉壑之间,大而沧海黄河长江巨湖之汹涌,小而溪谷陂池之靓深。雄壮而观潮,凄酸而阻风,闲寂而弄水寻源,皆类於此。这一类都是关于水的诗歌。一、江亭晚望 贾岛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

  • 孟浩然09.开元盛世开启,初识偶像张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孟浩然,唐玄宗,太平公主,宰相,开元盛世,李旦

    唐睿宗李旦痴迷道教,在国家治理方面一窍不通。北方的战事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问题,再加上这两年朝廷内部的动荡导致内部动乱频频,内忧外患,搞得唐睿宗心烦意乱。七月的一天晚上,一颗明亮的彗星划过西北的天空,一时间,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对此事都议论纷纷。于是,皇上找占卜师占卜,最后占卜师说,彗星是凶兆,

  • 与官位擦肩而过的孟浩然,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孟浩然,王维,唐玄宗,布衣,长安

    开元十七年(728年)的一天,长安翰林院内时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发出笑声的不是别人,正是唐代两位著名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这一年,王维还不到三十岁,但早已考中进士,虽然经历了一些官场起伏,但总体来说称得上是官运亨通,如今在翰林院任职。而孟浩然已经四十岁出头,他年轻时在鹿门山隐居,几年前才开始漫游

  • 孟浩然因嗜鱼丧命,杜甫暴食后身亡,唐代诗人的离奇死亡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偏爱枕惊鸿x标签:孟浩然,杜甫,诗人,韩愈,李白,王昌龄,唐代诗人,唐朝,艺术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无疑是一个令许多人神往的朝代,除了当时十分发达的经济之外,那时浪漫的文化氛围也非常吸引人。尤其发达的唐诗文化更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大多数人从小都是念着唐诗长大的,这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文化烙印。对于唐代的众多大诗人,我们也都是如数家珍,他们的一些风流轶事更是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

  • 唐朝的“高考”制度是什么样的?李白、孟浩然、李贺成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白,孟浩然,李贺,孟郊,王维,钱起,唐朝,高考

    唐朝的“高考”是啥样的?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带着同学们把唐代的诗歌鉴赏了一遍,今天我们放松一下,讲点有意思的事情。讲讲唐朝“高考”。我们都知道,隋唐开始了科举考试。而到了唐代,科举考试有一个特点:特别重视诗歌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到唐朝参加科举,幸运考中了,你就会被授职正式参加工作。假如说你工作后,同事